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2530500000015

第15章

虞卿听说了楼缓的话,马上前往拜见赵王:“楼先生用这样的计谋来帮助秦国,赵国可就危险了啊!照他那样做,只能使天下人更加迷惑,却根本不可能平服秦国的野心。况且,我说不割地给秦国,并不是仅仅不给就了事。大王可以把六个县城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的大敌,得到六个县城,肯定会与大王合力攻秦。大王失去六个县城,却可以从秦国那里取得补偿。这样,齐、赵两国的深仇大恨就可以报了,还能向天下显示了赵国是有所作为的。大王只要把联合齐国的想法张扬出去,秦国就会带着重礼来向大王求和。大王可以顺从秦国的意思,与它讲和。秦赵一讲和,韩国和魏国就会尊重大王;尊重大王,就会拿出贵重的财宝争先献给大王。这样,大王就可以与齐、韩、魏三国结盟,彻底改变自己的地位。”

赵王思之再三,觉得还是虞卿有道理,就派虞卿去会见齐王,跟齐王商讨对付秦国的办法。虞卿还没回国,秦国的使者就来到了赵国,请求议和。楼缓听说后,马上逃离了赵国。赵王感激虞卿料事如神,挽救了国家,就把一个县城赐封给虞卿。

桥上巧遇黄石公

留侯张良,先祖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在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时担任过丞相。父亲张平,担任过蘧王和悼惠王时期的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时,张平去世。张平去世后二十年,秦国灭了韩国。那时张良还年轻,没有在韩国担任官职。韩国灭亡的时候,张良家里还拥有三百名奴仆。可是他连弟弟死了也不事安葬,却倾尽全部家产寻求刺客谋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就因为他祖父、父亲历任五朝韩国丞相的缘故。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仪,还游访到东夷见过仓海君。他招募到一个大力士,铸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东巡,张良与这个刺客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误中了随从乘坐的车子。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急于抓到刺客,就是因为张良行刺的缘故。于是张良就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藏匿起来。

张良曾有一次闲暇无事,从容漫步在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调头看着张良说:“年轻人,下去捡鞋子。”张良一愣,真想打他,因为他上了年纪,强忍下怒气,下桥拾起了鞋,那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帮他拾起了鞋,索性就跪下来帮他穿鞋。那老人伸出脚让张良把鞋套上,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讶,目光追随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大约里把路,又返回来,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亮时,在这里同我相会。”张良感到很奇怪,跪下回答说:“是。”五天以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先到那里等候了,老人气愤地问道:“与老辈人约会,比人家迟到,这算什么?”说完就走,留下话说:“五天后早点来相会。”过了五天,鸡一叫张良就去到桥上,老人又先在桥上了,愤怒地说:“又后来,这是为什么?”说了就走,边走边说:“过了五天早点来。”五天后,没到半夜张良就到桥上去等候。一会儿,老人就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如此。”拿出一部书给张良,说:“熟读了它就可以当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以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说其他的话,从此张良再没见过他。天亮时打开这部书看,竟是《太公兵法》。张良因此很惊异,经常学习诵读这部书。

出谋献计辅汉王

张良多病,不曾专任将帅之职带兵作战,常常作为出谋献策的谋臣跟随在汉王身边。

汉三年,项羽紧紧地把汉王围困在荥阳,汉王十分恐惧忧虑,同郦食其商量怎样削弱楚国力量。郦食其说:“从前商汤伐桀,封夏的后人于杞国;武王伐纣,封殷朝的后人于宋地。现在秦国无道不义,侵占诸侯的领土,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无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授给他们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激陛下的恩德,无不向慕陛下的风义,甘愿作陛下的臣仆。随德义的施行,陛下就能在南面称霸,项羽必定会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臣服了。”汉王说:“好!赶快刻印,先生就可带上印起程去分封他们了。”

郦食其还没动身,张良从外面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进餐,对张良说:“子房过来,有一位客人替我出了一个削弱楚国势力的主意。”然后就把郦食其的话全部告诉了张良,并问张良:“子房,你看这个主意怎样?”

