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水是最好的医生
2636400000016

第16章 老人孩子喝水更健康

不同的人有不同体质,不同体质对喝水的方式都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孩子,饮水的知识与健康息息相关。不要忽视了喝水的重要性,水喝好了,是以水养生;水喝的不合适,就是拿健康开玩笑。本章从老人、孩子两个部分来为大家呈现如何健康的喝水,健康的生活。

老人饮水要科学

老人慎防缺水

老年人的大脑和机体在应对口渴的信号上不协调,对口渴的反应较为迟钝,因此即便身体严重缺水,也不会觉得口渴。老年人由于饮水少身体可能会缺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脱水现象的发生。

人在活动、呼吸、排泄时都会丧失水分,从而导致血液里电解质浓度不断增加,进而刺激体内血液里的化学感受器,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产生“渴感”,提示人们补充水分。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就会出现身体缺水却不“口渴”的现象。

因此,老年人一定要记得及时补水,千万不能等到口干再喝水。

老年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在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时的排尿量、消耗量、每日大概蒸发量等对喝水节奏和水量进行自我控制,这是最科学的。一般来说,老人每天喝1000~1500毫升的温水为宜,饮水最好少量多次。

老人要及时主动的补水,洗澡前后要注意补水,睡觉前应养成喝水的习惯,在半夜睡醒时也要适当的补一些水,以保证每天饮水量,特别在夏季或在空调的环境下更要注意补水。

尤其要注意的是,老人晚上睡觉之前最好喝杯水。有些老人因为担心夜尿过多影响夜晚睡眠,养成了睡前少喝水甚至不喝水的习惯,这个习惯很可能对健康有害。夜间人由于皮肤的蒸发、出汗、呼吸等都会造成体内水分的流失,经过夜里长时间的水分流失,血液会浓缩,清晨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或心肌梗塞等疾病。清晨是一天当中最容易发生意外的时段,心肌梗塞通常是在起床后的两三个小时之内发作,脑梗塞则是在天亮快起床前或刚刚起床后的时间。老人可根据自身心脑血管及肾功能情况,在睡前斟酌适当饮水。

缺水引发老年疾病

人到老年后血浆肾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心钠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体内的钠离子不断丢失,人体对失水的口渴反应减弱,因此老年人最容易因为饮水不足而引发体内慢性缺水。长期慢性脱水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甚至直接威胁生命。

心律失常

血容量明显降低时会诱发心房颤动,出现胸闷心悸、头昏乏力等现象,而失水是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脑血栓

血液粘稠度过高会引起脑血栓,而血液粘稠度过高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体内缺水,失水可使血小板凝聚力和粘附力加强,诱发脑血栓。

白内障

人眼内的液体含量较高,在机体缺水时会发生生化改变,引起眼晶状体蛋白变性,最终造成晶体混浊而导致视力下降。

有害物质蓄积

慢性缺水,不仅可以使老人尿量减少,还能使皮肤功能减退,汗腺分泌减少,阻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使有害物质蓄积在体内而出现慢性中毒现象。慢性中毒有可能损害多个器官和组织,加速人体的老化速度。

因此,人到老年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无论春夏秋冬都要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老人饮水要科学

老人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方法,这样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保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老人可以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每天在500毫升水里加上1克盐,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老人在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不要太多,以利于人体有效吸收。老人每次饮水以100~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同时还要避免喝冰水、浓茶等。

喝水好处虽多,老人也要警惕饮水过度。如果喝水过多的话,大量低渗液体进入体内很可能引起“水中毒”的情况,对老年人来说后果非常严重。

老人在存在一些病理的状态下如果喝水过度,会使体液中电解质浓度下降,导致大量水分进入细胞中,从而引起细胞水肿,如果导致脑水肿,就会造成生命危险。老人的肾功能因为年龄增大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再存在一些诱因,不适当地盲目多饮水也有可能出现“水中毒”现象。

老人喝茶“早、少、淡”

喝茶、品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年人都爱喝点茶水。喝茶有益健康,但老人要有所禁忌,应该讲究“早、少、淡”。

早上喝茶好

老人以早上喝茶为宜。老人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之后,消耗了大量水分,血液浓度相对较高。老人早上起床后饮一杯淡茶水,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起到稀释血液、防止损伤胃粘膜的作用,对健康非常有利。茶叶中富含咖啡碱,而咖啡碱具有兴奋作用,新采的绿茶更为明显,可以让老人精神一上午。而老年人午后或者晚上喝茶,都可能引起夜晚失眠,因此下午和晚上最好不要喝茶。

