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2651700000006

第6章 做一个有修养 有境界的教师(1)

教育者应做到三宽,即宽厚的品质、宽容的心态、宽恕的灵魂。

1.修养决定一切,一切源于修养,修养乃为人之本也

修养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里“修养”作为名词的定义是:素养、素质、水平、品味;作为动词的解释是:修身、养性、修行、养气。

那么为什么要提高修养?我认为: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教师的道德境界是修来的。修养决定一切,一切源于修养,修养乃为人之本也。首先,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修养。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拯救的是人的灵魂。某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曾说过:“训练是传授某种技艺,教育则是要给人提供某种精神品质。”

“什么是修养?离开学校后,所学的知识几乎都忘光了,不可能忘掉的东西,就是修养。”国际顶尖的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说:12岁到22岁这段时间,是一个人建立自己的“精神账户”的时间,以后一辈子都要回到这个账户上“提款”。

但是目前中国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冰心老人说:“全民文化素质每况愈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指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中国图书、电影进出口贸易存在10∶1甚至100∶1的逆差。

有关资料显示,就世界每年每人读书量的平均数来看,犹太民族高居榜首,是64本,苏联、美国分别是56本、50本,而中国只有5本,差距很明显。

著名杂文作家顾土说:“有知识没文化,有专业没趣味,有思想没品质,有技术没艺术,这是今天许多人的生活状态。”

因此,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论语》里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黄帝内经》里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中都可读出“要想教育人,要想培养人,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的道理来。因此可以说,修养决定一切。

温州市特级教师谷定珍老师曾经从三个方面论述教师的修养:人格修养,学术修养,艺术修养。人格修养即道德修养,而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她用高尚、正直、真诚、善良、礼貌、感恩、慈爱、孝敬、朴素、宽容来阐释人格修养。

学术修养自然是专业知识的修养,艺术修养是情趣的修养。

有人说教师的修养有六气:正气、才气、骨气、大气、锐气和朝气。

正气是指正义和良知。正气是教师的立身之基,行为之本,教师的“为人师表”,很大程度上是指教师做人的气节和准则。校园是学术之地,而不是心术之地,更不是权术之地。发扬正气,才能遏制歪风邪气,从而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才气是指教师的专业才能、文化修养与悟性灵慧。专业才能是教师取得职业岗位的底线,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迟早会被淘汰。教师的专业才能应该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门理论和教学专业技能,这是构成教师职业能力的“三要素”。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要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关注社会时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关注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本人如果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趣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骨气的内涵是指教师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这直接决定教师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有骨气的人才能离世脱俗,不尘不染,展示师表风范,创立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治学风格,树立自己的形象,为学生所敬重,体现高品位的人格。

在现代社会里,教师的“骨气”显得十分可贵。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抵挡不住金钱和欲望的诱惑,做了不该做的事。例如有的教师想方设法在学生身上发财,乱定资料乱收费,加价牟利;有的教师通过给家长施压来推销产品;有的教师本职工作不热心,却热衷于在校外兼课、做有偿家教甚至私人办班;有的教师上班时间还忙着炒股票做生意,手机呼机全副武装进课堂等。这此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在学生、家长心目中造成不良影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应该成为教师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大气是指教师的风度。教师应该表现出豁达与宽容,对学生的错误要有包容之心,要明白,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自己当学生的时候不也是经常闯祸吗?为什么就不能原谅自己的学生呢?

锐气是教师不懈追求、奋发向上的原动力。社会不断进步,对教育事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新课标的施行,使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乃至于具体的教学环节都面临着新的变革。可以说,“教育创新”在今天更具有实际意义和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永远保持不衰的锐气,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如果教师墨守成规,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模式和观念中,就会被教育所淘汰。

朝气是指教师生活力的表现,是教师乐观健康的生命哲理、充满情趣的生活状态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的体现。从事教学工作意味着是“永远伴随年轻”,学生鲜活的生命状态和年轻蓬勃的朝气,是教师无尽的活动源泉;而教师也只有保持充足的朝气,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学生的渴望与需求,从而使其教育行为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具有目的性,真正为学生所欢迎。在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教师的生命也得到坚实的发展,这就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具体体现。

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方法只有贴近或融进学生的生命中,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育。

2.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常言说,师者如父。每一个孩子经过学校的教育和老师的教导,获得精神粮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格。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无人能够替代。

因此,教师本身的素质修养直接关系到未来劳动者素质修养的高低。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他教育过的学生的灵魂。

教师的修养更多注重的是道德。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集中体现。

有研究表明,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教师在长期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其人格在学生心灵中留下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躲不过学生的眼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作出相应的反应,甚至模仿老师。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跟着老师的影子在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心理状态,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接触”,唤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共同创造出亲切、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作为知识化身的教师,其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德高望重的教师会被学生作为效仿的楷模,并对他讲的话深信不疑;对于个人修养较差,学生不信任的教师,对他的话学生会产生怀疑的心理。教师的个人魅力对知识的传授起着一定作用,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

