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251700000033

第33章 发动企业革命:怎样做个优秀的管理者 (1)

第十二章 发动企业革命:怎样做个优秀的管理者 (1)

80后员工为什么会频繁跳槽

“80后”这个词似乎已经成为这几年社会上的流行词汇,它代表了新生一代不同于老一辈的“属性”:追求创意、另类、新颖,崇尚自由、独立、个性,他们被称为“‘我’字开头的一代”,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自我认知。

现在,许多80后已经逐渐成为职场上的主力军。但是,这些没有经历过巨大社会磨难洗礼的曾经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似乎也因他们的“个性”而让企业管理者苦恼不已,而频繁跳槽就是其中一个让管理者最头痛的问题。调查显示,八成的80后职场人有过跳槽的经历,其中跳槽次数达到3次或以上的比例达到了45.7%。80后的工作年限集中在3~5年和6~8年,这样的跳槽次数相对来说确实有些频繁。

跳槽如此频繁,他们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呢?对80后来说,选择职业的标准一般来说有两点:一是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二是公司本身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自身价值的提升)。所以,许多80后不愿意自己被束缚,而更愿意选择人性化的企业,也更欣赏有弹性的管理制度。同时,因为80后自身的理想化,普遍对从事的工作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所以当这种期待与自己所想的有落差时,许多人就会因此而失落。如果这时他们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并努力适应环境,那么他们大多会选择跳槽。

万科的高层就曾经感叹:“遇到80后、90后,我十几年的管理经验要清零了!”有些管理者对这种频繁跳槽的现象不能理解,甚至有的更不想去深入分析。但是,考虑到将来的职场主打军就是这群“让人无法理解”的人,为了适应80后和90后员工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企业CEO及管理层必须顺势转变管理理念和认知方向。

80后虽然向往个性,但是他们也渴望理解和认同,也正是由于他们强烈的自我色彩,使得他们对尊重有更大的需求。既然知道了他们的特点,管理者就可以按照他们的特点来着手进行管理。正如美国女企业家玫琳凯说的:“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把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财产,是否尊重每一个员工。如果做到这一点,企业就能依靠员工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业绩。”因此,企业应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员工,在企业管理中多一点人情味,让80后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进而使其产生幸福感。这将有助于赢得80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那么,如何更好地尊重和关心80后员工呢?管理者可从以下这几方面努力:

1.不要对员工颐指气使。有些管理者使用起员工来非常随意,对员工吆五喝六,“小王,给我倒杯水。”“小张,给我去马经理那儿拿个文件。”……在日常工作中,不少管理者就是这样随意使唤自己的员工。他们扩大了员工的概念,把其与保姆等同。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心中肯定充满了不满,觉得自己被侮辱了,从而对企业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如此一来,他们怎么可能会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呢?

2.礼貌用语多多益善。当我们将一项工作计划交给员工时,请不要用发号施令的口气,真诚恳切的口吻才是上上之选。在工作业绩超过我们对他们的期望时,员工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他们真的做到这一点时,一句简单的“谢谢,我真的非常感谢”就足以达到激励他们的目的了。

3.要感谢员工的建议。当我们倾听员工的建议时,要专心致志,确定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在说什么。在员工提出建议时,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与重视,千万不要立即拒绝员工的建议。即使要拒绝员工的建议,也要将理由说清楚,措辞要委婉,并且要感谢他提出意见。

4.对待员工要一视同仁。在管理中,管理者不要被个人感情和其他关系所左右;不要在一个员工面前,把他与另一个员工作比较;也不要在分配任务和利益时有远近亲疏之分。

5.聆听员工的心声。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注意聆听员工的心声,是尊重员工、团结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成功管理者的一个十分明智的做法。对于犯错误的员工,好的管理者同样应采用聆听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去责怪他们,应给他们解释的机会,让员工感到自己受了尊重,这样,处理问题就方便得多,员工也会更乐于接受。

怎样清除企业内的污水员工

如果把公司比做一架机械的话,那么,员工就是机械上的零部件,当某个零部件出现问题时,机械本身势必会受到影响。

2008年10月14日下午,专注于中国网吧院线数字影响娱乐内容的服务提供商网尚文化(以下简称网尚),其董事长黎峰发送了一份暗示着即将裁员的内部邮件。在这封邮件中,黎峰暗示相关员工做出了“某些有损公司集体利益的事情”,并将其比喻为“烂苹果”。有内部消息人士声称,此相关员工因为涉嫌占用公司资产而被开除。

