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宦官传
2695200000007

第7章 “臭名昭着”的东汉宦官(3)

为了保卫京都洛阳不受黄巾余党的袭扰,汉灵帝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封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统一听命于蹇硕。自从黄巾起义后,汉灵帝也关心起军事来,他看蹇硕健壮而有武略,便任命他为八校尉之首,负责宫廷警卫。这样,宦官蹇硕掌握了禁卫军大权,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受他节制。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加上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已晋升为大将军,握有兵权,负责京师洛阳及其近郊的保卫。设立八校尉后,蹇硕的地位、权势陡然上升了,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便迅速激化,引发出了一场新的局势。

汉灵帝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春,得了重病,眼看就要不行了,但仍未正式册立太子,朝廷大臣一个个焦虑万分,却都束手无策。汉灵帝这年才三十四岁,正当壮年,迟些时候立太子也不为晚。可是,这位荒唐皇帝一生纵情声色,好酒贪玩,早早就淘空了身子,现在已是病人膏肓、回天乏术了。那么,在灵帝的儿子中选一位储君如何呢?这里面却牵涉到宫廷内外的权力斗争。汉灵帝以前所生的皇子,一个个都幼年夭折了。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宫人何氏终于为灵帝又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刘辩。灵帝生怕这位龙种再成为短命鬼,便从小把他寄养在道人史子眇家,人称为“史侯”。何氏本是南阳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人,出身于屠家,少入掖庭时身长七尺一寸,一朝得幸,生了位皇子,便母以子贵了。生下刘辩后,汉灵帝封何氏为贵人,非常宠爱。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正式立何氏为皇后。次年,将她父亲何真追封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封她母亲为舞阳君。何皇后虽然有专房之宠,却生性多疑,善猜忌,妒心醋劲极大,后宫嫔妃无不被她的雌威所震慑。也就在这一年,后宫王美人怀了身孕,她非常畏惧何皇后,便想服药打掉胎儿,却未能成功。不久,王美人也生了位皇子,汉灵帝给他起名叫刘协。何皇后听说王美人生了刘协,妒火中烧,便派人给王美人强行灌入毒酒,可怜王美人产后不久,就一命呜呼了。汉灵帝知道这件事后,龙颜大怒,便一心要废掉何皇后。张让等一般宦官,为给自己将来找一个强有力的后台靠山,就在皇帝面前替何皇后苦苦哀求,何皇后方得确保无事。事后,何皇后非常感激张让,便把她妹妹嫁给了张让的养子,何、张两姓结成了亲家。

皇子刘协,一出世便失去了娘亲,这使得汉灵帝内心似乎颇为愧疚。他既怜悯这个可怜的孩子,又常常思念王美人。一想起王美人的出众姿色,回忆起她那丰盈的体态,再品味一下她的聪明能干,就令灵帝黯然神伤。为此,灵帝曾专门写了《追德赋》和《令仪颂》,以抒发他的思念之情。正因为这些缘故,在汉灵帝的内心里,似乎要对刘协更为偏爱一些。刘协丧母后,汉灵帝便让自己的母亲董太后来抚养。自从黄巾大起义失败以后,朝廷大臣中就不断有人劝灵帝早立太子,汉灵帝自己却一直犹豫不决。按封建时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衡量,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太子之位都非刘辩莫属。但是,汉灵帝既然偏爱刘协,就一再找借口说,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他自己心中不大满意。灵帝的母亲也一再劝皇帝改立刘协为太子。作为老祖母,董太后总是希望看到自己亲手抚养的小孙子,能成为未来的君主。之因这两方面因素,汉灵帝一直想立刘协为太子。废嫡立庶终归不合制度。灵帝一是受礼法制度的束缚,二是因朝中大臣们的反对,三是也考虑到何皇后及其兄长大将军何进的势力不可轻视,因而立太子之事,一拖再拖,一直未能确定。

汉灵帝眼看要撒手归天了。蹇硕怕灵帝一死,刘辩继位,那时国舅何进执掌大权,外戚势力重新抬头,自然对宦官集团不利。因而,趁着灵帝还有一口气,蹇硕便急急忙忙上书给灵帝,要求立刘协为太子。汉灵帝在临死前,似乎找到了知音,便强撑着身子,拟好了立刘协为太子的遗诏,塞给了蹇硕。

汉灵帝在四月丙辰日,洛阳南宫的嘉德殿刚一咽气,蹇硕立刻行动了起来。他生怕废嫡立庶会引起大臣们反对,更惧怕何皇后和他哥哥的权势太大,不听凭他来摆布,便决定先瞒住朝臣,秘不发丧,不让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宫外,设法杀了何进再说。蹇硕就派人去请何进入宫,假称要与大将军商量立太子大事,暗中在皇宫内预先作了布置,单等何进前来送死。不料,蹇硕手下有个司马叫潘隐,与何进的交情很好。等何进一入宫门,潘隐便迎上前去,暗中给何进递了个眼色。又乘人不备,悄悄耳语说:“不可入宫。蹇硕欲谋杀公!”何进大惊,立刻退出宫门,然后转身跳上马,疾驰而去。