张良说:“谁给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张良回答说:“请允许我借用陛下食几前的筷子为您计算一下。”

张良接着说:“从前商汤伐桀但仍然将他的后人封于杞地,是早预计到能将夏桀置于死地,现在陛下能制项羽于死地吗?”汉王说:“不能。”“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一个原因。武王伐纣而将纣王的后人封于宋地,是估计到能取得纣王的首级,现在陛下能取得项羽的首级吗?”回答说:“不能。”“这是第二个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武王打下商都后,旌表了殷代商容里巷的门楣,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为被纣王杀害的比干的坟墓培土修坟。现在陛下能够为圣贤的人培土修坟,在贤明的人门楣上旌表,在智者的门前致敬吗?”

汉王回答说:“不能。”“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发放钜桥的粮食,散发鹿台的钱财,以救济贫穷的百姓。现在陛下能发放府库中的财物以救济贫穷的百姓吗?”回答说:“不能。”“这是第四个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周武王在灭掉商朝后,废弃兵车,改成乘车,将武器倒置,蒙上虎皮,以示天下不再打仗。现在陛下能放掉骏马,不再把它们用于战事吗?”“不能。”“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曾放牛于桃林的北面,以昭示天下不再需要运输粮草了。现在陛下能放掉牛群不再运输粮草吗?”答道:“不能”。“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六个原因。况且现在天下那些游士离别他们的亲戚,舍弃祖坟,离开乡土故居,来追随陛下南征北战,只不过日夜盼望着有尺土寸地的封赐。

假如现在复立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为王,那么这些天下各地来的游士都会回去侍奉各自的主子,去同他们的亲人团聚,返回故乡,祭扫祖先的坟墓。陛下依靠谁来打天下呢?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七个原因。

再说楚国要么不强盛,如果强盛,六国复立后也会被削弱而去顺从楚国,陛下又怎么能控制他们并使他们臣服呢?如果真的采用这位先生的计谋,陛下的大业就会葬送。”汉王停止了用餐,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小子,几乎坏了老子的大事!”赶快下令将印信销毁。

急流勇退

皇上想废掉太子,另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很多大臣都进谏反对,但没有谁能使皇上改变主意。吕后十分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很信任他。”吕后就叫她的哥哥吕泽去强求张良为他出主意。吕泽说:“你一直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要另立太子,你怎么能高枕无忧地睡大觉呢?”张良说:“以前皇上经常处在危急之中,我的计策才有幸被采用,现在天下已安定了,皇上由于自己的宠爱而要另立太子,家人骨肉间的事,即使有一百多个我这样的人又有什么用?”吕泽固执地强求说:“你一定要为我出个主意。”张良说:“这样的事很难用口舌争辩。现在皇上招而不至的,天下有四人,这四个人都年老了,他们认为皇上傲慢,盛气凌人,所以逃匿山中,立志不做汉朝的臣子。可是皇上很敬重这四个人。现在你如果能不惜金银玉帛,叫太子亲笔写信,恭谦地邀请并配置安适的车辆,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诚恳地相邀,他们可能会来。来了后奉为宾客,时常让他们随太子入朝,使皇上看到他们,皇上一定会觉得诧异,必然会询问他们。问了他们,皇上就知道这四个人是贤者。这对巩固太子的地位将是一个帮助。”于是吕后叫吕泽派人拿着太子的信,以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物,迎请这四个人。四人到了后,就居住在建城侯的府第里。

汉十二年,皇上随平定了黥布叛乱的军队回来,病情更加沉重了,更想另立太子。张良劝谏,皇上不听,张良就托病不再过问政事。太傅叔孙通引古论今地劝说皇上甚至以死力争维护太子。皇上假装接受,心里仍想要另立太子。在一次宴会上,传令备酒,太子在一旁侍候,那四个人跟着太子,年纪都八十以上,须眉皓白,衣冠端庄,很有气派。皇上见了很惊异,问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四人上前回答,各自道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上听了大惊,说:“我寻求诸公多年,你们都躲避着不见我,今天又为什么愿同我的儿子交游呢?”四人同声回答说:“陛下轻慢士人,动辄辱骂,我们不愿受到侮辱,所以害怕就躲避了;私下听说太子待人仁义孝顺,礼贤下士,天下人无不仰望,愿为太子而死,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请诸公自始至终地好好辅佐太子。”

四人向皇上祝酒完毕后,躬身辞去。皇上目送着他们,叫戚夫人过来,指着这四个人说:“我想另立太子,他们四人却辅佐太子,太子羽翼已经丰满,难以变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哭泣起来,皇上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歌中唱道:“鸿鹄高飞,一升千里。羽翼长成,横越四海。横越四海,无可奈何。虽有飞箭,何处施放?”连唱数遍,戚夫人泣不成声,泪水长流,皇上起身离去,罢了酒宴。最终没有另立太子的原因,是得力于张良建议请来这四个人的缘故。

