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2575600000011

第11章 唐 宋 元时期(2)

全篇围绕“传道授业解惑”立论。首先论述“学必有师”的道理,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必须从师;告诉人们“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谁掌握“道”谁为师。接着尖锐批评了当时士大夫间“耻学于师”的现象,用具体事例十分鲜明地论证他们的错误。最后进而申说“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点,阐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辩证思想。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逻辑严密,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分析透辟,富有说服力,且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笔调活泼,散句与偶句错综,对比排偶灵动承转,使文章气势沉雄,音调抑扬有致。其中道理,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也有现实价值。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唐代散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的总名,柳宗元所着。这8篇山水游记均作于永州司马贬所,故名。

永州山水胜迹处穷荒僻远之地而无人赏游与柳宗元英才见弃的不幸遭遇极其相似,这种沦落知音的关系使作者能够忘情于山水之中而得片时慰藉。另一方面,山水景物带有幽冷寂寞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和在极度苦闷中寻求寄托的心态。

《永州八记》继承《水经注》的传统,准确细腻地刻画山水景物的具体特征和姿态神情,语言精致清丽。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倏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以动写静,游鱼的活脱自在和潭水的清冽神韵均跃然纸上。

《永州八记》使山水游记成为一种独立的散文体裁,在散文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对后世山水游记的写作有深远影响。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唐赋篇名,杜牧所着。其借阿房宫的兴毁论秦亡的内在原因,总结历史教训。

文章前四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寓深婉劝讽于强烈感情之中,奠定全文遒劲明快的基调。接写阿房宫气势规模宏大,楼阁桥路结构精巧繁丽,宫女极多宫用极费,奇珍异宝不可胜数,显出阿房宫兴造的艰难、宫中生活的奢侈淫靡和宫女精神生活的不幸。后两段水到渠成,展开议论。秦统治的奢侈残暴带给人民极大的灾难,“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戍卒叫,咸谷举”,阿房宫也随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了。“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饱一己私欲而不能“爱人”,必然亡国。“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虽然杜牧因“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但作品提供了更为深刻的历史借鉴。

《阿房宫赋》继承赋的传统手法而有发展,铺排夸饰,瑰奇雄伟。前两段极力铺写烘托渗透着浓烈的感情色彩,有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有对秦统治者不恤民力的强烈抨击,叙述、议论、描写能有机结合为一体。

作品笔势遒劲锋利,语言简洁形象,比喻丰富,骈散兼行,句式多变,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唐代传奇小说,蒋防所着。

小说记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

霍小玉本是霍王庶女,父亲死后母女被逐,流落长安娼家。陇西书生李益入长安,思慕名妓,闻小玉才色双绝,小玉亦爱慕诗才,遂海誓山盟,得相恩爱。两年后,李益中拔萃科官授郑县主簿。临别小玉愿再恩爱8年,期满后许益另择良姻;益感激流涕,许以婚约而别。到任旬日,益从母命就婚“甲族”卢氏,遂与小玉绝。小玉耗尽家资,访卜求巫,多方打探,均无益消息。益之友人崔允明不忍,告知小玉益别娶事,小玉委顿恨叹,因卧床不起。后某黄衫豪客骗益至小玉住所,小玉持酒委地,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言死后必为厉鬼惩益之薄情,乃长恸号哭数声而绝。后李益因迭遇怪事而累疑妻妾,三娶而皆离散,终郁郁不乐。

霍小玉爱情悲剧是门阀制度下“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常套,但霍小玉形象的光辉动人处在于她敢爱而又敢恨。爱得缠绵深挚,显示出中国女性的善良温婉;恨得傲骨铮铮,表现了封建时代弱女子对罪恶的门阀制度和负心薄情的鞭笞。

小说善于从社会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着眼,通过对比烘托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唐人小说记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明汤显祖《紫萧记》、《紫钗记》发展了这一故事。

南柯太守传

《南柯太守传》,唐传奇小说,李公佐所着。

小说描写东平游侠士淳于棼的故事。淳于棼家住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东10里,宅南有古槐一株。贞元7年9月生日,与朋辈豪饮于树下,大醉归卧。梦中二紫衣女使奉槐安国王之命相邀,乃坐青油小车,入古槐穴中,进“大槐安国”。娶金枝公主,出为南柯太守。守郡20年,饶有政绩。乃迁官晋爵,位极人臣。生五男二女,荣华富贵,世人莫及。其酒友周井、田子华亦得重用。后与檀罗国交兵不利,而公主早死,梦护丧至京,宠衰谗起。因不拘细行,广为交游,受国王疑忌,被遣归家。及醒,斜阳犹未西落,二友人尚在。乃与二友人寻槐下洞穴,城郭宫殿宛然,群蚁隐聚其中。于是大悟,栖心道门,弃绝酒色,三年后卒于家中。

小说借淳于棼南柯一梦,影射封建官场的盛衰无常,表达了富贵浮云、浮生若梦的思想。放荡无行的酒徒淳于棼的发迹和败落,正是中唐社会蚁聚钻营,勾心斗角的官场速升速沉和炎凉世态的写照。

