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2575600000013

第13章 明 清时期(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诞生于元末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演义》是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而成,基本上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在许多情节的设置和历史人物的塑造上,又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果。

《演义》的结构以蜀汉矛盾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既保证了前后发展的一贯性,又富于曲折和变化,于清晰明朗的脉络间,构成了古典小说中少见的既宏伟又严密的结构。

《演义》的中心内容是演绎各集团间的各种矛盾斗争乃至战争,这一切都是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完成的,而在讲述一个曲折的故事时,作者又总是以人物为中心。例如对那场着名的赤壁之战的描写,作者使用了8回的篇幅,细致、周到地一步步推动情节:游说江东、孙吴内部的矛盾、孙刘联盟的形成、双方的备战等,全都一一道来,而这些情节的描写,又都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显示诸葛亮高超智慧的目的。

《演义》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讲述战争。还以赤壁之战为例,对于孙刘联盟,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详,而对于败方曹军只作简单叙述,这样详略得当,既节省笔墨又突出了重点。

《演义》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演义》往往将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来展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如在赤壁之战中,同时表现了诸葛亮、周瑜的雄才大略,黄盖的赤胆忠心,鲁肃的正直敦厚,蒋干的自作聪明。

在描写人物时,《演义》所运用的夸张、烘托、对比等手法,显示出作者极高的艺术造诣。如“关公温酒斩华雄”一节,作者并不详述关羽的武艺如何高强,胆识如何过人,而是通过预先描写华雄非凡的勇猛,交战时震天动地的鼓声,那碗尚有余温的酒来表现关羽的神勇。

《演义》的语言通俗、简练、明快。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奸诈、孔明的智慧,常在简练的几笔勾画中显露出来。

水浒传

《水浒记》是施耐庵创作于元末明初的一部历史小说。

它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等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宋江起义在历史着作中有零星记载,其结局则说法不一。南宋时水浒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唱艺术的重要内容。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涉及水浒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已初具规模,是现存较完整的水浒故事话本。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其中关于梁山伯情况的描写已接近《水浒传》,对李逵、宋江、燕青等人物的描绘已比较生动。施耐庵、罗贯中就在这些民间故事、说唱文学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和再创作,完成了不朽的巨着《水浒传》。

《水浒传》艺术地再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层的罪恶,指出人民起义的原因是“官逼民反”。高俅是统治集团的代表,他因擅长踢球,受到宋徽宗宠爱,做了太尉之后便与蔡京、童贯等狼狈为奸,操纵朝政,利用职权迫害王进、林冲。高俅的义子高衙内、弟弟高廉、蔡京的女婿梁中书等同样无恶不作。书中还写了一批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豪强恶霸如张都监、西门庆、郑屠等,他们也压榨、迫害着百姓。在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中,“官逼民反”就成为必然。

《水浒传》的后半部通过义军受招安、征方腊等情节,写出了起义失败的悲剧性结局。这个结局与梁山首领宋江形象的复杂性密切相关。一方面,宋江不满现实,仗义疏财,不顾危险救助朋友,富有领袖魅力,一再卷入起义活动之后终于成为义军首领;而另一方面,他头脑中存在根深蒂固的忠孝节义观念,这种观念始终影响着他的行动,并一步步引导义军走上了失败的道路。在宋江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品中宣扬的“忠义”思想,“忠”即忠君,也就是作品中反映出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思想;“义”指彼此间的义气,但它要服从于“忠”、“孝”。“忠义”观念使起义的失败成为必然。

《水浒传》自问世后即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明清统治者污蔑它是“诲盗”之书,却屡禁而不能止。它对后世英雄传奇类小说、戏剧、民间文艺的影响很大。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着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

《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吴承恩集大成并完成最后的写作。全书共100回,41个故事,于1592年由金陵书商世法堂唐乐刊刻出版。

玄奘西行取经,是宗教史上的创举,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而《西游记》一书已将主角唐僧换成了孙悟空。读者所关心、所惊叹的不是佛经本身的价值,“真经”已引不起读者多大的兴趣,倒是一路的艰难险阻,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为牵动人们的视线,极尽取经路上的艰难,作者设置了离奇怪诞的“八十一难”以及一路上的神奇怪异、动人心魄的神魔冲突,以反映取经过程中遭受的折磨和极致的艰辛,“真经”已成了“成功”和“目标”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灵里,一切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要想获得成功,实现崇高理想,必须付出代价,作出努力。《西游记》的主题,鼓励的就是“历尽磨难,终成正果”的信念。人们关注着“八十一难”的过程,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折磨与“历经磨难,终成正果”的中国式心灵开始了共同的脉动。

《西游记》的写作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是以具有充分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幻想情节来表现生活的。无论是大闹天宫,还是西天取经,虽都是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思而成,但它却是封建社会现实生活和在封建制度的压榨下,被压迫人民的斗争性格和理想、愿望的艺术概括。

《西游记》风行以后,对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代,福州地方的人家,户户都为孙悟空设家堂,许多地方还兴建了孙大圣庙。清代,以《西游记》人物故事而发明酒席间的游戏“寻唐僧令”风靡一时。

《西游记》成书以前,唐僧取经的故事便早已传到国外,成书以后,更是迅速走向世界,而且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和文学界的关注。英国汉学家安东尼说:“《西游记》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精品之一。”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给予《西游记》很高的评价,他说:“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这话虽欠理性,充满个人的感情色彩,但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西游记》在世界小说史上,有它一定的价值,也足见它的影响之巨、之深、之广。

