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2760900000010

第10章 教派与寺院(2)

《丹珠尔》包括“论”和一部分“律”,主要是印度和西藏佛教大师、学者、译师对《甘珠尔》的著述和论集的集成,包括:赞颂、续部、般若、中观、经疏、唯识、俱舍、律部、本生、书翰、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修身明、杂部、阿底峡小部集、总目录18个部分。

大藏经历代有不同的刻板。著名的有拉萨、德格、北京、日本等七八种版本。《甘珠尔》有104至108函,《丹珠尔》在213函至216函之间。内容有差异,部数各不相同,《甘珠尔》在1108部至1114部之间,《丹珠尔》在3461至3559部之间,其中德格印版有21万块之多。

76.藏传佛教常用法器有哪些?

藏传佛教的法器虽然繁多,不外修息、增、怀、诛四法。息为息灾;增为增益;怀即怀爱,也就是敬爱;诛为诛魔,又称降伏,也就是调伏。按此四种法门,所用法器也有所别,息灾法多用白色,如银制之件;增益法多用黄色,如金质之品;敬爱多用红色,如铜器之类;调伏法多用黑色,如铁制法器。四法之中,绝不随便。藏传佛教法器其形式皆仿自印度,偶或稍加变更。

77.为何说昌珠寺是西藏的第一座庙宇?

昌珠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南郊外两公里处的贡日山南麓,属格鲁派寺院。昌珠寺是由松赞干布主持修建的西藏第一座庙宇。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文成公主当年在拉萨夜观天象日察地形时,发现吐蕃全城的地形极像一仰卧的罗刹女,将不利于吐蕃王朝,须在女妖的四肢和心脏建庙以镇邪。于是,在女妖心脏上建一座赫赫有名的寺庙,也就是后来的大昭寺,罗刹女四肢之一的左手臂上建了昌珠寺,并以珍珠唐卡镇之。

藏语中“昌珠”的意思是“鹰鸣如龙吼”。又有传说建昌珠寺的地方以前是一个湖泊,湖中常有一头五头怪龙作乱。松赞干布为除此害,亲自变成一大鹏鸟与怪龙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最后将妖龙的五个头一一啄了下来。因此这座镇妖之寺的名字就叫做“昌珠寺”,以纪念松赞干布降伏妖魔。

昌珠寺共两层,底层供养松赞干布像。二层殿名“乃定学”,是昌珠寺中最古老的殿堂,主供莲花生佛像。主殿里供奉着珍珠唐卡,是昌珠寺镇寺之宝,内容为观世音菩萨憩息图。

78.西藏的每个寺庙的颜色大部分是白色和红色,这有什么意义?

红色象征文殊菩萨,白色象征观世音菩萨。藏族有崇尚白色的传统,白色象征纯洁、光明、雪山等;绛红色则代表着宗教以及僧衣。在个别地区个别教派的寺院墙壁上也涂抹有黑、灰等颜色。

最能代表藏族颜色的是绛红色,它是藏传佛教僧人衣服的颜色,代表了藏族的藏传佛教信仰。

79.西藏有哪些著名的寺院?

布达拉宫位列西藏各寺之首,也是西藏宗教的中心;大昭寺、小昭寺合称“拉萨二昭”,最早修建于吐蕃时期,寺内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在拉萨还应看的一座著名寺庙是色拉寺。

桑耶寺建立于公元8世纪,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同时也是西藏古代建筑中最有特色的一组建筑群,它完全是按照佛经中的世界形成图说设计的。

甘丹寺被誉为格鲁派六大寺之首,是格鲁派修建的第一座寺院;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它曾为西藏佛教培育出大批佛学人才;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也是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从四世班禅在此任法台后,这里便成为各世班禅的驻锡之地。

其他著名的寺院还有萨迦寺、托林寺、夏鲁寺、白居寺、昌珠寺、桑丁寺等。

80.请介绍一下雍布拉康

它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坐落在距拉萨140公里的乃东县泽当镇东南不远的雅砻河谷的山冈上。这座建筑名为“雍布拉康”,“雍”是尊母,“布”是孩子,“拉康”为宫殿,故可称谓“子母宫”。雍布拉康规模较小,它耸峙山头,面西而立,前部为一幢三层楼房,后部是一座碉堡形式的高层建筑。相传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的,后来变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五世达赖喇嘛时该宫殿又改成了格鲁派寺院。

