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2574000000013

第13章 独立人格——让孩子具有最基础的生活技能(3)

如果是这样,家长可以经常主动地找孩子交谈,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宽松的行为模式,使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子关系,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也很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作为家长,我们给予孩子的东西已经很多,又何必吝啬再给孩子一点独立的自由的空间呢?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能够自我约束

有一个《猩猩嗜酒》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人在路旁摆了一个盛满甜酒的酒樽,并放了些酒杯。一伙猩猩见了便晓得人类的用意,坚持不去喝。可是熬了不一会儿,一只猩猩说:“这么香甜的酒,何不少尝一点!”于是各自战战兢兢地喝了一小杯。喝罢,相互嘱托说:“可千万不要再喝了!”谁知,一阵酒香随风扑来,它们各个垂涎三尺,又都喝了一杯。最后忘乎所以,纷纷端起大酒樽狂饮起来,结果一个个酩酊大醉,一并为人所擒。

猩猩为了满足贪杯的欲望,所以被生擒活捉,究其缘由,均系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所致。如果那伙猩猩面对飘香的甜酒,心既不痒嘴也不馋,想必不会被人掠去。

故事虽为虚拟,但细细品味,对那些欲望自控力差的人而言,还真有启迪和教化作用。而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得益于自己超强的自控力。

美国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富兰克林,他出身贫寒,只念了一年书,但他学习刻苦,自学数学和四门外语,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一个非凡的人。他成功的秘诀就是自控能力强。在自我约束方面,他有明确的时间表:

早上5~7点:起床、洗漱、祷告、早餐,规划白天要做的事和下决心晨读和进修。

8~11点:切实执行一天的工作计划。

12~1点:读书或查账、吃午饭。

2~5点:工作,把未完的工作迅速完成,把已经做好的工作细心检查,有错误的地方立即改正。

6~9点:整理杂物,把用过的东西物归原处。晚餐、听音乐、聊天、娱乐、做每天的反省。(每天反省:我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

10点:睡眠。

其实,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保证完成任务的简单方法。时间表能规范孩子的行为,增强孩子行为的目的性。而现实生活中的境况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孩子在没有父母监控的情况下,可以连续看电视七八个小时。所以说,自制力是孩子必须拥有的一种生活技能。

自制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发展,传递的神经行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会常表现出自制能力比较弱。比如说:妈妈不让孩子饭前吃零食,孩子也知道,但当他看到香喷喷的点心和甜甜的巧克力时,禁不住美味的诱惑,趁妈妈不在家就拿来吃了,到吃饭时就不能好好吃饭了。又比如:孩子去了医院,在路上,他答应妈妈看病时不哭。但当医生把听诊器放在他的前胸时,他又哇地哭了出来。孩子的这些行为都说明,他们并非有意和大人过不去,而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

我国宋代理学着名学者程颢、程颐两兄弟在宋代教育活动方面有显着成就。他们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和蔼亲人,尊师敬长,堪称一代楷模。程氏兄弟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母亲是一个知书达理,通晓古今的女人,一次吃饭时,桌子中央摆了一盆蛋羹,程颢和程颐吵着要吃,程颐还伸出小手,想把盆拉到自己面前来。程母便用筷子轻轻地打了他一下,然后严肃地说:“这是绝对不行的!你们刚刚几岁,小小年纪就挑肥拣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长大以后会成什么样子呢?做人一定要先学会吃苦,将来才会有出息。”

这番训话对程氏兄弟的触动很大,从此以后,他们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程母教子的故事使我们看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要从早、从小事抓起。

一个孩子如果缺乏鲜明的道德观念和是非意识,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当的控制,任性放纵,为所欲为,就能导致人格偏离和违法犯罪,造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最终就会影响到他的健康成长。所以,对孩子的自制力,不应消极地等待它能树大自然直,务必从小积极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制定一些规则

给孩子订立规则,要求他持之以恒地执行规则,对于自制力的培养十分有益。比如:暑假开始了,文文和妈妈通过讨论定下暑假规则:每天只吃一次冷饮;每天看半小时动画片;做完一门功课,收拾好课本再做另一门功课;晚上9点30分上床,背两个单词后熄灯;平时打篮球1小时,自己洗运动服。规则一旦定了,就坚决执行,不马虎不迁就,更不允许任性骄傲,为所欲为。两个月的时间,文文进步神速。

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些卫生、劳动等行为准则。必须注意的是,行为准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否则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过于“听话”不利于他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父母只要抓住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待孩子慢慢长大后,再注重社会规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

把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很容易受短期的、比较具体和明确的强化物所左右,而不容易受遥远的、比较抽象和模糊的东西所影响。学习虽然意义重大、涉及孩子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可对孩子来说,毕竟是比较遥远和抽象的;而看电视、吃零食之类的事情是一种非常明确的诱惑,能使孩子获得及时的满足,所以孩子常常不能抗拒后者的吸引。为此,就特别需要父母想办法,把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当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时,父母不应随意打断他,而让他做另外的事。但在完成一小部分学习内容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吃点好吃的,玩玩小玩具,听听歌曲,做做操,以此来作为孩子完成一项阶段性任务的奖励,而不至于使孩子的学习太乏味。

