书城文学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2391700000024

第24章 将相篇(5)

秦末农民战争中,项梁的部队攻占他的家乡,他便投奔项梁,后归项羽,成为他们叔侄二人的主要谋士。作为谋士,他主要为项梁、项羽提出一些奇策妙计。

一、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楚怀王。

范增投奔项梁时,陈胜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已经失败。范增向项梁分析陈胜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立楚国的后裔而自立为主,失去号召民众的力量。因为秦灭六国,楚最无辜。楚怀王入秦为人质而死在秦国,楚人至今还在怀念他。现在你项梁起兵江东,楚地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归附你,是因为项家世代为楚将,认为你是能够再立楚王后裔的。项梁认为范增说得对,就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盱台。这个计策顺应了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对义军的发展壮大起了一定作用。

二、在鸿门宴上杀刘邦。

项梁死后,范增成为项羽的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特别是在著名的鸿门宴中,他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坚决杀掉刘邦。先是在宴会中,范增向项王多次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块向项王示意要杀掉刘邦,而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竟自作主张到军帐外召来项庄,吩咐他借敬酒后舞剑助兴之机刺杀刘邦。这便是“项庄舞剑,其意长在沛公也”。之后,刘邦不辞而别,刺杀刘邦的计谋彻底失败。他气愤已极,接过张良递过来的玉斗,拔剑一击而碎,愤怒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幸被范增言中,说明范增确是很有眼光的。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听了范增的计策杀死刘邦,那么历史将要改写,但不管怎样,项羽的刚愎自用,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是注定要失败的。

毛泽东不以成败论英雄,对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人物是颇重视的,在他的文章、讲话和诗词中多次谈到过项羽,当然都是从他失败的教训着眼的,连带也就谈到他的谋士范增,认为范增“也给他出了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这成了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时,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恢复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制度,回到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上来。

这一时期,针对各级党委第一书记说了算、党内缺乏民主的情况,毛泽东再次拿项羽失败的教训告诫全党。他认为,项羽除了在战略上发生一些失误之外,最主要的教训是“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其中包括他的主要谋士范增的“主意”,不肯纳谏,导致他最后失败,“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批评中共党内有些领导者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反而像项羽。

如果不改正的话,最终必定垮台,落个“霸王别姬”的下场。

他还将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送给中央几位领导人传阅,让大家吸取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

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西汉谋士张良

张良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但不掌军权,却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十分赞成刘邦对张良的评价,并且认为,在中国军事史上,能当此评价的,要数张良和诸葛亮;张良又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虽然不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力,但他出谋划策,往往从政治高度着眼,总是技高一筹。

【张良小传】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名叫开地,先后担任过韩昭侯、宣惠王和襄哀王的丞相。父亲张平,担任过釐王和悼惠王的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张平去世。张平去世二十年,秦灭亡了韩国(公元前230年)。当时张良还年轻,没有在韩国做过官。韩国灭亡以后,张良家里的奴仆有三百人。这时,他的弟弟死了,他不用厚礼安葬,却拿出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张良这样做,是因为祖父、父亲曾经做过韩国五代君主的丞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阳)学习仪礼,又到东夷去拜访当时很有名望的仓海君,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位大力士,又特地为他铸了一把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和大力士隐蔽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这个地方,用铁锤袭击秦始皇,误中了秦始皇的一辆随行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进行大搜查,捉拿刺客。就是因为张良谋刺的缘故。于是张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起来。

过了十年,陈胜等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在留县暂时自立为楚国的国王,张良想去投靠他,在路上遇见了沛公刘邦。这时沛公率领着几千人马,攻占了下邳以西的地区,张良就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为管理军马的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策。可是张良对别人讲这些东西的时候,却都不能理解。因此,张良说:“沛公的才智大概是天授予的。”所以张良就跟从了沛公,不再去见景驹了。