进入雍布拉康狭窄的殿堂,殿后壁中置一多格佛橱,内有弥勒、莲花生、文殊等铜造像多尊。前面为一护法神橱,再前面则是四个金刚菩萨像。右壁有一列经架,置有《甘珠尔》等经书。相传雍布拉康除了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以外,还是西藏第一部天降经书的地方。在雍布拉康壁画中表述了藏王拉妥妥日年谢时,从天上降下来的经书、塔等佛物的故事。

81.为什么桑耶寺被称为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寺院?

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自创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桑耶寺建筑规模宏大,殿塔林立,以大殿为主体,组成一座庞大、完整的建筑群。寺内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它是西藏古代建筑中最有特色的一组建筑群,它完全是按照佛经中的世界形成图说设计的。整个寺院的布局,一般认为是以古印度的欧丹达菩提寺为蓝本,仿照密宗的曼荼罗建造的。位于全寺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着宇宙的中心须弥山;“乌孜”大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旁建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建红、绿、黑、白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魔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杵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坚不可摧。还有一些护法神殿、僧舍、经房、仓库等其他建筑。全部建筑又围上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铁围山,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以东大门为正门。

“乌孜”大殿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大殿三层各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桑耶寺底层为藏式结构,中层为汉式结构,顶层为印度风格,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风格进行绘画和雕塑。所以,藏族古籍《贤者喜宴》评价说:“此寺系一难以想象之建筑,系此世间无与伦比之寺院。”

据说当年桑耶寺建成后,藏王赤松德赞命七个贵族子弟在此剃度,出家为僧,号称“七觉士”, 桑耶寺遂成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

82.藏区最大的苯教寺院在哪儿?

孜珠寺是目前全藏区最大的苯教寺院,也是保留古老苯教仪式仪轨最完整的寺院。该寺坐落在距离昌都地区丁青县城50公里的孜珠山上,海拔4783米。始建于3000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

83.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如何修建的?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清初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时期重建,清末民国初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时期又花了九年的时间修建。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中心玛布日山(红山)上,占地41公顷。主体建筑分为红宫和白宫,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宫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堂及经堂;白宫部分是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生活居住的地方。宫内珍藏了大量佛像、壁画等文物,是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红宫外面看上去有13层,实际只有9层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

在布达拉宫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几乎都绘有壁画。这些壁画题材丰富,画笔精细,色彩鲜艳。其中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它的整个建筑没有一颗钉子,所有木结构可以拆换,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曼荼罗形式,它是某种想象中的宇宙模型,是没有终点的建筑,当你穿越黑暗与光明交替的迷宫,会感到重回到大地,体现了一种轮回。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它是青藏高原的象征,是藏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稀世珍宝。

84.请问德格印经院在哪里?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城,始建于1729年。它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且完备而著称。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的考究、精湛的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板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护,使其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第一。

德格印经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板29万余块,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德格印经院所藏的大量书版中,有许多珍本、孤本和范本。如有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也有《汉地佛教源流》和早期医学名著《居悉》(即《四部医典》)等稀世珍本,又如最古老的版本《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是目前全藏区仅存的孤本。

85.敦煌壁画和藏族文化有什么关系?

藏传佛教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因此藏传佛教对敦煌石窟的影响也鲜明地分为三个阶段,即吐蕃时期、西夏统治时期、蒙元时期。

吐蕃对敦煌有近70年的统治(786—848),不仅使敦煌佛教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吐蕃统治下的敦煌刚好使敦煌避过了唐武宗的“会昌法难”,很好地保护了敦煌遗书。

吐蕃是我国古代有文化传统的民族。除了在西藏地区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文化遗物,敦煌也保存了一些吐蕃的早期文物。这里曾经发现古藏文经典与文书,也有壁画和绢画。吐蕃时期的壁画既有当地前期风格的影响,也新出现了一些别具特色的密宗图像,赞普的形象也在壁画中出现。所以应该说敦煌保存着最早的藏画遗物。

