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2558000000002

第2章 苦由心生(1)

1.境由心造

英国人狄斯累利说,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奇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奇的。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成功的人生往往存在一颗快乐的心中。在物质贫乏的时代,人们也许辛苦,但他们会说:“我很充实,我感觉快乐且满足。然而今天商业经济的浪潮滚滚涌来,使人感到这种乐观的情绪不再如以往轻易掌握。你的智商可能很高,那么你的情商是否也一样高呢?

对于平凡的人来说,试着培养一种平和乐观的成功心态,更加重要。

终南山麓,水沛草美。听说在这一带盛产一种快乐藤,凡是得到这种藤的人,一定会喜形于色,笑逐颜开,不知道烦恼为何物。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不尽的快乐,不惜跋千山涉万水,去找这种藤。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麓,在险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快乐藤。可是他却发现他并没有得到预想中那种快乐,内心反而感到一种空虚和失落。

有天晚上,他在山下的一位老人屋中借宿,面对皎洁的月光,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老人闻声而至:“年轻人,什么让你这样叹息呀?”于是,他说出了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已经得到快乐藤的自己,却没有得到快乐呢?”

老人一听乐了,说:“其实,快乐藤并非终南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只要你有快乐的根,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得到快乐。”老人的话让这个年轻人觉得耳目一新,就又问:“什么是快乐的根呢?”

老人就说:“心就是快乐的根。”

人生一世,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一生,相信这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梦。

雨果曾经说过:“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人心浩瀚,可以容纳许多东西,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总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所笼罩,那就不论我们富甲天下或是位极至尊,也不能求得快乐。但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不断得到坚韧、顽强、刻苦、质朴之泉的灌溉,那就不论我们一贫如洗或是位卑如蚁。也可以求得快乐。

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总是多于顺境,苦难总是多于快乐。也许20个逆境能换来一次顺境,也许20次苦难能带来一次快乐。走过曲折,走过坎坷,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变得强壮和勇猛,所以逆境是勇敢者的天堂。

生活中的一大要务,就是你的心灵保持宁静与和谐。你的生活才能得到安宁,理想的人生才有依据。千万别让那些孕育胡思乱想的莠苗长满你的心田。一有不安和浮躁的情绪,就得赶快检查你的日常生活的内容,是不是脱离了应循的正轨?如果是的话,就应该把那些能够振作精神、添加生气的项目放进你的生活与工作中。

杜绝一切烦恼的根源,逃脱出你为自己制造的樊笼,过朴实而有规律的生活,你就可以避免人生的许多失望。培养正当的生活兴趣,多多接触这个世界的美丽事物,才能建立美好的家园。

天上只有鸟在飞。一位锄田的人叹气道,它真苦,四处飞翔为觅一口食。另一位依窗惜春的少女也正好在看这只鸟,她叹气说,它真幸福,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面对同一种境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理解。满怀激情,你就会有一种振奋的感觉;失意悲观,你就会有一种痛苦或失落的感叹。当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不能实现,或者见解、行为不为世人所理解时,都会使人迷惘、失意。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绪,都会使人对境况产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联想、类比。

人人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鲜花不可能在忧伤的眼睛里产生诗意,俭朴的生活能给知足者带来快乐。这就是境由心造。但太简单的道理,往往被人忽略。

余秋雨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曾担任六年院长,做过学校的行政工作。每评教授职称,有限的两个名额会使大家明争暗斗,互相攻讦;结果某位老师尽管评上职称,从此却再无法与教研室人融洽相处。下课后只能去传达室,与一位跟他年龄相仿的老人聊天。这位老人没文化,但大家都记得他,每天早上来学校第一个看到的是他,下班回家最后一个走的也是他。传达室有个锅炉,无论教授讲师,甚至被打倒的老师,只要到他那里,他都会一样微笑着请他们坐,请他们喝水。他的这种看似平常的行为,很可能免除了那个年代委屈老师的苦难感。可是那些争职称的人呢?他们真正成功了吗?但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却真正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送大家一个微笑、一杯茶水、一个问候,获得的也只是简单的生活温饱,但老人没有忘记境由心造的简单道理,他没有文化,但他对有文化的人有他的简单理解:我都知足啦,你们当然更应该知足!他把他的微笑和问候带给大家,没有想到这种快乐居然是具有教授资格的人非常珍惜的快乐。所以余秋雨说,我成为院长后就对所有这位老人式的人物和老师表示了感谢。他们这种关爱一切人的没有任何偏见的心,给了我们活下去的一种动力,一股暖流。