而只有具备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高尚人格的学生。

因为人格高尚的教育者会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也正是教师人格的魅力所在。

案例精选

[描述]

杨瑞清是南京市江湖县行知小学的校长,1981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年仅18岁时,他就选择了到最艰苦、最偏僻的山村去。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的感召下,为了实践陶行知思想,他带了一个行知实验班,并用粉笔与黑板在三尺讲坛间诠释着生命的执著与含义。1983年杨瑞清被调到江湖县当团委书记,可他心系农村、心系农村的教育,主动回到五里河小学继续实现自己的教育梦。1985年五里河小学更名为行知小学,在杨瑞清的领导下,行知小学把小学教育向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延伸,形成乡村大教育的办学格局,由原来的草房两三间变成了现在的一幢幢楼房,从中,他品尝到了发展的快乐、变化的快乐。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真正体会到了粉笔生涯的艰辛,品尝了心灵劳作的甘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他的成功来源于爱,来源于对山区人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这是一种大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把满腔真挚的爱,慷慨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点评]

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

曾有一些媒体报道过校园里有的教师忌语,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有病呀是不是?”“我看你是不可救药了!”“我要是你,我早就不活了!”等。

这虽然是在提醒教师不要口不择言,伤害孩子的心灵,但也是教育的悲哀。医生面对的是人的身体,教师面对的是人的心灵。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无论从正面还是负面来看,其给予孩子们心灵上的影响,都将是终生难以磨灭的。

虽然如今把这些话“规定”成了“忌语”,充其量也仅仅是不许再这样“说”了而已,也就是当你想这样说的时候你应该闭紧自己的嘴巴,不要让它们从喉咙里蹦出来。但这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思想,提高教师的觉悟。就好比对一个中箭者的“救治”,仅仅是把露在体外那一段箭锯掉是不够的。

而一个真正的老师,必定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风范来昭示和影响自己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心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教师。无数事实都证明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教师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不会在任何的问题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更不会将责任归咎于学生身上。

3.善为师者,既须美其德,又须慎其行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工作中集中体现了改造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着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素质与知识水平、为社会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伟大使命。教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未来,还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民族的兴衰。只有为祖国建设培养出千千万万思想进步、政治方向明确、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知识牢固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才能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称号。

而这一切的关键是思想素质。正如人们所说的“一个人能力低点是残品,没有能力是废品,思想坏了就是危险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教师在学生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许多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认可。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学生是看老师是怎样做而不是看老师怎样说的,“喊出个口号不如做出个样子”。知行统一是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如果只在嘴上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而不去践行,那么你只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譬如有一些老师整天在教室里宣读这不准,那不行,而自己却随意践踏自己规定的条条框框。这样一来,学生肯定不服。如果再严格要求,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

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要用品格教人;不仅要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更要用自己的人格感化教育学生。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有时只因为一个行为,就会将你辛辛苦苦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摧毁。

案例精选

[描述]

某老师得知一名学生数学成绩考了43分,非常生气,于是课堂上宣读成绩时,三次重复了该生的成绩:“某某同学,43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当场大声指责老师,而后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教室……

这位老师也许是出于对学生成绩的重视,想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才这么做的,但他没意识到这种提醒其实是一种嘲讽,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做只会让师生关系冷冻起来,何谈信任,何谈自信,又何谈进步呢?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学生渴望老师对他们的爱,渴望尊重他们。如果一个教师连起码的尊重都给不了他的学生,这只能说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老师的爱,老师的不当言行会对学生产生致命的伤害。

李灿是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她和自己的外语老师不怎么搭调,可是作为学生,李灿只好委曲求全。有一次老师过生日,全班同学每人出3块钱给老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下午课后,全班同学吃蛋糕为老师祝福。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李灿说:“你就不要吃了。”晚上回到家,李灿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我现在想做什么吗?我想拿把刀把老师给剁了。”

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次回家跟妈妈学舌,问妈妈:“什么是弱智?什么是弱智学校?”妈妈奇怪女儿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女儿说:“今天我们老师对我们班的小明说‘你就该去弱智学校’。”

某个幼儿园里的一个孩子,他的思维发展与幼儿园其他小朋友有些不同,他有些头脑简单、反应迟钝。幼儿园老师对这样的孩子感觉有点疲惫,没能尽心地教导他。一旦他做错事情,老师就破口大骂:“你这个白痴,自己本来头脑就不好,还要打别人。我叫你妈妈把你带回家,不要来读书了,省得影响其他小朋友,我也会感觉轻松多了。”除此之外,她还会让这个学生不要接触其他小朋友,自己一个人单独活动。这位幼儿园老师的行为无疑将会对这个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点评]

以上案例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作为一名教师,怎能完全不考虑后果说出这样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的职责是教人怎样做人?在这里,教师应该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示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