喝茶要少

大量液体进入血管本来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茶中的咖啡碱、茶碱又是兴奋剂,会使人体心跳加快,茶叶的兴奋作用传送到人体各组织器官后,会带动肌肉和血管相应紧张和收缩,从而导致血压迅速升高。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本身心脏功能都比较差,很容易患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喝茶太多会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甚至造成心力衰竭、中风等危急症候。另外,大量饮茶还会稀释胃液,使胃液的浓度降低,从而造成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因此千万不要喝得太多。

茶淡才健康

茶叶中含有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的鞣酸,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大量饮用浓茶后,鞣酸就会更快与铁质结合,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老人喝了浓茶之后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另外,鞣酸还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鞣酸蛋白,鞣酸蛋白不易被人体消化,会影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会加重老人的习惯性便秘。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够刺激机体兴奋,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老人的心脏承受能力不比年轻人,长期喝浓茶会使心脏增加额外负担,甚至诱发和加重多种心脏疾患。

因此,老人喝茶应该以早、少、淡为原则,每日与浓茶相伴的习惯对健康不利。

给孩子喝水要慎重

宝宝慎饮矿泉水和纯净水

“水灵”是形容宝宝最常用的词语。婴儿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70%以上,远远高于成年人的60%。因此,水对婴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人都认为矿泉水采自地底深处,富含矿物盐和微量元素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孩子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正好需要补充这些微量元素。其实让孩子喝矿物质含量高的矿泉水反而会威胁婴儿的健康。

婴儿的生理结构与成年人具有较大差异,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身体的过滤功能差,而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用矿泉水给宝宝冲泡食物或者直接饮用,很容易造成食物渗透压增高,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

矿泉水的硬度一般以其矿物质含量来衡量。一般情况下,把每升含矿物质50毫克以下的矿泉水称作“特低矿物质含量”;50~500毫克的为“低矿物质含量”,这种矿泉水口感较柔和,有一定的甘甜味;而大多数饮用矿泉水矿物质含量在500~1500毫克之间。

对于婴幼儿来说,每升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不宜超过100毫克,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对宝宝的肾脏造成威胁。而大多数矿泉水对孩子来说都显得太“硬”了。

经过二次加工的纯净水同样对新生儿的消化系统不适合。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是形成水分通过渗透吸收的动力,纯净水的矿物质含量过低,造成两者落差较大,也会造成宝宝的吸收障碍。长期饮用纯净水会使孩子缺乏某些必须的矿物质,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还使用了一些工业原料,对婴幼儿肝功能也可能有不良影响。

因此,妈妈们最好不要给孩子喝矿泉水和纯净水。

宝宝要喝什么水

水是六大营养素之一,喝水不仅能补充宝宝流失的水分,还能帮助宝宝散热、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等。

纵观给宝宝补充水分的各种饮品,白开水是最安全的。白开水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作为宝宝日常的液体补充是最好的。

如果宝宝摄入太多果汁或含糖分的饮料,容易造成蛀牙、腹泻、腹胀、腹痛、过胖甚至营养不均衡。而太早让宝宝接触含糖饮料,会让宝宝更加不爱喝水,日后肥胖几率也会增大。爸爸妈妈一定要限制宝宝喝果汁,1岁以下婴儿每天喝果汁要在120毫升以内,1~6岁宝宝每天摄取的果汁量应在120~180毫升的范围内。

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宝宝在夏天活动量增大,对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口味丰富,比水更容易吸引宝宝,一旦宝宝喝惯了这些饮料,再让他喝水就成了让妈妈劳心伤神的事了。而对孩子生长发育最有利的仍然是白开水。

自来水烧开后冷却至室温,最有利于健康。烧开后的水所含的气体减少了一半,水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增加,这时候与人体细胞内水的特性最为接近,最容易透过细胞膜被宝宝吸收。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烧水的时候最好不要用铝壶煮开水,否则铝离子摄入过多,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和神经发育。

