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2568000000005

第5章 赢在执行,不拖延 不抱怨(1)

完美的执行不需要任何借口

“服从”体现了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如果上司命令把某项任务“解决了”,而执行的员工却回答说:“找不到人啊,无从下手啊,不会开机器啊,没有原料啊……”最后,上司急了:“你闪开,让我来干。”不但这样的员工会被淘汰出局,这样的企业也会有生存危险的。

每一个行业的领导人物都认为第一流的人才非常欠缺,根据可靠的材料,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在等你。有一个主管曾说,资历很好的人实在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这就是执行能力。

每一个工作——不论是经营事业、高级推销工作或科学、军事、政府机关工作——都要脚踏实地、懂得服从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虑下面这些,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有:“他懂得服从吗?”“他会不会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光说不做的那一种人?”

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设法了解那个人是不是“说做就做”。

再好的新构想也会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则前功尽弃。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请你想想看,世界上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婴儿食品都是一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

当你研究“人”(包括成功人士、平庸之辈)时,会发现他们分别属于两种类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动,我们叫他“积极行动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动,我们叫他“被动拖延的人”。

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可以找出一个普遍现象:积极行动的人都是不断主动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为止。被动拖延的人都是不主动做事的人,他总会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后他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年轻的朋友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服从,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执行能力。服从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一支部队、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战士或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自觉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绝对服从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

喜欢橄榄球的朋友都知道,锋士·隆巴第,是美国橄榄球运动史上一位伟大的橄榄球队教练。在锋士·隆巴第的带领下,美国绿湾橄榄球队成了美国橄榄球史上最令人惊异的球队,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看看锋士·隆巴第的言论,能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对执行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锋士·隆巴第告诉他的队员:“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胜利。如果不把目标定在非胜不可,那比赛就没有意义了。不管是打球、工作、思想,一切的一切,都应该‘非胜不可’。”

“你要跟我工作,”他坚定地说,“你只可以想三件事:你自己、你的家庭和球队,按照这个先后次序。

“比赛就是不顾一切。你要不顾一切拼命地向前冲。你不必理会任何事、任何人,接近得分线的时候,你更要不顾一切。没有东西可以阻挡你,就是战车或一堵墙,或者是对方的11个人,都不能阻挡你,你要冲过得分线!”

正是有了这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信心,绿湾橄榄球队的队员们拥有了完美的执行力。在比赛中,他们的脑海里除了胜利还是胜利。对他们而言,胜利就是目标,为了目标,他们奋勇向前、锲而不舍、没有抱怨、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们是所有雇员的榜样。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懂得服从、拥有完美执行力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任何拖延和抱怨都于事无补

如果一个人习惯找借口,往往办事也会拖沓,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甚至更晚,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

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延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拖延的人往往还喜欢抱怨。也许你生活贫困、负担沉重;也许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地生活在异乡他国。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如此不公,让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你所不知道的是,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缚在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和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失败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造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出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总在找借口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

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克服找借口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动不动就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这种恶习:

第一,每天做完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尽量帮同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和感谢;

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戒”掉借口,提高律己力

你只有“戒”掉借口,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在公司中获得你一直以来梦想着的职位。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研究性格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的,性格与成功息息相关。因为各人的性格不同,在交往的过程中,各种性格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冲突。其实,仔细去探究,我们遭遇的很多困难和失败都是来自自己性格的缺陷。

什么样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处事方式。但面对同一事情,你还是可以选择自己的处理方式的。你可以选择懒惰,也可以选择勤奋;你可以选择微笑,也可以选择冷漠。不是吗?你是完全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的,不要一味由着自己的性格去办事。下面我们讲述一个关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曾经奇怪地觉察到他正在不断地失去一些朋友。他意识到自己不断地在与人发生争执,人际关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这时候快过新年了,大家都在制订新年计划。富兰克林经过考虑,开出了一张清单,清单上有他所有让人讨厌的性格特点。他把它们一一列了出来,并且把最有害的一种放在清单的第一位,然后依次排下来。他决定要一个一个地改掉这些讨厌的性格特点。每次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改掉其中一个毛病的时候,他就把这个毛病从清单上划掉,直至清单上所列出的问题全部划掉为止。他因此成了全美国人格最完美的人之一。如今在性格塑造方面,富兰克林经常被当作这方面最杰出的例子来引用。

