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与生活全集
249300000068

第68章 战无不胜的原理——军事战争中的博弈 (3)

第二十二章战无不胜的原理——军事战争中的博弈 (3)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夕,郑襄公派遣使臣皇戍前往晋营,以“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为由,劝说荀林父进攻楚军,并答应郑军协同晋军作战。对郑国的这一劝战建议,晋军将帅中又发生了一场辩论。郤穀力主答应郑使的要求,赞成立即出战,认为“败楚、服郑,在于此矣”。下军副将栾书则不同意郤穀的意见,认为楚军实际情况并非“骄”“老”和“不备”。郑国来劝战,纯粹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晋、楚速战速决,以战争结局来决定郑国的去从。中军元帅荀林父一时犹豫于两派的意见之间,迟迟未能作出决断。

正在晋军进退不决之时,楚庄王遣使求见晋军主帅,表示楚这番出师北上,目的只是为了教训一下郑国,而并无开罪晋国的意思。晋上军将士会代表荀林父答复说,晋、郑同受命辅佐周王室,如今郑怀有二心,晋特奉王命质问郑国,而与楚国无涉。回答得比较客气。郤穀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荀林父谄媚楚国,便派中军大夫赵括用挑衅性的语言答复楚使:晋国出兵是为了把楚军从郑国赶走,“必逐楚军”,为此,不惜同楚军交锋,“不避战”。这样一来,晋军内部的混乱分歧,便直接暴露在楚使跟前,楚庄王从而掌握了晋军的意向和虚实。

为了进一步麻痹晋军,确保决战的胜利,楚庄王再次派人以卑屈的言辞向晋军求和。荀林父原先并无决战的决心,见楚军求和,即予以答应,并放松了戒备。这时,楚军就乘机派遣乐伯、许伯、摄叔等人乘战车向晋军挑战。既打击了晋军的士气,又摸清了晋军的虚实。

楚军挑战后,晋军中两个心怀不满,希望晋军失利的将佐魏锜和赵旃,也先后要求前去向楚军挑战,未被允许,改为出使请和。赵、魏两人进至楚营后,擅自向楚军挑战进攻,结果恰好为楚军所利用,楚大军遂倾巢而出,猛烈攻打晋军各部,给前来挑战的晋军魏锜、赵旃、荀莹部以沉重的打击,并乘胜进逼晋军大营。

这时,荀林父还在营中等待楚军派使者前来议和。楚军突然如潮而至,使得其手足无措,计无所出,竟然在惊恐中发出全军渡河北撤的命令,并大呼先渡河者有赏。这样一来,晋军更是陷于一片混乱,大败溃逃,拥挤于黄河河岸附近,争相渡河逃命,船少人多,渡河没有指挥。先上船的怕楚军追及,急于开船,未上船的跳入河中,手攀船弦,以至船只不能开动。结果引起一阵自相砍杀,造成船上断臂断指积成一堆,使晋军蒙受重大的损失。

所幸的是,楚军并无压迫晋军于河岸聚歼的计划,晋军大部才得以渡河逃脱战场。另外,晋上军在士会指挥下,预作准备,设伏挫败楚公子婴齐率领的楚左军进攻,有秩不紊地向黄河北岸撤退;又晋下军大夫荀首为营救其子荀莹而奇袭楚先头部队成功,射死楚将连尹襄老,活捉公子谷臣。所有这些,也都起到了掩护晋军渡河的客观作用,减少了晋军的伤亡。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楚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邲之战就此划上了句号。接着,楚庄王进兵衡雍,在那里以胜利者的身份修筑楚先君宫殿,举行祭河仪式和祝捷大会。然后撤军凯旋南还。从此,楚在中原的势力更显见长了。

邲之战的胜负归属与城濮之战不同,但胜负的原因,两场战争却有着某种类似处,即胜败不是由于双方军力强弱的悬殊,而是在于双方战争指导者主观指挥上的正误。晋军的失败,是由于援郑之师出动时机过迟;内部意见不统一,主帅荀林父缺乏威信且遇事犹豫不决;轻信楚军的求和请求,放松戒备,给敌以可乘之机;当战事全面爆发后,又惊慌失措,轻率下令渡河退却,自陷危境;渡河时未妥善实施防御,导致一片混乱。由此而丧失战争的主动权,陷于失败。

