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2573600000018

第18章 土耳其作家

纳齐姆·希克梅特

纳齐姆·希克梅特,1902年生于萨洛尼卡城。伊斯坦布尔高中毕业后,入海军学校学习。1920年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占领的斗争,被学校开除。1921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深受苏联文学的影响。1924年回国,从事进步的文学活动。1950年因遭到当局的迫害逃到苏联。曾获得列宁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在莫斯科病故。

希克梅特的作品多以自由体诗描写社会现实生活。20年代末30年代初,写过许多优秀的诗篇,收在《八百三十五行》(1929)、《1+1=1》(1930)、《已经三个了》(1930)和《沉默的城市》(1931)等诗集中。他的诗多为歌颂爱情和反对黑暗势力,写人民的疾苦,号召广大人民为建设新生活而奋起斗争。30年代还写了有名的长诗《致塔兰塔·巴布的信》(1935)和政论《德国***主义与种族论》(1936)等,反对***主义。在狱期间所写的著名的史诗《我的同胞们的群像》,反映了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土耳其的社会和政治生活,刻画了农民、工人、地主、资本家、政客和作家等许多人物形象。在苏联居住期间,写了一些以维护和平为主题的诗歌。政治家一些伤口是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思乡的感情,于1952年来华访问。并作了7首关于中国的诗。

希克梅特还著有剧本《被遗忘的人》、《土耳其故事》和长篇小说《罗曼蒂克》等。

萨巴哈丁·阿里

萨巴哈丁·阿里,1907出生于军官家庭,师范学校毕业。后去德国留学,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德国革命运动。回国后任语文教师,并从事文学活动。初期的作品受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影响,逐渐转向现实主义。1933年由于写了一首讽刺总统的诗,被监禁14个月。狱中是他的创作多产时期,由于结识了共产党人和农民,又写下了许多反映农民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其中著名的有短篇小说集《磨坊》(1935)、《呼声》(1937)和长篇小说《孤儿优素福》(1937)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发表的长篇小说《我们心中的魔鬼》(1940),写知识分子中各种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揭露了为德国***效劳的文人的丑恶面目,因而遭到激烈的攻击,书也被焚毁,直到战后还被列为禁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阿齐兹。内辛还创办了幽默杂志《马尔科·帕夏》,发表寓言和政论、讽刺诗,鞭挞出卖祖国的反动派,因而再度被捕入狱。获释后被迫脱离写作生活,只能靠当搬运工糊口。后逃亡国外,在过境时被暗杀。

他的长篇小说《我们心中的魔鬼》已有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