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2668300000010

第10章 美的追求——建筑艺术(2)

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国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在他统治时期,政治相当稳定,经济繁荣。巴比伦城也在他之下扩展开来成为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城里的主要街道都建了大门,其中最有名且最具规模的就是敬奉丰收女神的“伊希达门”(Ishtar Gate),它位于游行大道的一端。每年在城郊外的新年节庆活动游行,都必须经由这个门进城。伊希达门系以彩陶砌成,表面为蓝色上釉之砖,有狮子、牛等动物,色彩绮丽,姿态逼真。

巴比伦城门

City Gate,reconstruction

约公元前575年

巴比伦,伊拉克

说明:巴比伦城重建图中显示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皇宫、伊希达门、游行大道。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公尺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4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其中最有名而最具规模的就是伊希达门(Ishtar Gate,见下图)。

城墙的两端起于幼发拉底河畔。河对岸是巴比伦的新城区,一座大桥横跨幼发拉底河,使新城区与主城连在一起。所以,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同时幼发拉底河也成了可有效抵御外侵的一条护城河。

伊希达门系以彩陶砌成,位于游行大道的一端,表面为蓝色上釉之砖,有狮子、牛等动物,色彩绮丽,姿态逼真。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也是在此时建造的。它像是一座在塔庙层平屋顶上进行绿化的建筑。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称誉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空中花园

Hanging Garden

约公元前600年

巴比伦,伊拉克

画作:布勒哲尔Bruegel《巴比伦塔》,

1563年

油彩,木板,114x155cm

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奥地利

说明: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梯斯公主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国王不知何故,经过询问之后了解原来公主害了思乡病。于是,他下令工匠按照公主的故乡景物,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

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精妙绝伦的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王国曾出现一座漂浮在半空的园林,它与罗德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它的确切位置。事实上,大半描绘空中花园的人都从未涉足巴比伦,只知东方有座奇妙的花园,波斯王称之为天堂,而在两相凑合下,形成遥远巴比伦的梦幻花园。实际上,在巴比伦文本记载中,它本身也是一个谜,其中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巴比伦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当然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纯粹是出自对希腊文(paradeisos)一字的意译。其实,pa—radeisos一字直译应译作“梯形高台”,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希腊文paradeisos(空中花园)后来蜕变为英文paradise(天堂)。

空中花园估计位于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100公里附近,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东面,在堪称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最兴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公元前604—公元前562)所建。

空中花园的建造背景

至于为什么要建筑这样奇特的花园呢?古代世界就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公元前1世纪中叶,西西里岛的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ius)在他的四十卷《历史丛书》所说由亚述女王塞米拉米丝为供自己玩乐所建。空中花园或许真有其园,但塞米拉米丝却实无其人,她是希腊传说中的亚述女王。

另一种传说是来自巴比伦祭司历史学家贝罗索斯(Berossus,公元前3世纪前期)的著作。他写过一部关于巴比伦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向希腊人介绍巴比伦的来源。贝罗索斯说,它是尼布甲尼撒王(Nebuchadnezzar)担任巴比伦王时,迎娶了北方国米底王(Medes)之女安美依迪丝(Amyitis)为妃。而米底是一个山国,山林茂密,花草丛生。在这里长大的王妃,对于长年不雨的巴比伦的生活,非常不适应。所以,一直怀念故乡美丽的绿色丘陵。尼布甲尼撒王为了取悦思乡的王妃,决定不惜用巨资与人力,在巴比伦建造一座花园,而且,这座花园必须比米提任何一座花园都要瑰丽、美好。而大多数人都支持贝罗索斯的说法。

巴比伦空中花园,1886年由一名法国雕版画家制成,前605年,巴比伦。

空中花园的外观

它建于皇宫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四角锥体的建设,堆起纵横各400公尺,高15公尺的土丘,每层平台就是一个花园,由拱顶石柱支撑着,台阶并铺上石板、芦草、沥青、硬砖及铅板等材料,目的是为了防止上层水的渗漏,同时泥土的土层也很厚,足以使大树扎根;虽然最上方的平台只有60平方尺左右,但高度却达105公尺(相当于30层楼的建筑物),因此远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同时,尼布甲尼撒王更在花园的最上面建造大型水槽,透过水管,随时供给植物适量的水分。有时候,也用喷水器降下人工雨;在花园的低洼部分,建有许多房间,从屋内可以看到成串滴落的水帘。即使在炎炎盛夏,也感觉到非常凉爽。在长年平坦干旱只能生长若干耐盐灌木的土地上,出现令人惊叹的绿洲。

