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2577000000018

第18章 宋元时期(6)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大都人,生活在金宋相继灭亡、元朝正在统一中国的时期。那个年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关汉卿看到这种现实,决心不走仕途这条路,而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倾注于戏剧艺术。作为受压迫知识分子阶层的一员,关汉卿长期生活在平民百姓中间,交结多是社会地位低贱的人,这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从他写的一些散曲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等中可以看到他不受传统的礼教和儒家思想的束缚,在到处存在邪恶势力的社会中,在世态炎凉的恶劣环境中,他具有一种傲岸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执着的性格。他在《不伏老》中,把自己比喻为一颗“铜豌豆”,就是表明了他不受世俗约束的个性及其顽强的特征。

关汉卿不但致力于杂剧创作,有时还亲自登台演出。他是当时戏剧团体“玉京书会”的代表人之一,和当时的一些杂剧作家互有往来,与当时着名女演员朱帘秀交往也很深。可以看出,关汉卿既是一位伟大的戏剧文学作家,又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戏剧活动家。

关汉卿的戏剧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强权势的凶狠残暴,又有平民百姓、寻常人家的悲剧遭遇;既有对官场黑暗无情的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栩栩如生的是一些普通妇女的形象,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燕燕等,她们大都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雄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奏响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着名的戏剧。主人公窦娥是个命运悲惨的下层社会的弱女子。她从小死了母亲,被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蔡婆婆是个放高利贷的,和独生儿子一起生活。窦娥嫁过来不久,丈夫就生病去世,这一家庭里便剩下了一老一小两个寡妇。村中的无赖张驴儿强迫窦娥嫁给他,窦娥不愿意,张驴儿想用毒药毒死蔡婆婆来陷害窦娥,哪知道反而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就反咬一口,恶人先告状,说窦娥下毒药毒死了老公公。官司打到县里,糊涂的县官认定窦娥是凶手,要她承认是她毒死公公(张驴儿的父亲),窦娥坚决不承认,县官严刑拷打,窦娥还是不服。县官要拷打蔡婆婆,窦娥为了免除婆婆的痛苦,宁愿自己受罪,便承认是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的父亲。一场冤案铸成,窦娥被判死罪。窦娥赴刑场时,下起了六月雪,把全剧推向高潮。

关汉卿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他在元代剧坛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哭存孝》、《鲁斋郎》、《单刀会》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

马致远,生年不详,卒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到泰定元年(1324年)之间,是元代戏曲、散曲作家,号东篱,元朝大都(令北京)人。约在大德年间,马致远出任江浙行省务官。在杭州时与散曲作家卢挚过着隐居生活。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现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黄粱梦》(与人合作)7种。《误入桃源》仅存残曲。据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等书记载,他还着有南戏《牧羊记》,与人合撰《风流李勉三负心记》、《萧淑贞祭坟重会姻缘记》,后二剧已失传,仅存残曲。此三剧的作者,尚待考证。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计收小令104首,套数17套。《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讲述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

《荐福碑》,取材于宋僧惠洪《冷斋夜话》,写书生张镐穷途落魄,寄居荐福寺中,欲拓印庙里颜真卿手书碑,卖钱进京赶考,不想又被暴雷击碎。《青衫泪》以唐代诗人白居易长诗《琵琶行》为因,描写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爱情故事,穿插由于商人干预而造成的纠葛。《陈抟高卧》写陈抟拒绝宋朝廷的征聘,归隐于华山的故事。这三部剧都是写儒士的不幸命运的,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对现实社会有所抨击,同时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马致远另一类神仙道化剧有《岳阳楼》、《黄粱梦》和《任风子》。《岳阳楼》写吕洞宾三过岳阳度化老树精的故事,是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中的上乘之作。《黄粱梦》是与李时中及艺人花李郎、李二合撰的剧作,脱胎于唐传奇小说《枕中记》,写钟离权度吕岩成仙的故事。《任风子》写马丹阳在甘河镇度化屠夫任风子的故事。他的神仙道化剧都是演述全真教的度化故事,思想倾向贴近全真教教旨。他主张逃避现实,提倡修道登仙,自然是消极和荒谬的,但他对当时不公正的社会现实的暴露和谴责则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是不可忽视的。

马致远杂剧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然而却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他擅长悲剧性抒情,情调凄凉、悲愤,曲词典雅清丽,脍炙人口,对元、明两代文人创作很有影响,被列入元曲四大家之一,朱权《太和正音谱》甚至将他列为群英之首。

王实甫

王实甫,生卒年与生平事迹皆不详,是元代戏曲作家,元朝大都(今北京市)人。王实甫名德信,大致活动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共创作杂剧13种:《西厢记》、《双蕖怨》、《丽春堂》、《进梅谏》、《明达卖》、《贩茶船》、《于公高门》、《丽春园》、《七步成章》、《多月亭》、《陆绩怀桔》、《芙蓉亭》、《破窑记》。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与《丽春堂》均有存本传世。《贬茶船》、《芙蓉亭》各传有曲文一支,余皆不存。

《西厢记》属杂剧,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5本21折。内容写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遇见崔相国之女莺莺,两人发生爱情。驻军孙飞虎叛乱,兵围普救寺欲强娶莺莺。危急之中,崔母许诺能退兵者以莺莺婚之。张珙遣书白马将军杜确,杜引兵解围后,崔母又悔婚约,让张珙与莺莺以兄妹相称。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以同情封建叛逆者的态度,写崔、张的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西厢记》人物性格十分鲜明,聪明热情的莺莺,赤诚潇洒的张生,大胆活泼的红娘和古板顽固的老夫人,都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典型意义。

