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2763600000015

第15章 璀璨的光芒——文化之最(1)

最早的文字

迄今为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刻画的符号,乃3万年前中国殷商王室的占卜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甲骨文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汉文字,是早期人类文明发展阶段中带有普遍性的象形文字。在造字法上,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等特征,它与古巴比伦文字、古埃及文字一起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最早的书籍

中国最早的书籍源于商代。当时人们为了记载现实中的有用信息,将竹子和木头削成细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其中用竹子削成的小片叫做“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小片叫做“木简”。而“简”是它们的古称,所以“简”便是我国最早的书籍。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作为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厘米),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厘米),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厘米)。

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纂,《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中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地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

(第一篇)抒情长诗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第一篇浪漫主义诗作,是一首彪炳千古的长篇自传体政治抒情诗。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尤罹忧也。”;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全诗深刻表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及其与楚国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倾吐了他的心理上的痛苦与彷徨,表现出他对故土的热恋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气壮山河的人间正气。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离骚》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情绪激昂、格调高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作者还善于娴熟地利用神话传说的材料,驰骋想象,其中天界的巡游,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此类描写的经典篇章。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对后世的咏怀诗、咏史诗、怀古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泽被甚远。

(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它与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迂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诗成之后,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该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首次出现于《玉台新咏》。

这首叙事诗共356句,3565个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故事中的两个主人翁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感慨。

最早的神话故事集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也是中国最早的神话故事集。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账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该书按照地区而不按照时间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为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

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迂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最早的字典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完整和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本书为东汉许慎所撰,全书共分14卷(加上序目15卷)。今本为宋初徐铉核定本,共30卷。每卷分上、下,收字9353个,其中重文(即古籀异体字)1163个。书中首创部首编排法,按文字形体和偏旁构造,分列540部。字体以小篆为主,另有重文。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字义。

本书从创稿到定稿历时22年,新印本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番禺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并两页为一页缩印,并在每篆字上端增加楷体。书后附有新编的检字表,称“大徐本”。

《说文解字》对后世影响很大,它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典学以及文化史上都占有显著的地位,泽被深远。

最早的词典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最早的词典,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除了被当做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以及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尔雅》还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清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收录汉字最多的大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30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帝圣旨编纂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纂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6年,因此书名叫做《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