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谈判要读心理学
2656600000016

第16章 谈判关系把握与心理学——如何获得对方的信任与好感(3)

在谈判的过程中,你可能已经充分理解了对方的利益所在,并且绞尽脑汁为双方寻求各种互利的解决方案,也非常重视与对方发展关系,然而,你还是遇到了一个令人非常棘手的利益冲突问题。双方就某一个利益问题争执不下,互不让步,即使强调“双赢”也无济于事。例如,房东与承租人之间的房租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交货期长短问题等。

在上述情况下,谈判者多数会采取立场式谈判方法。这时,解决的方法有可能是,一方如果极力坚持自己的立场,那么另一方就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让步来达成协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种谈判,双方的假设前提是:①我之所失即你之所得;②谈判协议的达成取决于愿意达成协议的意愿;③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只考虑单一价格因素。

那么结果如何呢?这样,谈判就演变成一场意愿的较量,看谁最固执或谁最慷慨。谈判的内容就集中在看谁更加愿意达成协议。许多情况下,谈判会陷入另一场持久的僵局中,其结果不利于双方以后的进一步合作。

下面是谈判一个固定价格的土建项目的例子。就地基问题,业主与承包商各执己见:承包商认为地基5米就足够了,而业主认为至少6米。承包商说:“用钢筋结构来做房顶,地基没有必要做那么深。”业主不肯让步。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房屋坚固呢?业主可以用一系列客观的安全标准来进行讨价还价:“也许我是错的,5米的地基就可以了;我所坚持的是地基要坚实牢固,深度要足以使房子安全。政府对此类土地的地基是否有安全标准?这一地区的其他建筑物的地基深度如何?这一地区的地震风险有多大?”遵循一些客观的标准来解决这一地基问题,很可能就是谈判的出路。

实践证明,此种方式的谈判非常有效,它可以不伤和气地快速取得谈判成果。但是,有一点谈判人员一定要把握,那就是谈判遵循客观标准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公平有效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先例原则。

在谈判中,谈判者要想有效地运用客观标准,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尽量发掘可作为协议基础的客观标准

一般说来,谈判中遵循的客观标准往往不止一种。例如:市场价、先例、科学的判断、行业标准、效率、成本、道德标准、同等待遇、互惠原则等等。发掘越多,越有可能择取好的标准并帮助达成公平协议。

接受对方合理正当的客观依据

一定要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说服对方,对方认为公平的标准对你来说必须也是公平的。运用你所同意的对方标准来限制对方信口开河,甚至于两个不同的标准也可以谋求折中。

让双方认同同一标准

所引用的客观标准至少在理论上能使双方都感到合适,而且要独立于双方的意志之外,否则也会使人感到不公平。

始终保持冷静的理性态度

谈判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复杂多变的,对手可能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某种标准,甚至于将它发展成不可让步的原则立场。这时作为谈判者一定要保持冷静:首先,客观标准本身有多元性,你不一定非采纳不可,别的更为公平的标准也是可能存在的,应该通过比较来进行取舍;其次,如果几个客观标准都必不可少,是否可以考虑折中的方式以打破僵局,如我国过去实行的福利分房便综合了多种标准:工龄、职称、职务、学历等等,然后将它们折算成可相加的分值。

不要屈从对方的压力

来自谈判对手的压力可以是多方面的:贿赂、威胁、摆老资格、以人格担保、拒不让步等等。坚持客观标准就意味着绝不屈从压力,无论对方如何千变万化,回答都一样:请说明理由,明确双方认可的标准。除非对方真的不让步,否则,只要还能谈下去,你就能取得优势,因为你的力量在于坚强的意志、合理合法的态度和希望公平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