对孩子适用的规则,父母应该认真掌握

对给孩子使用的规定,家长也应认真执行,不能今日河东明日河西,使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当然也就难以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此外,规则不宜过多,“不许”多了,将会压抑孩子的探索欲。

要有足够的耐心

当孩子出现缺乏自制力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冷静,耐心说服,同时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采取了令孩子心悦诚服的态度和方法,并检查规定,是否有些规定过头了,过于束缚了孩子等等。只要父母不粗暴地对待孩子,采取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事例耐心说服孩子,孩子是会改变不良习惯的,并逐步成长为具有较强自制力的人。

自制力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一种,它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将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有一个登山者,一心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经过多年精心的准备,他开始了登山的旅程。渐渐地,山上的夜晚已经是格外黑暗,登山者什么都看不见。因为有云层,月亮和星星都被云层遮住了,因此到处都是漆黑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就是这样,登山者依然不顾一切地向上攀登着,仅有几米他就可以到达山顶了,可是他却滑倒了,并且飞速地跌了下去。

他伴着极度的恐怖下坠着,他一生中的好与坏,也都一幕幕地在他的脑海中重复着。

当他一心想着死亡就快要接近他的时候,忽然间,他感到被系在腰间的绳子紧紧地拉住了。于是他整个人被吊在了半空中……因为有那根绳子在拉着他。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真是举目无亲,求助无门,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有大声呼叫:“上帝啊,救救我吧!”

忽然间,从天上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你叫我做什么?”

“上帝!快救救我!”

“你真的相信我能够救你吗?”

“是的,我真的相信!”

“那就剪断系在你腰间的绳子。”

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登山者决定还是要继续抓住那根救命的绳子。

第二天,搜救队找到了登山者已经冻得僵硬的尸体,在一根绳子上挂着。

他的手依然紧紧抓着那根绳子——就在离地面不到一米的地方。

要知道,生命所受的最大束缚来源于生命本身对“绳子”的过分依赖。然而,“你的命运藏在你自己的胸怀里”,如果只知道依恋那根“绳子”,那么恐怕至死都不会明白为何自己会如此不值地离开这个世界。

比尔·盖茨曾说:“依赖是一种束缚,依赖给你幸福,也给你痛苦。”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依赖别人的人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动脑筋,人云亦云,随帮唱影,这样,就会产生从众心理。

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和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个决定。

依赖性强的孩子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安排,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会不知所措。

然而,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需要创造性、独立性的人才。一个依赖性太强的孩子,离开了依赖对象就茫然失措,寸步难行。试想,当他长大成人、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之后,又怎能生存、发展,有所作为呢?

福特公司的老总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当人们看着他的业绩逐渐扩张,汽车畅销全世界而为他感到高兴时,他却整日闷闷不乐。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时,他回答道:“我担心人们将不会走路。”

美籍挪威探险家斯蒂芬森为了揭开北极的奥秘,决心到北极去探险。当他向北极行进的第四十天,就把随身所带的食物吃光了。在那异常寒冷,没有人烟的北极区域,他没有谁可以依赖,只能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才得以生存。没有食物,他就靠猎取海豹和北极熊充饥。没有燃料,就弄些熊毛当燃料将肉烤熟吃。有时弄不到可燃物,他就得饿肚子,或者只好吃生肉。

斯蒂芬森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他的智慧和毅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并且前后在北极圈内考察了11年之久,其中有6年的时间是靠猎取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

家长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身处逆境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像斯蒂芬森一样活下来吗?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像斯蒂芬森那样独立,那么又该怎样克服依赖心理呢?所以,家长有必要在平时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要尊重孩子

父母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了解孩子,观察他的愿望、兴趣,不要因为孩子小、能力弱,就包办代替。如一些孩子本来到了一定的年龄,已经完全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仍有一些家长总是不愿撒手,以至于孩子事事依靠父母的照顾,依赖家庭的呵护,表现出发展迟缓的特征。不会玩,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不会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与其他孩子交往等等。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可组织孩子开展自我服务、为集体服务的劳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行为的坚持性、克服困难的能力、耐心等品质可得到培养。久而久之,可磨炼出较高的意志水平,形成独立的性格。

有关孩子和家庭的一些事情,要和孩子共同商定

孩子都渴望能像父母那样,处理自己的事务,管理好自己。因此,采取民主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另外,父母还应支持孩子正当的活动,如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布置自己的房间,和同学一起踢球,参加科技小组时,其主动性和自主性也能加强。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不应把儿童当做物,而应把他们当做人;不应把他们当做由成人灌注的器皿,而应该当做正在努力求得自身发展的人来对待;不应把他们当做父母和教师来左右其个性的奴隶,而应该把他们当做活生生的、主动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

当孩子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时,家长不应该马上帮助他们,而应该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出面解决,自己出面找老师,找同学,自行把问题解决。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能锻炼他们面对问题时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