玄武湖公园靠城墙的人行道旁有一个公厕,门口有一个小房子,里面仅放一桌,仅容一人,墙壁是三合板,屋面是两块玻璃。管理这个厕所的是位50多岁的妇女,她养有一条小狗。早上上班经过这里的人,经常能听到这位妇女放声高唱流行歌曲,唱得十分投入,让路人羡慕。厕所的异味老远就能闻到,但她久居此地不闻其臭,每有高歌,旁若无人。小狗常守在她的旁边,十分安闲。

在马路两侧,经常看见许多开小店的生意人,生意做不大,顾客少时门头架一小桌,凑上四人,甩几圈老K,满脸的笑容绝不是装给行人看的。校门口有一个修鞋的小摊,摊主约五十岁年纪,继承的是祖传手艺。我前去修鞋,以为给人家带来生意。哪知人家在一旁架个凳子,凳子上放着一盘油炸花生、一盘猪耳朵、一碟素菜,一瓶白酒,与一朋友细叙慢酌。看到咱,说,明天来吧!今天不是过节吗?愣了半天才想起,这天是光棍节。

这种城市小景到处都是,不胜枚举。这些人收入不高,买不起高档车,住不起洋房,但你说人家生活质量差吗?不一定。木桶原理阐述的是这样一个理论:一个周边高低不等的木桶,它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人的智力因素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人的心理素质则是最短的那块木板。

能守好最短的那块木板,最长的那块木板才有意义。

总之,心,乃是你活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

由于境由心造,人们很容易将思维编入既存的框架里,或满足或失意或进取,等等,产生“命中注定”或“无法更改”的思维定式。逐渐失去踏出围绕我们的框架的勇气,然后将自己对人生的梦想和野心一个个抛弃掉。而没有追逐梦想、实现野心的激情,人生将会缺乏激情。

2.去掉肩上的仇恨袋

仇恨就像扛在肩上的袋子,只要你把生气的石头装得越多,就会越感到沉重,最终也必将把你压倒。

仇恨让人变得愤懑、自卑、丑陋、狭隘、思维停滞。放下仇恨才能心安理得、心胸坦荡,才能重获快乐的心境,才能重新拥有积极活跃的思维,才能集精力于应关注并想集中的事情之上。

剔除心中的仇恨,是宽恕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心中放下了仇恨,也就没有了害怕、恐惧、无助、痛苦、悲观这些负面情绪的困扰;心中放下了仇恨,人才能变得平和、安详、轻松、自在、舒适、温暖、恬静、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放下了仇恨,人才能从内心深处散发出一种恬淡、从容、自信。所以,放弃仇恨,还自己一个明媚的蓝天。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自己难免会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如果别人并不是有意的,或者别人已经知错,你仍然以牙还牙,那么等于在自己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只能徒增自己的痛苦。不如放下怨恨,宽恕你的仇人。

现实中,每个人都难以心平气和地去面对自己的仇人,甚至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当你对他心怀仇恨的时候,就等于给了他制胜的力量;给了他机会来控制我们的睡眠、胃口、血压、健康,直至心情。憎恨伤不了对方一根毫毛,却把自己的日子弄得像生活在地狱中一般。莎士比亚说过:“仇恨的烈焰会烧伤自己。”

曾经有人将憎恨的行为比喻为——“将一条毒蛇拥抱在胸前”。恶意的感觉终将化脓溃烂,而且会让你生病。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灵和体魄,为了实现你的成功和抱负,学会原谅你的仇人吧!

