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商训: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做人艺术
2652700000006

第6章 犹太信息经(1)

3.1 比别人更早一步

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是很难赚到大钱的。只有动作迅速、行动敏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这就像在拳击场上,不论你有多好的素质、多高的水准、多硬的功夫,只要你的动作不够敏捷,就会失去那稍瞬即逝的机会。犹太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训练有素。

巴鲁克,是着名的美国犹太实业家。他在30岁时,就成为让人羡慕的百万富翁。他知识丰富、聪明过人,曾被美国政府委以多项重任。他的发迹,不能不归功于他那迅速的行动能力。

1898年,年轻的巴鲁克和父母住在一起。当时,正在迅速崛起的美国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西班牙进行了一场战争。西班牙威名远扬的舰队远征美洲,却在圣地亚哥附近被美国海军一举战败。

这天晚上,巴鲁克从广播里面听到了这一消息,知道各地证券市场的美国股票将会大幅度上扬,于是连夜向自己的办公室赶去。

其实,第二天是星期一,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的规矩,星期一是不开盘的,但英国的证券市场却会照常营业。他这么着急赶回去,就是要通过长途通信着手运作自己的股票资金。可是,时间实在是太晚了,通往纽约的客运火车已经没有班次。巴鲁克却毫不犹豫地租下一列专车,终于在黎明之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当伦敦股市开始交易的时候,他果断地卖出买进,做成了几笔“大生意”。他的财产就此大幅升值,而他从此便赫赫有名。

通过巴鲁克的行为,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

首先,你能从一条与经济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新闻中,获得自己致富的信息吗?

第二,你获得了这条信息,能够立刻做出相应的决策吗?

第三,你做出了决策,能够这样起身行动,而不是按照正常的作息规律行事吗?

第四,你开始行动了,但在行动受阻时,能够有办法克服那些阻碍吗?

实际上,巴鲁克在面对第四个问题时,如果不是果断地租用专列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及时赶回自己的办公地点;如果按照本地正常的交易时间,那他也就不可能在第一时间里完成自己的交易。现在回过头来看,巴鲁克采取的措施,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在当时,正是这些措施使他完成了果决而迅速的决策。

巴鲁克的经商经历最能说明犹太生意人的原则:如果能够比别人更早一步,便总是能够及时抢占制高点。

3.2 过时的信息也能帮人赚钱

对于一个长期缺乏保障的民族来说,有时一个信息就可能决定生死存亡。由这样的传统出发,犹太商人形成了对信息的高度重视与敏感。

商场上机会均等,在相同的条件下,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稳操胜券。而抢占先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获取并破译有关信息。

事实上,犹太人的消息灵通是世界闻名的。

在这方面,罗斯柴尔德家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实例。罗斯柴尔德家族遍布西欧各国,这种分布既使这个家族较易于获得信息,也使各种信息具有了特别重大的价值:在一地已经过时了的信息,在另一方可能仍具有巨大的价值。为此,罗斯柴尔德家族特地组织了一个专为其家族服务的信息快速传递网,在交通和通讯尚未快捷的时代,这个快件传递网发挥的作用决不容忽视。

19世纪初,拿破仑和欧洲联军正艰苦作战,战局变化不定、扑朔迷离,谁胜谁负,一时很难判断。后来,联军统帅英国惠灵顿将军在比利时发起了新的攻势,一开始打得十分糟糕,为此,欧洲证券市场上的英国股票比较疲软。

伦敦的纳坦·罗斯柴尔德为了了解战局的走向,专程渡过英吉利海峡,来到法国打探战况。当战事终于发生逆转,法军已成败势之时,纳坦·罗斯柴尔德就在滑铁卢战地上。纳坦获悉确切消息后,立即动身,赶在政府急件传递员之前几个小时,回到伦敦。罗斯柴尔德家族靠信息之便而占了先手,他们动用了大笔资金,乘英国股票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短短几小时后,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布,股价直线上升,转眼之间,罗斯柴尔德发了一笔大财。

这则轶事属于金融界的传说,犹太人把这种捕捉信息提前决策的金融技巧归之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显然是人们对他们信息方面的“精明之处”的认可。

3.3 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重要

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平庸职位上。他们宁可把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看书。他们对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倍感知足,意识不到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他们心甘情愿陷于颓废的境地,尚未做任何努力就承认了人生的失败。

犹太人非常讨厌这种人,他们认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人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难以向更高地位发展。

在成功之前,一个人要积蓄足够的力量。在这方面,托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参天大树的启发:

“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云朵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的成长提供了能量。”

即使在商业领域也如此。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有位在商界杰出的犹太人这样说:“我的所有职员都从最基层做起。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开始工作时如果能记住这句话,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有一句格言说:“只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志铭上。有些人虽然肯努力、肯牺牲,但由于在知识和经验上准备不足,做事大费周折,始终达不到目的,实现不了成功的梦想。

比如有一种人:在商店里工作多年,只会按顾客的要求拿东西,对商业一窃不通。他只是在挣钱糊口,不思考,不关心商品的特点和顾客的需求,如果他不被淘汰的话,只能当一辈子售货员。那些精明强干、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一个行业的秘密,时机一旦成熟,就能独当一面。