吐蕃时期开建的洞窟,现存约48个,吐蕃占领敦煌之前,河西走廊战争频繁,所以开元、天宝时期有一批洞窟“开凿友人,图案未就”,这类石窟有18个。吐蕃占领敦煌之后,社会生活相对安定,这些洞窟的塑像和壁画才逐渐完成。这两类总计为66窟,其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盛唐时期。

敦煌在吐蕃统治下,佛教又进一步发展。窟龛形制和经变样式都有显著变化,除继承前代的多种经变,又增加了新的图样。在经变中出现赞普的形象,使维摩变具有了新的时代气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藏式佛教图像的出现,敦煌第465窟是遗留下来的有明确纪年的洞窟。此洞窟建成于公元839年,窟顶为大日如来和四方佛,四壁绘画以中心主尊与四周化身小图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变相,这是现存最早的藏式密宗图像。

晚唐时期(848—907),敦煌又回归大唐统治,世族张议潮成了这里的主人。敦煌的豪门大族包揽了从人间到天国的一切,实力雄厚的世族竞开家窟,而互不破坏,计开凿60余窟。其艺术风格融汇了中原绘画、吐蕃遗风和敦煌地方色彩,画面密、显宗图像并存;密宗多变相;经变比中唐更多。同时,壁画中出现了如《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等与佛教无关的世俗题材。

西夏统一河西,建立大夏国,敦煌处于西夏统治之下。西夏改建了前代的不少石窟。西夏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源远流长。由于地域和族群的关系,吐蕃和党项在历史和文化方面有诸多的共同之处,吐蕃佛教对党项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西夏建国以后同时将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兼收并蓄地融合在一起,极为侧重藏汉佛教中有关实践的内容,西夏王室看重藏传佛教。特别是到了晚期,由于密教大为流行,藏式佛画开始流行,无疑在莫高窟、榆林窟显示了影响,如榆林窟的第2、3、29窟。

敦煌是较早受到蒙古统治的一个州郡。蒙古非常重视对瓜、沙的经营。自11世纪后期栖息于此并笃信藏传佛教的西夏人并未迁移,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因此瓜沙地区的藏传佛教,有元一代更趋发展,莫高窟在此形势下,出现了纯粹的藏传密教的洞窟,即第465窟和西千佛洞的第20窟。

86.罗布林卡为何被称为西藏第一“宝贝园林”?

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公园”,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建筑以格桑颇章为主体,有374间房,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的。

罗布林卡历经数次扩建,先后建成了格桑颇章、准曾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夏殿拉康等建筑,逐步形成了大型宫廷式的园林。从七世达赖喇嘛开始,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八世达赖喇嘛时期又相继增建了恰白康(阅书室)、曲然(讲经院)、鲁康(龙王庙)、措几颇章(湖心宫)等,到松康居仁(威镇三界阁)完工时,宫苑规模已初步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到了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宫苑又得到大规模的扩建,继续修建了珍增颇章(普陀宫,后为藏书室)和金色颇章。最后一次是1954年政府为十四世达赖喇嘛修建的达旦明久颇章(俗称新宫),形成了今天罗布林卡的规模。

罗布林卡的宫门是一座气势甚为宏大、极具藏式建筑风格的大门,有宽大深远的藏式垂花门楼和楼顶的金色装饰。

除了宫殿楼阁,林园中大部分是天然林卡景区。藏族民间有“逛林卡”的传统习俗,罗布林卡作为继承其特点、政教合一的宫苑,保存天然景色自然十分重要。在罗布林卡现存宫殿的周围,林木花草占地面积达全园面积2/3以上,为各种活动提供了娱乐场地,其中,最热闹的要数“雪顿节”。

到18世纪初,七世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建成,雪顿节开始移到罗布林卡,并允许平民僧众入园观看。

藏历六月底,各地藏剧团先到布达拉宫报到,然后赶往罗布林卡正式演出,一般有六个“扎西雪巴”(戏班子)和一个“卓巴”(舞班子)。噶厦政府的官员要集中去罗布林卡陪达赖喇嘛看戏,中午设宴,宴会中上酸奶,作为节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