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探秘
2695700000011

第11章 对地球的探秘(3)

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也有两处“死亡谷”。与前面述及的“死亡谷”极其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与美国的“死亡谷”恰恰相反,这个“死亡谷”只能让那些飞禽走兽在瞬间将生命供奉与它,对人的生命却没有任何威胁。

根据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统计,在意大利这两座山谷中死于非命的各类动物平均每年达37000多头(只)。因此,意大利人称它们为“动物的墓场。”此外,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个更奇异的“死亡谷”。在谷中,6个大山洞依次排列,把山谷分割成一间间隐蔽的屋舍。宛如一只只觅食的野兽张开大口。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死亡洞”。在谷中,人或动物一旦靠近洞6~7米远,立即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入洞中。相传,有一位距洞较远的科学工作者差点被吸了进去,他拼命往外逃,最终了逃出来。他说,在入洞的一刹那,他看到洞里有大批的死鹿、死虎及尸骨累累的人。

“在地球的这个弹丸之地,自然界似乎发出一声声诅咒。凡来这里的人们,无不感到惊惧与恐怖,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死气沉沉、濒临毁灭。人畜的死亡在这里拉开了帷幕,扬起了灵幡。只要看一眼这个见不着活人,动物死绝的地方,不禁令人毛骨悚然……”这位曾经身临其境的科学家曾这样写道。

而在我国的青海省,也有个“魔鬼谷”,当人畜入谷后,它能多次呼风唤雨,造成人畜伤亡,令人望而生畏。

“魔鬼谷”为什么有如此威力呢?是“魔鬼”作怪还是有着其中的必然奥妙?为揭开“魔鬼谷”之谜,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担起了这个重任,经过考核调查,最终揭开了该谜的谜底——原来一切魔术全由强大的地下磁场产生电磁效应所致。

1995年5月19日《晚报文萃》有报道说: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科学勘察,揭开了位于中国西北部山区一个神奇的“魔鬼谷”的奥秘。这个多次呼风唤雨、平地生雷,造成人畜伤亡的罪魁祸首,原来是该地区强大的地下磁场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被称作“魔鬼谷”的山谷东起青海省茫崖镇的布伦台,西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南部的昆仑山支脉沙山,长约100公里,宽约30公里,谷地平均海拔约3200米。这个谷地南有昆仑山,北有阿尔金山,两山夹峙,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虽然地处内陆,但林木繁茂,牧草秀美。然而,这个看似理想的天然优良牧场,一遇天气骤变,便会变成阴森恐怖的“地狱”,平地生风,电闪雷鸣。尤其是滚滚炸雷,震得山摇地动,成片的树木被烧得身焦枝残。附近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几百年来均将此谷视为禁地。偶然有误入其中者,往往遭雷击而绝少生还。

为了揭开“魔鬼谷”的奥秘。青海省地质科学工作者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对这一谷地进行实地科学探查,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地质勘察证实,这一谷地地层中,除有大面积三叠纪火山喷发的强磁性玄武岩体外,还分布有百多个铁矿及石英闪光岩体。

经专家们进行伽玛法测试,这里的磁场峰值高达1000~3000伽马。有关专家认为,正是由于这里的地下岩体和铁矿带所形成的强大磁场的电磁效应,引来了雷电云层中的电荷,因而产生了空气放电,形成炸雷。而雷电一遇上地面突出物体,就会产生尖端放电现象,因而牧场上人和畜群就成了雷电轰击的目标。奇怪的是这一谷地的牧草却特别茂盛,原因在于雷电所产生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生成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续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水又生成硝酸,硝酸随雨水落下后与土壤中的岩石作用形成能溶于水、易于植物吸收利用的硝酸盐。牧草由于吸收了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而变得枝叶茂盛,偏偏又不断地诱惑着牧民和畜群。

上述考察和结论,对于解释UF0(飞碟)的某些现象和效应也不无裨益。因为在一些UFO个案中也有雷雨交加现象,所以,这很大可能也与强磁效应有关。

纬度30°线探秘

在非洲北部,从大西洋海岸到红海之滨,方圆约9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偶尔的一个点状绿洲外,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

这就是着名的撒哈拉大沙漠——世界第一大沙漠,与地球上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气候格外炎热干燥,炎炎烈日下,沙丘上的温度竟能超过70℃。

然而,这里却有着神奇的人文历史景观。

早在19世纪,一些探险家就深入到撒哈拉大沙漠考察,其结果可谓硕果累累。因为在北部沙漠高原荒凉的山崖上,他们发掘出长达数千米的彩绘壁画群。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括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形形色色的古人生活场景,而且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生物和模样怪诞的人。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些手持长矛、弓箭的虎视眈眈的武士旁边,站着许多怪异的陌生人。他们一个个头戴圆形潜水帽,状如今天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

科学家们已经考证出:这些惟妙惟肖的壁画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

难道古代撒哈拉人曾经见到过穿着宇航服的外星人?难道除了这些壁画外,他们竟不曾留下其他实物?