(第六节)善于观察,得体称赞

美国菲德尔费电气公司的推销员韦普先生去宾夕法尼亚州推销用电。他看到一所富有的整洁农舍,便前去叩门。敲门声过后,门打开了一条小缝,户主布朗·布拉德老太太从门内向外探出头来,问来客有什么事情。当得知韦普先生是电气公司的代表后,“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韦普先生只好再次敲门。敲了很久,布拉德老太太才将门又打开了,仅仅是勉强开了一条小缝,而且还没等韦普先生说话,就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怎么办呢?韦普先生并不气馁。他决心换个法子,碰碰运气。他改变口气说:“很对不起,打扰您了。我访问您并非是为了电气公司的事,只是向您买一点鸡蛋。”听到这句话,老太太的态度稍微温和了一些,门也开大了一点。韦普先生接着说:“您家的鸡长得真好,看它们的羽毛长得多漂亮,这些鸡大概是多明尼克种吧?能不能卖给我一些鸡蛋?”这时,门开得更大了。老太太问韦普:“你怎么知道这些鸡是多明尼克种呢?”韦普先生知道自己的话打动了老太太,便接着说:“我家也养一些鸡,可是,像您所养的那么好的鸡,我还没见过呢。而且,我养的来亨鸡只会生白蛋。夫人,您知道吧,做蛋糕时,用黄褐色的蛋比白色的蛋好。我太太今天要做蛋糕,所以特意跑您这里来了……”老太太一听这话,顿时高兴起来,由屋里跑到门廊来。韦普则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瞄一下四周的环境,发现他们拥有整套的现代化养鸡设备,便接着说:“夫人,我敢打赌,您养鸡赚的钱一定比您先生养乳牛赚的钱还要多。”这句话说得老太太心花怒放,因为长期以来,她丈夫虽不承认这件事,而她总想把自己得意的事告诉别人。于是,她把韦普先生当作知己,带他参观鸡舍。在参观时,韦普先生不时对所见之物发出由衷的赞美。他们还交流养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就这样,他们彼此变得很亲切,几乎无话不谈。最后,布拉德太太在韦普的赞美声中,向他请教用电有何好处。韦普先生实事求是地向他介绍了用电的优越性。两个星期后,韦普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用电申请书。后来,便源源不断地收到这个村子的用电订单。

在这里,韦普先生非常巧妙地说服了老太太用电。它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至少有如下4点:

第一,作为一个经济谈判人员和经销人员,知识面一定要宽。试想,如果韦普先生不懂养鸡技术,他就不可能和老太太谈得很投机。

第二,头脑要灵活,应变能力要强。当老太太不愿接待韦普先生时,他马上找到借口,说太太的鸡蛋好,以购买老太太的鸡蛋做蛋糕为由接近老太太。

第三,善于观察。韦普先生从门缝里看到老太太家养的鸡,看到她家有整套的现代化养鸡设备,便马上找到话题,借题发挥。这也是韦普先生得以制胜的重要一条。

第四,称赞老太太,满足她的自尊心。这是取胜的最重要的一条。一般说来,人们都有一种自尊倾向,渴望得到人们的肯定和称赞。当一个人受到真诚的称赞时,就会产生亲和力,对你产生好感,并乐意接受你的请求,满足你的需要。韦普先生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他极力称赞老太太养的鸡好,羽毛长得漂亮,并说老太太钱一定比她先生养牛赚的钱多,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老太太的自尊心,博得了老太太的好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观察对方为谈判的首要步骤。参与谈判的双方通常是在谈判桌上首次见面,而这第一回合的正式接触,则是一次观察对方的良机。因此,必须留意对方的表情、动作,找出他的特殊习性,以迅速获得正确的资料,如此才能决定该采取什么样的谈判战术和技巧。

从与谈判对手有所接触的人身上取得资料,对于“熟识敌情”非常重要。如果这个第三者与谈判对手有深交,他所提供的资料尤其具有参考价值,但这也可能是一个陷阱。所以,你必须考虑到下面两种情况:①资料的提供者对你的谈判对手是否存有误解或偏见?而他本身是否是个喜欢夸大其词的人?如果是,就不要轻易相信你所取得的资料了。②资料的提供者是否与你的谈判对手私下串通好了,故意暴露一些假情报给你,引诱你误入歧途?这也并非不可能。