楚军的胜利,则在于作战指导的高明一筹。楚庄王亲自统率楚军,指挥集中统一,不像晋军那样各自为政。在战前一再遣使侦查晋军的虚实,并佯作求和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和松懈晋军的防卫。在作战中,又通过挑战应战,由小战变为大战,迅速展开奇袭突击行动,一举击溃晋军。至于论者多以为楚军没有实施猛烈的追击,以致未能取得更大的战果。这其实是不谙春秋时作战遵循“逐奔不远”军礼原则的误解。在当时军礼原则的规范下,楚军只能是“不穷不能”,而无法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聚歼晋军。

长平大战里充满血腥的智慧

长平大战是战国转折性的大战――在壮阔、血腥的长平大战,赵军统帅赵括究竟犯了那些错误,对于那可怜的40万冤魂中,赵括又究竟该负什么责任呢?在长平大战这场军事的博弈中,到底赵括走错了哪步棋,导致整个战事全盘皆输呢?

长平大战一开始,赵军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人正是所谓的四大名将之一的上将军廉颇。战国时代,由于赵国的战略环境和地理环境所决定,赵国的军队擅长的是野战或者说擅长进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战,赵国最厉害的就是战场突击力量,比如弓箭兵、轻步兵、骑兵等,所以才在对匈奴和胡人中屡建奇功。

秦国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步兵和防守,虽然秦国有地理地形的优势,但是数百年来东方六国攻入秦国本土的次数,也极其多,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可以说赵军一开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尤其,在对垒中后期,秦军逐渐找到了对付赵军的骑兵的方法后,即步步为营,以壕沟、弩兵封锁的战术,赵军已经说彻底的丧失了战场中唯一的一点优势。

而长平大战一开始,由于数战不利,赵军统帅廉颇就主动坚守,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但是谁也没预料到,秦军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干就是14个月,长平大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也就是由突发的战役决战,演变成了双方有意识的战略决战和战略消耗战。也不知道当时的赵国统帅是如何想的,至少可以说赵军犯下了第二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当时就是业余战略家也知道,赵国的战争潜力远远要低于秦国,由战役演变为战略决战就已经输了一半,可是赵国的政治集群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换而言之,赵国应该主动割地求和,以图保住赵国最珍贵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精锐的部队,才是上策,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人想到这一点,为赵国精锐部队的覆灭做好准备。这就是赵国犯下的第三个战略性错误,可以肯定的说赵国已经输定了。

由于物资、军队的大规模消耗和对垒,使赵国政治集群的心灵很脆弱,本来用擅场进攻的赵括换下丧失斗志的廉颇,不能不说是一招好棋,可惜最佳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双方的对垒阵式已经完全形成,赵国是必输无疑了,只是看输多少和输多大而已了。加上临阵换将,新统帅上任后又要二到三个月磨合才能形成战斗力,一则赵国国力基本耗尽,二则秦军又不是傻子怎会让赵军有这样的机会。所以,这时也就犯下了第四个战略性错误,赵军覆灭的时机完全成熟了,所以不是赵军统帅赵括的纸上谈兵的缘故,而是这时的长平大战本身就是一个输定了战争。

但是,赵括上任后又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也或者说是一个让人敬佩的错误,即“以身殉国,抵死反抗”,虽然是做错了,当时相对于历史上的一群群无耻的汉奸,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就是他的敌手――杀人王白起也是敬佩不已。可能正是由于赵括的拼死的反击,给秦军造成了空前绝后的伤亡,最后赵军被骗投降后,秦军还要不得不用残暴的集体屠杀来泄愤。至于,当时赵军究竟给秦军造成多大的损失就不知道了,因为秦人根本就不敢把它回忆起来和记录下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长平大战不但是赵国心中的永远的痛,也是秦国心中永远的痛。在秦赵的博弈中,虽然赵国输掉了战争,但秦国也是元气大伤,这两个局中人谁也不是真正的赢家,秦国过了20多年才恢复这场战争的元气。

