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2668400000005

第5章 先秦(4)

第二天,列子就陪着季成来见壶子。季成从壶子家中出来后,对列子说:“大事不好了,你的老师快要死了,他活不到十天了!我看到他临死前的各种奇怪征兆,他的神色就像水湿过的灰烬一样毫无生机。”

列子听了以后,伤心极了,哭得眼泪都沾湿了衣襟。他赶紧回去把季成的话告诉了壶子。

壶子一听,不仅一点也不伤心,反而狡黠地笑了,说:“刚才我让他看到的是阴静死寂的神情,我的表情茫茫然一动不动,他大概以为我没有生机了,让他明天再来。”

由于壶子每次装出的神情都不同,使季成无法把握他的真实情况,结果在以后的几天里季成一会儿说壶子还有一线生机,一会儿又坦率地承认自己观相不准。

最后一次,季成进了壶子的家,还没有来得及站稳,就惊慌失措地跑了。壶子对列子说:“你去把他给我追回来!”列子慌慌张张地追出去,而季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列子回来对季成说:“他跑得好快,连个影子也看不见了。”

壶子说:“刚才我让他看到的不是我的本来面目,我对他虚以委蛇、随机应变,顺着他的变化而变化,让他根本无法捉摸,所以他只好逃走了。”

列子听了这番话以后,这才深深感到自己根本没有学到大道的精髓。从此以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中,整整三年没有再出过门。

一言心语

看相人靠的是察言观色,如果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况,甚至把自己的表情搞得变幻无常,看相人就无计可言了。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个揭露看相人骗局的故事。

拒绝权臣资助

列子,生活非常贫穷,常常饿得面黄肌瘦。有人看到这一情形,就对郑国的权臣子阳说:“列御寇先生是一位有道之士,他现在居住在您的国家里却穷困无比,别人会说您不能礼贤下士的。”

子阳听到有人反映这个情况后,为了不落下一个坏名声,便派人送去了许多粮食。列子见到了送粮人送粮食而来,反复表示感谢,但拒绝接受粮食。送粮人无奈,只得把粮食又带了回去。

对此妻子非常生气地对列子说:“我听说当有道之士的妻子,生活是非常快乐的。然而我跟着您,却一直挨饿受冻。现在总算有人送了粮食来,而您却又不要。难道我命中注定要跟着您受苦吗?”列子笑着解释,说:“子阳并不了解我。因为有人在他面前讲了我几句好话,所以他就派人给我们送来了粮食。如果将来有人在他的面前再说我几句坏话,他照样会相信而治我的罪,依我看,还是不要他的粮食为好。”

此后不久,郑国发生动乱,子阳被杀。列子因为与子阳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躲过了这一难。

一言心语

洞察事物的实质,把握一定的因果关系,对于主宰人生是十分重要的。

齐人抢金

执着于名利金钱,是学道人的最大忌讳,所以列子要求人们一定要能过金钱关,不然,不仅学道不成,还会做出许多愚蠢的事情来。为了说明这一道理,列子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齐国人,对黄金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对于黄金,他可以说是朝思暮想,垂涎欲滴。有一天早上,齐人到集市上去,看见路边有一家店铺,这店铺是专门做黄金生意的。店铺里的黄金亮灿灿、光闪闪,那齐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向前去,抓起一把黄金就跑。结果,齐人没有跑多远,就受到人们的围追堵截,并很快被制服。人们把这个大胆的抢劫犯押送到了官府,负责处理此案的官员对齐人的行为非常纳闷,就问他说:“集市上到处都是人,你怎么敢抢夺别人的金子呢?”这位齐人倒也诚实,回答说:“当时,我的眼中只看到金子,没有看到人。”

真是让人可笑!

