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交友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2642800000013

第13章 4交朋友的秘诀(1)

37.不妨做个凡人

你若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但世间的事并非都能尽如人意,有时你的付出不一定能够得到相对的回应,所以你也会有感到心灰意冷的时候。

然而,人是群居的动物,虽然在不如意时不想但也不得不和他人接触。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抱着厌烦、沉闷的心情,也无法改变人类群居的事实。

你可以试着想像在旅行的时候,与偶然和你坐在一起的乘客闲聊时的感觉,那是一种并非完全无视于对方的存在,但又无法太过热情的感觉。也许有人会觉得,如果交朋友还得费心注意这些,如何能和对方结成知己呢?

然而,正是平凡的生活中蕴含着成功交际的关键。我们每一个人都既非神也非佛,终究只是凡人,非但要承认这一点,也要清楚地告诉自己,要顺乎自然地与他人交往。然而,人们却常常忘记这一点,因此离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境界越来越远。

“和他人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乍看之下似乎会造成人际冷漠的屏障,其实这才是对他人关心的表现,亦是成功交际的一个好方法。

成功交际的另一个好方法则是“多看少说”。你可以试着坐在街头的咖啡座上观察眼前来来往往的人群,看看自己是否能更客观地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多看少说”其实就是要你静下心来观察、预测对方的行动。不过,一千万不要做得太明显,否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悦。

38.与朋友的交情,看距离就知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允许一般人轻易越雷池一步,而这个距离,是随着不同的交情而有所差异的。

与他人过于接近就会互相冲击自己的“势力范围”,离得太远又无法忍受孤独的煎熬。虽然人们一直在努力摸索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但都因不能冷静地判断目前自己身处的“距离”究竟是否适当,而陷于两难的抉择之中。

空间是无声的,但是在人际交往中,空间却是有“声”的,空间的远近和内外都会说“话”,可以用来辅佐我们的人际交往。花前月下,耳鬓厮磨的恋人,他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密友相谈,距离就一定远比你与上司交谈时近得多。一般朋友交往,双方的距离不能太近,否则会造成对方心理上的不适和反感。你在与人正式场合中的交往中亦应如此。

在正式宴会上,与主人关系密切的朋友,或者地位身份较高,年事较长的尊长,一般都会被安排坐在主桌,或离主人较近的席位上;与主人关系一般的客人则会被安排在离主人较远的席位上。这说明交往距离的远近,也与你是否受到重视有关。

因此,如果你主办宴会,千万别忘了主动到其他席位上打个招呼,或过去敬酒,表示你对所有的客人都同样欢迎,同样尊重。

你与人交往,必须注意空间距离。你为了建立你和朋友间的良好关系,可主动向朋友靠近些。一般来说,亲必近、疏必远。如果你能允许别人进入你的“个人空间”,对方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表示你们的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

另外,“内外有别”也是众所周知的人际准则。在办公室谈话,与在办公室外面的走廊谈话,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去探望某人,他在办公室外或家门口与你谈话,而不邀请你进去,你一定能体会到:他不欢迎你。

你与人谈话的地点,选在公共场合或是家里,其意义也大不相同。前者是正式的,后者则是非正式的。一般而言,私人的交往,谈话气氛要较前者轻松,关系深度也不一样。若你邀请或允许别人进入你的“个人空间”,无言地阐明了你与他的关系及你对他的态度。

39.信任是一种勇气

提到信任别人,就不禁让人联想到杂技团中那些在空中飞来飞去的表演者。他们虽然勇敢,且训练有素,但若是没有信任别人的心,绝对无法演出那么惊人的节目。

平常生活也是如此。人活在世上需要信任别人,犹如需要空气和水。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如果不信任别人,便无法诚恳对人。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如果时时刻刻都必须戴着假面具,那会是多么拘束和难受!你要想受他人爱戴,就得先信任他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和信任自己的人相处,我们也会放心自在。心理学家欧弗斯屈说:“我们不但可以护卫别人,而且可以影响别人。”

