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对症足部特效疗法治百病
2776900000006

第6章 最有效的足部疗法(2)

(2)施灸时间的长短。健身灸每月灸3~5次。急性病或偶发病可根据需要而定,轻者只灸1~2次就可以愈合。慢性病或顽固性疾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每日、隔日或间隔数日灸1次,长期坚持。

(3)使用艾炷灸法时,如需换炷,先用镊子夹起湿棉球,将灸处余灰及黏附物濡湿,再用干棉球擦拭干净,置放第二个艾炷。

(4)如果艾炷还剩1/2或2/3,局部容易出现灼痛时,此时不要乱动,以免艾柱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可用双手指掌交替轻拍或叩敲灸位四周,减轻痛感。

(5)在灸双侧穴位时,先灸一侧穴位,再灸另一侧穴位,然后再继续灸其他穴位。

(6)如出现晕灸症状,应立即把艾火熄灭,停止施灸,摆出头低脚高的平躺姿势。若症状不减,再刺人中、少商、合谷、足三里穴,或饮用适量温茶。

(7)艾灸时如果涉及多个穴位,既可依次灸每穴,也可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同时施以灸法。

(8)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等因素均会影响艾灸的刺激强度,特别是在使用艾炷灸时,更应当区分强弱,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情况下,少则1~3壮,多则数十壮乃至数百壮(每次施灸累积总和数)。

青壮年、初病体质者,所用艾炷宜大,壮数宜多;老人及久病体弱者,所用艾炷宜小,壮数宜少。男子所用艾炷宜大,壮数可适当增加;女子所用艾炷宜小,壮数宜相对减少。

小儿、衰弱或体形较瘦者,艾.2c139.9炷如雀粪大小;成人、体壮或体形丰满者,艾炷如米粒大小。

未接受施灸者,初起艾炷用小(1)传统医学理论。

①阴阳调节。

人体阴阳失衡,易出现“阴盛则寒”或“阳盛则热”的症状。

刮痧通过对全身体表肌肤的刺激,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增强脏腑功能,使阴阳趋于平衡,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运行流畅,痧症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体内因各种原因产生毒素的一种表象,它并非外露于体表,而是潜伏在人体之内,当人体无法承受痧症的“折磨”后就会表现出来。不要小看这些表象,“痧毒”的出现说明人体微循环出现了障碍,刚开始除了出痧外,没有任何明显的表象,但随着微循环障碍的面积不断增大,就会逐渐发展为严重的亚健康或疾病的最初形态。为了将痧毒驱除身体,古人发明了刮痧疗法。刮痧疗法已经流传千年,其保健治病功效不言而喻,经过现代的研究发展,更是融合了多流派的理论,为人们的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炷,壮数宜少,以后逐日增加。

艾炷直接灸皮肤者,艾炷以麦粒大小为宜。

肌肉丰厚处,所用艾炷宜大,壮数宜多;肌肉浅薄处,所用艾炷宜小,壮数宜小。亢进性疾病,如疼痛、痉挛、抽搐等,所用艾炷宜稍大,壮数宜多;虚弱症状、营养不良、功能减退、麻痹不仁、痿驰无力,所用艾炷宜小,壮数可适当增加。沉寒痼冷、元气将脱等证,宜大炷多灸;外感风寒等证宜小炷轻灸。

(9)艾灸禁忌证:实热证、阴虚发热,如阴虚痨病、咯血吐血、中风闭证、肝阳头痛、高热神昏、多梦遗精、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等。

脉象数疾或极度衰竭,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伤寒、猩红热、传染性皮肤病、高度贫血症、严重高血压病等。酒醉、身心极度衰竭者。

刮痧

恢复正常生理机能,促进病体康复。

②活血化瘀。

对相应部位或腧穴刮痧,能够消除瘀血,通畅经络,使气血正常运行,生出新鲜血液,疼痛感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③祛邪扶正。

刮痧能使邪热之气从体表排出,达到清热的效果。当邪热之气排出体外后,体内的肿痛也会消除。

④解痉解毒。

刮痧能促进体内脓毒排出,使腠理宣畅,可以达到显着的止痉、散毒、消肿的效果。

(2)现代医学理论。

①止痛。

刮痧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受损组织温度,减少筋骨肌肉的粘连,消除疼痛感,并且舒展痉挛的部位。

