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2559100000005

第5章 非走不可的弯路(4)

吊诡的是,三年后(1496年),王阳明又落榜了。明朝第一任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曾特意规定国考试卷的格式,第三任皇帝朱棣(明成祖)又进一步加以约束,规定使用后来臭名昭着的八股文。所谓八股文是一种文章的体裁,一篇文章中,恰恰包括八股——一股必须是两个或四个完整的句子,这形式不能改变。在内容方面,按照规定,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八股文中没有“我”字),而是圣人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触及。这种文体跟代数方程式一样,只要能把圣人的言语恰当地代入八股的方程式中,便是一篇好文章,就可能被录取。有需求就有供应,明朝时,有专门关于八股文的合集,这些八股文都是老于此道的读书人所做,而且售价不菲。

从以上所述能得到这样的信息:由于八股文不需要任何思想,所以它是体力活,超强记忆力的人只要买本八股文大全集,全部死记硬背,就肯定万无一失。王阳明的记忆力我们有目共睹,仅凭听他爷爷自言自语,就能把圣贤之书倒背如流。要他背诵几百篇八股文,绝不是问题。而且我们也相信,王阳明在老爹的督促下,肯定在八股文上下过功夫。可偏偏就发生了意外,而且是两次。

2

同样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应。古代八股文考试,天资平庸的人终其一生,都未必金榜题名。其实,这不是意外。心学上所谓的“意外”,是指在可控情境下实现预定目标采取行动时受到的不可控的阻碍。王阳明天资聪慧,又是状元老爹王华的儿子,却两次落榜,其“意外”带给他的伤害有多大,可想而知。蹉跎五年光阴,却未实现胸有成竹的目标,这就是意外带给我们的弯路。很多时候,我们都非走不可。

王阳明后来创建的学说被称为“心学”,我们就以“心”打个比方。人生就是心电图,总有起伏,如果是直线,那就证明你的人生结束了。我们既然欢迎人生中的“起”,就不可能躲开人生中的“伏”,也就是很多负面的“意外”。负面“意外”并不可怕,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或者干脆没有原因而遇到意外,这些意外肯定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但它还有一点好处:能使我们拥有适应残酷社会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不是人人都能获得,负面的“意外”对那些意志力顽强的人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心理脆弱的人则是万丈深渊。可无论是哪一类人,即使是天才,这也是一条弯路,而且非走不可。

王阳明显然是天才式的人物,但他没有把这两次足以影响他人生,使他停滞多年的意外当成是垫脚石。当大榜发时,很多落第的人捶胸顿足,寻死觅活。王阳明却安慰那些寻死觅活的落榜者,要想得开一点,人生在世,不是只有科举这一条路才能到达成功。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而动心为耻。

对理想破灭的“动心”,正是我们在意外所制造的弯路上痛苦的源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为很多事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意外太多,没有人可以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打碎自己理想的意外时,而不“动心”。王阳明此时说他不“动心”,其实是做了“转移”。他把“心”转移到了人生那十之一二的如意事上去了。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奥秘:如果不能消灭负面情绪,那就转移到正面情绪中去。

民国书法家于佑任有副对联,上联是: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在“八九”上不动心,在“一二”上动心,这就是王阳明在两次落榜后给我们的启示,它同时也是我们任何人面对意外时应该保持的人生态度。

1499年,王阳明以对“八九”不动心的心态再入考场,终于如愿以偿,从他二十一岁考中乡试到今年国考高中,已经过去了七年。对于状元之子的王阳明而言,七年时间在政治之外的漂泊实在是一条艰难的弯路。

3

不过,据说王阳明这次的金榜题名,也有意外发生。王阳明的成绩是: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数人,王阳明排在第七名,也就是国考成绩第十名。这样的成绩,我们无从得知王阳明是否满意,但他的弟子却很不满意。据他的弟子们事后说,王阳明的成绩应该是一甲里的。但就是发生了意外事件,所以被扔进了第二梯队里。

不过这次意外事件很可能是野史所记,或者只是后人为王阳明的不能中状元而找了个一个小借口:据后来的王阳明粉丝说,所以有这次意外事件,全怪的导火线是唐伯虎。唐伯虎可是,明王朝时代名声在外的人物,后来人追认他为江南四才子之首一。这位,是位奇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兼具风流倜傥,很得时人的欢心。据说很有女人缘来北京参加国考时,唐伯虎的粉丝们一直送出南京城,当然也很有公子哥气质。据说此人凡是女人,老少通吃。给人间留下很多佳话,比如唐伯虎点秋香。这样一个纯粹的风流才子在一年前于南京乡试高中,本年,他跑到北京来参加会试,准备考个状元。

