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哲学
2615400000016

第16章 每天读点幸福哲学(5)

而阿蕾特生得质朴,恬美,气质剔透,身上装饰纯净,眼神谦和,仪态端庄,身穿白袍。她的眼睛天生带有湿润的忧伤,总好像刚刚哭过三天三夜似的。见了赫拉克勒斯,她说了三句话:

“神明赐予人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需要辛苦努力就可以获得的,要是你想身体强健,就得使身体成为心灵的仆人。

“与我在一起,你可以听到生活中最美好的声音,领略到人生中最美好的景致。

“卡吉娅只会使你的身体脆弱不堪,心灵没有智慧。她带给你的生活虽然轻逸,但只是享乐,我带给你的生活虽然沉重,却很美好。”

阿蕾特与卡吉娅的“幸福”都以美为本,但是,阿蕾特以美的心灵作底,卡吉娅以美的身体为基。

享乐和美好尽管都是幸福,但质地却完全不同。幸福与幸福也是有区别的——一个是邪恶的幸福,一个是美好的幸福。肉体对于这两种幸福的感觉也不同——邪恶的幸福感觉是轻逸,美好的幸福感觉是沉重。幸福的样子或许相似,但幸福的质地却各不相同。

幸福本身并不意味着苦难,幸福与苦难并不矛盾,人们千辛万苦去追求幸福并不是去追求苦难!残缺本身并不是苦难,苦难的是我们对残缺难以理解而构成的心灵苦难。

对渴望完美的人类来说,正视残缺是一种遗憾,是心灵中必然经受的苦难,因此它是沉重的,而面对这份沉重的坦然自若便是责任。对现实幸福的真诚在乎和对不完美的接受铸就了责任的沉重,而这份沉重本身即是幸福的必然,是通向幸福的必经之途。

人类历史中有很多幸福的灵魂,他们之所以最终获得了幸福,是因为他们坚决承担责任。这一点可以说是毫无例外。当我们背负着沉重走向幸福的灵山时,沉重即成为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拥有幸福的一刹那,沉重和幸福突然变得并不矛盾,并不陌生,枷锁突然解脱,幸福竟是如此轻盈,原来,沉重不是必然,幸福才是沉重的必然,我们寻寻觅觅的终极捷径从来就未存在,我们的担当竟然通向了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任何虚假的欲望,它简单而纯粹,除了以责任为前提的默默守候与相知、理解,别无其他。

冷暖自知——幸福的几个关键词

幸福这个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含义似乎也很简单,好像是人人都知道,然而,真正弄懂其内涵的人,这世界上恐怕是少之又少。哲学家们提出过种种幸福论,但遗憾的是,没有一种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法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安德烈·莫洛亚得出了一个似乎很平凡的结论:幸福在于爱,在于自我的遗忘。他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因此,能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人是幸福的。马斯洛指出,精神成长通常来源于痛苦的经历,而不是来源于肯定的、美丽的、可爱的经历。一切爱都基于生命的欲望,而欲望不免造成痛苦。所以,许多哲学家主张节欲或禁欲,视宁静、无纷扰的心境为幸福,比如伊壁鸠鲁。但另一些哲学家却认为致力于感受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才是幸福,对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爱和孤独都是享受。比如,尼采和叔本华。幸福是什么?真可谓是众说纷纭,千人千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幸福是一种感受,属于精神层面非物质的一种状态。也正因如此,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下定义的方式很难界定,我们还不如来描述。简单地说,幸福就是体验生命的健康和快乐,进一步而言,就是体验健康的生命在给予过程中的快乐,在这种给予中,有你对事业的追求,更有对婚姻和家庭的责任。

生命的价值对任何人而言都是至高无上的,如果能够天天享受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感受恬淡、幽静的大自然之美无疑是最幸福的了。我相信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非常留恋这个世界,希望上帝给他一个再生的机会,重新认识什么是幸福。

健康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健康的身体、精神是无法体味到幸福的,有的只是痛苦的感觉。

美满的婚姻和家庭是幸福的。莎士比亚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觉得这句话改一改更有道理:“不幸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相濡以沫的贫贱夫妻的婚姻是幸福的,他们共同操持家务,孝敬长辈,精心培养下一代,从和谐的家庭气氛中感受一份快乐。而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唐明皇却不得不在战火纷飞中颠沛流离,狼狈逃窜,而且以他的帝王之尊甚至还不能保全她的爱妃杨玉环,他是幸福的吗?“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真是痛苦!据报载,有一个商人有着极好的事业和家境,但儿子却面临高考的精神压力从17楼跳下。顷刻间,一个被旁人视为幸福的家庭成为一个不幸的家庭。应了莫洛亚的那句名言:从幸福转为不幸只需一瞬间,从不幸转为幸福或许需要费时终生。

对事业的追求过程中同样可以感受到快乐,尤其是成功人士。事业的成功和财富的快速积聚,能够带来不同程度的快感。但是这个过程同样会伴随着许多烦恼和痛苦,因为现在是功利社会,一切都是以金钱为衡量的尺度,物质利益成为追逐的首要目标。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富人、名人、成功人士,境遇是那么好,享受的物质生活是那么优越,然而,报纸、电视媒体却不断地在披露他们自杀的消息。戏剧性的是,我们从来就没有听说有哪个乞丐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前者在精神上无法感受到幸福,他们没有经受过挫折和失败,他们的人生道路太顺利、太平坦,造成了精神成长的不健康;后者却没有这方面的障碍,往往是今天讨得10块钱就高兴了,次日讨得15块就更高兴,希望明天收获更大些就再开心。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工薪阶层一样如此,如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时不时加点薪水,就会感觉很快乐,很幸福。而富人去年赚了1000万,今年赚了1200万,反倒一点不快乐,思来想去后悔哪个生意没有做好,本当可以赚得更多。

人对事业成功的理解往往差异很大,可能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说是人生价值观的不同造成的差异。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大学毕业后,热爱大自然的他远离了繁华而喧嚣的都市,来到了风光秀丽的瓦尔登湖畔。他在湖畔建了一间简单的小屋,仔细体会和观察湖边四季景色的变化,亲近大自然,感受恬淡、幽静的大自然之美,迷醉于风光秀美的湖光山色,和湖边的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对话。就这样,在简单、朴素、纯净的生活中,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梭罗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他静思,直到患肺病在康科德死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世界上竟有那么多的人认为他的生活并不糟糕。难道这些点击者的生活还不如当时的梭罗吗?显然不是,因为从点击者选择的国籍来看,他们大多来自西欧及北美。这些地方的人,即使是所谓的穷人,也远比当时的梭罗富裕。中国晋朝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隐故里,在清贫却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他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但和他几乎是同时代的两个大富豪石崇和王恺却很难找到这种感觉。富可敌国的石崇在与王恺的斗富比阔中只能体会到永无休止的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明末清初的郑板桥辞官留下的名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何等的豁达,何等的潇洒。

给予他人以帮助,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来自生命的欢愉,和功利无关。也正是这种快乐,彰显了人的至高境界。正如孔子所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当你在公共汽车上让坐给一个孕妇、老人的时候,一句谢谢会给你带来快慰;当您救助的贫困学生走向社会、取得成功的时候,你能够从中分享一份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但他又是最大的慈善家,他把所有资产捐给慈善机构,给予需要帮助的穷人,以及科学、医学事业。事业的成功给他带来旁人无法感受到的巨大幸福,给他带来事业成功所无法抵达的境界和超越自我的快感。

幸福也许不需要太多的玄思和认知,把握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那就是生命、健康、快乐和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