让宝宝科学饮水

要想让宝宝在生长发育期少生病、健康成长,就应该在饮水上给予宝宝足够的重视,使宝宝肠胃功能增强,肾脏负担减轻,从而促进宝宝健康成长。给宝宝喝水要遵循科学的方法。

给孩子喝水,尤其给新生婴儿喝很多水是有害的,很可能因为把握不好量而造成幼小婴儿水中毒。

六个月以内的孩子胃容量相对较小,基本不需要喝太多水,只吃母乳就可以满足摄取水分的需要了。一般而言,新生儿在吃母乳期间需水量相对较少,喝牛奶的孩子需水量相对多一些,可以适量喂孩子一点水。如果不科学地额外补充水分,很可能影响到喝奶量,进而减少宝宝对其他养分的摄取。

随着月龄增长,宝宝喝水量也要相应增多。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尝试喝水,最好喝一点点,但是在不干扰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给孩子喝过多的水。

孩子到了1岁之后,活动量增大,应该每天至少喝3次水,每次水量在100~200毫升左右,天气干燥及夏天时还要相应增加。孩子一岁之后每天的水量在500毫升以上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饭前不要给孩子喝水。饭前喝水会使孩子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也影响孩子的食欲。当宝宝有腹胀或溢奶的情况下,家长喂食液体食物或水分应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进行。

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夜间深睡后不能完全控制排尿,睡前喝水多了很容易尿床,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另外,要经常让宝宝喝一定量的水,做到少“饮”多餐。

在给宝宝喝水的时候,要注意喂食宝宝的奶瓶或器皿需确实保持清洁与干净。

饮用的牛奶泡完后冷却至适当的温度,于2小时内让宝宝喝完,置放过多会滋生细菌,引起宝宝的肠胃病变。另外,开罐后的矿泉水、电解质水、果汁等,若宝宝未饮用完应即刻放入冰箱冷藏,并于24小时内饮用完毕,以减少细菌滋生。

及时补水防疾病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每天提供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活动所需。尤其是在夏季,充足的水分供给对活动量大的幼儿来说更为重要。婴幼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时或摄取不足时,就会出现如脱水、休克、酸中毒等合并症。因此,家长应随时注意宝宝是否有活动量减退、尿量减少等现象,适量补充水分,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如果宝宝一周的增重速度小于100克或尿量渐减、活动力减退时,就很可能是水分补充不足。

这时候可试着给宝宝补充水分,并持续观察尿量与活动力。如果水分补充足够,宝宝的尿量会渐渐增加,活动力也会好转。如果宝宝食欲不振或者水分无法顺利补足,则表示宝宝可能有其它疾病。

如果宝宝前囟门凹陷、眼球凹陷、唇干、手干、皮肤张力减退(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皱折或皮肤易被拉起),可查觉宝宝的水分补充不够,必要时要到医院就医。

而如果宝宝出现精神恍忽、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冰冷、嗜睡、心跳变快或呼吸较急促等现象,表示已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应当尽快带宝宝到医院就医。

宝宝需要补水的时间

宝宝补水也是要讲究时间的,在以下这几种情况下,需要注意给宝宝及时补水。

两顿奶之间

在两顿奶之间,可以适当喂宝宝一点水,尤其在干燥的季节,给宝宝喂点水,不仅能给孩子补充水分,还能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长时间玩耍以后

特别是月龄大的宝宝,运动量比较大,流失的水分也就相应地增多,家长要注意及时给宝宝喂水。

洗完澡以后

宝宝在洗澡的时候会出很多汗,从而丧失了水分,所以在宝宝洗完澡以后应该给他补充一些水分。

外出时

宝宝外出的时候很容易流汗,妈妈应该随身准备一瓶水,在宝宝口渴的时候及时给予补充。

大哭以后

宝宝经历了长时间的激烈哭泣以后,不仅会流很多眼泪,还会出很多汗,也需补水。

腹泻之后

腹泻很容易使宝宝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如果补充水分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脱水休克。宝宝腹泻以后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可以适当给宝宝喂一些电解质水或者糖盐水,加速宝宝对水分的吸收。

感冒、发烧

相对而言,婴儿比成年人更容易脱水。宝宝感冒以后,会因为体温升高而流失很多水分,所以一定要注意补水。在喂宝宝母乳或者奶粉的同时,可多给宝宝喂一些白开水,不但补充了水分,还有助于退热。大一点的宝宝,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稀释后的果汁。

炎热干燥的季节

在温度高、湿度低的季节里,宝宝比平时更容易流失水分,所以要特别注意及时补水。可以让宝宝每天多喝些白开水,不但补充水分,还能帮助身体散热、调节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