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2651700000019

第19章 缔造融洽的师生关系(5)

我们来看看名人小时候。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小学被认为是智力迟钝者。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是玩劣出名的“孩子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连少先队员都当不上,而后来却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华罗庚小学数学不及格,后来却成为数学奇才。事实证明,学习成绩不能定人终身,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作为一种素质来开发、培养,对学生不要求全责备,不要看见他成绩不好就不顺眼,不要看见他调皮,心里就不爽。这样,只能更增加师生之间的隔膜,甚至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敌视态度。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不妨放下教师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学会赏识他们,学会宽容,我们的眼中就不会有差生、问题少年。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段话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地位平等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宽容对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让学生屈从于教师单方面的意志,成为教师的附庸。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一颗善待学生的心,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案例精选

[描述]

一个班主任,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全班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让他心寒。

同学A:老师,你有时很专制,不听我们同学的建议。

同学B:老师,你经常向家长告状,我很反感。

同学C:老师,你特别相信个别班干部,对我们不信任,对我们的想法没有足够的重视,你太偏心。

同学D:你说话老伤我们的自尊心,我都觉得受不了,你对好学生说话的方式和对我的方式不一样,很多同学都这样说。

[点评]

通过这次摸底调查,这位老师发现,学生要求的平等、民主、信任、说话的艺术,他都没有达到“要求”,因此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站在学生的位置想问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思想教育,让人人敢说话,敢说实话,从中再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其间跟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以一颗爱学生的心投入到学生中去,既要立威,又要自信,而爱是润滑剂。还要用辩论的眼光看问题,要相信“岁岁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都要用新的眼光看问题。在学习上和批评中不能搞特殊化,要以同一标准要求学生,说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切忌说话时粗心,要讲求艺术性,不该妄下结论的不下,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他们。

当我们蹲下来看孩子,会看到一个自己曾经很熟悉的世界,那里有着童年快乐与悲伤的记忆。请试着走进孩子的心,倾听他们内心的语言,心灵等待着去塑造。请试着为孩子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给他们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

9.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力,如语言智力、逻辑智力、视觉智力、音乐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

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认知: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环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其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其个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树立科学、积极的学生观和评价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在现实中,我国广大师生总结出来了诸如“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鲜活经验。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从智力发展角度来看,教师应该据此提供合适的、具有差异的教育;从精神发展角度来看,教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这对学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各种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对学生持有良好的期望会促进学生克服心理和现实的种种障碍,从而取得令人吃惊的成绩。而以有色眼镜看学生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烈的“我不行”的心理暗示。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有这样一则寓言:小鹰的羽毛渐渐丰满,第一次试飞它非常高兴,也有些害怕。这时有一只鸟冷冷地嘲笑它:“呸,你这样跌跌撞撞的,也能叫飞吗?忽高忽低,摇来晃去,像什么样子,真是丢了你们鹰家族的脸!”小鹰听了顿时脸红心跳,从此再也不敢大胆飞翔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应以教师的眼光要求学生,不应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而是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世界,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

案例精选

[描述]

某低年级班级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他并不是一个有超常智力的孩子,仅是因父母忙不过来才早早送到学校里的“早读儿”。他过早地接触到一年级的知识,让他幼小的头脑难以接收,结果,一学期下来他的成绩排名最末,数学仅考了十几分。从此,教师就认为这个孩子是一个“笨蛋”,给他烙上了“差生”的印记,这个孩子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后来,他妈妈让他复读了两年。结果,在第三年,这个孩子的成绩出奇的好,一跃成为了全班的第一名。

[点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对待学生时,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要从学生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等因素去考虑,不要过早地给学生定型。过早定论对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也是极不平等的。否则,即使爱因斯坦在你们班,他也不会成才。

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一个学校如果只用冷冰冰的教学方式授课,而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健康发展,就应当被视为教育上的严重失职。狄连罗曾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学习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时,才敢于独立思考,才敢于交流思想。然而,许多教师还未意识这点,在教育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灵施暴”,这无疑削弱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案例精选

[描述]

某报纸曾出现过这样的报道:山东青岛某小学,学生午睡睁眼睛,老师让该生蹲在她的写字台下睡半个小时。辽宁朝阳某初中,违纪的被罚在寒冷的冬天里抱着电线杆子半小时。内蒙古某小学,学生下午上课睡着了,老师悄悄地来到其身后往脖子里灌凉水。这都是活生生的事实。虽然我们不能把这些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统统归结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但在事后的原因分析时,却有一个不约而同的说法——为了学生好,“恨铁不成钢”。

[点评]

“差生”的心灵像一棵幼苗,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案例中的这些老师无疑像杀手一般,将孩子的心灵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师应该对得起他的光荣称号。

案例精选

[描述]

我小学的时候是一个差生,还考过零分,老师同学们都不喜欢我,所有人都叫我“傻子”。从那时候起,我一直害怕别人说“傻子”,即使大人们在玩笑中提到“傻子”也让我害怕。老师也不管我,即使我被人欺负了,老师也只是批评批评那个人。到了后来,老师厌烦我总是“起诉”别人欺负我,让我滚到一边去,从此我再也没有找老师告状。

到了二年级的时候,我忽然不再是倒数第一,但依然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我害怕与同学们交往,害怕同学们嘲笑的声音。但我依然努力地完成作业,不敢犯一点错误。

后来,到了五年级,我的成绩如鲤鱼跳龙门一般,保持在全班前五六名。我的成绩终于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她开始表扬我,但是我却恨她。

直到高中和大学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成绩,可是我却得了社交恐惧症,害怕与别人交往,害怕别人的嘲笑,甚至别人的一个眼神都会让我猜疑好久,因此我没有朋友。我常常想,我宁愿用好成绩去换自己快乐的童年。如果老师那时多给我一份关注,我想我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某学生的自述

[点评]

这个学生的故事让我们辛酸。如何避免差生的心灵出现扭曲,这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我们就要下很大力气来解决。要解决,就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学生,善待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