人与人相处融洽,靠的全是信任。老师要是能使堕落的学生相信他对他们是真心关怀,好意为他们着想,那么他的教育差不多就成功了。精神病学专家必须先花费大部分的时间让病人相信他们,才能着手进行治疗。人对人必须抱有善意,互相信任,日子才不致于过得一团糟。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这么难以信任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害怕。在飞机上或火车上常有这种情形:两个人虽并排而坐,却都怕开口。犹太教法师整布曼说:“我们怕别人伤害我们、轻蔑我们、拒我们于千里之外,或者揭开我们的假面具。”信任别人的人,在其日常待人接物的表现上是多么地与众不同!有一次,我听见某人形容他所认识的一位女性:她见到人便伸出两只手来迎接,仿佛在说:“我多么相信你!单单和你在一起,我就觉得非常高兴了!”而你遇到她之后,也会感到自己似乎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我们要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首先必须要有自信。自觉自己不如别人和能力不够的人,是不能信任别人的。不过,自信并不是以为自己毫无缺点,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地方也就是必须相信别人的地方。相信自己确实在尽自己的能力和本分做事,不管有没有成就。

其次,信任必须脚踏实地。我认识的一个人,曾痛心地对我说:“信任别人很危险,你可能会受人愚弄。”假使他的意思是说,天底下免不了会有一些骗子。那么他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信任不可以建筑在幻觉上。不懂事的人不会一下子就变得懂事,你与这样的人交往要小心为妙;你明知某人喜欢嚼舌根,就不应该把秘密告诉他。世界并不是一个毫无危险的运动场,场上的人也不是个个都心怀善意。我们应该面对这个现实。

因此,真正的信任,并不是天真的轻信。

一个人要是不信任人,就不能成大业;一个人要是不信任人,也不能成为伟人。美国哲学家暨诗人爱默生说:“你信任人,人才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人,才能表现出伟人的风度。”

40.为他人点起温暖的火光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终其一生都能一帆风顺的人,几乎没有。大多数的人,都是5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有的人自逆境一跃而上,有的人却从顺境坠入逆境。

面对否极泰来的朋友,我们固然为他感到欣喜,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处逆境的人?

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其心田往往是荒芜的。

若一个人联考失利,失去了一次上大学的机会,这对一个在生活中初试锋芒的青年而言,是多大的打击呀!有些人为此茫然失措,不知如何自处,心灵顿时空虚许多。

若一个人含冤受屈,遭受莫名的打击,这对一个正直忠良的赤诚君子来说,是多大的不幸呀!有些人为此情绪低落,痛不欲生。

若一个人疾病缠身,病魔残酷地夺走了健康,留下伤残留下痛苦,这对一个热烈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来说,无异于是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有些人为此烦闷忧虑,终日悲啼。

此时,当事人会殷切地期望有人能为他分忧解愁,正如落水人急切地盼望有人伸出援手一样,他必定极度渴望友情。如果你能帮助别人开垦荒芜的心田,就能收获友谊的硕果。

并不是只有在顺境的生活中才需要社交,需要友谊。相反地,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时,更需要心灵的播种者来撒下希望的种子,更需要友谊和温暖。如果你在此时抛弃了身处逆境的朋友,将会使他感到分外的寂寞和痛苦。

对真正犯了错误而情绪低落的友人,我们也不能因此疏远他。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这是做人的准则;不犯错,那是天使的梦想。”这话说得十分绝妙。天使是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形象,谁也没有见过;即使有,要他不犯错,也只是梦想。要求别人不犯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问题不在于我们犯不犯错,而在于我们怎样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怎样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以后的路走得更平稳。

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种子撒下后,要让它发芽、破土和成长,还需要细心照料,以及种种适宜种子发芽的条件,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同样的,你要使希望的种子在荒芜的心田萌生,身为友人就应有意识地给予相当的温暖。

对身处逆境中的人来说,思想感情的波动是会很大的,一次开导,他想通了,过后又会想不通,又会苦恼,因此需要友人用种种方式不断温暖对方受伤的心。对方有什么困难,你应当尽力协助他解决。当对方因空虚而产生某种莫名的焦躁时,你应该陪他一起外出走走,散散心,把重压在心头上的石块抖落下来,让他能再度积极地面对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41.要有一颗富有同情的心

有人说,你想要观察一个人道德修养如何,只要看他是如何面对周围朋友的欢乐和不幸的,就可以看出端倪。面对他人的快乐,你是由衷地为他人的成功而高兴,或者是妒忌;面对朋友的不幸和困难,你是为他人焦急,亟思解决之道,还是冷漠以待,甚至幸灾乐祸。种种反应,皆能充分显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的思想修养,直接表明这个人道德教养的深度。道德教养又决定着一个人同情别人、理解别人的能力。