我们可以进而想一想,如果富兰克林没想到去改进自己的性格,他能取得后面那么巨大的成就吗?华盛顿总统曾经这样说:“如果让我说出我所敬佩的人的名字,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第二个是富兰克林,第三个还是富兰克林。”这句话道出了富兰克林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

如果不改变与生俱来的性格,如果富兰克林依然热衷于与人争辩,他绝不可能成功地说服法国人来帮助殖民地,美国的历史也许就将改写。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性格的巨大力量。而且,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在富兰克林这个例子里,我们应该学习他勇于改正自己缺陷的精神。不妨这样想,连性格都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找借口推诿的毛病还怕改不了吗?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烦心的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律己力,往往很难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律己力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动物不会考虑长远利益,只要有诱饵,就容易上当。只有人才能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衡量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能律己,也就意味着能理性思维,对各种情况都能冷静考虑,是非轻重的衡量有依循标准,不致利令智昏,误了大局。律己力正是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不要做内在冲动的奴隶,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控制自己的内在冲动。能律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能律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律己才是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实际上,能“戒”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比如抽烟上瘾,烟瘾此时就是你的镣铐,不抽不行,你被烟瘾所控制,不得自由。只有戒掉了烟,你才砸烂了镣铐,挣脱了控制,达到了真正的随心所欲,做了自由自在的自己。

同样,你只有“戒”掉借口,学会服从,提高律己力,出色地去完成任务,才能在公司中获得你一直以来梦想着的职位。

学会自制,别在工作时闹情绪

毫无疑问,拒绝或忽视运用自制力的人,实际上是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浪费掉,而且,最糟的是,他们本身并不知道错过了这些机会。

成功者大多比普通人懂得自制,他们一致认为在工作中闹情绪是非常有害的。

美国名将罗伯特·李将军,有一次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以作为孩子漫长人生征途中的准则。李将军的答案,是把带领自己历经征战苦难,最后荣获美国史上崇高地位的教条,归纳成—句极简短的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

从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人口中发出“自制”这一训言,真是出人意料!那个做了母亲的女子听了这话,不知将有什么感触。甚至再进一步,也有人会怀疑,这忠告会不会使当今的父母感到震惊?

美国人曾这样说自己,这些年来,无论是对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再强调要如何自制。相反地,我们非常注意自己的需要。我们似乎觉得这个世界亏欠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争取,那么就虚度此生了。自律使人厌烦,结果我们美国几乎赢得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名声——这是一个大人不知满足,孩子多被宠坏的国家。

在哈佛大学,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向为大家所爱戴的教务长伯立格先生,有一次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他没有把指定的功课做好。

那学生回答:“我觉得不太舒服。”

教务长就说:“史密斯先生,我想,有一天你也许会发现,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由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每逢阴霾的早晨,当你因为一定要在九点钟开始工作而生气的时候,想一想这位教务长的话,这样立刻会觉得很安适,然后开始做必须做的工作。

毫无疑问,拒绝或忽视运用自制力的人,实际上是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浪费掉,而且,最糟的是,他们本身并不知道错过了这些机会。

有一位学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我站在一家商店里出售手套的柜台前,和受雇于这家商店的一名年轻人聊天。他告诉我,他在这家商店服务已经四年了,但由于这家商店的“短视”,他的服务并未受到店方的赏识,因此,他目前正在寻找其他工作,准备跳槽。在我们谈话时,有位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看帽子。这位年轻店员对这名顾客的请求不理不睬,一直继续和我谈话,虽然这位顾客已经显出不耐烦的神情,但他还是不理。最后,他把话说完了,这才转身对那名顾客说:“这儿并不是帽子的专柜。”那名顾客又问,帽子专柜在什么地方。这位年轻人回答说:“你问那边的管理员好了,他会告诉你怎么找到帽子专柜。”

四年多来,这个年轻人一直站在一个很好的机会上,但他却不知道。他本来可以和他所服务过的每个人结成好朋友,而这些人可以使他成为这家店里最有价值的人,因为这些人都会成为他的老顾客,而不断回来与他交易。但是,对顾客的询问不理,或是冷冷淡淡地随便回答一声,是抓不住任何顾客的。

某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态度。大多数的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避免这位老太太去麻烦他们。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她,立刻主动地跟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我什么也不需要。”男店员表示,即使如此,她仍然很受欢迎。他并且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当她离去时,这个年轻人还陪她到街上,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向这个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然后径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