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2574000000014

第14章 做人品质——让孩子做事之前先做人(1)

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是看他拥有多高的权力或多少财富,而要看他是否拥有完美的品质。完美的人格给人无穷的魅力,会让人处处受欢迎,做一切事情都会轻而易举。

贝多芬说:“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每一位渴望孩子能有完美人生的家长,都要记得,完美的人格品质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做人做事,品德最重要

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是人类充实内心世界精神的结晶,它是道德、诚信的总和,是修身养性的结果。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拒绝为自己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她把诺贝尔奖金和其他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妇发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像潮水般涌来的时候,他们表现出了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一位报社记者来采访她,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他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

居里夫人是品德高尚的人。着名学者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着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赋闲在家里,有一天他鼓足勇气到一家大银行找董事长求职,可是一见面就被董事长拒绝了——这已经是第52次被拒绝了。当他沮丧地走出银行时,不小心被地上的一根大头针扎了一下。“谁都跟我作对!”他愤愤地说道。转而又想,不要让这针再扎别人了,就随手把大头针捡了起来。

谁想,他第二天就收到了银行录用他的通知单。原来就在他蹲下捡大头针的瞬间,董事长看在眼里。根据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董事长认为该青年是一个谨慎细致而又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于是改变主意,雇用了这个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莱菲斯,他在这家银行起步,后来成长为法国银行大王。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也就是从一件小事情看一个人的品德,这是大多数识人者使用的手段,因为细节问题往往能透露出一个人的本质和品德。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竞争,人情日趋淡薄,人们的关系日益冷漠,可是保持高尚的品德就会帮助我们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并且活得堂堂正正。

有个人想成为大富翁,便到上帝那里乞求。上帝给了他一篮子品德。那个人苦恼地说:“上帝呀,我要的是金钱呀!”上帝说:“没错!我给你的是品德,因为品德能使你换来金钱!”

那个人不解地回到人间,广泛散布上帝给他的东西。几年后,他果然成为一位大富翁。尽管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它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品德能够创造财富。

一个人道德的高尚,主要看他是不是诚实守信,有无崇高的人格,是否得到别人的信赖和支持。除此以外,还有正直和对待金钱的态度等。自古以来,真正有骨气的人,他的德行一定很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去获得财富,他们的成功就是从自己的道德开始。

品质可以成就财富。一个具有优良财富品质的富豪,都应该是社会的财富形象大使,是一个奋斗和成功的楷模,是一个富有责任感、勇敢承担社会道义的精英。

一个真正的富人,财富数字作为衡量其富有的一个标准固然重要,但是,其财富品质同样重要。

在一项名为“企业立业之本”的调查中,如果以5分为满分,那么,“诚信”的4.9分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企业家的“立业之本”,是企业家最看重的财富品质。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榜上企业家都认为诚信非常重要,对这个品质的认可,在年龄、行业等方面都无任何差异。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要做事,先做人。要想让孩子拥有立身之本,不要忘了给孩子上品质这一堂课,要让孩子感悟到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魅力,让自己也做个品质优秀的人。

不能记仇,宽容待人才能和睦相处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道德的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心量就如同空谷一般可以宽容一切。

宽容是温暖的阳光,可融化最坚固的冰川;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可让社会和谐安定。宽容又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崇高境界,也是一种道德升华。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有过,该如何对待?明智的办法就是“宽容为上”。

着名思想家波普曾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

学会宽容,是处世的需要。要知道,世间并无绝对的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在立身处世时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

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的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会宽容,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弘的气度。据《宋稗类钞》记载:吕蒙正当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有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却说:“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为好。”

在泰国的一个度假村,有一天,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位大约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了。问明原因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将这位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这位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现在孩子的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走,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只见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孩子,并和蔼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要亲亲那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只见那位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蹲在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宽容。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呢?

营造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友爱,互相宽容,不争不抢,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步形成宽容、忍让的良好品性。反之,如果孩子从小受到不良影响,将会影响他今后的与人相处。

家长给孩子做好表率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如果心胸狭窄,总是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或得理不让人,孩子怎能学会宽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才会重现在孩子身上。

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者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一生影响极大。

用儿歌、图片、故事等教育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宽容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相关内容的连环画、图片等给幼儿看,还可把生活中以理解、关心、友爱、宽容等为内容的事情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短小易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使孩子知道宽容是一种美德。

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的品性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会发现同伴的优点和缺点。在赞扬同伴的优点时,会感受到同伴的喜悦;在原谅同伴的缺点时,会体验到宽容的快乐。虽然这些心理活动,孩子往往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但他们的内心是能够感受到的。

在教会孩子拥有一颗宽容之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让他们明白,宽容不是无端的退让,不是怯懦的容忍,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处世的境界,是饱含自信的微笑,是面对他人的从容。对今天的孩子而言,学会宽容,以宽广的心胸、豁达的心态笑对人生风风雨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

播种爱的孩子才能收获爱

法国着名作家左拉说:“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爱没有国界,爱永世长存,爱不要求回报。爱是无私,是感恩,是付出,是同情。爱如冬日的阳光,如沙漠中的绿洲,如夏日的微风。一个充满爱的社会是和谐安宁的。在你给予别人关爱的同时,你也会得到博大的爱。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汽车驾驶员被困在郊外,他的汽车坏了。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这位男子用马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他表示感谢的时候,这位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他。”

在后来的日子,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也告诉被帮助的人同样的一句话。

四年后,克雷斯被洪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那句克雷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求你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爱心是不需要回报的,但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条金线。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就是一条最珍贵的无价的项链。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同时,对彼此间情感支持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高涨。学会关爱、理解他人并在情感上支持他人,这既是在竞争中找到合作伙伴从而制胜的必要条件,更是每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得以立足和生存的根本。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人。

据儿童学家研究,孩子天生就具备爱心,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一岁前就会产生对别人的情感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一两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但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而有的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他们的爱心却在减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已经10岁,但是洗头洗脚、扫地铺床、倒垃圾洗鞋袜什么都不会做。平时以学习为重,她不敢让孩子分心。假期里她想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如拿牛奶、刷鞋子、打扫自己的卧室等。可是,才干了两三天,孩子就不耐烦、不愿干了,并说“暑假是给我们学生休息的,不是让家长偷懒的”。还有一天,她头痛发烧,中午回家没做饭就倒在床上。孩子放学回来,不但不讲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反而大喊:“你肚子不饿,就不管我了吗?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菜再睡;要不,打电话叫爸爸回来给我做饭!”她边说边流下了伤心的泪。

有的父母心甘情愿地节衣缩食,省下钱来用昂贵的代价买“名牌”,一味地满足子女的高消费;有的父母下岗以后,怕子女难过、委屈,瞒着家人去干累活、脏活,却仍让子女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结果却不容乐观,子女非但不领情,还埋怨父母给予自己的太少。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爱心却减少或消失了呢?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回丢失的爱心。

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要注意为孩子树立关心、理解、爱护他人的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学会有爱心并不是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仿效长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既接受了爱,又善于给予爱。

大家可能都记得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给姥姥洗脚,陪姥姥说话,于是,他也学着妈妈打来一盆水,端到妈妈跟前,轻轻地说了句:“妈妈,洗脚。”这不仅让片中疲惫不堪的妈妈感慨万分,也让电视机前许多父母感叹不已。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老人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

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保护好孩子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