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1
2696700000019

第19章 空前绝后的武则天(3)

古代风景武则天早年在太宗宫中,颇受冷遇,当了高宗的宠妃和皇后时,床笫之间也曾欢愉。可惜高宗不久身患风疾,又在她50多岁时死去。寂寞难耐的武则天,需要有人在她身边承欢。这时,高宗的千金公主发现了薛怀义。薛怀义本名冯小宝,早年流浪在洛阳街头,以卖药为生,闯荡江湖,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狂中不失几分英姿,千金公主在偶然中发现了这位壮士,留在自己身边试用后,把他献给寡居多年的武则天。小宝侍寝有术,深受武则天的宠爱。为了让他能自由出入宫中,专门将洛阳白马寺修饰一番,让小宝为僧入寺住持,改名怀义,赐以薛姓。薛怀义从此依仗武则天的宠爱,作威作福,升官至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封梁国公,在帮助武则天远征突厥和登上皇位之中,也多有功绩。薛怀义后来因有人告他谋反,被武则天秘密处死。这时年已七十多岁的武则天,仍是精力旺盛,需人承欢。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善解母意。又给她推荐了张昌宗,这位当时不过20岁的男宠,既善侍寝,又通音律,武则天非常满意,数日后即封张昌宗为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半月后,又推荐自己的哥哥张易之进宫,易之侍寝更有经验,武则天马上加官司卫少卿(从四品上)。在武则天近似溺爱的宠幸下,二张势力迅速膨胀,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而且干预朝政。当时朝廷中的当权者如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争先恐后献媚二张,争着为二张执鞭牵马,有如奴仆服侍主人一样。在武则天养男宠的导引下,当时的太平公主、千金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后宫女官,纷纷或明或暗效仿,有的为了方便起见,违犯祖制,在宫外修建住室,奢侈铺排,不避嫌疑,一时宫里宫外,淫乱之风盛行。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立即起用武氏子侄为宰相、将军,臣下有功者常赐以武姓,又免去天下武姓之家的田赋,追封武氏先人,上谥号,立庙宇。显然,她是想百年之后传位于武氏子孙的。一些钻营投机者,也乘机联名上表,请武则天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在长寿二年(693年)元旦举行的祭典大礼中,武则天初献之后,竞让武承嗣、武三思为亚献和终献,正儿八经的皇太子李旦尴尬地站在一边。这一切,理所当然地激起了忠于李唐王朝的元老重臣们的反感与不满。狄仁杰、李昭德等几位有见识的宰相巧妙地一再提醒武则天:“姑侄与母子哪个更亲呢?陛下若立儿子,那么百年之后,可以永享儿孙的香火,若立侄子,则从未听说过侄子当皇帝为姑母立庙奉祀的!”一天,74岁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昨天夜里,我梦见一只大鹦鹉,两翼折断了,你说这是什么征兆?”狄仁杰趁机借题发挥:“鹦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即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复振了吗?”这时宰相吉顼也为武则天正宠幸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出主意:你们俩专横跋扈,深为群臣忌恨,要想保全自己,唯一的选择,是参与立储大政,借枕席之便,劝说武皇复立庐陵王(即李显)为皇太子,这样将来可免于难。二张又怕又惊,听从吉顼之言,屡次在武则天枕边吹风,促使武则天作出决断。

在这两难之中,武则天经过再三权衡,决定派人把庐陵王李显秘密接回洛阳。当时的皇嗣李旦(李显之弟,即睿宗)知趣地请求退位,李显被立为太子。武承嗣眼看着到手的太子位易人,气闷之下,怏怏而死。武则天为防止自己死后,诸武与太子再度纷争残杀,曾召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姓子侄,宣誓于明堂,祭告天地,立下铁券,藏于史馆,让他们宣誓和平共处,使朝廷紧张的局势得以缓和下来,也使武则天赢得了最后一段较为安定轻松的日子,赢得了死后的哀荣。

长安四年(704年)末,武则天病卧床上,累月不见宰相,身边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侍奉,并“居中用事”,朝臣们心神不安,惟恐继嗣发生变故。次年正月,即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右羽林将军敬晖,右台中丞袁恕己等人,经过密谋后,发动政变,由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带领军队攻下玄武门,直奔武则天病卧的迎仙宫,张易之兄弟未及反抗,即被诛杀,随即二张集团的其他重要成员也被杀掉。病榻中的武则天被“请”下御座,让位于太子李显。政变次日,以武则天名义颁布制书,命皇太子李显监国。第四天皇太子李显正式即位,乃为中宗,李唐王朝再度重建。因张柬之等5人废周复唐有功,都被封为王位,史称这一日为“五王政变”。

“五王政变”后不到一年,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二日,82岁的武则天凄冷地死在上阳宫的仙居殿。临终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归葬乾陵(高宗的陵墓);赦免王皇后、肖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瑷、柳奭的亲属。在她临下台前,已经赦免过一大批被酷吏陷害的人们,临终赦免的这一批,是她最早的、也是最后的一批冤家。临终遗嘱表明,这位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女皇,最终还是回到正统的封建之道上去了。因而也使她成为既空前,又绝后的封建社会的唯一女皇。

