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2573600000008

第8章 朝鲜作家(2)

1930年,他参加了左翼杂志《朝鲜之光》的工作。1932年,他进入“朝鲜日报社”工作,与社内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进行过坚决的斗争。1934年,他与200多名“卡普”作家一起被日本警察逮捕,关进全州监狱。当他在狱中得知日本殖民当局利用变节分子解散了“卡普”时,他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与狱中同志研究恢复和发展“卡普”的对策。他在1935年底获释至1943年这段极为艰难的时期里,写有著名短篇小说《洪水》(1936)、《劳役》(1936)、《山村》(1938)、《泥坑》(1939)等,以及优秀长篇小说《黄昏》(1936)、《青春期》(1937)、《草香》(1938)、《塔》(1941)。

小说《洪水》、《劳役》、《山村》以朝鲜山区农村为背景,仍然表现佃农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地主间的对立斗争,富有时代特色。《青春期》则更富有30年代的社会特点,通过对各类知识分子的塑造,再现了那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苦闷、彷徨的知识分子最终走上与工农结合的艰难历程,回答了当时知识分子应走什么道路的社会问题。小说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多样化的主题,成为30年代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佳作。

1945年朝鲜解放后,他的作品遵循历史发展轨迹,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短篇小说《村里的人们》(1946)反映土地改革后,朝鲜农民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煤矿村》(1946)描写煤矿技校的学生在时代的感召下,成长为新一代劳动青年的过程,颇有教育意义。《凯旋》(1948)描写***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经过15年的漫长斗争,凯旋归国的史实。长篇小说《黄草岭》(1952)通过女主人公护士福实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朝鲜青年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之情和无限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大同江》(1952,第一部)通过敌占城市的青年工人和少年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斗争,表现出朝鲜人民反对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韩雪野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以自己的笔记录了朝鲜人民自20年代以来走过的革命斗争历程,形成一幅形象的历史画卷。他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曾任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朝鲜教育文化部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会议副委员长、朝鲜作家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朴钟和

朴钟和,1901年生于汉城。1921年发表诗歌《烦恼的青春》和《奶色的街道》;1922年同洪思容、罗稻香、玄镇健等创办《白潮》文学杂志,写了《回到密室去》等诗。1924年诗集《黑房秘曲》出版。此后作为一个颓废派诗人走上文坛。同时,开始创作短篇小说。

《父与子》写两代人的矛盾:父亲要儿子继承祖业学医,儿子执意要学美术,父子反目,儿子离家出走。据说作者意在表现对旧道德的反抗。在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处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期,这早已不是社会的尖锐问题。《灌肠汤》对当时的革命作家加以讥讽和丑化,可看出他的文学和政治倾向。

1929年以后,转为写历史小说。代表作品有《锦衫上的血》、《待春赋》、《多情佛心》和三部曲《前夜》、《黎明》、《民族》。

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他居住韩国,出版了《洪景来》、《青春的胜利》和《壬辰倭乱》、《升官路》、《三国风流》、《女人天下》。这类历史题材的作品均有所影射,如1954年创作的《壬辰倭乱》,便是为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发动的朝鲜战争服务的。

朴钟和曾任南朝鲜文学家协会会长、文化团体总联合会会长、艺术院院长、文人协会理事长、艺术文化团体联合会会长、民族文化推进委员会会长等职务,并设立“月滩文学奖”。

朴世永

朴世永,1902年生于京畿道高阳郡。1917~1922年在汉城培材高等普通学校求学。1922年到中国上海留学。1923年和宋影等人组织朝鲜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焰群社”。1925年参加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团体“卡普”,曾主编儿童文学刊物《星之国》。

他的创作生涯以组织“焰群社”为开端,其中诗《黄浦江畔》,反映了旧中国遭受的苦难;又写了《北海和景山》、《江南的春天》等诗,揭示了帝国主义、军阀的罪恶,预示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解放前的作品,始终保持着革命的倾向,如《山燕》、《沉香江》、《夜夜都来的人》等诗,有的倾吐对自由的向往,有的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压迫和掠夺,有的歌颂革命者的无畏英勇的斗争精神。

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他从朝鲜南方来到解放了的北方,是解放后创作量最多的诗人之一。写战争题材的《不死鸟》和歌颂抗日武装斗争的长篇叙事诗《密林的历史》,最为著名。他还编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歌《爱国歌》的歌词。

他还创作了歌颂中朝友谊的诗如《致六亿兄弟》。先后出版的诗集有:

《山燕》(1937)、《流火》(1946)、《真理》(1947)、《朴世永诗选》(1956)。长篇叙事诗《密林的历史》已译成中文并出版。

宋影

宋影,1903年生于汉城。祖父是汉学者,父亲是新小说家。1919年与朴世永等人秘密油印《自由晨钟报》。由于多种原因,被迫停印后,又办同人传阅刊物《新宇》。同年,停止学业后,到邮局工作。1922年前往日本东京一家玻璃厂当学徒,并在大学夜校部艺术科听课。不久回国,在一制药厂工作。1923年春,组织朝鲜第一个革命文艺团体“焰群社”,在《焰群》第二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男男对战》。1925年,无产阶级文学团体“卡普”成立,被选为中央执委、书记局长,并参与“卡普”机关刊物《文学创造》、《集团》的编辑工作。192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石工组合代表》,写石工朴昌浩的觉醒和反抗。20年代后期,他主要从事戏剧创作。1929年发表剧本《拒绝一切会面》,揭露纺织公司经理以伪善手法剥削工人。1931年和1934年两次被捕入狱。