黎峰称:“烂苹果可能会导致苹果的腐烂,只有捡出烂苹果才会保证苹果的新鲜。对任何一个组织,只有挖出那些‘烂苹果’才会保证组织的统一性、纯洁性。”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曾把员工分为A、B、C三类,排名最后的C类指的是“烂苹果员工”,即害群之马,即那些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的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是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所以,管理者在他们身上不能浪费太多时间,那对团队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而根据“污水定律”,我们也把这样的员工称为“污水员工”。污水定律指的是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事实上,任何企业里都不可能全都是精英,难免会存在一些“污水员工”。但是,企业是一个求发展、谋利益的地方,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谁就应该被淘汰,这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冲破感情的束缚,有果断“倒掉”“污水员工”的魄力和勇气。否则,因为滴进一点“污水”,就有可能弄得整桶“酒”都变成了“污水”。而从现实中我们也看到,“污水员工”对企业的危害确实是非常大的。

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避免错误引进“污水员工”呢?怎样才能检测出员工的本性呢?

首先,多向员工提问,获得对员工深层次的了解。管理者可以从他们的答案中了解到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解决方案、真实动机等。所谓“问之以言,以观其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看他在金钱和女色面前如何表现。有些员工很在乎钱,有些员工则沉迷女色。这两种员工都会因此败事,不能委以重任。重钱的员工很可能受贿,好色的员工很可能会因枕边细语而败事。

最后,观察他对困难和高难度工作的表现。一般人对困难的事情会有不同程度的畏惧,如果他表现得很为难或胆怯,则表明这类人可能不足以成大事,不能够担当大任。

为何美国联合公司要实行“走动化”

许多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为了便于管理,设立了彼此独立的各个部门。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为解除这种企业内部各阶层出现的交流障碍,我们最好尽可能采用简便的方法来增进各部门之间的了解与联系。

有一种通行的简便沟通方法是走动式管理,这是一些企业常采用的管理方法之一。所谓“走动化”,就是管理人员到基层去巡视,并在巡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美国联合公司董事长埃德?卡尔赫切到任时,公司的情况并不乐观。所以,他刚一到任,就向公司基层的工作人员直率地提出了许多问题,请他们作详细回答。而他从现场回到总部之后,就会立即采取行动。

他总是能发现整个指挥链上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并且予以解决。他会同那些在巡视中和他谈过话的一线工作人员通信联系,让一线人员知道公司已经在采取什么措施。他也与下层的有关职员联系,让他们认真检查,以保证新措施的执行。

走动化管理使得高层管理人员切实了解实情,发现各种问题和听取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并更加密切上下级关系,保证管理不偏离航线,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管理者忽略了自身存在的沟通位差效应。“沟通的位差效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对企业内部沟通进行研究后得出的重要成果。他们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能够被领导层知道并正确理解的则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平行交流的效率之所以如此高,是因为平行交流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

为试验平等交流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可行性,他们试着在整个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平等沟通的机制。结果发现,与建立这种机制前相比,企业内建立平等的沟通渠道可以大大增加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协调沟通,使他们在价值观、道德观、经营哲学等方面很快达成一致;可以使上下级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形成较为对称的流动,业务流、信息流、制度流也更为通畅,信息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也会大大减少。这样,研究者得出一个结论: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

那么,管理者应该怎样快速而有效地实行这种平等沟通呢?

面对面的沟通是最亲切、最有效的平等沟通方式。通过面对面的沟通,管理者可以直接感受到员工的心理变化,在第一时间正确地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从而进行快速有效的沟通,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实践中管理者运用高效沟通策略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策略一:80%的时间倾听,20%的时间说话。

很多管理者在倾听时常常出现以下情况:很容易打断对方讲话;发出认同对方的“嗯……”“是……”等声音。较佳的倾听应是完全没有声音的,而且不打断对方讲话,两眼注视对方,等对方停止发言时,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更加理想的情况是让对方不断发言,越保持倾听,你就越握有控制权。

在沟通过程中,管理者说话的时间只占20%而在这段时间中,问问题的时间又占了80%。问题越简单越好,是非型问题是最好的。以自在的态度和缓和的语调说话,一般人更容易接受。

策略二:沟通中不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即使对方有错误。

沟通的目的不是不断地证明对方是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人在沟通过程中不断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十分不得人缘;善于沟通的人认为事情无所谓对错,只有是否适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