金瓶梅

《金瓶梅》,明代长篇小说,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共100回,版本有明代万历丁巳(1617年)年间“东吴弄珠客”序的《金瓶梅词话》系统和明代崇祯年间的《原本金瓶梅》系统。

小说以土豪恶霸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西门庆是个破落财主出身,由于“发迹有钱,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因此满县人都怕他。”他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荒淫好色,无恶不作。他有一妻五妾,大多是由他奸淫拐骗而来,妻妾之间,争宠吃醋,互相陷害。后来,西门庆又贿赂宰相蔡京为义父,步步高升,官至山东理刑正千户。他更加肆无忌惮,谋财害命,霸占良家妇女,直至纵欲暴亡。小说虽然写的是宋代的人物和故事,而实际上却反映了明中叶的社会现实,通过西门庆及其周围人物的种种活动,暴露了明代中叶以来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金瓶梅》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它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着重写市井间世俗情态,开了“人情小说”的先河。它在创作方法上的写实的特点以及题材和细节描写等方面对《红楼梦》有明显的影响。

当然,《金瓶梅》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点。作者对现实黑暗的暴露,缺乏鲜明的爱憎和严肃的批判。在解释人生和社会生活方面,带有明显的宿命论思想。小说中大量的淫秽描写,使小说丧失了美学价值,并为后起的淫秽小说开了不良的先例。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汤显祖的主要戏曲作品,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四梦”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人间的真情,这除《紫钗记》之外,更具代表性的,就是可列于世界名剧名着之林而毫不逊色的《牡丹亭》;另一类是对仕途人生的反思,对矫情的批判,如《南柯记》、《邯郸记》。

为什么四梦取材都与梦相关呢?这是因为“四梦”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前一类是封建思想、程朱理学对人间至情的压制,使相爱着的青年男女只能以梦托情;后一类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的宦海沉浮视现为顷刻间便归于幻灭的一种梦境的清醒的反思。名之为“四梦”,可谓匠心独具。

《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它通过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看似荒诞的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渴望爱情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冷酷虚伪。作品中深刻贯彻了作者崇尚真情、反对假理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牡丹亭》在当时就已产生很大的影响。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明代神魔小说,许仲琳所着。许仲琳,号钟山逸叟,其生平事迹不详。根据日本库藏的明万历年间刻本上注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通常人们都以许仲琳为该书作者。他大约生活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封神演义》全书100回,是许仲琳在宋元两代讲书人的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参照历史博采民间有关殷周斗争故事的传说,并加以虚构演绎而成。

《封神演义》主要讲述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小说开头第一回到30回,以及87回到结局,基本取材于《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并借鉴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主编的《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西周部分内容,辅以其他史料和幻想成分,扩充改编而成。

小说从纣王帝辛到女娲宫进香,调戏女娲娘娘开始,以女娲吩咐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三妖“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使武王伐纣,以助其功”为楔子,详细叙述武王代纣,姜子牙封神的经过,揭露纣王设炮烙、剖孕妇等暴行。作者假借历史事件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厂卫特务横行、帝王骄奢淫逸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人民对暴政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仁政的渴求和向往。

书中把武王伐纣确定为正义的事业,积极地宣扬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观。对哪吒闹海和剔骨还肉的描写,表现了反封建伦理的叛逆思想。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作者本身思想的狭隘性,《封神演义》在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定程度地宣扬了宿命论,肯定神权、王权以及女人祸水等封建思想。鲁迅评其“较《水浒》因失之架空,仿《西游》又逊其雄大”。

尽管如此,《封神演义》仍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较高艺术性,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较高文学成就和具有一定影响,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神魔小说。

牡丹亭

《牡丹亭》,另名《还魂记》,明代传奇剧本,明汤显祖所着,共55出。是根据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创作的。

作品描写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游园伤春,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从此思念成疾。临死自画小像,藏在后花园太湖石底。不久,柳梦梅游学至此,拾得丽娘画像,遂与丽娘鬼魂幸福相处。后来,柳梦梅在丽娘鬼魂的指点下,打开坟墓,杜丽娘还魂回生。

作品通过杜丽娘为情而病死,为情而复生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理学对人的个性的摧残、压抑,热情歌颂了青年人追求爱情和个性自由的斗争。

主人公杜丽娘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是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杜丽娘是大家闺秀,从小在封建家长的严格管教下长大。但礼教锁不住人的自然天性。丽娘由《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她感叹自己颜色如花,却不得早成佳配。梦中,她与书生柳梦梅相爱,由于梦中的爱情难以寻觅,感伤而死。后来,柳梦梅游学到此,她又为情而复生。执着地追求爱情,要求个性自由发展是这个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汤显祖在《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反对程朱理学、封建礼教的主题。

《牡丹亭》是明代后期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杰作,剧本通过“梦而死”,“死而复生”的幻想情节,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剧本的抒情色彩很浓,作者以抒情诗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抒情气息。

作品的语言“奇丽动人”,富于表现力。在曲调上,不少地方突破了南北曲的旧格律。《牡丹亭》在当时影响很大,“《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三言”

“三言”,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明末冯梦龙纂辑。“三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着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它的问世有力地推动了晚明时期拟话本的创作活动。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大约刻于泰昌、天启之际,所收多为宋元话本,少数明人拟话本。其中不少作品取材于现实,描写了市井细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歌颂了见义勇为、蔑视官府的宋四公,表达了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反映了市民的婚姻爱情观念。《羊角哀舍命全交》、《吴保安弃家赎友》、《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等歌颂了朋友的情义。《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则是直接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忠奸斗争的作品,描写了反权奸严嵩的斗争。这些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