如今,人们对远古时代撒哈拉的盛衰史一无所知,而这贫瘠又充满玄机的撒哈拉大沙漠,正好分布在北纬30°线两侧。正如我们在其他篇章中所介绍过的,3000年前的玛雅人创造的文明,是美洲大陆上唯一的古文明。

玛雅人拥有高深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建造的神殿、金字塔雄伟壮观,编制的历书精确无比。然而,16世纪,当西班牙殖民者踏上美洲这片土地时,玛雅人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而使得玛雅文明成为整个地球文明史上最玄妙、最充满疑谜的一章。

1927年,英国考古学家米歇尔。汗吉斯带着女儿,不辞艰辛地深入北纬30°两侧玛雅人聚居的丛林中考察,偶然发现一颗用整块水晶石镂刻成的、与真人头盖骨一模一样的玲珑剔透的水晶头盖骨。

据专家估计,这颗水晶头盖骨至少有10万年的历史。那么,10万年前,古玛雅人又是怎样把整块坚硬的天然水晶石加工得如此精细,形态如此逼真?玛雅人加工水晶头盖骨的目的又何在呢?

多年以后,保存这颗水晶头盖骨的汗吉斯的女儿声称:这颗水晶头盖骨有一股魔力,能治病,她与水晶头盖骨朝夕相伴数十年,至今快90岁的人了,仍然非常健康,而且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得多。

自1927年以来,考古学界先后在此地找到13颗水晶头盖骨。它们都与真人头盖骨一般大小,下巴能灵活转动,并且镶嵌有牙齿和眼睛。

根据人们的传说,这13颗水晶头盖骨中隐藏着人类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种种秘密,储存着人类起源、宇宙生命之谜的信息。果真如此吗?

谈到纬度30°线,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令全球飞行员、航海家谈之色变,海难、空难事故最为频繁的海域——人称十大死亡旋涡区。它们是百慕大三角海域、龙三角海域、太平洋夏威夷到美国西海岸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附近海域、阿富汗附近海域等五个北纬30°线上的死亡旋涡区;以及位于非洲东南部沿海海域、澳大利亚西海岸海域、新西兰北部海域、南美洲东南部海域、南太平洋中部海域等五个南纬30°线上的死亡旋涡区。

有趣的是,这十大死亡旋涡区在地球上正好以等距离分布,倘若把这些旋涡区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整个地球将被划分成多个等边三角形;而每个死亡旋涡区又正巧在这些等边三角形的接合处。

除此之外,在英国南部茫茫的大平原亡,有着名的索尔兹伯利巨石柱群。这些奇形怪状的石柱群,是由无以计数的25~30吨重的巨大石柱排列而成。

它们神工妙力地排成一个个同心圆,在石柱顶端,还架着巨大的巨石横梁,使柱群中心的30根石柱围成一个封闭的圆。

据考证,这宏伟壮观的石柱群已有5000年的历史。

科学家们惊诧不已,这是什么人巧夺天工的杰作呢?这些人是用什么方法吊装石柱的呢?这些巨石又来自何方?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一座古老的天文台:石柱群的主轴线正好指向夏至时的日出方位,而冬至落日的阳光又正好透过东西拱门的连线;同时,人们还能从石柱群中推算出太阳、月亮在天空运行的位置和日食、月食的时间。

另有人认为,它不过是古人进行祭礼的场所……

近年以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测出,这些石柱群中蕴藏着某种能量,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使得这些浑然天成的石柱群越来越奥妙无穷。说不定哪天,人类又会另有更令人吃惊的发现。

让人疑惑的是,索尔兹伯利也正好处在北纬30°线上。

位于北纬30°线上的还有:古埃及金字塔群和狮身人画像,传说中沉入海底的大西洲……另外还在长江、密西西比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入海口,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世界含盐量最高,浮力最大的湖泊——死海……

沉没的古陆探秘

可谓沧海桑田,曾经草木茂盛、动物成群的大平原,如今变成了浩渺无际的滔滔大海。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洋深处,竟沉睡着一片神奇的大陆。

在1977年9月,一支由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苏联等多国海洋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海洋考察队,在执行国际深海钻探计划的过程中,乘坐“格洛玛·挑战者号”考察船在日本海沟及其附近的海域进行钻孔时,获取了长达73~1157米的地层样品。

当科学家们对这些海底样品进行仔细研究之后,不禁大吃一惊:这个靠近日本海沟的太平洋底,数千万年前竟是一块高耸在海面之上的陆地!

