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对症刮痧治百病
2776700000007

第7章 常见病刮痧(1)

感冒较轻时有“伤风”之称,较重时则叫做“重伤风”,如果在同一个时间内,某一个地区民众普遍出现感冒的现象,就被称为“流行感冒”。

感冒在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此外在夏季感冒可以称为“暑湿证”,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晕、头沉、头胀、胸闷泛恶、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

感冒

【取穴】

风池穴、大椎穴、风门穴、中府穴、曲池穴、尺泽穴、外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

【方法】

(1)对头部的风池穴进行点揉法的施术,直至出现出血点或者酸胀感为止。

(2)对大椎穴和风门穴进行刮拭,大椎穴采用角刮法进行,风门穴采用面刮法进行,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3)对中府穴进行反复角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4)对上肢的曲池穴、尺泽穴、外关穴、合谷穴进行刮拭,其中曲池穴和尺泽穴采用斜刮法进行刮拭,外关穴采用面刮法进行刮拭,合谷穴采用角刮法进行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5)对下肢的足三里穴进行面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风寒感冒:萝卜姜丝汤】

材料:

姜丝25克,萝卜片5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材料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调入适量红糖续煮片刻。每天1~2次,每次200毫升。

【风热感冒:绿豆茶汤】

材料:

绿豆15克,茶叶10克。

做法:

将绿豆捣烂,加水一碗,煮沸后再煮10分钟。去渣后调入适量白糖,一次服完。每天1次。

痛风

痛风一般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群中,表现为关节疼痛、皮肤紧张、肌肤有热感、皮肤黯红或紫红、肾尿酸结石、肾绞痛、血尿,严重的还会引起肾功能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病症。

中医认为,痛风一般是由邪毒入侵、情志失调、饮食味重等所致。

【取穴】

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肩井穴、肩髃穴、脾俞穴、肾俞穴、三焦俞穴、次髎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阳池穴、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膝眼穴、悬钟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公孙穴

【方法】

(1)自上而下对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三个穴位进行刮拭,其中风池穴采用面刮法,而风府穴和天柱穴则采用厉刮法进行刮拭,直至局部出现痧痕为止。

(2)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对肩井穴、肩髃穴、脾俞穴、肾

【凉拌洋葱】

材料:

洋葱2个,芹菜100克,醋、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

材料洗净,洋葱切片,芹菜切段,在沸水中焯烫后过凉水,控干水分后装盘。将盐、醋、香油调成酱汁,浇在洋葱上即可。

俞穴、三焦俞穴、次髎穴进行刮拭。其中肩井穴、肩髃穴采用斜刮法进行刮拭,脾俞穴、肾俞穴、三焦俞穴采用平刮法进行刮拭,而次髎穴则采用角刮法进行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3)对上肢的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阳池穴、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进行刮拭,其中曲池穴、手三里穴采用斜刮法进行刮拭,外关穴采用面刮法进行刮拭,内关穴、神门穴、阳池穴、合谷穴采用角刮法进行刮拭,直至刮拭出出血点为止。

(4)对下肢的膝眼穴、悬钟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公孙穴几个穴位进行刮拭,其中悬钟穴、三阴交穴采用斜刮法进行刮拭,而膝眼穴、太冲穴、公孙穴则采用角刮法进行刮拭,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耳鸣

耳鸣是一种听觉异常的症状,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异常声音的感觉。耳鸣可单独出现,也可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

中医认为,耳鸣多因肝胆风火上逆,致使少阳经气瘀滞,或肾精亏虚,而髓海不足引起。除此以外,心气不足引发气滞血缓,使耳脉精气失冲或闭塞,引发耳鸣。

【取穴】

百会穴、四神聪穴、大椎穴、听宫穴、听会穴、角孙穴、颅息穴、翳风穴、天容穴、中渚穴、外关穴、太冲穴、丘墟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劳宫穴、肾俞穴、关元穴、太溪穴