撰写奇观的人说:“那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御花园,离地极高,蒻土人高过头顶,高大树木的悬根由跳动的喷泉洒出水沫浇灌”。公元前3世纪菲罗曾记述“园中种满树木,无异山中之国,其中某些部分层层叠叠,有如剧院一样,栽种密集枝叶扶疏,几乎树树相触,形成舒适的遮荫,泉水由高高喷泉涌出,先渗入地面,然后再扭曲旋转喷发,通过水管冲刷旋流,充沛的水汽滋润树根土壤,永远保持湿润。”

空中花园的傲人之处

空中花园虽然比不上伊什塔门和游行大道多彩多姿,也不如巴别塔那样气势雄伟,但是作为一种精巧华丽的古代建筑则是出类拔萃的,仅仅是成功地采用了防止高层建筑渗水及供应各平台用水的供水系统,足以令它名扬千古了。

因为美索不达米亚一带气候干燥、绝少石材,而空中花园离幼发拉底河又有一段距离,所以专门的研究学者专家们认为空中花园应该要有完善的输水设备,由奴隶不停地推动着联系的齿轮,把地下水运到最高层的储水池中,再经过人工河流往下流以供给植物水分。同时米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花园所用的砖块定是与别处不同,相信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狄奥多罗斯更指出空中花园所用的石块加入了一层铅板,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历史学家更发表:“从壮大与宽广这一点看,空中花园显然远不及尼布甲尼撒二世宫殿,或巴别塔,但是它的美丽、优雅,以及难以抗拒的魅力,都是其他建筑所望尘莫及的。”

苏美尔人建造的乌尔塔庙

乌尔古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这片古老土地的幼发拉底河附近,乌尔塔庙就矗立在这座伟大的城市之上。

乌尔塔庙由苏美尔人建造于公元前2112年至公元前2095年乌尔纳莫国王统治时期。它是一座坚实的砖体,基底长64米,宽46米。塔市最初坐落在一片拥有其他神庙的圣区一角。

塔庙一般是一座神庙的塔楼,其外形看上去酷似金字塔。乌尔塔庙有3道台阶,每道100级,通往第一层和第二层平台之间的门廊。从这里再经过一道台阶后便通往塔庙的顶部和祭奉月神南努的小圣坛。月神是乌尔古城之神。

乌尔塔的大部分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竖立着,这是苏美尔人留下的最重要的建筑。

先知亚伯拉罕出生并居住在乌尔城,当时该城位于一片翠绿的农田中,外围有一条护城河。现在的乌尔位于一片差不多被沙丘所覆盖的沙漠区。幼发拉底河也不再流经乌尔城,它已改道朝另一个方向流去。

精美绝伦的古巴比伦城门

古代的许多城市都被城墙所环绕,进城必须经过城门通道,但像巴比伦的伊什塔尔城门那样精美的绝伦的城门却不多见。它是进入巴比伦尔城的8座城门之一,而且是仅有的一座用鲜艳的青砖砌筑,并饰有龙、狮子和公牛等浮雕图案的城门。

巴比伦的城门都有诸神的名字来命名,伊什塔尔即为爱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城门耸立在通往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区的仪仗大道上。

巴比伦中古代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它坐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现伊拉克)幼发拉底河畔。

20世纪初,发掘巴比伦古城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彩色的彩釉面砖,并能将它们组合成伊什塔尔城门。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606年—公元前562年在位时大规模地重建巴比伦城。该城以空中花园及其宏伟的城墙闻名于世。

城墙坚固宽阔,可供4辆双轮马车并驾齐驱。另外还有高大的金字形神塔(神庙塔楼)。某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就是《圣经》中所提到的巴别塔。

伊什塔是巴比伦神话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神。她是光芒照人有性爱女神、宇宙的女王。她的标志是维纳斯和辰星。但另一方面,她也是代表悲伤和战斗的女神。当她作为战争女神时,她的标志是狮子。

