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湖二集
265900000003

第3章 吴越王再世索江山 (3)

第 一 卷 吴越王再世索江山 (3)

话说钱王年年修筑城池,工役甚多,百姓未免嗟怨。有人题诗句于钱王门上道:

没了期,没了期,修城才了又开池。

钱王出来见了,取笔也题数句于门上道:

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罢又冬衣。

自此之后,百姓嗟怨顿息。钱王尝在军中以铜铃为枕,名为“警枕”,未尝贴席而卧。床头置一粉盘,夜间思量得一事,就写于粉盘之中,次日依计而行,或夜半三更,拿起铜丸,抛出宫门之外,以警巡更守城之人,其警戒如此。钱王尝昼卧,一个童子煎汤,汤滚,其声甚响,童子恐惊醒钱王睡梦,搀冷水于汤中,汤便无声。钱王卧醒,见童子如此,暗暗道:“这童子能窥我心事,不可留之。”遂把这童子杀了。童子魂灵,忽见形于前,钱王怜其枉冤,遂封为临安县土地之神,童子遂叩头而去。钱王曾到余杭洞霄宫,抚掌而泉涌出,遂有抚掌泉。其妃嫔每岁归临安一次,看省坟墓。钱王以书遗妃殡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又未尝不风流也。吴人因此便用吴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杭人遂传为《陌上歌》,后来苏东坡易其词为《清平调》三首道: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又一首道: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又一首道: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一日钱王在宫中聚子侄宴燕,命弹琴一曲,便止住道:“恐外人以我为长夜之饮也。”从此便止,其谨慎如此。

后开平元年,朱温篡位,是为梁太祖,钱王遣使臣进贡。梁太祖问使臣道:“尔王于国中所好何物?”使臣道:“好玉带骏马。”太祖叹息道:“真英雄也。”遂选玉带一条、名马四匹赐之,册封天下兵马都元帅。那时罗隐才子为钱塘知县,劝钱王举兵讨梁太祖。钱王笑道:“吾不失为孙仲谋。”不肯举兵,遂受梁太祖之命。

他居宫中,轮差各院敏利老妪守更,忽一夜,有条极大蜥蜴沿在银缸上吸那麻油,吸完,便忽然不见。老妪大以为异,不敢对人说。明日,钱王对宫人道:“我昨夜梦饮麻油而饱。”老妪在旁听得说,便说昨夜蜥蜴之事,钱王微笑而已,方知是钱王元神。性喜佛法,建造佛刹,金碧辉煌,不计其数。那时江潮极是利害,潮头有数十丈之高,如山一般拥塞将来,海塘屡筑屡坏。钱王大怒,叫三千犀甲兵士,待潮头来时施放强弩,摇旗擂鼓呐喊放铳。又祷于胥山祠,为诗一章道:

为报龙王及水府,钱江借取筑钱城。将诗投于江内。又建六和塔以镇风潮,亲自取铁箭以射潮头,果然潮水渐渐退缩,东击西陵,海塘一筑而就。凡今之平地,即昔时之江也,为杭州千古之利。至今有铁箭巷,为钱王射潮之所,仍有大铁箭出于土上,长四五尺,牢不可拔,其大如杵,真神物也。刘伯温先生有《钱王箭头歌》:

鸱夷遗魄拗余怒,欲取吴山入江去。雷霆劈地水群飞,海门扶胥没氛雾。英雄一怒天可回,肯使赤子随鲛鲐。指挥五丁发神弩,鬼物辟易腥风开。

后唐同光初年,赐玉册金印,尊为“尚父”。后来也竟称帝,改了天宝、宝大、宝正几个年号,行郊天之礼。直待将薨之时,方教儿子撤去帝王仪从,臣事中国,整整活八十一岁而薨,谥武肃王,传子:

文穆王(元)、忠献王(弘佐)、忠懿王(弘镠)。

那忠懿王是忠献王之弟,名镠,字文德。不说忠懿王嗣位,且说那时朝梁暮晋,四分五裂,百姓好不苦楚,感得上天降生一位真人下来,姓赵,讳匡胤,涿州人氏,生于洛阳夹马营中,异香三月不散,人称为“香孩儿营”。生的方面大耳,自幼好使枪棒,一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逢场作戏,遇博争雄,每每纵酒,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颇好生事。宽弘大量,关之东西,河之南北,不知结识了多少未遇的英雄,累官周朝殿前都点简指挥使,有紫云黑龙之瑞。那时周世宗晏驾,太后临朝,陈桥兵变,因威望素著,人心推戴,便就军中黄袍加身,立他为帝,禅了周朝之位,国号大宋。那时华山有个陈抟仙人,骑驴下山,闻知赵太祖做了皇帝,大笑一声,从驴背上坠将下来,道:“天下自此定矣。”果然做了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即位之后,封钱镠“开吴镇越荣文耀功臣”,钱镠遣臣黄夷简入谢。宋太祖道:“尔归与元帅言,朕已于熏风门外建礼贤宅,以待李煜及元帅,先朝者居之。今煜倔强不朝,吾已遣兵往矣。元帅可暂来一见,慰我遐想,即当遣还也。”黄夷简归来对钱王说了备细。那时还有四国未曾归附。那四国:

南唐李煜,西蜀孟昶,北汉刘旻,吴越钱镠。

后来宋太祖遣曹彬下了江南,钱镠恐惧,率领儿子入朝,进宝犀带于宋太祖。宋太祖对钱镠道:“朕有三条宝带,与此不同。”镠请宣示,太祖笑道:“汴河一条,淮河一条,扬子江一条。”钱镠愧服。太祖赐居礼贤宅,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召钱镠宴于后苑,那时只得太宗及秦王侍坐。酒酣,诏钱镠与太祖叙兄弟之礼。钱镠叩头辞让。酒至数巡,食供五套,太祖出内妓弹琵琶送酒,钱镠因献一词道:

金凤欲飞遭掣搦,情脉脉,看郎玉楼云雨隔。

太祖见这首词儿,甚有哀怜之意,走将下来,拊其背道:“誓不杀钱王。”后钱王辞归,廷臣请留住钱王不许返国,太祖不纳,竟遣之还,道:“善保汝国,尽我一世足矣。”乃赐一黄包袱,封裹御押,对钱王道:“待尔回家,然后开看。”钱王回到杭州,开来一看,都是众臣劝留钱王之疏,共五十三封。钱王遂泣下道:“太祖真仁德之君也,我何敢负官家。”后来太宗即位,钱王遂将吴越江山尽数纳土归朝,太宗大喜,改封淮海国王。镠弟仪、信,子惟镠等都拜节都使。次日,太宗召苑中饮宴,并儿子惟侍席,泛舟宫池。太宗手举御杯赐钱王,钱王跪而饮之。明日,奉表称谢道:

御苑深沉,想人臣之不到。天颜咫尺,惟父子以同亲。

话说吴越王自开霸以来,共九十八年江山,只因知天命有归,不忍涂炭生民,今日把土宇尽数纳于宋朝,真所谓顺天者存也。始初晋天福年间,浙中儿童市井,都以赵字为语助词,如说得,便道“赵得”,如说可,便道“赵可”,通国如此,不解其意。谣言日盛一日,后宋朝受禅,钱氏纳土,浙中都属赵姓矣。钱镠纳土前一岁,有个疯狂和尚行歌于市上道:

还乡寂寂杳无踪,不挂征帆水陆通。踏得故乡田地稳,更无南北与西东。

有人问这和尚道:“你这歌是甚么意思?”和尚但摇头道:“明年大家都去。”果应其言。但吴越王原是英雄,经百战而有十四州江山,今日子孙尽数归于宋朝,他英灵不泯,每每欲问宋朝索还江山。无奈太宗之后,历传真、仁数帝,都是有道之主,无间可乘。直等到第八朝天子,庙号徽宗,便是神霄玉府虚净宣和羽士道君皇帝,宠用一干佞臣:

蔡京 王黼 高俅 童贯 杨戬 梁师成

这六人称为宣和六贼,又大兴工役,凿池筑囿,号“寿山、银岳”。又用一个朱,采取天下异花奇木以进,号曰“花石纲”。害得天下百姓,十死九生,人民咨怨,个个思乱。徽宗一日在于宫中,同郑娘娘游寿山银岳而回,饮酒醉卧,忽然宫门呀地一声开处,闯进一人,但见:

