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2614900000017

第17章 投其所好和爱屋及乌有关系吗——喜好原理(6)

但是,这时如果你对他说:“你不必对我怀有戒心。”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反效果。因为对方的深层心理被你识破了,所以他只好加厚心理的障碍,防止你再次突破。这时候,你应该停止说服工作,致力于铺设沟通的“管道”,和对方好好沟通才是。

将人的心比喻为车轮,则可分为外面的表层和里面的深层。在进行沟通时,必须先用带子将“心的车轮”的表层连接起来,借着表层的转动带动深层的转动。心理学上将这种作业称为“情感协调”。连接的工作做得好,心与心的车轮便能顺利转动,产生共鸣,说服自然容易成功。

如果你还不能接受对方,表示你们之间还没有做好“情感协调”。未做好“情感协调”,说服工作一定无法奏效。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说服,必须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他,对他表示关怀。

根据跟几个销售高手的交流所得,原则上,推销员的成功率是说服占20%,沉默占80%。因此,推销员在推销时,都是尽量控制自己说话,多听顾客的心声,待顾客畅所欲言之后,购买的意愿自然提高。

某一保险公司曾经举办一个座谈会,与会的十名优秀业务员竟然都不擅言词。根据调查,由于他们不太会讲话,所以顾客不会对他们产生警戒心,而且能够轻松地说出心中的感受。这些业务员都成了忠实的听众,无形中双方便进行了“情感协调”。

就像美国的女精神分析医师来希蔓所主张的,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就是听患者说话。能够掌握对方的心思,才能和对方产生共鸣。这就是治疗的第一步骤。深层心理术的原理也是如此的。

但是,一味地保持缄默,容易使对方感觉自己正面对着一道墙自言自语,认为自己被冷落。因此,要鼓励对方打开心扉,说出心中的感觉,必须让对方知道“我在注意听你说”。让对方知道的方法就是,点头表示同意,叹息表示关心,微笑表示亲切。或是说“说得也是”,“嗯,我懂”等表示同意。对于说话无味,而明显表现出警戒心的人,应该以轻微的点头表示赞同,使他的精神逐渐松懈。这样一来,警戒心自然会消失。

无论你是否同意对方的说法,先表示同意,即使他所说的全是不合道理,缺乏道德的事情,你也得先全盘接受,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当对方意识到你赞同他的看法之后,警戒心就会消失,容易接受你的说服。

诱导对方说出自己的心声,配合他的意见表示赞同,是很有效的说服方法。例如,想和某位女士约会,但是她一直拒绝。此时,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今天家里有事……而且我的心情也不太好。”

“的确,连晚上都还有事情需要解决,确实令人厌烦。”

“不是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是吗?那么你先打个电话回家,把事情交代清楚,心里会比较轻松。”

“说的也是,不过不是很要紧,我想不要打电话了。”

“真的不要紧吗?那我们就一道出去逛逛,只要不要太晚回家,不就可以了吗?”

像这样以配合对方的方式进行对话,对方就不会再找其他的借口来拒绝你。

可是,有时候你很想听听对方的心声,并且抱着准备接受了一切的心理,对方却三缄其口。这时候,不要犹豫,以对方身上的一切为话题,如表、项链、领带等可表现出对方的个性和喜好的物品,以这种对方关心的物品为话题之后,对方自然而然便会开口了。

另外,以对方下意识所表现的动作为话题,也有打破沉默的效果。例如,对方敲桌子时,就说:“哦!看样子你学过钢琴哦!”或是对方写字时,小指翘起,就说:“很少看到有人和你一样!”对方见你观察入微,一定以为你很关心他,警戒心于是消失,自然会开口说话了。

街上的小摊贩有时会在生意未上门之前,在马路边画圈或三脚形,口中喃喃自语。行人见状,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围拢过来,待时机成熟之后,老板便开口:“各位顾客……”做起生意了。

这个方法也是对付沉默不言者的好办法。假如你所遇到的对象始终不肯开口,便可以运用这个办法,引起他的好奇心,让他意识到你的存在。

要说服怀有警戒心的人,必须和他产生“情感协调”。而阻碍“情感协调”的因素之一是对方认为“我和你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像这样,对方认为车轮的大小不同,所以根本无法连接、转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对方意识到,你们是属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集团才行。

据说,要劝导酒鬼戒酒或烟鬼戒烟,医生的话不太管用,反而是具有同样经历的人较有说服力。因为团体意识能够削弱警戒心,造成虚心听教的心理。一位善于推销的推销员,一进入阳台,会立刻找寻与那位家庭主妇有关的事物为话题,例如,看到花瓶里的康乃馨,会说:“我也很喜欢这种花。”以此方式来造成和对方的共同意识。

