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2600600000008

第8章 人际交往安全篇(2)

认知障碍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又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典型案例

害怕交往的他

案例描述:“你快回来吧,你儿子心理出问题了。”送儿子去外地读大学的第二天,李先生就接到了学校辅导员的电话。李先生忐忑不安赶到学校,打量着眼前的儿子小光:低着头,眼神恍惚紧张。他关切地拉起儿子的手,手心潮潮的,小光在出汗。“我觉得别人都在看我,周围人都在威胁我……”小光声音颤抖。新生报到后的第五天,小光休学了,和爸爸一起回了河南老家。

案例分析:进入学校后,不少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而过度依赖手机和电脑的沟通,使得他们相对封闭,缺乏与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

厌恶交往的她

案例描述:苍白瘦小的小雪,手臂上挂着渗血的牙印。大二开学不到一个月,她多次咬着手臂,告诉妈妈:“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煎熬,我不要再上学了。”

上大学前,小雪每晚都有妈妈睡在身旁。从到外地上大学的那天起,她的生活就坠入了无休止的噩梦。

“我不擅长言谈,而同学们八面玲珑、油腔滑调。我不擅长交际,就连装也装不成他们那样。”在冷眼旁观中,她越发怀念单纯美好的中学时光,感觉大学同学都那么的“虚伪”。

无法忍受的大学生活,一有机会,她就逃回家去。

到大一下学期,她找到了另一种填补内心空白的做法——吃饭。就好像能一口一口吃掉忧愁,她的饭量猛然间暴增了两三倍,甚至能和一些男生的饭量“匹敌”。

“小雪,你胖了。”大二一开学,一个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小雪开始疯狂地节食。

“我尽量只是吃水果”,可节食后,她发现,自己对食物的渴望却越来越强烈。总是会忍不住吃两口,但负罪感就会立即涌上来。她要么钻进洗手间,抠着嗓子眼把饭吐出来;要么就吃泻药,频繁上厕所。

暴饮暴食和节食呕吐,占据了她的大学生活,也发展成了一种病——摄食障碍。

案例分析:性格内向、不懂得灵活变通的学生是人际交往障碍的“高发群体”,他们的症状也较难缓解。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要提高思维能力,用全面、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一次成功会增强自信,成功体验多了,自卑感就会逐步被克服。

(二)情感障碍

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2.自负与害羞、孤僻。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与同伴相处,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大发脾气。与熟识的人相处,常过高地估计彼此的亲密程度,使对方处于心理防卫而疏远。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导致交往障碍的两个极端。

害羞在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爱则无朋,与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使他人难以接受。这样从心理上与行为上与他人有着屏障,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

典型案例

一个自负的优秀生

案例描述:陈某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人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能歌善舞,素质发展比较全面,在学校是个受欢迎的学生,学校领导看着喜欢,班主任老师更是视为心腹骨干,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又把她捧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可渐渐地班主任发现她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新学期开学重新成立班委会时,班主任征求她的意见,她说这个“太笨”,那个“不会说话”,不是摇头就是撇嘴,意思十分露骨:全班除了她没人能当班干部了!也许正是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班干部竞选时,她以11票之差落选了,当时,她就急哭了,中午拒绝吃饭表示对竞选的不满。

案例分析:骄傲自负、看不起别人,是许多能力突出优秀生身上的通病。案例中的陈某身上典型地表现出了这种高傲的心理。她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班上同学没一个放在她眼里,以至于大家都不愿选她当班干部。像她这样怀有高傲心理、瞧不起别人的人往往既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比来比去,自己总比别人强。竞选失败后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以不吃饭等偏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受挫能力极差!

3.报复。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想改变这种心理,需要提高报复者自身的自制力,要反思报复结果的危害性,学会宽容。

典型案例

3名大学生铊中毒案件

案例描述:据南京晨报报道:因为3名同学平时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竟然在3名同学的饭里投毒。

案例分析:学会宽容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世界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阳光背后的阴影。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世界,要真实且全面地去认识它。要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试着从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学会感动。用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就像一本书上说的,人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怨恨就会被挤出去。

心灵词典

宽容是一种胸怀。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有开阔的胸怀,只有养成了坦然面对、包容一些人和事的习惯,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辉煌。

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宽容了他人,受益了自己,是做人的大度和涵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观念。它不仅体现着人性的仁爱,更体现着智慧的技巧。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现代人的礼仪素质。

宽容是一种高度同情、仁爱、勇敢和自信的表现。

4.多疑。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

5.干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别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敌视。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由于受到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

二、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一)提高认识,掌握技巧

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限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2.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一道桥梁。

(二)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

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炼、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

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性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真诚。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

2.信任。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无端地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而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4.自信。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绝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而是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自信要善于“解剖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5.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因此,待人热情是沟通人的情感、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