【方法】

(1)以单角刮法刮拭百会穴、四神聪穴,以局部出现热感为宜。

(2)以面刮法从百会穴沿督脉向后刮至大椎穴,再从听宫穴刮至听会穴,以局部出现热感为宜。

(3)以面刮法,从角孙穴起,沿耳周呈弧形向后刮拭,经颅息穴、翳风穴刮至天容穴,以局部出现热感为宜。

(4)以点按法刮拭中渚穴和外关穴,以局部出现热感为宜。

【其他】

肝胆火盛者加刮太冲穴、丘墟穴,痰热郁结者加刮足三里穴至丰隆穴,并点揉劳宫穴,肾虚者加刮肾俞穴、关元穴、太溪穴。

【肉苁蓉炖羊肾】

材料:

羊肾1对,肉苁蓉30克,胡椒粉、味精、精盐适量。

做法:

(1)先将羊肾剖开,祛除其中白色筋膜和臊腺,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肉苁蓉洗净,切片。

(2)将羊肾与肉苁蓉一同放在砂锅中,加入清水用武火煮沸,然后改为文火炖煮30分钟,直至羊肾熟烂。

(3)最后捞去肉苁蓉片,在锅中加入适量胡椒末、味精和精盐即可。

咽炎

咽炎有慢性与急性之分,中医认为,慢性咽炎之所以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多因肺或胃肾阴虚、虚火上炎,使津液灼伤,咽喉失于濡养所致。急性咽炎则多由受凉、过度疲劳等引起,有时也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等上呼吸道疾病。

【取穴】

大椎穴、风门穴、人迎穴、天突穴、曲池穴、尺泽穴、鱼际穴、少商穴、合谷穴、商阳穴、丰隆穴、太溪穴

【方法】

(1)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大椎穴,以斜刮法刮拭风门穴,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2)以角刮法对人迎穴、天突穴进行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3)以面刮法对曲池穴、尺泽穴进行刮拭。

(4)以角刮法对鱼际穴、少商穴、合谷穴和商阳穴四个穴位进行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为止。

(5)以面刮法对丰隆穴进行刮拭,以角刮法对太溪穴进行刮拭,直至刮拭出出血点为止。

【百合炒西兰花】

材料:

西兰花300克,胡萝卜、百合各100克,香菇2朵,姜丝、盐、鸡精、糖、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百合在水中煮3分钟后捞出,西兰花在盐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

(2)锅中热少许油,爆香姜丝,放入香菇、胡萝卜同翻炒,然后倒入西兰花、百合、100毫升开水、盐、白糖,大火煮3分钟,调入鸡精,勾芡即可。

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部出现的炎症,晨起头痛是急性鼻窦炎最典型的表现,而慢性鼻窦炎则多见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

中医将鼻窦炎又称为“鼻渊”,认为发病原因是由于鼻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除了会引起鼻部病变外,还会诱发中耳炎、慢性咽炎、结膜炎等五官科疾病。

【取穴】

风池穴、印堂穴、上迎香穴、迎香穴、尺泽穴、合谷穴、上星穴、行间穴、侠溪穴

【方法】

方法一:本法适合肺经风热鼻窦炎(1)以单角刮法刮拭风池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

(2)用平刮法刮拭印堂穴、上迎香穴、迎香穴,再刮拭尺泽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

(3)以平面按揉法重刮合谷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

方法二:本法适合胆经郁热鼻窦炎(1)以单角刮法刮拭风池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

(2)以面刮法刮拭上星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

(3)以平刮法刮拭印堂穴、迎香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4)以垂直按揉法刮拭行间穴和侠溪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

【肺气虚寒型:参苓粥】

材料:

党参、白茯苓各20克,生姜10克,白芷6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将白茯苓捣碎。

(2)将党参、白茯苓、生姜、白芷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

(3)将党参、白茯苓、生姜、白芷用水煎,去渣取药汁。

(4)用药汁煮粳米,粥熟时服用。

【脾气虚弱型:白术苏叶猪肚粥】

材料:

白术30克,苏叶10克,猪肚、粳米各100克(切片),生姜2片。

做法:

(1)先将猪肝洗净,切片备用。

(2)将白术、苏叶混在一起煎熬取汁。

(3)汁液同猪肚、粳米煮粥,最后加入生姜,即可服用。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四季皆可发作,但以春季最易复发或加重,多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造成。

