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249500000014

第14章 箴言九借鸡生蛋

第一篇第九章 箴言九借鸡生蛋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塔木德》

善于借外力的人总是能成功借别人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赚钱能力。正所谓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程。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穷人到富人家里讨饭。他先要求在富人家的火炉上烤干衣服,仆人认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答应了。在烤衣服的过程中,穷人又请求厨娘给他一口锅,好煮一锅“石头汤”喝。厨娘从来没有听说过石头可以煮汤,就好奇地答应了。在煮“石头场”的过程中,厨娘为这锅汤加了些佐料,有油、盐、豌豆、薄荷、香菜、肉末。最后穷人将石头扔到了外面,将肉汤美美地喝到了肚里。

这个故事可以给人很多启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穷人就是周围社会资源的组织者,聪明的巧借,使得“石头汤”成了美味的肉汤而喝进肚里,得以充饥。在商场中,谁能做一个聪明的社会资源利用者,谁就能喝到那碗美味的“石头汤”。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用天下人的钱和天下人,来办我的事情,我出售的只是服务。”毫无疑问,生意人要赚大钱,将生意转化为企业,把自己由小商人变成企业家,就必须懂得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

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来创造一番事业。当然,在借用别人“钱袋子”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指标,将赚回来的钱除去基本开支外,其余的放回生产线上。社会上最普遍的筹集他人资金以发展事业的机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如果有雄心在商业上干出一番成就,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难以成为令人震惊的大手笔。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甚至西方商界有句名言这样说: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

很少有白手起家的富商不借债的。事实证明,天才的赚钱者了解并能充分利用借贷。世界上许多巨大的财富起始都是建立在借贷之上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力量。

美国具有“商人之神”称谓的约翰?华纳卡,他虽然出生穷困家庭,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后来竟成为美国的百货巨子,甚至被列入名人传记中。华纳卡14岁离开家到书店当学徒,历尽艰辛,然后一边从事成人推销工作,一边积累资金,独资经营一家店铺。而后,华纳卡不断地构思发展新公司,最后他终于成功了,而且被尊为美国商业界的权威。

从丰富的实际经验中,他想出生意成功的方程式:

生意的成功=他人的头脑+他人的金钱

这个方程式的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希望在商场上成功,就应该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利润。如华纳卡这样成功的企业家,能自由使用上亿美元的个人资金,其设计的成功方程式竟然也需借用他人力量,故而可见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

传统义上的做生意,最关键的基本钱即资金,有多大的本钱,做多大的生意,利用本钱一点一点地积累。一边积累一边发展,已成为许多生意人发展的轨迹。然而,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那种传统意义上“滚雪球”般的积累已很难成大气候。而“借术”则可以帮你超越此过程,迅速步入巨富的行列。

“借术”贯穿于做生意的全过程:投资时要借别人的钱和物;造势的要借别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智慧等;运作时则要借助某种时机和有利形势。从理论上说,做生意的“借术”有虚实两大特征,虚的是借别人的智慧和创意,实的则是借别人的资金和物资。

犹太人认为,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这些为自己所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这个世界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搜集起来,并用智慧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

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生意人应该尽量贷款,借助银行的资金为自己办事。如果你不能借用别人的资金,做生意是极为困难的。

犹太人信奉这样一句话:“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记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现况阻碍了发展,放胆去“借”,放胆去用,你会发现成功离你并没有那么遥远。

看看下面关于希尔顿是怎样把自身的5 000美元成功地“借”成了57亿美元吧。

也许有人会很奇怪,5 000美元“借”成了57亿美元。感觉有点天方夜谭。其实你看了下面他的发展过程就为他的这种“借”拍案叫绝!

希尔顿是一个很想发财的青年。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建高档次的旅店。因为他在一条相当繁华的街上只发现了一家饭店,而且其档次只是一般。

有了目标,希尔顿看准位置,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做预测和设计。得出结论,要在那里建希尔顿理想的旅店需要30万美元买土地,还要100万美元的建筑费用。

而希尔顿当时倾其所有只有5 000美元,距理想非常遥远。但是他没有就此罢休。

首先,他找了个朋友合伙,两个人一起凑到了10万美元。这个时候希尔顿去找了那块土地的拥有者老德米克先生。当然10万美元是不能够买到那块地的,但是希尔顿通过和老德米克的商议最终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希尔顿只是租用他的土地100年,每年付租金3万美元。如果希尔顿有哪一年没有按期付款,那么老德米克可以收回那块土地包括上面所建造的旅店。这样的协议对于老德米克来说是只有益处没有害处的,于是他欣然答应。

土地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现在希尔顿还是只有很少的资金。于是他又找到老德米克,最终说服他用房子作抵押,从银行获得30万贷款。扣去第一次的租金3万,还有27万,然后加上自己的10万美元,那么现在拥有了37万美元。通过再次努力,希尔顿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共同开发,该开发商投资20万美元。现在希尔顿有了57万美元了,他决定开始动工建造旅店了。