犹太青年汉姆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任职三年,尽管没有获得晋升,但他在这三年中,把律师事务所的门道都摸清了,还拿到了一个业余法律进修学院的毕业证书。一切都是为了开办他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但也有不少在律师事务所的人,按从业时间来说,他们的资格够老的了,但他们仍然担任着平庸的职务,赚着低微的薪金。

两者相比较,前者立志坚定、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并能利用业余时间深造,他将获得成功;后者恰恰相反,不管他们是否满足于现状,他们这样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永无出头之日。

3.4 与外商接触不必通过翻译

犹太人自从失去家园流散于世界各地后,千百年来他们中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与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当地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了解和精通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乃至各种法律和禁忌不无关系。

哈同,24岁来中国上海闯世界时,既没有专业知识,也不懂汉语,但他懂得生存和发展的道理。他知道,要在中国经商发财,首先要懂得中国语言,然后通过熟练的中国语言,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市场情况,从而采取以适应该市场条件的决策。

哈同本着这样的卓识,从给别人看门做起,从这份最低层的工作中,广泛接触中国人,从中去学习中文。同时,他利用晚间自学中文。没几年时间,他不但会讲中国话,而且对中国市场有了较深的了解。当积蓄了一点资本后,他便迅速开展经营自己的事业了。由于他从别的国家来到中国,了解到那里有关的商品市场行情,及时把外国价廉款新的商品买来中国出售,又适时地把中国物美价廉的特产运到外国销售。这样一来两头都赚,他很快走上了发迹之路,成了富甲天下的巨贾。

从事科学和艺术事业的犹太人,就更注重掌握外语了。爱因斯坦是生长在德国的犹太人,他除了精通犹太民族的希伯来语、德语外,还精通英语,这样才使他能博采众长,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聪明的犹太人很体察语言的重要,特别是犹太商人,他们把掌握外语视作自己经营赚钱的资本。他们几乎都能熟练地掌握一种以上的外语。与外商接触不必通过翻译,这已成为犹太人经商成功的公开秘密了。

3.5 信息是有价的

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异乎寻常地关注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当初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与金钱无关。古时的犹太人称信息为“兆头”,专指与胜败、生存有关的消息。

《塔木德》一书中就指出了“信息是有价的”。

希伯来语中的“语言”一词,包含着“产品”、“经营活动”和“信息”三个词的意思。

犹太人敏感于信息,也许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一词汇的暗示。

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约书亚,就开始从事“信息”活动了。

约书亚开始为摩西从事间谍活动,在摩西去世后继承了摩西未竟的事业,统率以色列的12个部族征服了约地迦南。

也许是受约书亚的影响,犹太人中涉足信息业的特别多,而且这些人在犹太社会内部的地位都比较高。

他们在信息的搜索、整理和运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如下理念:

①经济活动能不能顺利开展,与商业活动信息和产品信息皆息息相关。

②信息、产品、经营三位一体,构成完整的经济活动。

③商品离开了信息,便不能产生价值。通过信息(语言)描述商品,表达商业活动的构想,说明商品的价值,商品才有流通的可能。

④能够说明商品功能和表达服务内涵的信息(语言)是最大的商品,是创造价值的资源。

⑤不断积累零零散散的信息,再对其进行系统整理,也可作为可用的情报。

基于对信息重要性的清楚认识,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创始人、犹太裔的罗斯柴尔德在创业之初,就十分重视信息工作。他们一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张巨大而又高效的情报网,快速而又准确的信息以及对整理、运用信息的擅长,是罗斯柴尔德财团长盛不衰、傲视世界的秘诀之一。

伯纳德·巴鲁克是美国着名的犹太裔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岁就因拥有一双明亮而锐利的眼睛而成为百万富翁。

对于许多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鲁克都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抓住属于自己的生意机会。

3.6 永远不把钱存入银行

在犹太人眼里,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经商智慧,关键看其能否靠不断滚动周转的有限资金,把营业额做大。

犹太人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17岁时到美国谋生。开始时,他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后,普利策决定从报业着手。对于一个毫无资本和办报经验的人来说,想通过报纸赚钱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普利策却坚定不移地朝这个奋斗目标前进。

为了搞到资本,他靠运筹自行做工积累的资金赚钱。为了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他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言谈中老板发觉他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1年后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忍耐老板的剥削,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能吸引广大读者。面对普利策创造的巨大利润,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普利策也开始有点积蓄。

通过几年的打工,普利策对报社的运营情况了如指掌。于是他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过了难关。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一份以经济信息为主的刊物,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即使在最初几年,他每年的利润也超过15万美元。没过几年,他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加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置闲地滚动起来,是一个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

犹太人很少把钱存入银行生利息。犹太人善于精打细算:如果把钱存入银行,年息最多不超过10%;而把钱投资在有潜力的项目上,如果对市场走势观察分析准确的话,每次周转赢利不少于30%,一年滚动周转4次,所得利润就会超过100%。

在18世纪中期以前,犹太人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到了19世纪后,犹太人宁愿把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由此看来,不做存款是犹太富翁们经商智慧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3.7 没空子可钻时才能达成交易

犹太人除自己之外,不相信其他任何人。在遇到金钱问题时,表现出过分的小心。因而,无论商人有多坏,犹太商人在与之交易中,总会认真研究所在国的法律、市场、公司前景,甚至个人喜好等,在确证对方没有空子可钻时,才可能达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