中医认为,当人体肺气虚弱、脾虚失运时,极易使卫表不固,寒邪或湿浊滞于鼻窍,也易引发炎症。

【取穴】

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至阳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膏肓穴、心俞穴、膈俞穴、脾俞穴、上星穴、印堂穴、攒竹穴、迎香穴、手三里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阴交穴

【方法】

(1)以平面按揉法刮拭百会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

(2)以单角法刮拭风池穴,并从风池穴刮至肩井穴,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为宜。

(3)以面刮法刮拭大椎穴,并向下刮至至阳穴,以局部出现红色痧痕为宜。

(4)以双角刮法从大杼穴起,经风门穴、肺俞穴、膏肓穴、心俞穴、膈俞穴刮至脾俞穴,以局部出现红色痧痕为宜。

(5)以点按和平面按揉法点揉上星穴、印堂穴、攒竹穴、迎香穴,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6)以平面按揉法刮拭手三里穴、合谷穴,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7)以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丰隆穴和三阴交穴,以局部出现红色痧痕为宜。

【丝瓜藤猪肉汤】

材料:

近根部丝瓜藤1~1.5米,瘦猪肉60克,盐、葱、姜各适量。

做法:

将丝瓜藤剪小段,瘦猪肉切块,将丝瓜藤与瘦猪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熟,调入盐、葱、姜等,饮汤吃肉。

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人在看东西的时候,由于晶体变得浑浊,光线无法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汇聚,从而影响视力。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一般认为与老龄化、紫外线辐射、营养不良等有密切关系。初期白内障对视力影响不大,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可能造成失明。

【取穴】

百会穴、风池穴、肝俞穴、肾俞穴、太阳穴、丝竹空穴、攒竹穴、四白穴、合谷穴、太溪穴、太冲穴、攒竹穴、大敦穴

【方法】

(1)以单角刮法刮拭百会穴、风池穴,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2)以平刮法刮拭肝俞穴、肾俞穴,以局部出现红色痧痕为宜。

(3)以平面按揉法刮拭太阳穴、丝竹空穴、攒竹穴、四白穴,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4)以平面按揉法刮拭合谷穴、太溪穴、太冲穴,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5)用小号三棱针点刺攒竹穴和大敦穴,放出3~5滴血。

【虾仁炒鸡肝】

材料:

虾仁、鸡肝、荸荠、笋片各50克,植物油、精盐、味精、料酒、酱油、红糖、葱花、姜末、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先将荸荠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将笋片洗净,切成薄片备用。

(2)将荸荠和笋片一同放入碗中,加入少许湿淀粉,搅拌均匀。

(3)将干净的虾仁放入碗中,加入少许料酒、葱花、姜末、精盐、湿淀粉上浆。

(4)将鸡肝用清水洗净,剖成薄片备用;将炒锅置于火上,加入少许植物油烧至6成热时,下入鸡肝片过油,捞起,沥油。

(5)将上浆的虾仁放入锅内,急火熘炒,捞出沥油。

(6)将笋片放入锅中,急火翻炒片刻,下入荸荠片、鸡肝片一起翻炒,加入料酒,加精盐、味精、酱油、红糖等拌匀,划散,待鸡肝熟烂入味后,加入虾仁及鲜汤,再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青光眼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过高,使角膜周围充血、瞳孔散大、视力急剧减退,从而造成视功能障碍,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诱发青光眼的原因有情绪波动、长期处于光线较暗的地方或长时间低头阅读,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造成失明。

【取穴】

风池穴、肝俞穴、胆俞穴、攒竹穴、瞳子髎穴、四白穴、合谷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太冲穴

【方法】

(1)以单角刮法刮拭风池穴,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2)以平刮法刮拭肝俞穴、胆俞穴,直至局部出现痧痕。

(3)以平面按揉法法刮拭攒竹穴、瞳子髎穴、四白穴、合谷穴,以局部酸胀为宜。

(4)以单角刮法刮拭三阴交穴、太溪穴和太冲穴,直至局部出现痧痕。

【木耳绿豆粥】

材料:

黑木耳30克,绿豆10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将黑木耳用清冷水泡发,洗净,去蒂,然后切成碎末备用,将粳米用清水洗净备用。

(2)将绿豆用清水淘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煨煮至绿豆酥烂,立刻加入淘净的粳米,继续煨煮10分钟,最后加入黑木耳碎末和红糖,再煮几沸即成。

【取穴】

大椎穴、百会穴、风池穴、心俞穴、肾俞穴、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阳白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太阳穴、承泣穴、四白穴、翳风穴、足三里穴、光明穴、合谷穴

【方法】

(1)以面刮法刮拭大椎穴,直至局部出现紫红痧痕。

(2)从百会穴沿督脉向后刮至后枕部,直至局部微微发热。

(3)以单角刮法刮拭风池穴,再从风池穴刮至颈项部,直至局部微微发热。

(4)以面刮法从心俞穴刮至肾俞穴,直至局部出现紫红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发病时间较短,近视度数低于50°,不需要戴眼镜,经过休息和治疗完全可以恢复正常视力。

诱发假性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用眼过度。眼睛过度疲劳引起的视力下降,虽然只是暂时性的,但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痧痕。

(5)以垂直按揉法刮拭睛明穴,直至局部出现酸胀感。

(6)以平刮法刮拭攒竹穴、鱼腰穴、阳白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太阳穴、承泣穴和四白穴,直至局部微微发热。

(7)点揉翳风穴,直至局部出现酸胀感。

(8)以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直至局部出现紫红痧痕。

(9)点揉光明穴和合谷穴,直至局部出现酸胀感。

【枸杞陈皮蜜汁】

材料:

枸杞10克,陈皮3克,红枣8个。

做法:

将枸杞、陈皮、红枣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沸20分钟,取第1遍汁,再加水煮,取第2遍汁。每日两次,上午第1遍汁,下午第2遍汁,服时待温后加蜂蜜1汤匙。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收缩频率、节奏出现了异常现象。通常会表现出心跳加速、心慌、心烦、紧张等症状。

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属于“惊悸”等范畴,是由受到惊吓、久病缺血、痰火上扰、心脉阻滞、气血瘀结等引起的。

【取穴】

厥阴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巨阙穴、膻中穴、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

【方法】

(1)以面刮法刮拭厥阴俞穴、心俞穴、膈俞穴,直至局部出现紫红痧痕。

(2)以面刮法自上而下刮拭巨阙穴和膻中穴,直至局部出现紫红痧痕。

(3)以平面按揉法对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进行刮拭,直至局部出现紫红痧痕。

【猪腰粳米粥】

材料:

猪腰1具,粳米60克,磁石50克,生姜、葱白、食盐各少许。

做法:

(1)将猪腰去内膜,洗净切细。

(2)将磁石捣碎,置于砂锅内煮1小时,去渣取汁。

(3)将粳米、猪腰及调料倒入汁液中共煮成粥,每晚空腹服1次。

【取穴】

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太冲穴、期门穴、章门穴

【方法】

(1)自上而下对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脾俞穴、胃俞穴进行刮拭。其中,大椎穴和大杼穴进行斜刮法刮拭,膏肓穴和神堂穴采用角刮法刮拭,脾俞穴和胃俞穴则采用平刮法的刮拭,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胃痛也称为“胃脘痛”,是生活中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病症。主要症状为胃部出现轻重不同的疼痛感,有时候疼痛感会放射至心窝部位,所以常被人会误认为这是“心痛”。

中医认为,脾与胃是互为表里的,肝对脾胃又有着疏导开通的作用,所以胃痛与肝、脾的关系甚为密切。如果是肝气导致胃痛,一般是由忧愁伤神、气郁伤肝,肝气痧滞、横逆犯胃,气机梗阻所致;若是脾胃虚寒引起胃痛,则是由禀赋不足、中阳虚弱、内寒过旺、饮食不慎、思虑劳累、外感寒邪等所致。

胃痛

(2)采用角刮法对中脘穴进行轻柔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如果没有刮出出血点,但有酸胀的感觉也应停止刮拭。

(3)对上肢的内关穴进行角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4)对下肢的足三里穴进行面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