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2575500000007

第7章 报告文学 散文(3)

在《雅舍小品》中,冷酷地“审丑”的篇章是十分尖锐、中肯的,像《洋罪》、《男人》、《女人》、《孩子》、《喜筵》等皆属此列。如《孩子》一文中的,“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将那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的习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又如《旁若无人》和《音乐》中的缺乏公共道德的观念放声嚎叫的现象,作者也嬉笑怒骂成文章。《汽车》一文,写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旅行》一文,使人思绪如云,感慨万千。

《雅舍小品》中有许多文章是描写男人、女人题材的。作者笔下的男人,脏、懒、馋,“男人的谈话,最后不谈到女人便不会散场”;而女人呢,“喜欢说谎,善变,善哭,胆小”等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并非恶意攻击。作为一个散文家,梁实秋先生专做些揭疮疤的事,而不肯阿谀逢迎,欺世媚俗,这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雅舍小品》中直面人生,抨击人性中的假恶丑,又如何能一个“闲适”了得?

梁实秋曾强调:“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文字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须是显示个人的心情,散文要写得亲切,即是要写得自然。”作者写作时,正是遵循这一风格,而使《雅舍小品》获得成功,并且有巨大的文学魅力。作者学贯中西,知识渊博,行文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情味浓郁,清秀隽雅,自成一家。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极高的散文写作技巧。

着名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曾致信给梁实秋,赞叹“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的确,如果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是一杯清而淡的绿茶,那么,《雅舍小品》则是梁实秋先生奉献给中国文坛的一顿丰盛的大餐。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生于1920年,河南郑州人,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散文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1年10月初版,收入《谁是最可爱的人》、《汉江两岸的日日夜夜》、《战士和祖国》等9篇作品。1954年2版增收《前进吧!祖国》、《挤垮它》等。1959年3版时又增收《写在凯歌声里》、《依依惜别的深情》等,共计17篇,并附有《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

本集所收作品报道了朝鲜战局的变化,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顽强战斗精神,讴歌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集中《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最初发表于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上。

作者以战地采访的记者口吻,讲述了发生在朝鲜的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作者和战士对话3个片断,发掘出了志愿军战士无比高尚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揭示了“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作品本身,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小桔灯

现代散文《小桔灯》,是冰心创作于1957年的着名作品。文中所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45年,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心的重庆一片黑暗,特务恣意横行,残暴地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和反蒋抗日的爱国群众,文中所写的小姑娘就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着意刻画了小姑娘的形象,歌颂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描写了作者与小姑娘的两次见面。第一次是在村公所的楼上。小姑娘八、九岁,身体瘦弱,衣衫破旧,她正要打电话给母亲请医生。作者通过描写小姑娘的语言、行动,表现她与外貌极不相称的冷静与干练。第二次是作者去探望小姑娘和她的母亲。而对父亲的突然失踪,面对生活的重压,面对年夜的红薯稀饭,她非常坦然,还微笑着安慰作者让她放心。小姑娘做了盏小桔灯替作者照路,并相信将来“我们大家都好!”如此的坚定、乐观反而使“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那盏小桔灯似乎给了“我”无限的光明。

本文在写作上主要用了象征手法。小桔灯的红光虽朦胧,却能驱走眼前的黑暗,它象征着光明,象征着胜利,也象征着小姑娘的精神。文章以“小桔灯”为题,既形象生动又引人回味。另外,本文时间和细节上的前后呼应,人物和情节的精心刻画和安排,都是值得称道的。

白洋淀纪事

孙犁,生于1913年,河北安平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有《孙犁文集》问世。

散文、短篇小说合集《白洋淀纪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收入作者从1939~1953年所作的散文、小说、特写54篇。其题材取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改前后的生活,着重表现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灵魂美,有浓厚的冀中白洋淀乡土气息。

其中小说《荷花淀》是作者艺术风格的代表,它写一群青年妇女对参加抗日的丈夫思念至切,进而结伴寻找看望,在烟波浩荡的白洋淀中遭遇敌人,又在清香无边的荷花丛中目睹一场漂亮的伏击战的经过,巧妙地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纯净的人物情感浑然相融,点染出白洋淀妇女丰富的心灵世界,流畅婉转,亲切动人,有诗一般的意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