虽然武则天临终时嘱咐儿子李显在陵前树碑而不立传,但时人和后人对她的评价并未因墓碑无字而稍有停缓,尤其是对她不择手段登上皇位,酷吏杀人,重用诸武,变更官制、文字,以及个人私生活方面的问题,多所指责。但客观地分析,武则天不失为一位卓异的女性,一位给后来盛世奠基的女皇。

神龙二年(706年)正月,武则天的灵柩在唐中宗李显的护送下由洛阳运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她在临终前曾嘱咐儿子,可以为她立碑,但不须立传,从而留下千古猜测的“无字碑”之谜。对于这位在有唐290多年中,独自叱咤风云50多年的一代女皇,人们评说不一。纵观封建时代正统的史家评说,对武则天的贬多褒少,甚至有贬无褒。武则天在位时的一些政绩,可能也由此而有所遗载。今天,当我们站在封建立场之外时,可以对有些问题重新加以分析和认识。

武则天能不能当皇帝?这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也是解决其他争论不休的问题的前提。若站在封建主义立场上看,武则天是不能当皇帝的。因为封建时代的皇位,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是不能沾边的。即使再有本事的女性,也最多当个皇后,或者手握实权、没有皇帝称号的幕后决策者。武则天之前有吕后,之后有慈禧太后,她们也都很有些本事,但只能当个事实上的“皇帝”,却从来没有得到过正式的皇位。武则天则不然,她正儿八经地当了15年武周皇帝。仅就这一条,也就足以引起在她之后历代封建史学家、政治家的猛烈抨击。但是,我们如果站在封建立场之外来看问题,武则天能不能当皇帝的答案是肯定的。这里的关键,是看本人有没有相应的德才,不能简单地用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来加以肯定或否定。鲁迅先生曾说:“武则天当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武则天当皇帝,实在有勇气,也给社会中的女性,带来了勇气。

任用酷吏,滥杀无辜,确是如此。这在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是不能肯定的,对武则天当然也不能例外。但应看到,武则天之所以这样做,固然与她的本性残忍有关,同时也是不得已而行之。这就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主临天下”的不易与艰难。还应看到,武则天在任用酷吏的同时,也着意任用了狄仁杰等一批良吏,使政局保持了平衡。一旦政局稳固,她就对酷吏下手,不允许再行酷政了。更值得研究的是,武则天任用酷吏杀了那么多人,其中不乏冤魂屈鬼,但却没有动摇她的统治,说明她虐杀的主要是与她为敌的李唐宗室和关陇士族,在客观上抑制了士族势力,扶持了庶族势力,在统治基础方面可谓“失一得一”,故能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定。

重用武氏亲族及其他小人,也是事实。这同样与她追求个人目标时的“实用主义”有关。但同时也要看到,武则天对人才的重用程度,几乎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她在位时期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了大量各类人才,后来协助唐玄宗创造“开元盛世”的重要人物,大都是在武则天时期选拔培养出来的。

武则天当皇帝后,曾别出心裁地制造了一些文字,如将山、水、土合在一起,以“埊”为“地”字;一、生合在一起,以“至”为“人”字;一、忠合在一起,以“恧”为“忠”字;千千万万的“季”为“年”字;口内八方的“园”为“国”字;改自己的名为“曌”(音zhào),取“日月当空”之意。另外,在她当政期间,中央官制屡次变更,机构名称时常更换,且大都别出心裁,有如“造字法”一般。这些当然是不可取的,但也反映出这位女性具有很强的“标新立异”的意识。文字与官制的变更,在客观上为后人断代提供了方便。

至于私生活的淫乱,也属史有明载,但不可苛求。在封建时代,男性帝王姬妾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们不以为非,女性皇帝养几个“面首”(即男妓)也不应过分指责。据说南朝时期,刘宋王朝孝武帝的女儿山阴公主,曾对做皇帝的弟弟感慨地说:“陛下在后宫拥有众多的美妃,而臣妾只有一个丈夫,这是否有点不公平?”孝武帝立刻赏给山阴公主男妾数十人。举这个例子,不是提倡男养女妾,女养男妾,而是说用男女平等的现代标准看,不能过分指责。清代史学家赵翼的看法,就比较公允:“(男性)皇帝富有四海,妃嫔常常有成百上千,太后(指武则天)既然当了皇帝,所宠幸的男妾不过几个人,实在用不着深加责怪。”

当代史学家吴晗先生对武则天的评价是这样的:

在唐代的历史上,唐太宗打下基础,接着是武则天时代,以后是开元全盛时代。武则天当权前后的50年间,生产发展了,土地开发了,人口增加了,疆土开扩了,文化提高了,和许多外国也有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而且还应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开元时代的政治家都是武则天时代培养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武则天时代长期的巩固发展工作,开元盛世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是比较公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