一言心语

所谓的“利令智昏”,用来形容这个齐人是再恰当不过了。可以说利令智昏是犯糊涂做傻事的根由。

庄子的传说

庄子像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自幼家贫,做过漆园小吏。他最崇拜的是老子的道家之学,虽学识渊博,但却生不逢时,后辞官归隐。庄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写有《庄子》一书,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宗教、艺术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受世俗牵累

庄子最崇尚的是老子的道家之学,虽然他学识渊博,但却生不逢时,因此,连个漆园小吏也不愿做,便辞官归隐了。

辞官后的庄子生活窘迫,常有断炊之虞,不得不向人借米度日。庄子是一个交游很广的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很大。有一次他去拜访魏王,尽管事前刻意准备了一番,但也只是穿着带有补丁的粗麻衣服,仅仅整理一下腰带、绑绑鞋子而已。魏王见到这副模样,也觉得他太寒酸。

由于对时代和社会有切肤的感受,所以庄子始终抱着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楚威王听说庄子才识渊博,有意拜他为相,专门派使者带上丰厚的钱财去聘请他。庄子见后哈哈大笑,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楚王仍然将其包好藏在庙堂之上。你说,是做个死龟,留下骨架让人供奉好呢,还是活着隐居于污泥之中好呢?”使者说:“那当然是活着好啦。”庄子说:“那么你可以回去禀告楚王,我宁可活着隐居于污泥之中。”

后来楚王再次派使者带着重金劝说庄子出来做官。庄子对使者说:“楚王带来的重金确实很诱人,许给我的官位也很尊贵。但是你见过太庙里的祭品牛吗?它活着的时候身披彩绸、吃上好的饲料,而一旦进了太庙,就想离开做个普通的牛,能办得到吗?”又一次拒绝了楚王的聘请。

庄子不仅视权贵如粪土,而且极度厌恶那种有权力欲的人。他和名辩家惠施原是好朋友,当惠施在大梁为相时,庄子前去拜访他。然而事前惠施听人说,庄子是冲着他的相位来的,十分担心庄子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因此派人在国中整整搜查了三天三夜,想捉拿庄子。看到惠施这副势利相,庄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便向惠施讲了一个故事:一种名叫宛雏的南方鸟,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甘泉不饮。鹞鹰得到一只腐烂的死鼠,十分得意,正要享用时,宛雏从它的头上飞过。鹞鹰以为宛雏要与自己争食,惊恐地“哎呀”了一声,紧紧地把死鼠捂住。其实,宛雏之志岂在死鼠呢。在这个故事里,庄子用宛雏表示自己的高浩,以鹞鹰比喻惠施担心自己的相位。

一次,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你看那些水中的鱼游得多快乐啊!”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驳他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鱼的快乐呢?”

庄子向往那种能达到忘却是非,挣脱名利枷锁,不受任何世俗牵累,精神自由快乐的人生境界,他把这样的人称为“至人”,并说:“至人神矣,人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由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后来的道家把老子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庄子被奉为真人,他写的《庄子》也被奉为道教经典。到了唐天宝六年(747年),庄子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诏号为《南华真经》。

一言心语

忘却是非,挣脱名利之羁绊,不受世俗之牵累,反映出了视权贵如粪土,而一心追求精神自由快乐的人生境界。

庄子借粮

庄子家里穷的没饭吃了,于是他就硬着头皮去向监河侯借点粮食。监河侯对他说:“可以。等我把我封地里的钱收起来以后,我就借给您三百金。行不行?”

庄子听了愤然作色,生气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我的名字,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车辙的积水中有一条小鱼在叫我。那条可怜的小鲋鱼说:‘我本来是生活在东海里的。现在您是否愿意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我一命呢?’我告诉他说:‘可以。我将要到吴越一带去见吴王、越王。到那时,我将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引来迎接你,行不行?’没想到那条鲋鱼听了之后愤然作色,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无法离开的水,我一天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现在如果有一斗半升水给我,就能救我一命。而你却说要等到将来把长江的水引来迎接我。到那时,你大概只能在卖干鱼的商店里找到我啦!”’