张良随从皇上攻打反叛的代国,在马邑城下出奇计,直至劝高帝立萧何为相国,与皇上众容谈了很多天下事,因为与国家存亡关系不大,所以不一一着录。张良宣称道:“我家世代是韩国的丞相,韩国灭亡后,不惜万贯家财,为韩国向强暴的秦国报仇,天下都为之振动。如今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成了帝王的老师,封地万户,位至列侯,对于一个平民来说,已到了极限,对我张良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愿能抛弃人间俗事,追随赤松子交游去吧。”从此就学习不食五谷、练导气引体养身的方法。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便强要他进食,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马驰过一道缝隙那样短暂,何必自己吃苦到这样的地步啊!”张良不得已,勉强听劝而进食。

八年后留侯张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儿子张不疑袭爵为侯。

与孙武媲美的吴起

吴起,是卫国人,喜欢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事奉过鲁国的国君。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鲁君想任用吴起当将领,可是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做妻子,鲁国人就怀疑他。吴起因为想成就功名,就杀了他的妻子,用此表明自己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让他担任了主将。鲁派他领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鲁国有的人厌恶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时,家里蓄有千金的财富,外出游历求官未遂心愿,结果把家也败破了,乡邻们讥笑他,吴起杀掉了三十多个讥笑他的同乡,然后从卫国东门外离家出走。他跟母亲告别时,咬破手臂发誓说:‘我吴起不当上卿相的官,绝不再回卫国来。’于是就去事奉曾子。没过多久,吴起的母亲去世了,吴起始终没有回去。因此曾子瞧不起他,就与吴起断绝了关系。于是吴起就到鲁国去了,学习兵法用来事奉鲁国的国君。鲁君怀疑他,吴起就杀掉妻子来表明心迹谋取将位。鲁国是个小国,却有战胜的名声,那么各诸侯国就会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如果鲁君重用吴起,就等于是抛弃了卫国。”于是鲁君对此有顾虑,就疏远了他。

在这个时候,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事奉魏文侯。魏文侯问李克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慕功名,喜爱女色,可是带兵打仗连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身为主将,可与最下等的士兵吃穿相同,睡觉不铺设柔软的垫褥,行军不骑马乘车,亲自裹带军粮,为士兵分担劳苦,有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为他吮吸脓毒。那个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就哭了。有人说:“你儿子是士兵,可是将军还亲自为他的毒疮吮吸脓毒,为什么还要哭?”那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将军为他父亲吮吸过毒疮,他父亲很感动,作战时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终于战死在敌人手里。现在吴将军又为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战死何处了,所以为他哭泣。”

魏文侯认为吴起善于带兵,廉洁公正,平易近人,能赢得全体士兵的爱戴,就任他为西河郡郡守,以抵御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事奉他的儿子武侯。武侯有一次乘船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半途上,武侯环顾两岸,回头对吴起说:“壮美啊!山河险峻而坚固,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强大,在于对人民要施仁德,而不在于地势的险固。以前三苗氏部落左面据有洞庭湖,右面有都阳湖,但不注重仁义道德,夏禹灭亡了他。夏桀居住的地方,左边有黄河、济水,右面是泰山、华山,伊阙山在他的南面,羊肠坂在他的北面,但他在政治上不推行仁政,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国都,左边有阵门山,右边是太行山,恒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边,可是他在政治上不施行仁德,被周武王所杀。从这些看来,国家政权的巩固在于推行仁德,而不在于地势的险固。假如您不施行仁德,这船上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敌人了。”武侯说:“说得很正确。”

吴起任河西郡守,很有声誉。魏国设置政相国,选中了田文。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你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捐躯,使敌国不敢对魏国图谋,你和我吴起相比谁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使百姓亲附,府库储备充实。你和我吴起相比谁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镇守西河,使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面来侵犯。使韩国和赵国服从依附魏国,你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方面,你都在我之下,可是官位却凌驾于我之上,为什么?”田文说:“现在继位的君主还年轻,国家尚不安定,大臣们还不亲附,百姓还不信服,在这种时候,管理国家政务的重任,是托付给你呢?还是托付给我?”吴起冷静地想了很久,说:“是该托付给你。”田文说:“这就是我位居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知道自己才能不如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