何进策马跑进军营,召集手下士卒,作好了迎战的准备。派人进宫,声称自己身体不舒服,不能应邀进宫。灵帝病死的消息也泄露了,何进仍决定不入宫吊唁。蹇硕见自己的阴谋破产了,内心惶惧不安,也无良策相待。何进派人和他妹妹商议后,便全身披挂整齐,以五千名禁卫军为后盾,率领朝廷大臣三十余人,气昂昂闯入皇宫,在灵帝柩前,扶立刘辩即皇帝汉少帝之位。

刘辨即位,只有十四岁,便由他母亲何太后临朝称制,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共同辅政。何进掌握大权后,就想彻底铲除宦官集团。他和袁隗的侄儿袁绍商议,决定先增强自己实力,再伺机发难。其时,汝南袁氏累世公卿,被称为四世三公的高门大族,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极富号召力。袁绍和他的从弟袁术都爱召客养士,受到当世豪杰的推重,赵忠曾私下对人说过:“袁绍沽名钓誉,好养死士,不知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何进得到袁绍的鼎力相助,可谓如虎添翼。这也表明,在这场宫廷斗争中。外戚集团终于和豪族世家联起手来,共同对付宦官集团了。

袁绍很快就联络了许多有兵权的官僚。除蹇硕外,西园八校尉也大多倾向于何进一派。同时,何进他们还召集了二十多名智谋之士,如何顒、苟攸、郑泰等,都是他们的心腹。蹇硕在双方较量的第一个回合,就遭到了失败。他深知,现在已经势成骑虎,何进与自己绝对势不两立,那就只好拼个鱼死网破了。想来想去,蹇硕觉得就只有提前下手、先发制人一策了。于是,他给“十常侍”的赵忠和宋典等人写了一封信,企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信上说:大将军何进兄弟柄权专政,现在正和天下的党人密谋策划诛杀先帝左右侍从,企图加害于我们这些人。只是因为我统领着禁卫军,所以还有些顾忌,没有下手。为今之计,最好是我们先关闭宫门,然后再派兵迅速将他们逮捕!”

蹇硕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因为这时的“十常侍”集团,固然实力雄厚,但却不见得会支持他蹇硕。在灵帝末年,蹇硕就象是宦官集团中突然冒出的一颗政治新星,一时光彩炫目,却并没什么深厚的根基。他以小黄门之身,统领禁卫军,主要出之于灵帝的信任,同“十常侍”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相反,“十常侍”与他虽然同属宦官集团,难免对这位小字辈的新贵怀有不少的嫉妒。大难临头,隔河看景就不是不可能的了。更何况,“十常侍”内部虽不统一,但大多数人都和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首领张让不仅与何家结了亲,当年力保何皇后,就是为了给自己找靠山,现在岂有自毁基业韵道理?在“十常侍”中名列第四的郭胜,跟何进既是乡党,而且当年何太后入宫受宠与何进的高升,郭胜都从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因而他与何家就相当亲近。在接到蹇硕的信后,张让、赵忠和郭胜、宋典等人商量了一番。最后,“十常侍”决定:抛弃蹇硕,不采纳他的计策,反而派人把这封密信送给了何进。何进在看过密信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召集袁绍、鲍鸿、曹操等人商议。随后,何进马上动手,火速派出士卒,轻而易举地就捕杀了蹇硕。蹇硕统领的禁卫军,也全归何进兼管。

何进杀了蹇硕后,火气还没有完全平息,接下来又对董太后下手。过去,董太后和蹇硕他们都想立刘协为太子,何进兄妹心中自然愤愤不平,只是因为灵帝在世,无从发泄。现在,灵帝已死,他的老母亲当然就要大倒其霉了。汉少帝登基之后,马上把那位年方九岁的异母弟刘协封为渤海王,后又改封为陈留王,以示安慰。何太后临朝称制前后,与她婆婆董太后的关系一直很僵。当时,董太后的侄子惰侯董重担任骠骑将军,手下有一千多名士兵,这是董太后唯一可以依赖的靠山。董重与何进二人也是彼此仇视,一个不服一个。董太后当年也曾教唆儿子卖官求财,而自己从中分肥,以致金钱珍宝,盈满堂室。何太后听政时,对董太后更是没有好脸色,董太后便也想垂帘听政,加强自己的权势。何太后见老太后想专权,便从中作梗。何太后一天在宫中设了宴席,专请董太后共饮。酒至半酣,何太后站起来,举杯下拜说:“我们都是妇道人家,不宣参预朝政。过去吕后因手握重权,专擅朝政,以致宗族千人全部被杀。现日今咱们最好深居九重,朝廷大事就让那些元老大臣自己去商议吧!请太后垂纳此言,国家幸甚!”董太后闻言大怒,痛骂道:“你这贱人毒死王美人,心肠狠毒如狼似蝎。现在仗着你儿子当了皇上,又有你哥何进大权在握,就敢胡言乱语了吗?”何太后则暗讥说:“我用良言相劝,你为什么反而要破口大骂呢?”董太后恨恨地说:“你家本是屠沽小辈,有何见识!你到底张狂什么?不就是倚仗你有个哥哥吗?我马上叫骠骑将军来,砍下何进的脑袋给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