从前,有一个动不动就怨恨别人的年轻人,觉得生活很沉重活着非常没有意思,经人指点就去见了高僧觉慧大师,以寻求解脱之法。觉慧大师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年轻人照高僧说的去做了,高僧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高僧问。“有什么感觉。”年轻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高僧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袋子,有的人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如果你想过得轻松些,你就要学会舍弃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而你的怨恨是你最大的负担,你如果要想快乐,那么必须学会忘记怨恨,抛弃怨恨的石头。”

有句俗话说:“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而不去生气的人是智者。”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悲观论》中把生命比喻为痛苦的旅程,可是在绝望的深渊中他仍说:“假如有可能的话,任何人都不应有怨恨的心理。”所以,当你因为别人的侮辱而气得发疯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学着去宽恕对方,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一个人如果能够忘记仇恨,那么他已经具备了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忘记怨恨其实也是做人的一种崇高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更高的台阶。

如果放不下仇恨的石头,人就不会快乐,只会淹没在对过去的懊悔、痛苦和对未来的恐惧、忧虑与烦恼之中,人的大脑与神经会因不负重荷而错乱,心也会被人生必经的一切坎坷咬噬着,永远没有喘息的机会。如果不能放下仇恨的石头,人们可能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而终生失去朋友和伴侣。

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密西西比州中部流传着这样一个谣言,说德国人正在唆使黑人起来叛变。有人控告劳伦斯·琼斯在发动族人的叛变,因为一大群白人在教堂的外面听见劳伦斯·琼斯对听众大声地喊道:“生命,就是一场搏斗!每个黑人都应该穿上自己的盔甲,以战斗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被激怒的白人青年便冲出来将传教士劳伦斯·琼斯紧紧捆住,拖到一英里外的荒野上,将他吊在一大堆熊熊燃烧的干柴之上,准备烧死他。这时,有人叫道:“在烧死他之前,让这个多嘴多舌的人说说话。”

劳伦斯·琼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着绳圈,开始宣传他的思想。他说他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毕业后,他可以进入一家酒店工作,但他拒绝了。也有一个有钱人愿意资助他继续学习音乐的计划,但是也被他拒绝了,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理想。他受到克尔·华盛顿的影响,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去教育那些因贫穷而无法接受教育的黑人孩子。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回到了贫瘠的南方——密西西比州杰克镇以南25英里的一个小地方,将自己的手表当了1.65美元,在树林里用树桩当桌子,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劳伦斯·琼斯面对愤怒的人群,讲述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奋斗历程,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但是他丝毫没有表现出面临死亡的恐惧,更没有为自己求情。他面对的似乎不是要杀害自己的仇人,而是自己的朋友,而他只希望这些人能了解自己的理想。

后来有人问劳伦斯·琼斯,还恨那些想吊死和烧死他的人吗?他回答说,自己太忙了,有太多的理想需要去实现,根本没有时间去恨别人。他已经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一些超过他能力的伟大的事业上了。

那些愤怒的人们终于渐渐平息了下来,最后,人群中有一个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的老兵说:“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他是在做一件好事,我们弄错了,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吊死他。”说完,老兵摘下自己的帽子,在人群中传来传去,在这些准备把这位教育家烧死的人群里,募集到52块4毛钱,把它交给了琼斯。

当别人伤害了你的同时,你反过来仇恨他,实际上是又加大了自己的惩罚。有位哲人曾经说:“怀着爱心吃青菜要比带着愤怒吃海鲜强得多。”如果我们的对手知道因对他的仇恨而消耗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精疲力竭、社会关系老化,搞得我们心脏发病、未老先衰,难道他不会拍手称快吗?

当我们面对仇恨的时候应该用怎么样的心态?仇恨就像心中的一把利剑,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坦然地面对复仇。总是恨不得用这利剑手刃当初伤害我们的人。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复了仇就会让自己快乐起来了吗?用了太长的时候去仇恨,哪是那一刀可以解决得了的呢?在仇恨的岁月里,最痛苦的不是你憎恨的那个人,恰恰是你本身。在有限的生命里拿出多少时间来仇恨?那么分给了快乐和努力多少时间?原来,我们在自认为有计划、有谋略的等待中荒废了自己大好的时光。

当然,要宽恕一个侮辱过自己或伤害过自己的人,何谈容易?写过不少美妙幻想儿童故事的英国学者路易斯小时候常受凶恶的老师侮辱,心灵深受创伤。他几乎一生不能宽恕这位伤害过自己的老师,且又因为自己不能宽恕而感到困扰。然而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写信告诉朋友道:“两三星期前,我忽然醒悟,终于宽恕了那位使我童年极不愉快的老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想做到这一点,每次以为自己已经做到,却发觉还须再度努力一试。可是这次我觉得我的确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