官渡之战就是信息战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公元200年前后的官渡之战就是一个。“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事实上,这场战争袁绍本来占尽天时地利,兵多粮足,但却因关键几个失误导致整盘皆输,对今天的信息安全也很有参考意义。

当时袁绍拥兵10余万,曹操部队只两万,本是强弱分明,关键因素是由于乌巢重镇粮屯被曹军所烧,造成军心大乱,俱无斗志,全线溃败。在整个过程中,袁军犯了两大失误。

一、关键环节安全防护不够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军队的作战力要依赖于后勤的保障供给,粮仓、武器弹药库更是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而袁绍只派有勇无谋、性刚嗜酒的淳于琼作为乌巢粮屯守将,为最终的官渡全线溃败埋下祸根。

信息安全中也有“木桶”理论,即整个系统安全取决于最薄弱环节的安全强度。不久前广东省某政府网站遭到日本黑客的连续攻击,虽然该网站服务器采用了国内某知名品牌的防火墙,但仍然由于中了木马而无法正常工作,网管人员最后无奈只好出下策,格式化服务器!结果重装了以后仍然很快感染,最终还是请来蓝盾救援人员才告解决。专家也对当前政府网络的安全现状深表忧患。安全不是“掩耳盗铃”。所以我们必须充分估计信息安全、信息战的威胁,未雨绸缪有备而无患,才能不至于等到遭受损失后再采用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措施。

二、安全意识不强、管理松懈杂乱。

袁绍虽然兵精粮足,但安全意识极差、信息真实性无保障,连最起码的口令(哪怕鸡肋)都没有设置。曹操一干人等穿袁军衣服,束草负薪,冒充蒋奇(袁将)护粮之兵。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疑惑。操凡过数处,皆诈称蒋奇之兵,并无阻,在没有口令验证的情况下一路绿灯到了淳于琼处。醉卧营帐的淳于琼猝不及防,未及抵抗就束手就擒,乌巢粮草尽行烧绝,火光冲天袁军大乱。蒋奇率救兵来至时,操又谎称乌巢败兵,蒋奇遂未提防,结果又被杀。同时操又向袁绍谎报蒋奇以杀散乌巢之曹兵,袁绍也不再派兵于乌巢。不难发现,袁军处处受假情报所惑,对战局信息没有及时准确把握,整个过程蒙在鼓里而处处被动,导致最终彻底失败。可见信息安全在整个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袁绍手下将领凝聚力、责任心、忠诚度参差不齐,如许攸泄露给曹操重要情报,郭图为了自身利益逼迫张郃高览降曹等。非技术人为造成的薄弱漏洞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信息安全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整体防御体系,安全技术和管理都依赖于人的安全意识才能发挥其作用。官渡之战中,袁绍无疑是输在了信息上,一方面自己刚愎自用,不实事求是的分析,认为自己的决断就是对的,居然派一个酒鬼去镇守粮食重地,另一方面知错不改,不能任用贤能,结果重要谋臣许攸叛逃,并给曹操带去了大量军事机密。军事机密的泄露,使曹军如获至宝,曹操亲率军队,奇袭乌巢,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秦汉战争的里的阴谋

天下的“做局者”们,利用人性的弱点,五千年的时间里挖了无数的“坑”,但其中最黑最深也最险的,当数令对手祸起萧墙的反间计了。

在反间计的大坑里,无数的英雄奸雄枭雄倒在自己人的刀下,含恨而死。这个“局”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首先,它的成本出奇的小,可以借刀杀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次,它的收益相当的大,在中了反间计的情况下,对手阵营祸起萧墙,人心惶惶,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内耗不止,往往变得不堪一击。

秦汉战争中的陈平,就用了这一损招: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加速了项羽的灭亡。范增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似乎只有范曾一人。离间这位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能人,的确相当有难度,但难不倒离间计大师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