就在旅店建到一半的时候,57万美元用完了。无疑希尔顿再次地陷入了困境。他又找到了老德米克,请求他的帮忙。这时候的老德米克即使不想出手帮忙也不行了,就像希尔顿所说的那样: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旅店,不过是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您的租金不少于10万美元。老德米克认为他说的非常有理,而且现实情况也不容许他现在退出。如果他不帮忙,不但希尔顿的钱收不回来,自己的钱也一分回不来了。就这样,在老德米克的再次帮助下,希尔顿脱离了困境。

不久,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旅店”建成开工,希尔顿的事业也逐步走向黄金阶段。

从希尔顿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看出,希尔顿最初的成功大多是靠“借”来的。通过“借”,短短两年时间他从只有5 000美元,到建起一座高档次旅店。随后短短17年的时间里赚57亿美元。

高财商的人善于借鸡生蛋,借壳上市,借船出海。每借一次,都把自己的财富扩大数倍。求富的人不可不知“借”的奥妙。美国船王洛维格就是靠着自己的“借”功,走上发财之路的。

洛维格小时候,就曾经向父亲借钱买下一艘搁置很久的柴油机动船,并将它维修好,承包给别人。结果,除了还清父亲的钱以外,自己还获利500美元。这一件事对小小的洛维格影响很深远,让他明白了“借”对于一无所有的人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他以后的生涯中屡屡受用。

到了而立之年的洛维格,总是债务缠身,常常会遇到破产般的困境。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这时的他却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他有了一个奇异而超常的想法。

洛维格将自己惟一的一艘老油轮租给石油公司。由于自己没有担保人,于是他“借”着石油公司良好的信誉,从纽约大通银行“借”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贷款。

洛维格有了贷款后就去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货轮,然后加以改装,使它的航运能力更加强有力。有了新邮轮,洛维格仍然是将其包租出去,自己收租金,再贷一笔款,再去买更好一些的船……洛维格的事业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扩大了起来。而且他收的租金总是会比贷的款要多。那么当他还清一笔款子,就会有一艘邮轮成为他个人的。就这样,洛维格拥有的船只越来越多,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他最初却是不名一文的人。

最终,洛维格成了世界上吨位最大的6艘邮轮的主人,而他同时还在做着旅游、房地产和自然资源开发等行业的生意。

在现代社会利用“名人效应”来打响商品品牌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这也证明了“向名人借名”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销方法。

一位犹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当他苦于不能出手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给总统送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哪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口而出:“这本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就销售一空。

时间不长,这个出版商又有卖不出去的书,他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鉴于上次经验,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糕透了。”出版商闻之,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销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予回答而将书弃之一旁。出版商却大做广告:“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这就是犹太人。借用资源是犹太商人的拿手好戏,只要他们动脑,总能够成功。

犹太人不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在科技界的成功者,都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势”,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处理白宫内的事务工作时,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上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就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段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把它看完了,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

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就是基辛格的一手高招,也反映出犹太人的一种成功的诀窍。

“‘借’关系生财”,顾名思义就是借用一定的关系使自己原有的财富更加充足,得到飞跃。这里要说的是一个素有“点石成金的万能商人”之称的美国亿万富翁哈默。

哈默在事业刚开始起步时就巧妙地“借”用了关系来发展自己。

最初哈默凭借与列宁非比寻常的关系去前苏联考察之际,发现了无限商机。为他此后的财富剧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当时的苏联正处于遍地饥荒的时候,而另一方面他们却拥有大量的因为没有出口途径而积压成堆的皮毛、宝石、白金、木材和矿石等。反观美国那时却又是另一个相反的情景,粮食多得很多人把它往海里面倒。两者相对来看,聪明的哈默认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赚钱机会。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前苏联官方表述了以后,还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去面谈,得到了列宁的称赞与大力支持。

于是他从美国买进大批的粮食运到前苏联,卖给当地人民。这不仅仅使当地人民欢迎他,而且也为自己的口袋赚进了大笔的钱财。

由于有列宁的支持,哈默放开了手脚,要大干一场。后来,哈默说服福特公司到前苏联去发展,并且让自己成为福特的代理商。这一做法,不仅为福特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市场,而哈默个人也获得了不少的利益。由福特公司开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好开端。以后,不论哈默走到哪里,都会有商家请求其成为他们的代理商。

在前苏联,当哈默代理的商品被当地人民一抢而空的同时,哈默经营的皮毛、宝石收购站的顾客也是潮涌而至,每天都门庭若市。仅仅1923~1925年的两年时间内,哈默的盈利翻了几番,达到十多万,甚至几十万美元。

介于哈默与列宁的关系,他在该国的发展可谓是一路顺风。官方不仅不加阻碍而且都很配合,在有关方面尽力给予帮助。因而很短的时间内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后来,因为哈默与苏共书记勃列日涅夫结成好朋友的关系,他又再次同前苏联签订了一笔200亿美元的合同。

哈默的借术可谓技高一筹。凭借与前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关系为自己大开财源。

犹太人坚信,借用他人之力,可使自己迅速飞黄腾达,他们的成功也一再验证了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