头戴冲天冠,身着兖龙袍,腰系白玉带,足穿无忧履,堂堂一表,俨似天神之貌,凛凛一躯,巍然帝王之形。

徽宗大惊道:“汝是何代帝王?夤夜来此,有何话说?”那人开口道:“吾乃吴越王钱镠是也,生平苦挣十四州江山,汝祖不劳一枝折箭之功,以计取吾之地。以数论之,今日亦当还我。”徽宗道:“此是吾祖宗之事,汝何当日不言,今日反来问联索取,是何道理?”吴越王道:“物各有主,吾俟候许久,今日定要还我江山,方始干休。”徽宗无言回答。吴越王大声喝道:“吾子孙好好来朝,怎便留我,夺我江山?今日定不相饶。”说罢,便抢入后宫。徽宗大喝一声,撒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冷汗沾身,就与郑娘娘说知此事。郑娘娘道:“妾梦亦是如此,不知是何祥瑞,想吴越王英雄,自然有此。”说罢,忽宫人来报韦妃生子,就是异日的高宗。徽宗与郑娘娘大以为奇,暗暗晓得是吴越王转世。三日洗浴,徽宗亲临看视,抱在膝上,甚是喜欢,细细端详了一遍,对韦妃道:“怎生酷似浙人之脸?”韦妃大笑。原来韦妃虽是开封籍贯,祖籍原系浙江,所以面貌相同,况且又是吴越王转世,真生有所自也。看官,你道那高宗却是徽宗第九个儿子,又做不得皇帝,怎生索得江山?不知天下之事,稀稀奇奇,古古怪怪,偏生巧于作合。正是:

不有废也,君何以兴?

后来徽宗渐渐无道,百姓离心,变怪百出,狐升御榻,京师大水,妇人生须,男人孕子,黑眚见于禁中,兵戈起于四方。徽宗全不省不听忠臣宗泽之言,以致金兵打破了汴京,徽宗被劫迁而去。那时高宗封为康王,在于磁州,因金兵之乱,走马钜鹿,不期马又死了,只得冒雨独行,走到三叉路口,不知那一条路去,忽有一匹白马前导,走到崔府君庙前,其马不见。心以为怪,走进庙里,见廊下有白泥马一匹,其汗如雨,方知是崔府君之灵。因假寐于廊下,梦崔府君以杖击地,催促他行。

高宗急急抽身而走,又见白马前导,到斜桥谷,适值臣子耿南仲领一彪人马来迎,白马方才隐而不见。后来即帝位于南京,就是如今的归德府。又被金兵杀得东奔西走,直来到杭州地面。原先太祖陈桥驿之时,从仁和门而进,高宗今日从海道过杭,闻县名仁和,甚喜道:“此京师门名也。”因改杭州为临安府,遂有定都之志。又因吴越王前此建都,也就于江头凤凰山建造宫殿,与汴都一样。他原是吴越王偏安一隅之主,所以并不思量去恢复中原,随你宗泽、岳飞、韩世忠、这一班儿谋臣、猛将,苦口劝他恢复,他只是不肯,也不肯迎取徽、钦回来,立意听秦桧之言,专以和议为主,把一个湖山妆点得如花似锦一般,朝歌暮乐,所以当时林升有首诗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时湖南有条白塔桥,印卖朝京路程,士庶要到临安的,定要买来算计路程。有人题首诗道:

白塔桥过买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这般看将起来,南渡偏安之计,信不虚矣。且又当干戈扰攘之际,一味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时,展玩摹拓,不少厌倦,四方献奉,殆无虚日。其无经国远猷之略,又何言乎?但吴越王偏安,高宗也偏安,吴越王建都杭州,高宗也建都杭州,吴越王活至八十一岁,高宗也活至八十一岁,恁地合拍,真是奇事。后人有诗为证:

吴越偏安仅一隅,宋朝南渡又何殊。一王一帝同年寿,始信投胎事不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