一言心语

虚伪的善意味着无情。庄子面对监河候的假仁假意,于比喻之中给予了存力的讽刺。

妻死鼓盆而歌

传说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当惠子前去吊唁时,看见庄子正伸着两条腿坐在那里敲着盆子唱歌。惠子责备他,说:“你与妻子相依为命地一直白头到老。现在她去世了,你不为她的死痛哭流涕已经够无情了,现在还敲着盆子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她刚死时,我怎能不伤感呢?可仔细想一想,在最开始的时候,我的妻子并不存在,不仅没有她的形体,连形成形体的‘气’也没有。后来,在茫茫之中产生了‘气’,再由‘气’产生了形体,于是有了我的妻子。而现在我的妻子又回到了她原来不存在的状态,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运行一样。现在,我的妻子在天地这个巨大的房屋里安然恬静地休息着,而我却还为她嚎啕大哭,这样岂不是太不懂天命了。”

一言心语

亲人去世是最令人悲痛的事情,然而任何程度的悲痛都无法使亲人复活。庄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妻子去世之后,他竭力用”气生物”的道理来缓解内心的悲痛。

孟子的传说

孟子像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邑(今山东省邹城)人。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以学习孔子为志愿,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代影响巨大。

幼年受教

孟子的母亲姓仇,父亲名叫孟激,在孟子年幼时就去世了。孟子在母亲含辛茹苦地培养下长大成人。后来成为“亚圣”,成为儒家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可以说他的功成名就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在日常生活中,孟母不仅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是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当孟母发现儿子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最后才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房子虽然破旧,但是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他们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使附近居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大为高兴,于是孟母带着儿子安心地定居下来,在历史上留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道理,可见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在孟子的成长历程中,还有一段母亲“断织督学”的小故事。有一天,孟子逃学到外面玩儿了半天。当儿子回到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他明白了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应不为外界所干扰。从此,孟子养成了孜孜不倦地学习的习惯。

一言心语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克勤克俭、坚守志节地抚育儿子,既成就了孟子,也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更给今天的母亲们带来诸多启示。

怪异忌“新潮”

传说孟子二十岁刚出头时,跑到孔子的徒孙门下念了五年书,学问道德突飞猛进,但思想很守旧,甚至怪异。有一次,孟子进卧室,突然眼前一亮,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他的妻子想试穿一件袒胸露背的蝉翼纱,上身裸着,正在对镜描容。孟子媳妇的思想比较新潮,以为穿上短、透、露的时装,定能平添几分美丽,博得丈夫的赞美。哪知道孟子无比陈旧保守。他说:“我以儒家门徒的名誉起誓,绝不能容忍女人半裸着上身。”说完,愤然调头离去,到户外去吸他的“浩然正气”去了。

他的妻子着急了,说:“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儿,穿了一件休闲装在房里,想不到丈夫见了很不高兴,今后怎么相处呀!我还是回娘家去吧!”

孟母也觉得孟子走火入魔了,训斥孟子说:“按礼俗的规定,快进门的时候,问一问谁在里面,以提醒别人;推开内室的时候,眼要往下看,以免侵犯别人的隐私。这你都不懂,还赖别人?”

孟子哼哼了几声,掉头走掉了。

一言心语

从这个传说来看,孟子像是脑子僵化,六亲不认的书呆子了。

屈原的传说

屈原像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位为左徒、三阊大夫。后受谗言相害,遭逐流放,自投汨罗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流传下来的作品有《离骚》、仅问》、《九歌》等。屈原一生为楚国人民尽心尽力,赢得了人民的尊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照面井

在屈原的老家秭归香炉坪的正对面,有座三星岩,三星岩的半山腰,有眼泉水井。井水清亮清亮,像一面菱花镜子。井边有块古碑,刻着“照面井”三个大字。屈原家乡的人民爱护这口井,世世代代传诵着屈原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