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纳德在报社工作十分勤恳努力,富有创造性,他努力要在报上发表一些公正的言论,并且在报纸周围团结了一批进步作家和画家。报社总编辑布尔马兹是资本家的代理人,他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地搞阴谋,耍手腕,他反对倪纳德在报纸上揭露事实真相,对倪纳德进行监视。倪纳德这时对丑恶的社会尚缺乏本质的认识,他得知德斯波托维奇就是多年前杀害他父亲的仇人后,久久不能平静,但对德斯波托维奇等人也还没达到十分仇恨的地步。由于他和亚历山德拉要好,报社为了讨好玛依斯托维奇,把他提升为秘书。
德斯波托维奇当选为财政部长后,倪纳德奉命到内地采访,会见一些支持财政部长的地主。倪纳德在内地村镇看到的是一幅幅悲惨的图画,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十分尖锐,斗争十分激烈,有的农民忍无可忍,纵火烧毁地主的粮食。
布尔马兹受资本家的指使设下圈套,以倪纳德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捏造的访问新任财政部长的报道,造成市场上证券价格猛跌。不少农民手上有这类证券,受到惨重的打击。
报社有一位正直能干的老编辑安德烈,与倪纳德很接近。他家人口多,经济困难。他美丽的女儿斯坦卡被玛依斯托维奇的儿子米列诱奸怀孕。玛依斯托维奇为了掩盖儿子的丑行,通过布尔马兹许给斯坦卡家一些钱,企图以此堵住她家的嘴,但钱被米列赌博输掉了。布尔马兹又设计把斯坦卡骗至旅馆,再让警察到旅馆查房,宣布她是不法妓女。斯坦卡受辱后含冤投河自杀,这件事,正好发生在倪纳德内地出差回来的时候。
斯坦卡的忍辱自杀,激起了编辑所有人员的愤慨,而米列带着情人的出现更使大家火上浇油。米列不听劝阻仍对斯坦卡说侮辱的话。倪纳德无法忍耐之下,开枪打伤了米列和布尔马兹。
倪纳德被捕了,但是,他没有为自己悲哀。实践告诉他:个人的反抗和暗杀是不足取的。应当聚集起大众的力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斗争延续,才可以推翻资本家。
德里纳河上的桥
《德里纳河上的桥》是原南斯拉夫现代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的长篇小说,属于《波斯尼亚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发表于1945年。作者因此作品获国家金奖和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一部口述波斯尼亚历史的小说。小说围绕着一座桥的兴建历史,叙述了与大桥关系密切的维合格列居民的悲欢和生活。大桥是历史的见证,它目睹了一代代波斯尼亚人的成长,目睹了300年来的社会动乱,目睹了土耳其的衰落,承受了奥地利的占领,经受了洪水的冲击,人类几经沧桑,大桥依然屹立于乱世。然而,1914年,它终于在世界人战的炮火中断成两截,再也合不拢。
作品构思独特,通过对大桥的描写,展示了波斯尼亚人民的历史画卷,仿佛一位老人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作品赞扬了作者的故乡和人民,痛斥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贫富兄弟
《贫富兄弟》是原南斯拉夫作家鲍日奇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于1952年。
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哥哥穆尔阔和弟弟西利维斯的富裕,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哥哥善良,弟弟狡猾,耿直的哥哥因为不肯向弟弟借钱而被弟弟憎恨不已。
一场暴雨之后,穆尔阔正率领全家从山下往山上运土。小毛驴挣脱了缰绳溜到山下,见西利维斯特的山羊正在吃葡萄秧,它也凑上去啃了几口。不料小毛驴的越轨行为被葡萄园的主人发觉,于是西利维斯特抓住这一可以出气的良好时机,把毛驴毒打一顿,然后向法院告状,要求哥哥赔偿损失。为这区区小事,财主西利维斯特竟不惜收买证人,向律师兹尔尼奇行贿。
西利维斯特的长子死后丢下了年轻的寡妇菩尔卡,她过着孤独的生活。西利维斯特的三子、蛮横的阔少克尔若想尽一切办法企图占有他这位嫂嫂。但菩尔卡却对穆尔阔的儿子菲力普产生了爱情,并且怀了孕,她把公公告状的阴谋告诉了菲力普。
穆尔阔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得不进城找律师为自己辩护,他没有钱,只好把一个儿子留给律师卡勒吉奇作工,充作酬金,卡勒吉奇是律师兹尔尼奇的妻弟。
兄弟二人首次来到法院时,法官们还没有上班。接待他们的是大学生莫拉达尔,莫拉达尔是庭长马里奇找来帮忙的,他对于自己的前途抱着很大的幻想。这位年轻人受到马里奇如此重视,实在感恩不尽,因此便主动地审问告状的两兄弟。他听过哥俩讲的事情之后,认为实在不值得起诉,于是这位没经验的莫拉达尔,便想为他俩调解,劝他们和好。
