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规矩胜过好爸爸
2578300000018

第18章 这些规矩,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4)

玉玉任性,不听话,爸爸让她选择是坐公交车去动物园或者是不去,面对任性的玉玉,爸爸用的是选择法。这等于让孩子碰了一枚“钉子”,如果经常让孩子碰这样的“钉子”,相信孩子就会渐渐明白:有一些事还是大人说了算,而不是自己说了算。大人说不行的事,自己哭闹也没用。

家有任性的孩子,除了用选择法来应对孩子的任性外,还可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帮孩子立不许任性的规矩。

(1)给孩子立不许任性的规矩

面对任性的孩子,爸爸一定要舍得给孩子立规矩:不许任性,尤其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一定要听父母的安排,否则,就要受到处罚。如当孩子向父母提要求时,父母不要急于答应或满足。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要延迟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就一定要坚决拒绝。

(2)冷处理法

当孩子的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因此而哭闹、不守规矩时,爸爸可采取冷处理法。如爸爸让孩子早晨7点起床,他就是不起来,甚至以哭闹相要挟,这时,爸爸就可以不理他,让他单独在自己的房间待一会儿。

(3)妙用转移法

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爸爸如果没有其他好法子,可以尝试一下转移法。如孩子逛商场时,看到手枪玩具非吵着要买,可家中已有类似的手枪玩具时,爸爸可以这样对他说:“那边还有更好看的呢,我们一块去看看。”这样,就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避免孩子因此而任性、哭闹。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些任性,爸爸要想成功地给任性的孩子立规矩,一定要因时而宜,灵活应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立规矩的方法。否则,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激发他的哭闹行为,从而导致给孩子立规矩以失败告终。

如何给自控力差的孩子立规矩

可以说,给孩子立规矩,第一就是帮助孩子辨别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第二就是培养孩子自我克制的能力。

自我约束力,是指运用情绪来促进完成任务而不是被情绪左右而影响工作,不轻易放弃目标,从挫折中迅速恢复的能力。这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对自我欲望的控制;二是对挫折的态度。

对自我欲望的控制,其实就是自我克制力。由于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来者不拒,孩子想要什么基本都能得到满足,甚至对一些无理的要求,一些父母也尽量去迁就和满足。而父母或家人这样过分宠爱孩子,也就剥夺了锻炼孩子形成“自我控制能力”的机会。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缺少克制力,一旦孩子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没被大人正确理解,孩子就会哭闹、发脾气或骂人或摔东西等。所以,爸爸一定要早点给孩子立规矩,以培养孩子的自我克制力。

王平的儿子军军10岁,上小学三年级了。这孩子以前很可爱很听话,可最近军军却变得不听话了,特别是在玩电脑游戏这件事上。他每天放学回家,总是先玩电脑,结果作业写得一塌糊涂,经常在放学后还被老师留下写作业。让王平头大的是,每当他去接孩子,老师都会告诫他要好好管教孩子。而在家长会上,老师更是对他这位学生家长“另眼相看”,这让王平感觉很丢面子。

王平买电脑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儿子查资料。因为儿子学校的老师总要求孩子上网查资料,没买电脑前王平只好带孩子去邻居家查资料,时间长了,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可又不想带孩子去网吧,所以才买了一台电脑。买电脑前王平就对儿子说,除了查资料,不许他去动电脑。

可买了电脑后,王平找来一位同事装系统。装系统时,这位同事顺便装了一些电脑游戏,王平下班回家后偶尔会玩一下游戏。可没想到王平在玩游戏时,让军军看到了,结果军军也闹着要玩游戏。王平被缠得没办法就只好让军军玩了一会儿,可自那以后,军军就经常在放学后开始玩游戏,而且是越玩越带劲,军军逐渐控制不了自己。

王平下决心给孩子立规矩,他对军军说:“军军,以后你只能在周末时玩电脑。不然,我就会好好收拾你。听见了吗?”

“知道了,爸爸!”尽管军军答应了遵守爸爸立下的规矩,可每次他都沉浸在游戏里不能自拔,妈妈怎么劝他都不听。结果,给儿子立玩电脑的规矩,也就成了王平夫妻俩的一个难题。

军军为何控制不了自己不去玩电脑游戏呢?这当然是因为他自我克制力差。自我克制力差的孩子,是难以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的。当然,这样的孩子也难以坚守规矩。即使父母给他立了规矩,刚开始他可能还会守规矩,但一遇到诱惑他就抵挡不住了,如爱玩电脑的孩子,一看见电脑,就有可能破坏父母定的玩电脑的规矩。

要想给这类孩子成功地立规矩,最好的方法是用延迟满足法。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让孩子学会“忍耐”与克制,让孩子克制、放弃眼前的诱惑,以此来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让孩子在美味糖果面前等待”的实验,测试孩子面对诱惑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具体的做法是:在参加实验的每个孩子面前放一块软糖,之后告诉孩子游戏规则:如果你在15分钟内将这块软糖吃掉,你只能吃这一块软糖。而如果你能等待15分钟后再将面前的这块软糖吃掉,就能得到两块软糖。

你是想吃一块软糖,还是想吃两块软糖呢?