等到沛公到薛县(今山东滕县南),拜见项梁。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张良就乘机劝项梁说:“你已经立了楚国的后裔,而韩国的公子横阳君韩成很贤能,可以立他为王,增强自己的同党。”项梁派遣张良找到韩成,立为韩王,以张良为韩国的司徒。张良与韩成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旧有的领土,夺取了几座城邑,但秦军每每又把它们夺了回去。这样,张良、韩成的部队就成了游兵,在颍川(今河南东南一带)一带打游击。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今河南偃师东南),张良领兵跟随沛公,攻下旧韩地十余座城邑,打垮秦将杨熊的军队。

沛公令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继续向南,攻下宛县(今河南南阳),又向西进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沛公打算用两万人马袭击峣关(今陕西商南西北)一带的秦军,张良建议说:“目前秦军的兵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防守峣关的秦将是屠户的子弟,这种做生意的家伙,容易用财物动摇他们。希望你坚守营垒,派出先头部队,准备五万人的干粮,让他们在各个山顶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迷惑敌人。同时派郦食其(yì jī异基)带着贵重的宝物去收买秦将。”沛公依计而行,秦将果然背叛秦朝,要求与沛公联舍起来,一同向西进攻咸阳。沛公打算同意他们的要求,张良又说:“这些部队只是将领想要反叛,恐怕士兵们不会服从。如果士兵们不服从,势必带来危险,不如乘着他们懈怠的时机,袭击他们。”于是沛公就领兵攻打秦军,将秦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又向秦军发起攻击,把他们彻底打垮。于是攻破了咸阳(今陕西成阳东北),秦王子婴向沛公投降。

沛公进入秦朝的宫殿,看到宫室、帷帐、狗马、贵重的宝物以及数以千计的宫女,就想留下来居住。樊哙劝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劝道:“正是由于秦朝无道,所以你沛公才能来到这里。为天下铲除凶残的民贼,应该以崇尚朴素为政治资本。今天刚刚进入秦朝宫殿,就像秦王那样安于享受,这样做就等于是‘助桀为虐’。而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听取樊哙的意见。”于是沛公率领军队回到霸上。

项羽率军到鸿门,准备攻打沛公,项伯连夜跑到沛公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替韩王护送沛公,今天事情危急,逃走是不仗义的。”于是张良就将情况统统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呢?”张良说:“你真想背叛项羽吗?”沛公说:“是一个浅陋的小人教我,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就可以占据全部关中地区而称王了,所以我就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

“请沛公想一想,你能够打败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久,说:“确实不能。如今又该怎么办呢?”张良就去恳切地邀请项伯。

项伯入见沛公,沛公向项伯敬酒,结为朋友,并约为儿女亲家。请求项伯在项羽面前详细说明,沛公不会背叛他,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强盗。后来沛公会见了项羽,两个人就和解了。这件事记载在《项羽本记》中。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沛公被项羽封为汉王,统辖巴、蜀地区。汉王赐给张良黄金百镒,珠玉二斗,张良全部献给了项伯。汉王也让张良厚赠项伯,请项伯替他向项王请求汉中的土地。项王允许了,汉王于是就得到了汉中地区。汉王到自己的封国去,张良送他到褒中(今陕勉县东北),然后让张良回到韩王那里去。张良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表示自己没有东归的意图,以使项王安心。”于是汉王就让张良回去了。一路走,一路就把所经过的栈道烧掉。

张良到了韩王那里,项王由于韩王成曾让张良跟从汉王,所以不遣送韩王成到他的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东归。张良对项王说:“汉王烧掉了栈道,已经没有再东归的意思了。”

后来,张良又以齐王田荣反叛这件事,写信告诉项王。项王因此就无心再考虑西边汉王的事情了,而发兵向北攻打齐王田荣。

项王始终不肯让韩王成返回封国,后来降他为侯,又将他杀死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张良逃跑,抄小路投奔汉王。