什么是同情?同情不是怜悯,或者说不仅仅是怜悯。有许多自尊心很强的人,是很少向人诉说自己的困难和不幸的,因此,仅仅是怜悯的表示,非但不能帮助他解除苦恼,反而会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很少有人在他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对无声的真诚帮助表示拒绝。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将同情分为两种。他说,有一种同情完全出自感情的冲刮,一个人看到别人的不幸后本能地为对方感到难受,结果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另一种同情是配合着冷静理智真正的同情,有正确的认识、坚持到底的毅力,还有坚强的耐性。只有在不慌不忙时、不屈不挠的状况下,一个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才能做到舍己为人!而这样的同情若没有真正的发自内心及道德上的了解是无法达到的。所以,同情不仅仅是怜悯,它是一种以了解为基础的认同感。你只有怀着深切的关心,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有真诚的同情,才能有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真诚的同情是有效的良药。”它医治的不仅是当时的痛苦,还会抚平以往造成的嫌隙,为建立友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时,深切的理解简直和同情难以分别,它不仅使对方从心底感到安慰和愉快,也同时给予他人感情的教育。当一个同事絮絮叨叨地向你诉说他的烦恼时,在你看来可能是小事一桩,甚至枯燥无味,但如果你能以充分理解的态度倾听,使他感到你的友谊和关心,对他而言就是莫大的安慰。

善于理解和及时发现朋友的困难和苦恼,并给予他得体的精神支持,以及行动的帮助,可以说是我们的义务。对他人冷漠、不关心,既不与大家分享欢乐,也不为别人分担痛苦的人,就像用层层盔甲将自己包裹起来,我想,这样的人生必定是孤独的。

42.同情不是随便付出

生活中,谁都不可能永远称心如意。工作中遇到挫折,受到打击,或者亲人亡故……,如果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我们应该怎么办?

同情是友好的表示,也是心地善良的人通常采用的方法。但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同情,别人或许不会领情,反而会对同情者采取疏远的态度,加大了彼此之前的心灵距离。

假如你找到了高薪又称职的工作,但你的同学、朋友却成为经济不景气下的失业者;假如你的工作表现受肯定、职级获得提升,但你的同事却因名额有限或其他因素没有晋级……。这时,如果你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式悲天悯人,那么任何人都会无法接受。同情不是怜悯,怜悯是一种带着优越感、不痛不痒的施舍,而同情却是视他人的不幸、痛苦为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所以当你处在优越的位置上时,“同情”别人不如帮助别人。你的“同情”在这种情形不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和反感,对方会以为你故意在炫耀自己,因而对你产生嫉恨的心理。

同事、朋友挨了主管一顿骂,本来不是件大不了的事情,这时你如果围上去,叽叽喳喳地“同情”一番:“主管有成见”、“可能会影响你未来升迁”……等,这样不仅破坏了同事与上司的上下级关系,也人为地加深了他们双方的隔阂,增加当事人的心理负担,或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激化矛盾,或产生自卑感,甚至一蹶不振。这种“同情”夸大事实,不分是非,最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当事人一旦明白后,就会认为同情者在挑拨关系,别有所图。

同情还要因人而异。你对那些渴望同情的人可以明确表露,对另一些人则最好不要流露。女孩子遇到失恋等挫折,总会想找知心朋友发泄一下。大哭一场,痛苦也就退去了一大半;明白自己做错了事的失足青年,苦闷孤寂时,最好的同情便是关心他,与他交往,使他感到人间的温暖,帮他树立自信心,强化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对于长者,同情可以表现为尊重、体谅;对于突遭不幸的人,同情者应分担他们的痛苦、忧虑,帮助他们振作起来。

有些人自尊心特别强,遇到挫折或不幸时宁可独自承受,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他们把被同情视为软弱无能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即使同情他,也最好不要明显表露,否则反而会伤了他的心。

有些人并不会把不幸或挫折本身看得很重,他们懂得生活中出现坎坷是正常现象的道理,所以,他们愿意独自反省,吸取教训,自我解脱。他们希望尽量忘却这些痛苦,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在他们面前,针对已过去的事絮絮叨叨。对这样的人,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和方式来表达你对他的赞赏和信任,如此一来,别人会觉得你是真正能理解他的人,彼此的友谊也会因此而更进一步。

因为,同情本身能使人与人的心灵接近,所以我们在向他人表达同情时应立足于了解、平等之上;同情最好不要停留在语言表达上,理想的方法是用行动来表达。

43.不妨试探朋友

朋友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许多事可以说,成在朋友,也败在朋友。因此,能否结交几个知心朋友,对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影响极大。

“出题”考朋友,是寻找和检验朋友的常用方法。当然,这种“出题”不是学生的考试题,而是朋友和自己都必须面对的生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