人们在和初次见面的人谈话时,常常会问道:“你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这种行为就是潜意识里想找寻的彼此的共同点。当对方说出地点后,也许你会说:“哦!两年前我去过。”如此一来,心理的距离便大为缩短了。

和初次见面的人谈话时,如果彼此的经验相同,则警戒心就会减弱,彼此就能坦诚相见了。

另外,以和对方具有密切关系的第三者为话题,也是缩短心理距离的方法之一。有一位从事不动产事业的朋友,每当他发觉商谈不顺时,便将话题转向对方的家庭。有一次他出席一个商谈会议,对方是一个知识分子。本来,知识分子的表情非常严肃,但是听到这位朋友说:“令郎现在念小学了吧!”对方的表情立刻松弛下来,笑着说:“你怎么会这么清楚呢?那孩子调皮极了。”这位朋友就是以对方爱子为话题,成功地完成“情感协调”,消除了对方的警戒心。

曾经在罗斯福总统任内担任邮政部长的吉母·法雷,每次和人初次见面时,总会问对方的姓名、家庭、职业等,待下次见面时,即使是一年以后,他也会清楚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并且询问其妻、其子的近况。这对于造成共同意识非常有帮助。

国外曾经有位人士参加竞选活动。当他的助选员发现,一般选民误认为他是一位属于高阶层社会的人士,对于一般人总是表现冷漠的态度。于是,他们便把宣传的重心置于这位人士是四个孩子的好爸爸。

选民知道这位被选举人有四个孩子,而且又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之后,对他产生亲切感,这位人士也就这样高票当选了。

由以上的例子得知,遇到难以说服的场面时,在进入主题之前,尽量谈谈和主题无关的事情。例如,彼此的经验、嗜好或家庭,让对方多了解一下自己。这样一来,对方的心就像被熨斗熨过一般,服服帖帖,警戒心完全消失。这是造成轻松气氛的最好暖身运动。

不仅谈话的内容重要,谈话中时时流露关怀的情感,也是促进情感协调的方法之一。

当罗斯福总统的专用轿车送到白宫时,造车工人也被介绍给总统认识。这位生性腼腆的工人在总统与人寒暄之际,一直默默站在一旁。最后,他们要离去时,罗斯福叫出他的名字,和他握手,致谢。

那位工人非常感动,一辈子都忘不了罗斯福。假如当时罗斯福未称他的名字,直接握手说“谢谢”,这件事情就不会流传至今了。

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被人以亲切的口吻一直称呼,不但不觉得厌烦,反而觉得非常温馨,而且次数愈多愈觉得美,对于对方愈有好感。由此可知,亲切地称呼对方的名字,是开启对方心灵之匙。

所以谈话时,经常叫对方的名字说:“某某先生您也是这样吗?”“就像某某先生您所说的。”或是直接用“您”、“你”等第二人称单数来称呼对方,这样就能消除对方警戒心于无形,接受你的说服。

对于会伤害对方的感情或对对方产生不利的言词,说的时候如果直接提到对方的名字,对方的警戒心反而会增强。这时,以笼统的名称来代替对方的名字,将“你又弄错了”改成“我们都可能犯这种错误”;“你的确老了”改为“只要是人,总有老迈的时候”等,以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等一般性的称呼来代替对方的名字,对方会以为那只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一般人,并非专指自己,因此,警戒心便大为减弱,对于你的劝导就能不知不觉地接受了。

不仅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口音,听到自己习惯的口音时,警戒心立即消失。例如,北方有北方的口音,南方有南方的口音,听到家乡的口音,自然会对对方产生亲切感。据说,某位名牌节目主持人,无论到什么地方作秀,总以当地的口音说话,于是掌握了对外地人怀有强烈抗拒感的各地区的人心。

喜欢足球的人,会用足球的术语来对话;喜欢打牌的人,也会将打牌的术语运用于日常会话中。这种方式在说服工作上也有卓越的效果。

流行语也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很有效的说服语,尤其在年龄不同或环境不同者的对话中,流行语更具有说服力。某个学校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发给老师一份流行语表,学习各种流行语。结果发现,愈懂得用流行语的老师愈受学生欢迎。比如什么“粉丝”、“玉米”等网路流行语!以这种观点来看,中老年人要说服对老年人怀有抗拒感的年轻人时,流行语是不可或缺的利器。特别在和孩子沟通中,流行语能让你快速找到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