在谈判前,对于谈判对手的访谈录、演讲稿及其他相关资料,必须详细研究。访谈记录和演讲稿所传达的信息比较直接,更应该多加重视。如当你代表员工,将要与公司方面就有关重新制定工资问题进行谈判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该公司董事长在以前的会议中,曾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从未受过正规的教育,能有今天,完全是我多年来不断奋斗,不向困难低头的结果。如今公司的经营已经上了轨道,在同行中也占一席之地,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如何把这段话运用到谈判之中呢?公司的运营状况以及在同行中的地位,可以从企管杂志或有关报道中得知。但是,董事长个人的身世背景及其经营理念,就只能“道听途说”了,有时这对谈判的结果具有极大的影响。不过,现在你已经掌握住了相当重要的一点——“我从未受过正规教育”。在劳资双方的谈判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是有关支付体系以及工资的附加给付问题。而对这些专业性的问题,可以假设,董事长由于未受过正规教育,所以了解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面与你交涉的,可能是董事长特别聘来的专家。那么,你所要对付的,就是这些专家,而非董事长本人了。只要专家肯接受你的提议,董事长自然无话可说。当然,董事长未受过正规教育不代表他不懂专业性问题,所以从谈判一开始,你就必须仔细地观察,以检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另外,董事长是个不断奋斗,不向困难低头,历经千辛万苦,而后才获得成功的人——这种人通常是不会轻易接受员工要求的。白手起家的人总有一种观念:不能让步,万一让步,多年努力的成果,便将毁于一旦。所以,你必须准备足够的资料,并且设法让董事长明白,员工的要求不但不会妨碍公司的成长,反而会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在面对面的谈判中,多听是谈判者的基本功。不仅仅是多听、更要用心去感受,除了听出对手谈话的直接内容,更要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如果连听都没有听明白,自然就无法去理解和回答对方的问题了。

不能只听不说,因为谈判必须是让双方都能够了解对方的态度与想法,如果只是一味地聆听而拒绝同样地做到信息发出的义务,那么双向沟通的渠道就会阻塞,也就无谈判空间可言。

(第七节)关注对手的表情

你必须要明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说不说由你做主,有没有用由别人决定。没用的话没必要说,说了也白说,很简单,那是废话。所以,要让说出来的东西有用,至少不至于成为废话,你需要学会关注对手的表情。

关注对手的表情,说俗了实际上就是“察言观色”。古人其实并不反对“察言观色”,甚至有的时候还极为提倡。只是到了上个世纪,“察言观色”才逐渐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而现今,随着学术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察言观色”已经成为了许多人信奉和推崇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职场EQ能力。

加德纳博士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把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包括对他人脸部表情、声音、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称作为“人际智能”。缺乏“人际智能”的人,很难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成功。沟通学者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沟通时,有7%的效果来自于说话的内容,38%取决于声音(音量、音调、韵脚等),而有55%取决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因而,在解读他人心意时,重要的不只是听他说了些什么,更要紧的是看他怎么说。可见,由于人们之间超过90%以上的交流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完成的,所以说话不仅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

当然,“察言观色”不是拍马奉承,关注别人的表情也不是说要投谁的所好,要用假话去蒙蔽别人。我们赞同“察言观色”,提倡与人交流时“关注别人的表情”,目的为了使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够尽量选择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别人能够真正听懂和接受我们所说的东西,增强说话的效果,提高交流的效率。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就是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

齐庄公看重勇力不重视仁义,偏护那些勇武有力的大臣,而许多有才干的文臣得不到重用。这样的做法慢慢滋长了武官们的骄傲情绪,他们傲视文臣,欺压百姓,搞得官风民风越来越坏。一些大臣进言检举,非但没有使齐庄公改变想法,而且轻者被流放,重者被杀头。

身为齐国的相国,晏子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他没有像别人一样贸然行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的进言方式。

一日,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下棋,听说晏子前来求见,就撇下了妃子请这位棋坛高手与他对弈。晏子也不多话,两个人就在棋盘上你来我往地下了起来。晏子在棋局上猛冲猛打,虽然吃了庄公不少的子,但在庄公的沉着应战下,还是输掉了棋局。庄公深知晏子在棋上的造诣要高出自己很多,如此输棋很出乎意料。于是就疑惑地问晏子:“相国文韬武略,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会下得如此差呢?”晏子说:“臣有勇无谋,输棋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接着他又话题一转说:“下棋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光靠勇武是不行的。”

应该说,齐庄公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在晏子的委婉批评下,对自己偏爱武力不重仁义的做法,有了一定的警觉,但仍旧不能一下子完全转变过来。于是,就坦率地问到:“请相国直言,古时候有没有哪一个国君,依靠勇力可以安邦定国的呢?”

晏子回答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吏,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们却不能挽救夏、殷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光靠勇力而不行仁政,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庄公仔细体会晏子的肺腑之言,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恭恭敬敬地表示了感谢,并接受了文武并重,实施仁政以固国本的主张。

从这则小故事里我们不难发现,推销自己,影响别人,让别人听我们的“话”,不是简单的仗义直言就能够办得到的。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进行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往往能够使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更加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关注对手的表情,也是要有重点的,除了对方的喜怒哀乐外,对眼睛的观察最为重要。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降,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眼睛是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