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中黄村志
2619200000007

第7章 序七

襄汾县城西南18公里处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汾城。汾城镇西北5公里处就是我国村建坞堡史上的典型——西中黄村。

西中黄村地处姑射山脚下,西边与三公村、尉村连片;南边和程公村接壤;东边与北中黄、南中黄村连接;北边与盘道、焦彭毗连。南北长5公里(程公村-盘道),东西宽2.5公里(三公地-北中黄地),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

西中黄村就建在这块长方形的土地中间。(详见西中黄村地域图)

地势走向北边和西边高,南边与东边低,呈缓坡趋向,梯田多在西北,缓慢向东南倾斜。土质属冲积塬土质,黄土层厚度达60至80米。

村子恰好位居吕梁山麓三官峪洪积扇面南半扇的中心地带。从古到今,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洪水夹杂着腐败的树叶、草根和牛羊粪沃土,浇灌着这一方土地,使其非常肥沃。村民们世世代代就靠耕种这方土地,繁衍生息。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160亩。其中洪水浇灌面积1560亩,井灌面积1050亩,旱地2550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茭、杂粮和蔬菜果品。

2007年全村共有居民845户,3434口人。分八个居民小组。村子分村内和集上两部分。80%的居民住在村内,20%的居民住在集上。1980年以后,由于居住拥挤,村民逐渐向村外扩展。现在,南门外东西两侧和西门外靠城墙处都建起民居两排。村北的民房已与春秋楼盖齐。东门外尽北边,也已盖满房屋。至此,村子四周的砖城墙外大都盖有了民房。

西中黄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最远可追溯到尧的时代,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范畴。光绪版本的《太平县志》载:太平为唐城,尧年十六封唐侯于此。”中黄村历代属太平辖。由此可见,从上古开始,西中黄村就与尧文化一脉相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发生了“赵氏孤儿”的悲剧,三公(韩厥、程婴、公孙杵臼)村的议事亭,与程公村的墓均与西中黄村地连地,村接村,仅一公里半之远。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可见这块土地的历史悠久了。

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太平先后名为临汾、泰平、太平、汾城。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汾城建县始,到现在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靠农耕生存,凭勤劳发展,艰苦奋斗,发明创造,曾经创造出许多历史的辉煌。村子周围建造的厚厚的砖城墙显示出古村落的威风,被古建筑专家誉为“华夏第一坞堡”。村北集上北端,建有一座高20多米的春秋楼,是供奉武圣关云长的地方。登上楼顶向东观望,遥遥可见汾水如银带,塔山像武神,半县河山尽收眼底,一片美景沁人心脾。

村中明清建筑成群。其中,张家大院尤为突出,可称为城中城。因为,除了村子的砖城墙以外,张家大院也建成了一个砖筑的城堡。城上有垛口,射口,石墩,东北、西北、东南各建敌楼一座,三面相通。这是古时防盗、防寇的防御性建筑。

除张家大院以外,村中的明清建筑还有七椽院、荀家院等100余座,另有高楼、旗杆、牌坊、庙宇、过厅,楼阁等多处,个个都显示着历史的辉煌。

丰富的明清建筑和文化遗存,显示出西中黄村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深厚根基。西中黄村的社火文化久演不衰。每年春节、元宵和峰坡庙会,都是最活跃的时期。内容有锣鼓、旗伞、社火、花鼓、秧歌、杂耍、腰鼓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黄高抬。中黄高抬因其技艺高超,绝妙精彩,惊险巧妙,故事动人,所以驰名临汾、运城地区的许多县市。曾应邀到曲沃、侯马、新绛、临汾、运城等地进行表演,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喜爱。

西中黄村地灵人杰,历史上养育出许多优秀人才。有在外省外地为官者,政绩显赫,受到封赏的;有在西部省份经商者,给村里带来滚滚财源的,也属晋商一脉;有在科研、教育、部队、办企业等方面发展不凡者,为国家和地方做出了突出贡献。总之,西中黄村是个出人才的村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中黄村的先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在奋斗与拼搏中,创造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了一批批可书可撰的人物,这些都昭示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久远。

西中黄村的人民是爱国的,革命的。1937年,日寇侵华,在中黄烧杀掳掠,犯下了滔天大罪。中黄人奋起反抗,与日寇做坚决的斗争。

1936年,红军东征进驻西中黄村,点燃了革命火种。中黄村的一批优秀儿女,积极报名参军、参战,奔赴抗日前线去打鬼子。

接着,村党支部建立,中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火热的斗争。1947年,西中黄村开始土改,是汾城县三个试点村之一。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周围二三十里的群众都来参观。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中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积极开展互助合作、农业合作化运动,大力举办农业社,努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黄人民在县、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发展自己,务实拼搏,开拓进取,使西中黄村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变;农业新技术和科学种田正在普及和推广;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公路运输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巨大变化;全村吃上了自来水,街道硬化了,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教育、卫生、医疗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一个崭新的西中黄村正在逐步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现在,全村人民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招商引资,谋划新项目,筹办新企业,创建新工厂,寻找新路子,与时俱进地寻求发展,努力建设小康社会。西中黄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