1945年解放后,从汉城来到平壤,他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领域。继续写剧本、散文、小说。主要的剧作有《金山郡守》、《两家邻居》、《江华岛》、《爱国者》、《不死鸟》等,其中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题材的《江华岛》为最有名。他的剧本《爱国者》和短篇小说《石工组合代表》已有中文版本。宋影还曾任朝鲜对外联络委员会委员长。

赵基天

赵基天,1913年11月6日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会宁郡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后来随全家流亡到苏联西伯利亚地区谋生,1945年8月随同苏联红军回到朝鲜,投入了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1951年7月31日,他在美国飞机轰炸平壤时牺牲,年仅39岁。

赵基天的创作生涯只有短短5年。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却写出了大量的诗篇,其中不少堪称佳作。他的诗歌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在内容上是丰富多彩的。从题材和主题的角度来看,大体属于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表现祖国新面貌的诗歌。这类作品大多写于朝鲜解放之后,抗美救国战争爆发之前。面对祖国的新生和民族的解放,诗人怀着无限喜悦的激动心情,写下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诗篇,歌唱祖国,歌唱人民。抒情叙事诗《土地之歌》(1946)、长篇叙事诗《生之歌》(1950)是这种类型的代表作品。

二是反映抗美救国战争的诗歌。这类作品写于炮火连天的年代。在那些年代里,诗人随军队参加过战斗,还曾到过洛东江前线。在《在燃烧着的街道上》(1950)、《朝鲜的母亲》(1950)、《让敌人死亡》(1950)、《朝鲜在战斗》(1951)和《我的高地》(1951)等激动人心的诗篇里,尖锐地揭露了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所犯下的血腥罪行,热情地赞颂了朝鲜人民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三是讴歌抗日武装斗争历史的诗歌。这类作品在诗人全部创作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其中最出色的作品是《白头山》。

抒情叙事长诗《白头山》(1947)是赵基天的代表作品,也是朝鲜当代的优秀作品之一。这部长诗以普天堡战斗为中心,热情地讴歌了***同志所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的辉煌业绩。

《白头山》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叙事与抒情密切结合。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方面,诗人充分发挥诗歌的特长,善于通过典型事件进行艺术概括。他所选择的典型事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抓住主要之点,反映本质方面,避免面面俱到,防止捡芝麻丢西瓜;二是注意彼此之间内在联系,既有一定跳跃,又不使人产生割裂之感;三是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有感染力,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因此,他笔下的故事是生动的,情节是紧凑的,人物是鲜明的。同时,这部长诗又具有大量的抒情因素,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诗人是怀着满腔热情进行创作的,他的感情渗透到全篇的字里行间。不仅如此,他还往往压抑不住自己的激动,通过优美动人的抒情插笔直接抒发感情。

千世峰

千世峰,1915年生于咸镜南道高原郡,自幼家境贫苦。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并创办农民夜校。1940年初在郡城运输部门当雇员和公务员。1945年开始创作生涯。1946年2月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岭路》。1947年以后创作的《五月》、《新的脉搏》、《土地的序曲》、《虎老爹》、《故乡之子》、《青松》、《新管理委员长》、《新春时节来了一个年轻人》等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虎老爹》是他短篇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主要描写农民之间为争交公粮而发生的故事,反映他们对人民政权的热爱和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他的中篇小说《战斗的村民》和《白云缭绕的大地》是两部较优秀的作品。前者描写朝鲜祖国解放战争时期一支活跃在敌后的农民游击队的战斗事迹;后者以修复被敌人破坏的水电站为中心,多方面反映了后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因作家曾参加过游击队,对农村生活很熟悉,所以塑造出来的游击队员和农民形象真实、善良、个性鲜明。长篇小说《大河奔流》是继李箕永的《土地》之后一部反映朝鲜土地改革的作品。千世锋的《战斗的材民》和《白云缭绕的大地》均有中文版本。

黄健

黄健,1918年生于两江道丰西部一贫苦农民家庭。他曾在普成高等普通学和全州师范讲心所学习。毕业后,在全罗北道茂朱郡和中国长春当过教员。两次去日本留学,就读于明治大学政治经济专科。1940年以后,在家乡从事畜牧业。1945年朝鲜解放,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先后创作了《旗帜》,《矿脉》、《牧畜记》等短篇小说,在文坛引起轰动。朝鲜解放战争期间,他随军到前线,发表了朝鲜人民军保卫祖国英勇事迹的短篇小说《燃烧的岛》,被评为描写战争题材的优秀短篇小说。他两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儿女》和《盖马高原》,都是战后所创作。前者着力塑造了一个坚强的抗日战士的形象。后者反映朝鲜青年一代在解放后的成长过程;他的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细腻,擅长于心理描写。

黄健的代表作还有《燃烧的岛》、《盖马高原》等。均有中译本。在中国来访期间,写下《六亿人民的呼声》一书,受到好评。黄健还历任朝鲜作家同盟小说分科委员长和两江道作家同盟委员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