唐伯虎善交朋友,所以在从南京一京到路玩到北京的路上,结交了诸多好友,这其中就有个叫一点功课未做,到北京后,就有点慌。不过很快要考试,临阵磨枪也来不及,所以,他和玩友,一个叫徐经的。徐经是个有钱人,和唐伯虎一见如故,考试的前几天,唐伯虎突然问徐经,能搞到试卷否?徐经回答,简单。对他而言,这事的确没有难度,因为他老爹是跟官员勾结的奸商,京城中有很多官员都受过他老爹的金钱腐蚀。徐经出去转了一圈,就得知富二代就商议是否能弄到考题。徐经也是从南方一直玩到北京的,更没有准备。由于有一个超级有钱的老爸,所以认识京城里许多达官贵人。这其中就有本次的主考官是教育部副部长(礼部右侍郎)程敏政。这人也受过徐经老爹的金钱腐蚀。问题是,程部长由于科举考试很严格,徐经想要见程部长,可程部长正处于风口当这风口(主考官在科考之前不能随便见人)所以婉言,就拒绝了徐经。徐经是个伶俐的人,就转移目标,行贿给了程敏政的管家,让他把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子,把程敏政办公室废纸篓中的全部废纸都拿出来买来了。然后,徐、经和唐二伯虎两人就把那些废纸重新拼接从废纸上寻找蛛丝马迹,结果真就得到了考试的题目。老天爷垂青,唐伯虎真就在废纸中找到了考题。这三场考试的题目分别试题是:“欲罢不能”;“知所以修”;“恻隐之心”。两人赶紧按照标题做好了六篇,一人三篇背诵成熟,只等考试。

考试当天,考场中,由于早有准备,所以唐伯虎很快就答完试卷,但唐伯虎这人太特别爱炫耀,在他本可以坐在那里安静地做完,然后交卷了事。可他默写完毕后,看到时间还早,又见到那些考生在抓耳挠腮,愁眉不展,他得意忘形,只坐在椅子上窃笑。当交卷时,他对那群考生说不吐不快,大声说,兄弟我早就做完了,瞧你们,太蠢了也。看你们这些饭桶,如此容易文章都做不出来,看我闭眼都能做出来。

很多考生瞠目结舌,因为这次考试的题目有点难度,所以他们没有答完。看到唐伯虎如此洋洋得意,愤怒之情顿生,大家开始大肆议论,认为这次考试其中有鬼。全场考生大吃一惊,倘若有一个考生做不出来也就罢了,但这次的试题的确有些刁钻,很多人都没有完成。听到唐伯虎这么一喊,可就动了愤怒之心。于是,议论纷纷。几天后,有流动监考报告皇上这件怪事,并且推断说,唐伯虎这小子有作弊行为。皇上在金銮殿听到这样的事,下令追查,结果一查,就把一听,龙颜大怒,这群考生也太不把国家考试制度当回事了,给我查,结果一查,后面牵出了徐经查了出来,当然也就牵扯出了徐泰和程敏政。皇上大怒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是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全部由他人重新审阅。并将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经押入最高法院(大理寺),派专人审理。

徐经根本没有被动刑,就承认了自己从程敏政的垃圾桶里找到考试题目的罪行,唐伯虎听说徐经招了,也供认不讳。是个富二代,细皮嫩肉,审案人员还没有动他几下,他立即招供,承认自己用一块金子买通了程敏政的家僮,窃取试题泄露给唐伯虎。审案员又来审唐伯虎,说,你的同伙已经招供了。唐伯虎也只好招了。

司法部(刑部)把案件结果一报,内阁大学时们认为,程敏政审过的试卷要重新找人来审,但在这些试卷中绝对不能出现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于是无巧不成书巧的很,王阳明的试卷就在这批里,所以于是,被下降名次,降至二甲进士出身第七名。

不论此事的真假,王阳明因为“意外”而制造的弯路终于走到尽头,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他很快被分配到建设部(工部)做实习生(观政),历朝历代,建设部都是个肥得流油的部门,它们主管京城市内和郊区建设、漕运、全国的铁厂织造,屯田铸钱,植树造林等等民生工程。弯路尽头,柳暗花明,苦尽甘来,王阳明人生中的“意外”被凝滞,但不是消失。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意外”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如古井之水,死气沉沉,波澜不起。哲学家说,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不幸。这“不幸”其实就是人生中的负面意外。即使是正面的意外(惊喜),如果没有,我们也很难让人生有声有色。

白素贞和许仙的生活肯定不会幸福,因为白素贞是妖怪,能掐会算,比如许仙想送她一朵花,给她个惊喜,她早已知道,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意料之外的事,无论好坏,都要有,心电图的波动看上去比直线要复杂弯曲,但它如果是直线,那就糟糕了。

(第五节)在事业和职业间徘徊

【汝后堂后亭礼虽隆,终不忘官相——蔡蓬头】

很少有人能把第一份工作当成毕生的职业而坚持到底,绝大多数人都把工作当成职业,而不是事业。又有一部分人在职业和事业之间徘徊,搞不清楚自己做的工作到底是职业还是事业。