一开始,大部分孩子都说想要吃两块。但很少有孩子等待15分钟后再将面前的这块软糖吃掉,于是,大部分孩子都只吃到了一块软糖。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软糖的欲望,从而吃到了两块软糖。

最有意思的是,在实验过程中,不同的孩子面对软糖有不同的反应,如有的孩子实在面对不了软糖的诱惑,就马上吃了起来;有的孩子知道这样不好,吃到一半就放下了,这是无法抵挡诱惑的孩子;有的孩子坚持不住了,说我只吃一块软糖算了。这个孩子在诱惑面前放弃了坚持。

有一个女孩子等了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她背转身,将头转向其他的方向,尽量不看桌上的软糖。很显然,这个女孩是在克制自己的欲望,是在逃避诱惑,也因此取得了好的结果——能“延迟满足”自己。

而这个孩子比其他孩子特别的地方,就是她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如果直面诱惑,她是难以抗拒的。有了这样的自我评价,她选择了逃避,结果,她成功“延迟满足”了自己。

可见,最好的克制力、最好的自我约束力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这也意味着,爸爸要想帮孩子建立最好的约束力,首先要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点或缺点。然后,再对症下药地对自己的缺点进行纠正。

而心理学家对参加实验的孩子进行了18年的跟踪。18年后,心理学家发现,15分钟之后吃糖的孩子,面对困难能坚持再坚持,而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忍受各种各样的痛苦与折磨。而那些禁不住诱惑考验的孩子,则在成年后表现出固执、犹豫、多疑和不自信、冲动的性格特点,而且他们的情绪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做事时总不能专注于既定的目标。他们总是急功近利,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变得焦虑和失控。可见,“延迟满足”对培养孩子自我克制力有积极的影响。

但如何用延迟满足的方法训练孩子,让孩子提高自我克制力呢?方法当然有很多,但爸爸在使用这个方法时,需要注意几点。

(1)要灵活地运用延迟满足法

用延迟满足的方法训练孩子,爸爸们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延缓满足,什么时候不可以。

一般情况下,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爸爸们最好不要延缓满足。如孩子洗澡后,在大冬天,洗手间的温度又不是很高,孩子喊冷要穿衣服时,你得马上用毛巾将孩子身体上的水擦干净,用最快的速度帮孩子穿好衣服,否则,孩子就会感冒。

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或可有可无的要求,如孩子看到小朋友有新衣服穿,自己也要买新衣服;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或同学有苹果手机,也要买苹果手机,此时,爸爸可延迟满足他。

(2)延迟满足不是让孩子等待

在很多爸爸眼中,延缓满足就是让孩子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事实上,延缓满足不是让孩子等几分钟后,再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设法让孩子在延缓中学会等待。如孩子想吃苹果,不是5分钟后再给孩子拿苹果吃,而是先把苹果拿出来,去洗一下,然后拿刀子慢慢去皮,去皮后再让孩子吃。在这期间,让孩子耐心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3)巧用激励效应

如果孩子这次延缓满足了,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小小的奖励。这会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道理:“我延缓满足后,得到的更多。”这就有利于孩子安心等待,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而让他等一等,再等一等,孩子的自我约束与克制力都能得到提高。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使他们成为内控型的人,爸爸也要给孩子建立新的原则。

(1)告诉孩子事情的真相

比如孩子要买苹果手机,爸爸说“我买不起苹果手机”时,必须是真的买不起,不能让孩子觉得“明明可以买的嘛,看来我还没有闹够,所以你才不给我买”。

可以说,成功地给孩子立规矩的前提就是遵守诚实的原则。

(2)爸爸的言行要明确

在给孩子立规矩时,爸爸的言行要有确定性。不然,就会让成长中的孩子不知所措。在给孩子立规矩时,爸爸应尽量增加自己行为与言语的确定性,让孩子感到安全。

(3)重视对话与交流

通常,孩子是要同他人一起交流、分析、总结已有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智慧水平。爸爸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不应把规矩都制定好了后强加给孩子,而应留下与孩子对话和协商的空间,给孩子践行的机会。

(4)不要高估孩子的能力

给孩子立规矩时,很多爸爸常常高估孩子的能力,认为自己只要说明规矩,孩子们就会记住自己的话,从而守规矩。一旦孩子犯规,爸爸们就会非常生气,甚至会对孩子发火:“我给你讲过多少次了,不能挑食。今天你又挑食。从今以后,你最好不要吃饭了。”

可以说,高估孩子的能力,爸爸就会在孩子犯规时,不能保持理性。所以,给孩子立规矩时,爸爸不要高估孩子的能力。

以上是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克制力的一些技巧与注意事项。如果你的孩子自我克制力不是很强,你可尝试以上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坚持下去,相信你的孩子就能学会克制、学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