苏美尔人永恒的祈祷

这些双手紧握、神情虔诚的大眼睛人像是苏美尔人塑造的,他们的目光仿佛能穿越数千年时空与我们对视,姿态高贵而安详。他们在神庙中代表王公贵族日夜伫立在神前乞求恩泽。也有人认为他们是苏美尔的众神之像,苏美尔人信奉多神教,在他们留下来的文物中,有各种各样充满了想像的神的形象。有学者依据这些推断苏美尔人也许来自外星。这些紧握的双手,被人们认为象征着对永生的祈祷。

守望巴比伦的美丽

在《圣经》的记载中,巴比伦人想要建造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耶和华因嫉妒而降罪,变乱了巴比伦人的语言,降下灾难,图为位于伊拉克巴格达市西15公里处,传说中的通天塔。但后来的考古表明,它实际上是公元前14世纪加喜特巴比伦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而真正的通天塔在哪里,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这些超过20米高的残留廊柱,伫立在伊朗波斯坡里斯郊外的平原上,这里曾经是古波斯首都波斯坡里斯(设拉子)最大的宫殿建筑——朝见大厅,大厅由高20余米的柱群支撑,柱头为公牛和狮子雕像。四方宾客云集,而国王则坐在高高的王座上,凝视着眼前宽广的平原。

记录永恒文明的亚述王宫

绘画再现了亚述帝国时期亚述纳西拔二世的王宫内景,它坐落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尼姆如德城。画中的局部细节可能有所出入,但与史实大致相符,它再现了当时国王、仆从和众神浮雕的奢华场面。

在残破的亚述王宫前,两个满面笑容的伊拉克人坐在石凳上合影留念。虽然对于巴比伦文明,阿拉伯民族只能是游客,但他们对这些古代遗址依然怀有微妙的自豪,毕竟,无论是巴比伦还是巴格达,他们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片两河之间的神圣土地。

尼姆如德的蒙娜丽莎

当凝视这张由象牙雕成的美丽脸庞时,有谁不会被她永恒的微笑感动呢?这个出自尼姆如德(新亚述王阿淑尔那希尔帕第二(前882—前859)的首都卡拉赫的遗址)的家具象牙雕刻装饰板——王室女子头像约在公元前8世纪末完成,高16厘米,现藏于伊拉克博物馆,它是深受腓尼基风格影响的亚述文化成果。

关于她究竟是谁?是少女还是已婚女子?她在向谁展现美丽的笑容?这些问号,可能我们永远也无法解答,后世的人们只能依据她神秘的微笑,将她称之为“尼姆如德的蒙娜丽莎”。

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

金碧辉煌的金器闪光出人类的文明之光。在古代的两河流域,人们很早就学会铸造金器,他们的制造工艺即使到了今天,仍令人惊讶、赞叹。

被铸造成人脸开关的金瓶睁大它宝石的眼睛。

谁会相信它是诞生于公元前18—16世纪的文明硕果呢?

在亚述王国时代,出现了烧制彩色釉砖作为建筑装饰的工艺。这种华丽的玻璃砖镶嵌艺术到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达到鼎盛,当时的艺术家们用彩釉砖所砌成的各种动物花纹装饰新巴比伦城的城门、圣道和宫殿,取得了金碧辉煌的效果。这种镶嵌艺术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筑物的一种特有装饰。

在赫梯王国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象牙饰品,主要是反映神灵形象的,而且神灵都被拟人化。亚述时期,象牙开始广泛使用,用来装饰椅子、宝座、床榻、屏风等,也做成妇女用品,如梳子、饰针等。尼姆如德出土的象牙雕刻“窗前的少女”被誉为“尼姆如德的蒙娜丽莎”。

壁画艺术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直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虽然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了装饰性的彩色壁画,色分五色,以红为主,兼有黄、黑、白、灰、紫。到了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的亚述时期,壁画仍是五彩的,只是色彩使用比较夸张,往往装饰在墙壁的上部。

一切文化的开端都离不开宗教。的确,宗教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基础,是文化所的动力和艺术创造的源泉。在美索不达米亚,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乃至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渗透着宗教的精髓,蕴含着宗教的思想。可以说,宗教是了解美索不达米亚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