庭长马里奇和律师兹尔尼奇来到后,对莫拉达尔的做法深感不满,当即把他赶出了法院的大门。法院受理案件时,首先考虑的是“油水”,既然财主来告状,便是赚钱的好机会,更何况已经接受过礼品,怎么可以往外推呢?法院为此“案”开庭4次。每次原告与被告都要向证人和法院付出几百第纳尔的费用。庭长马里奇和两位律师、书记等人还以“调查现场”为名出游打猎,这一切费用也都由原告支付。被告没有钱,因此不敢露面。
兹尔尼奇在此期间正参加竞选。除了尽量勒索金钱之外,卡勒吉奇还为他的姐夫出谋划策,向农民骗取选票。原告与被告都想把官司打赢,因此便卖力地为兹尔尼奇争取选票。
霍尔瓦堤有个传统的风俗习惯:在狂欢节这一天允许穷人公开烧毁他们所憎恨的人的偶像。节日的第二天,这一权利便又重新被剥夺,仍旧由枪杆子、教会和金钱操纵一切。
这一年所烧的稻草人克尔聂身上挂着皇帝的绶带,左手握着兔、鸡、猪和小蝇子的模拟像。桨硬的白领下系着发黑的银色领带,胸前挂着勋章。稻草人的大肚子上写着“粮仓和鸡的坟墓”。稻草人的舌头伸在外面,右手举着木棍、手铐、长枪和一颗人的红心……当狂欢者的队伍来到跟前时,兹尔尼奇即刻意识到稻草人象征着当时的统治者,因此打算马上走开,但被卡勒吉奇制止住了,并教他和群众一起大声欢笑。
卡勒吉奇在想:这是什么人的主意呢?一定是大学生和工人干的……好吧,我一定狠狠地收拾他们!这样,被怀疑的大学生和工人都被列入了黑名单。
寡妇菩尔卡生了一个男孩。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新生儿的身上,她不顾一切地本能地热爱着他。当她孤独地躺在产房中时,残暴的克尔若为了报复,竟拆了她家的院墙,砍断了果树,还百般咒骂着。菩尔卡紧紧地搂住孩子,忍受着侮辱。
在圣母升天节的那一天,菩尔卡带上她仅有的一点钱,抱着婴儿到圣玛丽亚像前“赎罪”。她跪在圣母像前祈祷,请求保佑她的私生子健康成长。然而圣母并没有看到她的虔诚,她唯一的儿子却被祈求赐福的人们挤死了。
由于被告没钱,从他身上捞不到油水,于是,律师们把拖了一年多的案子结了案,让穆尔阔打赢了官司。
但是,菩尔长的遭遇让老仆秋康痛恨起西利维斯特,就在一天夜里把所有的牲畜放到了葡萄园里。
比浩尔人
《比浩尔人》是原南斯拉夫作家西亚里奇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于1956年。
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哈里马恰和塔鲁赫是一对死对头。当有一天一个从麦加归来的阿匐进到村子的时候,就被哈里马恰控制,同时也成了塔鲁赫敲诈的对象。
哈里马恰把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哈特卡姑娘派去服侍阿匐。不久她被哈里马恰之子奸污受孕,村中议论纷纭,怀疑阿匐所为。这件丑闻很快传到了塔鲁赫的耳里,他闻讯赶来,威胁哈特卡承认与阿匐通奸,哈特卡被迫说出了实情。
哈里马恰知道后吓坏了。他为了掩人耳目,企图收买阿匐娶哈特卡为妻,但遭到阿匐的拒绝。哈里马恰无奈,派人偷偷地把哈特卡送走,然后赶紧给儿子娶了亲,使塔鲁赫在这次较量中失败了。
风波一过,哈里马恰便着手在村中筹措资金,企图开设店铺。村里人深知他为人诡计多端,都不加理会,没有上当。唯独一只眼的寡妇鸠扎为了嫁给阿匐,同意把自己的积蓄全部借给哈里马恰。阿匐在哈里马恰胁迫之下勉强答应了这桩亲事,也分得了少量金币。
阿匐和鸠扎婚后不久,鸠扎的几个亲属为生活所迫上山当了强盗,哈里马恰趁机恐吓她不许索还债款,宪兵塔鲁赫也以此事为借口逮捕了她。阿匐既怕受到株连,又担心鸠扎要讨还金币,每天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后来,鸠扎也投奔她的亲属,加入了强盗一伙,并伺机回到家乡向阿匐讨还了欠款,放火烧毁了哈里马恰的店铺。
哈特卡姑娘在外乡流浪了数月之后又回来继续服侍阿匐。哈里马恰乘机奸污了她,使她又怀了孕,然后把她嫁给阿匐为妻。实际上哈特卡却心甘情愿地任凭哈里马恰摆布,幻想将来成为他的妻子,享受荣华富贵。
村里的捷姆科和他的一家人受尽了欺凌和侮辱,任人践踏和压榨,却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他焦急地期待着同胞兄弟自土耳其来信,以便启程投奔亲人,脱离这虎口狼窝。可是哈里马恰为了要买捷姆科仅有的一块土地,便指使阿匐把捷姆科兄弟不同意他去土耳其的信暗中扣留、偷看并撕毁了,继而又欺骗鼓动他立即卖地前往土耳其。但塔鲁赫却抢先买得了捷姆科的土地,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抢走了捷姆科的马卖掉,哈里马恰对此事怀恨在心,又要设法进行报复。
捷姆科的善良,哈里马恰和塔鲁赫的丑恶,令阿匐不得希望捷姆科带离苦海去土耳其谋生。但最后还是阿匐孤身一人离去,善良的捷姆科留恋祖国,不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