大约在2200万年以前,这块神奇的陆地曾出露在日本列岛以东12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东距日本约100公里。如今,这块长达200多公里,宽约80公里的大陆静静地潜伏在2600米深的海底,上面覆盖的是厚达1000米的沉淀物。由于着名的海流——亲潮暖流从这块沉没的大陆上流过,科学家们将它命名为“亲潮古陆”。

“亲潮古陆”的发现,震动了日本地学界,人们惊呼“日本列岛将要沉没”!似乎由亲潮古陆的沧桑历史看到了日本列岛的凄怆未来。于是,科学家在冥思苦想,社会各界在讨论:千万年以后,列岛沉没了,日本怎么办?

根据钻孔的岩性及年代测定:科学家揭示了这块古陆的变迁历史。6700万~2500万年前,亲潮古陆开始下沉,覆盖在不整合面上的砾岩层就成了上部地层的底砾岩;接着沉积了100米厚的浅海矿岩,以后就保持着深海沉积的特性,迄今接受了近1000米厚的沉积物,其中含有较多的火山灰及硅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古陆上不但沉积了大量陆源物质和生物碎屑,还经受了无数次火山喷发的洗礼和冰川冰块的袭击,真是饱经沧桑巨变。据科学家测算,古陆仍有继续下沉的趋势。

那么,这片曾经繁茂一时的千年古陆又是怎样沦为海洋的呢?

学者们认为:在6700万年前,白垩纪的某个时候,亲潮古陆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垂直运动。但是,在距离日本海沟仅90公里的地方,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近3000米的垂直地壳升降,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

是不是因为火山喷发或地震造成的呢?有一段时间,人们似乎认同了这一观点。但是,它依然脆弱得不堪一击。因为它无法说明下沉近3000米的机理过程。

就在人们还沉浸在亲潮古陆所设置的迷宫里久久走不出来时,耳边又飞来海底巨石的消息。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人们在日本冲绳岛南部的那国岛附近22.5米深处的海底发现一块塔状巨石,宽约183米,高27.43米。经美国和日本地质学家实地考察后证实,这块巨石已有1万年的历史,比埃及法老的台阶状金字塔要早5000年,是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建筑物。

然而,它究竟是海水长期的侵蚀作用下的自然产物,还是人为的高大建筑呢?

由于深度毕竟不大,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家罗伯特·肖赫曾下潜到海底,特地研究这块神秘巨石,他发现它有好几级,每级高约1米,像台阶状的金字塔。肖赫教授承认,他从未见过这样轮廓分明的自然杰作,它毫无雕刻痕迹。但是,它仅仅是自然杰作吗?

为了解开这个谜,不久,日本地质学家木村正纪也潜入海底,当他看到巨石周围矗立的一座与巨石大同小异的小石墩后,木村认为这绝不是自然的产物,倘若它是海水侵蚀而成,其周围定有碎石,实际上他却一块碎石都没有觅到。

据此,木村等地质学家认为,这块巨石可能是人类发现的又一个新文明的证据,因为,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表明人类有能力在1万年前创造出这样的建筑物。

静静地休憩在海底的古陆、巨石,你们可听见现代人的呼唤?

消失的大西洲探秘

公元前350年,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两篇着名对话《泰密阿斯》与《克利斯提阿》里,曾提到一个美丽的大岛国:即大约在公元前12000~前9000年间的一个名叫亚特兰蒂斯的大西国,或叫大西洲。说该洲地大物博,面积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经济繁荣、科学发达、国富民强。

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在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大西洋中。

然而,大西洲到哪儿去了?为什么它几乎在一夜之间便从地球上消失了呢?哪儿是它的家?又是谁毁灭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大陆?……2000多年来,无数热心的科学工作者在寻踪觅迹,在苦心竭力地思索。

早在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撤半岛东北部发掘出迈锡尼文化遗址。35年后,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又在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米诺斯文化遗址。

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们与失踪了的大西洲联系起来,许多学者认为,现存于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就是大西洲东部的残余部分。大西洲的主体部分已沉没于地中海。他们的解释切中肯綮:“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海啸连续爆发,吞没了大西洲大陆。”

学者们通过对近代火山的研究,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源头在桑托林岛——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公里处。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随后又掀起附近海面的大海啸。但是,这一观点存在两个明显缺陷:不能解释米诺斯文明与大西洲繁荣在时间上的巨大差距——相差八九千年;更不能解释地中海与大西洲在面积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