弯路由此而成。

1

王阳明到建设部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威宁伯王越修建坟墓。明朝历史上,曾有三位文人因为平定大乱而获封伯爵,王越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是靖远伯王骥,还有一位就是眼下在建设部做个小官、将来的新建伯王阳明。据说当初国考时,王越答毕的试卷竟然像长了翅膀一样,离奇地飞走了,不见了,王越痛哭,主考官又给了他一张纸,答完,被录取。这个故事还有续集:几年后,朝鲜那边特意派了使者送来了几张写满汉字的纸,原来就是王越的那张试卷。王越不但文学修养很高,而且懂兵,所以很快被朝廷扔到边疆去对付外人,并且屡立战功,1480年,王越出击漠北攻击鞑靼,一战功成,跻身明朝名将行列。1498年,王越在甘州军营去世,消息传到京师,皇上哀伤,特命建设部为其建造一座堂皇的坟墓,建设部就把这份工作交给了王阳明。

明朝的文官出门和在工地工作时都坐轿子,但王阳明却坚持骑马,有一次,他的坐骑受惊,王阳明从马上倒栽葱下来,摔得吐血,可仍然坚持骑马。王阳明是个懂得在工作中创造价值的人,就在修造王越坟墓时,他采用军事方法组织民工,还同时演练“八阵图”。据王阳明后来说,坟墓修建完毕后,把这些民工扔到战场上,那就是一支精兵,打仗取胜什么的都没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第一份工作绝不会长久,即使长久,我们的心灵也会受到折磨,对工作毫无兴趣?因为,任何人面对第一份工作时都有新鲜感,本能里的自负会让我们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所以我们往往喜欢毛遂自荐,喜欢出头,喜欢表现。而前面我们所谈到的“意外”法则告诉我们,第一次表现和出头总会遭遇意外。

1499年,一颗流星从北京上空划过。按董仲舒“天人感应”原则,第九任皇帝朱佑樘(明孝宗)让臣子们上书言事。这是客气话,就像很多领导人物面无表情的问你有没有什么困难一样。但王阳明刚参加工作,听领导问有什么建议的话,大喜过望,赶紧跑回家,铺纸磨墨,真心实意地给领导提意见,希望组织能健康成长。

王阳明递交的题目是《陈言边务疏》。文章一开头,他就拍皇上的马屁,说,皇上您能在上天发出警示时,马上表示惊惧,做臣子的感动得一塌糊涂。我现在就说说我的看法。王阳明的看法和许多想要励志图新的他的同僚的看法一样,无非是要皇帝以仁义治天下,整治官场那些知行不合一的人,特别是对边防问题要加以重视。

这种议论历朝历代都有人拼命地讲,历代改革家都这样提出问题,并且想要去解决问题。但无济于事,这足以说明帝王体制结构从心到身已经沾染病毒,而这病毒就是官场上的“因循守旧”。在官场中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维持现状,只说不做,或者干脆不说。当然,也有因因循守旧而被轰出官场的,但总体上,还是因循安全。所以,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虽然口口声声要改变早已坏透的现状,可真正要做的时候,没有人挺身而出。

王阳明的建议书上去后,朱佑樘可能和他心不在焉的要下属提意见一样,对王阳明这份建议书只是走马观花地扫了一眼,说,文笔不错,这是人才啊,让他去司法部(刑部)吧。于是,王阳明又进了司法部。

王阳明在司法部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处理云南地方报上来的案件。当时云南是刑事案件多发地区,王阳明开始时还很欣喜,认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人杰大都把难题当成机遇,就像战场上许多伟大的英雄一样,闻听对手也是名将,会喜不自胜。然而,做了一段时间后,王阳明突然感觉到很累。这种累是身心俱疲。官场中很多人不办事,而一旦办事,就会把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办得相当复杂。王阳明在处理公事之外还要在官场交际上煞费苦心,他抱怨说,工作中纷扰杂沓,根本就不是你想做事就能做成的。一份本已证据确凿的案件,递到上级那里,却被打回,原因是案件当事人贿赂了。而有的案件呈递上去,却杳如黄鹤。王阳明的心灵受到史无前例的挑战:趋利避祸是人性本能,但纯洁的心灵又不允许王阳明做损害理法的事,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是否还要坚持下去!

当一个人从心灵深处抵触一件事时,他一定不会有成就。他会把正在做的事看成天下最猥琐、最繁重的苦差事。十八世纪的荷兰科学家尼古拉斯·约瑟夫·冯·杰奎恩说:“没有心的天才是无用之物——单靠杰出的理解力或聪明才智,或是两者兼备,无法成就一个天才。爱!爱!爱!那才是天才的灵魂。”这段话道破了许多人在工作中没有成就的心灵密码:缺少爱!

2

王阳明才工作一年,就把心灵要求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热情断然拒绝了。他把工作当成一份职业,而不是事业。他的内心涌动,希望能寻找到真正的事业,而这一事业至少在当时的他看来,就是入道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