1978年再版时删除《钟》、《懒马的故事》、《一别十年同口镇》3篇,增入《女保管》、《访旧》等7篇。

海市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市》、中篇小说集《中国人民的脚步》等,出版有《散文选》。散文集《海市》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作家出版社1960年出版,共28篇。

其中作品按题材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描写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的作品13篇,第二类是表现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生活及其友谊的作品10篇,第三类是文学杂记5篇。其中《香山红叶》、《蓬莱仙境》、《海市》、《泰山极顶》、《金字塔月夜》、《亚洲日出》、《印度情思》等名篇,历来为世人称颂。

作品多以普通劳动者为主要讴歌对象,以小喻大,以一朵浪花勾划时代侧影。艺术上刻意求工,布局谋篇,十分考究。往往以写物状景开始,中间将人带出,最后“卒章显志”,意境全出,诗意盎然。语言千锤百炼,平中见奇,隽永秀雅。风格端庄典丽,素雅温馨,具有柔美的品格。

人妖之间

刘宾雁,生于1925年,吉林长春人,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人妖之间》、《一个人和他的影子》、《艰难的起飞》、《关东奇人传》等。

报告文学《人妖之间》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发表于《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写发生在黑龙江省宾县以王守信为代表的集团贪污案的破获过程和王守信的发迹史。

王守信原是宾县煤建公司的收款员,“文化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使她政治的、经济的贪欲从沉睡中突然苏醒过来。她依靠“杨政委”拉帮结派,混入党内,利用“权力交换”、鲸吞人民财产、请客送礼,建立自己庞大的关系网,从一个浅薄的女人变成有名的王老太太。作品语言尖锐泼辣,峻峭幽默,叙事简洁生动、政论性强,行文间涌动一股义愤。

作品通过刻画王守信的形象揭开了一个关系网,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暴露了存在于社会上的某些阴暗面,从反面深刻揭露了在十年动乱中,在人妖颠倒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打着革命幌子的“当代英雄”和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提出了法制不健全等严肃的社会问题。《人妖之间》是一篇被称为等于引起了一场“地震”的暴露文学代表作。

干校六记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苏州人,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短篇小说集《倒影集》、文学论文集《春泥集》等,翻译作品有西班牙名着《堂·吉诃德》、法国名着《吉尔·布拉斯》等。

当代散文《干校六记》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钱钟书为本书《题签和作外引》。

作品通过记叙“文革”时下放“五七干校”的生活,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思考。六记分别是:“下放记别”,写作者夫妇下放时与女儿相别,这时女婿自杀。在干校,生活惴惴不安;“凿井记劳”,写凿井浇菜,培养“集体感”;“学圃记闲”,写学种菜的过程;“‘小趋’记情”,写夫妇与一只名叫“小趋”的小狗的感情;“冒险记幸”,写冒险看望丈夫默存的遇险;“误传记妄”,写“我”听说默存可以先行返京,却原来是误闻,心生妄念。

作品记述了知识分子在那个非常年代里的不平遭遇,他们崇高的节操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干校六记》曾获1989年全国首届优秀散文集奖。

唐山大地震

当代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是钱钢的着名作品,载于《解放军文艺》1986年特辑,副标题为“‘7·28’劫难十周年祭”。

作品以全景式宏观结构,集回忆、思考、调查为一体的笔触,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爆发的特大地震。记录了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死亡、伤害、瘟疫以及几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讴歌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运动,抒写了人与人之间充满同情和友爱的情谊。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自觉地通过唐山大地震这一事件的描述,综合思考重大的人类问题,充满人道主义感情和理性思考精神。

作品气魄宏伟、结构精巧、选材得当、材料翔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它是一部优秀的具有开创精神的报告文学作品。

《唐山大地震》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随想录

巴金,生于1904年,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随想录》等,并出版了《巴金文集》。

当代散文集《随想录》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三联书店于1987年9月出版,共分5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收入作者于1979~1984年间写成的150篇散文,共42万字。

作者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真实地记录了“文革”十年的各个侧面,反思了造成灾难的原因;在思考历史和现实的同时,又严于解剖自己。还探索了一些文艺问题,呼吁制订“文艺法”来保护作家的创作权益。也有部分访巴黎、日本等的见闻、印象,歌颂国际友谊、人间真情。

文章朴素、洒脱,于平淡的抒写中寄寓着强烈的感情。《随想录》曾获1989年全国首届优秀散文集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