这时汉王已回军平定了三秦,就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随从自己东进攻击楚军。到了彭城,汉军战败而回。到了下邑(今安徽砀山),汉王下马坐在马鞍上,问道:“我准备拿出关东地区作为封赏,看谁可以和我共同建立功业?”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与项王有隔阂;彭越正和齐王田荣一起在梁地反击楚军,这两人眼下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关东地区,那就给这三个人,这样就可以把楚军打败。”于是汉王派遣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合彭越。后来魏王魏豹反叛,汉王就派韩信率军攻击,接着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最后战败楚军的,就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未曾亲自率领军队,独当一面,而是常常作为谋臣,跟在汉王身边。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项羽把汉王紧紧围困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汉王恐惧忧愁,就同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军的力量。郦食其建议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封夏代子孙于杞国(今河南杞县)。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代子孙于宋国。如今秦朝失德弃义,侵夺诸侯国的社稷,使得被灭亡的六国的后代没有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够重新拥立六国的后裔,授予他们国王的印,这样各国的君臣百姓就会对陛下感恩戴德,向往钦慕陛下的德义,愿意做陛下的臣子。随着德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称霸天下,项羽也就必然会整肃衣冠,前来恭恭敬敬地朝见陛下。”汉王说:“好。赶快刻印,先生带着这些印就可以出发去分封他们了。”

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进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到我面前来!有个客人给我提了个削弱楚军力量的建议。”接着就把郦食其讲的话全部告诉了张良,然后问:“子房,你看怎么样?”张良说:“是谁给陛下出的这个主意?要这样做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问:“为什么?”张良回答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封夏代子孙于杞国,那是商汤自料能够置夏桀于死地。现在陛下能够置项羽于死地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代子孙于宋国,那是周武王自料能够得到商纣的头。今天陛下能够得到项羽的头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二个原因。周武王进入商朝的都城,曾经表彰商容,释放箕子,重新修建比干的坟墓。今天陛下能够像周武王那样,为圣人修建坟墓,表彰贤良,尊重智者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发放巨桥的粮食,散发鹿台的钱财,以救济贫穷的民众。今天陛下能够散发府库的粮食和钱财来救济贫穷的民众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把战车改成轩车,把兵器倒置存放起来,用虎皮加以覆盖,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今天陛下能够放弃武备,推行文治,不再用兵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曾经把战马放在华山南面牧养,表示不再使用。今天陛下能够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曾经把牛放在桃林北面牧养,表示不再运输和聚积粮草。

今天陛下能够放牛归山,不再运输和聚积粮草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七个原因。况且那些远离家乡的谋臣勇士,他们所以离开亲属,抛弃坟墓,丢掉老朋友,而随从陛下打天下,就是日夜盼望着能够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今天如果重新分封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为王,那么这些谋臣勇士就会返回本国,各事其主,和自己的亲属、朋友相聚,祭扫坟墓,这样谁还跟着陛下去夺取天下呢?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八个原因。而且当前楚国强大无敌,重新封立的六国,也会被削弱而屈从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各国臣服呢?假使您真的采用了这位客人的计谋,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放下碗筷,把吃到嘴里的东西吐了出来,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坏了你老子的大事!”立即命令把六国的王印销毁掉。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攻破齐国,想自立为齐王.汉王恼怒。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派遣张良把齐王印信授予韩信。

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今河南太康)南面,战斗不利,就在固陵建筑营垒,进行防守。诸侯(指韩信、彭越)军没有按照约定前来会合,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采用了张良的计策,诸侯军就都来会合了。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大封功臣。张良没有立过战功,高帝说:“运筹策划于帷帐之中,取得胜利于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在留县与陛下会合,这是天将我授予陛下。陛下用我的计策,有时侥幸成功。只要把留县封给我就足够了,三万户是不敢当的。”于是高帝就封张良为留侯,是和萧何等人一同受封的。

高帝分封了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一时决定不下来,不能讲行封赏。高帝在洛阳南宫里,从阁道望见将领们常常三三两两地坐在沙地上议论,就问:“他们议论些什么?”留侯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他们在谋划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