《西厢记》有成功的戏剧冲突,并特别注意人物心理刻画,曲词优美生动,情景交融,是一部抒情诗剧,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世贞《艺苑卮言》评价说:“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西厢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牡丹亭》、《红楼梦》等杰出作品都继承、发扬了它的思想艺术。

白朴

白朴是元代戏曲作家,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元朝奥州(今山西河曲附近)人。白朴的父亲白华,任金枢密院判官,金哀宗天兴2年(1233年)元兵攻破金都城开封,劫掠妇女,白朴与父母在兵乱中失散。后来由诗人元好问带他到山东聊城。后数年,与父白华重会,不久移居真定(河北正定)。自从失去母亲后,白朴即不吃荤腥,并立志不做元朝官吏,经常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一度居于南京,晚年北返。后因其子为官,赠白朴嘉议大夫、太常卿。

白朴作有杂剧16种,现存《墙头马上》和《梧桐雨》2种。《流红叶》和《箭射双雕》存留残曲。生前手订词集《天籁集》,存清代刊本。散曲存有小令37支,套数4套,内容多为叹世、写景和歌唱男女恋情。

《墙头马上》取材于唐代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在裴家花园匿居7年,生下一儿一女,终被裴父发现赶出,后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向李赔礼,又获重圆。《墙头马上》是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由互相爱恋而结合的故事,宣扬了爱情婚姻上自由结合的合理性,表现了一种要求婚姻自主的民主的思想倾向。剧中塑造了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李千金形象,她虽出身贵族,却率真、泼辣、敢作敢为,没有大家闺秀的犹豫和软弱,裴少俊和裴尚书的性格也都比较鲜明。剧本富于喜剧性,通过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法较成功。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欢乐,不料安禄山等叛乱,明皇仓皇出走,行至马嵬坡,将士迫明皇缢死贵妃。贵妃死后,明皇思念成梦,醒来正听见雨打梧桐,更添愁闷。对于《梧桐雨》的主题思想,一向有不同的看法,或认为着重同情和赞颂,或认为意在批评和讽喻,也有认为此剧主题思想在歌颂和批判中显得矛盾和混乱。艺术风格与《墙头马上》明显不同,它主要通过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在第四折,着力描写唐明皇内心世界,人物的心情和雨打梧桐凄凉萧瑟的氛围非常协调,构成一种诗剧的境界。《梧桐雨》对后世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的戏曲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等。

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现存的两部作品,都是元杂剧中的优秀作品。

高文秀

高文秀是元代戏曲作家,元朝东平(今属山东)人,府学生员,生卒年不详。当时大都人称他为“小汉卿”。高文秀作有杂剧33种,今存5种《双献功》、《渑池会》、《淬范叔》、《遇上皇》、《襄阳会》。《周瑜谒鲁肃》残存曲文。从剧目内容来看,大多是历史剧,其中以黑旋风李逵为主的水浒戏就有8种。

《双献功》又名《双献头》,全名《黑旋风双献功》。写权贵白衙内同孙荣的妻子私通,诬陷孙荣下狱。梁山头领李逵扮装农民探监,设计救出孙荣,并杀死白衙内。《双献功》是元杂剧中塑造李逵形象比较成功的作品,剧情不见于小说《水浒传》。李逵的性格刻画,突出了他的精细机警,有勇有谋,别开生面。作品结构紧凑,曲白也较出色,有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渑池会》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塑造了战国时代政治家蔺相如的艺术形象。作品曲文、宾白俱佳,题材提炼也颇用心。

《襄阳会》写刘备马跳檀溪和徐庶设计大破曹仁的故事。《襄阳会》是个武戏,人物众多,有名有姓者就有20多人,却写得井然有序。

《淬范叔》情节取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但有较大改动,写战国时代游说之士范雎与中大夫须贾的恩怨故事。

《遇上皇》写好酒的赵元在酒店偶遇宋太祖赵匡胤微服出行,由于赵元代偿酒账,后得恩遇,出任府尹。此剧有相当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

高文秀剧作取材较广,多以情节热闹、曲词通俗取胜,对后世戏曲颇有影响。

杨显之

杨显之,生卒年不详,是元代戏曲作家,元朝大都(今北京)人。杨显之与关汉卿是莫逆之交,关汉卿在创作时常向杨征求意见,因此当时的人称杨显之为“杨补丁”。贾仲明曾写悼词尊他为“前辈老先生”,并说“环宇知名”,看来杨显之在当时戏曲界是相当知名的。

所作杂剧今知有8种,现存《酷寒亭》、《潇湘夜雨》2种。

《酷寒亭》全名《郑孔目风雪酷寒亭》,写郑州府郑孔目,因为娶娼妓肖娥,气死妻子,婚后儿女备受凌辱。后郑孔目杀死肖娥和奸夫,被判刑发配沙门岛,幸亏绿林好汉搭救,同奔山寨。今存有《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潇湘夜雨》全名《临江驿潇湘秋夜雨》。写秀才崔通中举做官后弃妻再娶,原配张翠鸾寻至。崔通加以诬陷,把她发配往沙门岛,沿途受尽凄苦,在临江驿同失散多年、已做高官的父亲相逢,得到解救。最后以同崔通重归于好结束。今存有《古杂剧》本、《元曲选》本等。

从二剧的思想内容,可以看到杨显之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酷寒亭》涉及后妻对子女的虐待问题。《潇湘夜雨》提出了封建社会中男子由于政治地位的改变而引起家庭的破裂问题,这是现存元杂剧中,仅有的一部以男人负心为题材的作品。京剧等剧种的《临江驿》,故事都与此相同。

在艺术上杨显之长于用简练的文笔勾画人物性格,语言流畅,符合人物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