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对症刮痧治百病
2776700000008

第8章 常见病刮痧(2)

肝气致使胃痛者加刮太冲穴和期门穴;脾胃虚寒者加刮脾俞穴、胃俞穴和章门穴三个穴位。

【伤食胃痛:鸡内金菜菔子粥】

材料:

鸡内金10克,莱菔子10克,粳米100克。

做法:

将鸡内金、莱菔子炒黄研末备,再将淘洗干净的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鸡内金、莱菔子末,再煮沸5分钟即可,分2次温服,每天1剂。

【寒凝胃痛:生姜红糖枣粥】

材料:

生姜20克,葱白15克,红枣1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红枣去核,生姜切末。红枣与粳米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粥将熟时加入红糖、姜末,再煮沸5分钟即可,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气滞胃痛:玫瑰佛手粥】

材料:

玫瑰花15克,佛手15克,粳米100克,盐少许。

做法:

将玫瑰花、佛手切细丝,与粳米共放锅中,加适量水煮粥,粥成后加盐调味即可,分2次温服,每日1剂。

【火热胃痛:蒲公英百合粥】

材料:

蒲公英30克,百合15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

做法:

先将蒲公英冲洗干净,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汁。将百合、粳米放入药汁中,以文火煮粥。粥成后调入冰糖续煮片刻。分2次温服,每日1剂。

【瘀血胃痛:山楂桃仁粥】

材料:

山楂20克,桃仁1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山楂去核,桃仁去皮,与粳米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调入红糖。分2次温服,每日1剂。

胃下垂

胃下垂是由于腹腔内的脂肪过薄、腹壁上的肌肉出现松弛现象,致使胃脏垂低于正常的位置,属于胃无力症状,一般发生于消耗性疾病和无力型体质患者。胃下垂会直接影响到消化功能的运行,还时常伴有下腹胀满、下腹疼痛、食欲不佳、消瘦、无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造成这一病症的原因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虚亏、中气下陷等有关。

【取穴】

百会穴、胃俞穴、中脘穴、大横穴、气海穴、足三里穴

【方法】

(1)以平刮法刮拭百会穴处,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2)对胃俞穴进行反复的平刮法刮拭,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3)自上而下对中脘穴、大横穴、气海穴进行刮拭,其中中脘穴和气海穴采用角刮法刮拭,大横穴采用轻柔平刮法进行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如果出现酸胀感也应该停止刮拭。

(4)对足三里穴进行面刮法的反复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山药猪肚莲子粥】

材料:

猪肚1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

做法:

猪肚去除脂膜,洗净后切碎,莲子、山药(去皮)碾碎,与糯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用文火煮粥。早晚2次食完,隔日1剂。

腹痛

腹痛,腹部发生疼痛感,通常是指脘腹与少腹的疼痛。

中医认为,腹痛的主要病因是进食过生冷食物、脾胃阳气受损、留滞寒邪、胃部着凉、脐腹被寒邪侵袭、暴饮暴食、过食肥腻辛辣、气机瘀滞等。

【取穴】

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

【方法】

(1)自上而下对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进行刮拭,其中大椎穴和大杼穴采用斜刮法进行刮拭,膏肓穴和神堂穴采用角刮法进行刮拭,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2)从上到下对中脘穴和天枢穴进行轻柔的角刮法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如果没有出现出血点时,却出现了酸胀的感觉,也应该停止刮拭。

(3)对足三里穴进行面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其他】

胃寒者可在刮拭时加刮中脘穴;胃热者可加刮内庭穴;阳虚者加刮气海穴和足三里穴;阴虚者加刮太溪穴;痰多者加刮丰隆穴;肝郁者加刮太冲穴。

【虚寒型腹痛:大蒜烧南瓜】

材料:

南瓜500克,大蒜100克、大茴香、香柚、盐各适量。

做法:

(1)材料洗净,南瓜切块,大蒜去皮、分瓣。

(2)锅中倒入香油,大火烧至7成热,倒入南瓜翻炒片刻,然后放入大茴香、蒜瓣、适量清水。

(3)盖上锅盖,转中火煮至南瓜熟软,调入盐即可食用。

【气滞型腹痛:韭菜炒鸡蛋】

材料:韭菜250克,鸡蛋2个,虾仁50克,盐、鸡精、白糖各适量。

做法:

(1)鸡蛋打散,在锅中将鸡蛋炒成形。

(2)韭菜洗净切段,与鸡蛋、虾仁一起下锅炒,调入盐、鸡精、白糖即可。

【血瘀型腹痛:牛蒡山楂汤】

材料:

山楂8个,牛蒡400克,山药300克,胡萝卜1根,盐适量。

做法:

(1)材料洗净,牛蒡削皮、切块后浸入淡盐水中;胡萝卜、山药削皮、切块。

(2)将所有的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

(3)改小火,调入盐,煮至牛蒡熟软即可。

【食滞型腹痛:金橘糯米粥】

材料:

金橘100克,糯米60克,柠檬汁、冰糖各适量。

做法:

(1)材料洗净,金橘切片,糯米浸泡。

(2)将糯米、金橘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煮成粥。

(3)放入冰糖续煮2分钟,滴入少许柠檬汁即可。

呃逆,古人将其称为“哕”,俗称“打嗝”。表现为胸闷气逆、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无法自制,并且妨碍讲话、呼吸、睡眠等症状,呃声时疏时密,间歇的时间不定。呃逆轻微时通常是单独发生,当症状严重时可能继发于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

中医认为,呃逆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通常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则胃寒、过食辛辣则胃热、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久病脾胃阳虚、热病胃阴被灼,虚火上逆致使胃气不降,气机逆乱有关。

呃逆

【取穴】

天柱穴、翳风穴、大椎穴、大杼穴、膈俞穴、神堂穴、三焦俞穴、膻中穴、梁门穴

【方法】

(1)对天柱穴、翳风穴进行刮拭,其中天柱穴采用角刮法,翳风穴采用斜刮法,直至刮拭出出血点为止。

(2)自上而下对大椎穴、大杼穴、膈俞穴、神堂穴、三焦俞穴进行刮拭,其中大椎穴采用角刮法,大杼穴和神堂穴采用斜刮法,膈俞穴和三焦俞穴采用平刮法,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3)自上而下对膻中穴和梁门穴进行角刮法的轻柔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或者酸胀感为止。

(4)对其进行反复的角刮法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丁香姜糖】

材料:

丁香粉5克,生姜碎末50克,白砂糖250克。

做法:

(1)将白砂糖放入装有清水的铝锅内,用小火煎熬,直至稍显粘稠。

(2)加入生姜碎末及丁香粉,搅拌均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时,倒在表面已经被涂过少许食用油的大搪瓷盆中。

(3)待稍冷后将糖分割成条,再分割约50块即可,每日饭后食用数块。

【乌梅橘皮茶】

材料:

乌梅5枚,橘皮5克。

做法:

将乌梅与橘皮放入开水中冲泡,加盖焖15分钟后饮用。

痢疾

痢疾多发生于夏秋两季,是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疾病,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大便脓血、高烧、昏厥等。

中医认为,痢疾主要是由食入生冷、食物不洁、暑湿疫毒侵袭、食滞与肠腹、大肠传导失常、气血凝滞、脉络受损等所致。

【取穴】

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天枢穴、合谷穴、上巨虚穴、曲池穴、内庭穴、阳陵泉穴、中脘穴、气海穴、三阴交穴、脾俞穴、胃俞穴、大肠俞穴、足三里穴、百会穴

【方法】

(1)以面刮法刮拭大椎穴、大杼穴,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2)以角刮法刮拭膏肓穴、神堂穴,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3)以面刮法刮拭天枢穴,直至出现出血点或者酸胀感为止。

(4)以平面按揉法刮拭合谷穴,直至出现出血点或者酸胀感为止。

(5)以平刮法刮拭上巨虚穴,直至出现出血点或者酸胀感为止。

【其他】

伴有赤白脓下等湿热症状者加刮曲池穴、内庭穴、阳陵泉穴;伴有气机阻滞、肠络受阻等症状的寒湿者刮中脘穴、气海穴、三阴交穴;久病未愈的久痢患者加刮脾俞穴、胃俞穴、大肠俞穴、足三里穴;伴有脱肛者加刮百会穴。

【干贝烧冬苋菜】

材料:

冬苋菜750克,干贝100克,猪油100克,奶汤500克,盐、料酒、味精、胡椒粉,鸡油各适量。

制法:

(1)取冬苋菜带叶嫩梗尖部分,去梗皮,冲洗干净,用开水烫熟,捞出用凉水冲凉。

(2)干贝用水发好。

(3)锅内放入猪油烧热,放入冬苋菜稍煸,再加入奶汤、干贝、盐、料酒、味精、胡椒粉烧入味,取出冬苋菜,整齐码放盘中。

(4)锅内汤汁勾芡,淋少量鸡油,浇在菜上即成。

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