作品语涉神怪,而生活气息浓郁;情节变幻曲折而叙事详尽周到。淳于棼梦醒掘穴,似乎梦境是现实人生的演述,而现实人生又成了梦境的延续。明汤显祖据此撰有《南柯记》传奇。

维摩诘经讲经文

《维摩诘经讲经文》,又称《维摩诘经变文》,唐代敦煌变文作品。根据《维摩诘经》引申、敷演而成。“《维摩诘经》原是释经里最富于文学的趣味者之一,覆被讲唱者将这故事作为‘变文’,放大了许多倍,更成为一部宏伟无比的杰作”。

作品主要写佛在庵园会上欲派一弟子前往维摩诘居士处问疾,最后文殊应命前去的故事。形式上先引一段经文,然后边讲边唱,加以渲染。

据郑振铎推测,原有30卷以上的宏大篇幅,今能见到的,不过3卷。其余有的已遗失,有的流落国外。有罗振玉辑本,收入《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集》并存有6种残卷。

花间集

《花间集》晚唐五代词选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共10卷,选录唐末五代词500首。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据欧阳炯《花间集序》,此集当成书于后蜀广政3年(940年)。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杂曲子》发现以前,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五代十国时,西蜀恃山川险固,受战祸较少,王衍、孟昶先后割据蜀中,沉湎于歌舞伎乐,曲子词也因之盛行。当时蜀地聚集了许多文人词客,赵崇祚收18家词,作为歌伎伶人演唱的选本。其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曲子词作家,列于卷首,以示西蜀词派源流所自。和凝是北汉宰相,长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张泌或疑为南唐词人。

此外,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代表词集中两种风格。内容大都写贵族、官僚冶游享乐的颓废生活,描写“绣幌佳人”的“娇娆之态”。题材比较狭窄,但有部分作品,如鹿虔扆的《临江仙》抒写“暗伤亡国”之情,欧阳炯的《南乡子》歌咏南方风土人情,能脱去浓腻的脂粉气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有四印斋影刻宋淳熙本,明毛晋刊本,又有影印明万历玄览斋刊本12卷附外2卷。另有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本,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踏莎行·候馆梅残

《踏莎行·候馆梅残》,北宋词,欧阳修着。他在北宋文坛力倡诗文革新运动,是当时文坛领袖,擅长于散文与诗词,开一代风气。诗歌有以文为诗的倾向,有时不免流于枯燥。词则受五代冯延巳影响。《踏莎行·候馆梅残》则可为他在词方面的代表作。

这首词抒写羁旅之人,面对春山春水,黯然神伤,怀念远方的亲人,曲折委婉,凄清动人。先写自己途中所见,忧愁袭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下阙设想亲人也在思念他,站在高楼危栏处,翘首眺望,泪水盈盈。而所见又是什么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此归结全词,给人留下无穷思念。

这首词也是宋初婉约派的代表作之一,可见,宋词还未脱尽五代的影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词,苏轼于丙辰即熙宁9年(1076年)年作。作者在宋词中为豪放派的代表,该词可视为作者同作代表之一。在词前作者有一小序交代写作缘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作者当时身在密州,词写诗人月下醉后的心情,其中包含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圆缺离合的矛盾及诗人对矛盾的心理态度。

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诗人对青天的疑问,表达了一种欲离人世而不舍的心情。下阙先写月光的照耀下的凄清景象,抒发诗人无限惆怅的心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词笼罩在浓厚的抑郁气氛中,是作者潇洒豪放心绪中蕴含消极放浪思想的典型反映。

明妃曲

《明妃曲》,北宋诗,王安石作,是他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仁宗嘉佑4年(1059年),共两首。

王安石在北宋神宗时锐意改革,集政治家与文学家于一身,常在诗中表达他的政治见解与抱负。其诗明朗刚劲有余,蕴藉含蓄不足。在他诗中有广泛的社会现实,且诗见识渊博,阅历深广,常能给人以启迪。

在诗中,先从明妃的绝色写起,交代她出塞的原因,中间写了画师故意丑画昭君的典故。接着写昭君出塞后对祖国的回忆,对故国的怀念,也流露出不为人知的感慨。“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该句点明了该诗失意情绪的浓厚,也反映了作者在热闹的现实中自己心态的另一个侧面。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笔记体综合性学术专着,北宋沈括撰,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东郊)梦溪园而得名。

此书26卷,又有《补笔谈》3卷、《续笔谈》1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仪17目,约600条。

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政治、军事、法律、文学、艺术等方面,不少创造性的见解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如《活板》等篇目记录了毕昇在11世纪40年代创造活板印刷技术和使用活板印刷的情况,是可贵的历史资料。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最大的编年体通史,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宋英宗时,作者对战国和秦代史事写了8卷,称为《通志》。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皇上赏识并配助手继续编撰。历20年,于神宗元丰7年(1084年)完成,共354卷。因作者系反对王安石新法的保守派代表,作书旨在为帝王统治提供借鉴,宋神宗赞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资治通鉴》。

所记史事上自战国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周显德6年(959年)共1362年。以朝代为纪,分为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16纪。取材博综17史,以及唐以来的“稗官野史,暨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传”以及小说等300多种。先由助编者刘侵攽、刘恕、范祖禹等人按年代先后汇成长编。再由司马光详考校订,经删削、润色、整理而总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