②传导正确生物信息。

人体各个不同的脏器,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生物信息,当某一部分发生病症的时候,相关的生物信息就会提出警告,发生变化。刮痧就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的身体位置,产生正确的生物信息,并传送至相关的脏器,恢复正常的生物信息,从而达到对发病脏器加以调整的作用。

③排毒。

刮痧能增强局部血管的扩张、黏膜渗透性,使淋巴循环加速进行,加快废物、毒素的排出,让组织细胞有足够的“空间”储存更多的营养,并增强自身抵抗力,有助于祛病防疾。

④自身溶血。

出痧的过程是从血管扩张直至毛细血管破裂,最后血流外溢,使皮肤表层形成瘀血的现象,是起到自身发生溶血的正常反应,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速度,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本身的防御能力,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⑤良性影响机体各系统。

免疫系统:刮痧的刺激能够增强细胞的免疫能力。

神经系统: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增强人体的防御机能。

循环系统:通过刮拭,能够加强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为肌肉和末梢神经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呼吸系统:镇静呼吸中枢。

(1)单角刮法:手持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45°,用刮痧板的一角自上而下刮拭穴位。

(2)厉刮法:手持刮痧板,刮痧板的一角垂直于穴位呈90°,刮痧时刮痧板不离皮肤,施加压力后在3厘米(1寸)左右或前后进行摩擦刮拭。

(3)点按法:手持刮痧板,刮痧板角垂直于穴位,由轻至重向下按压,片刻后迅速抬起。

(4)平面按揉法:手持刮痧板,用刮痧板角的平面倾斜20°按于穴位上,进行柔和、缓慢旋转,刮痧板刮痧时不离皮肤,按压力度渗透于肌肉、皮肤组织。

(5)垂直按揉法:手持刮痧板,以90°按压穴位,柔和缓慢地旋转,刮痧板刮痧时不离皮肤,按压力度渗透于肌肉、皮肤组织。

(6)斜刮法:用刮痧板的边缘接触皮肤表面,向刮拭的方向倾斜45°角,按照骨骼、肌肉的走向对穴位进行反复的刮拭,刮拭力度较其他手法更轻一些。

(7)面刮法:用刮痧板的长边接触皮肤,并向刮拭方向倾斜45°,自上而下或由内至外单方向直线刮拭,中途不能变换方向,更不能来回刮拭。

(8)平刮法:将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15°以下,刮拭时力度稍重,并放慢速度。平刮既可使用刮痧板较长的一边,也可使用较短的一边。

(1)刮拭四肢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向进行。另外,下肢静脉曲张以及下肢浮肿的患者,应该自肢体末端向近端方向进行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刮拭长度每段在3~4厘米左右。

(2)使用刮痧介质(如刮痧油、橄榄油等)能减少刮痧板与身体之间的摩擦,一些具有重要功效的刮痧油还能加速病邪排出,并保护皮肤、预防感染。

刮痧前可准备毛巾或纸巾,用来擦拭多余刮痧介质,或垫在皮肤上以减轻刮拭强度。

(3)选择温度适宜的场所,并且避开风扇、空调等的气流,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刮拭的部位;在寒冷的冬季,则关好门窗,保证室内的保暖效果。

(4)总体刮拭时间不超过20~30分钟,除了有特殊要求外,每个部位刮拭至毛孔微张或出血点即可。刮痧间隔应根据病情、体质进行,以痧痕消退、疲劳痛感消失为宜,保健刮痧可以选择每天进行。医疗刮痧应等到痧退再进行第二次刮痧。如果一定需要连续治疗,可以选择其他部位的全息穴区进行刮拭。正常情况下,刮痧7~10次为一个疗程,倘若一个疗程过后,没有彻底解决病症,间隔10天可以进入第二个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5)刮痧前还应当注意休息,在过于劳累、困乏、虚弱的状态下不易接受刮痧保健或治疗。刮痧后的3小时内,绝对不能马上洗澡或洗脚,以免风寒通过打开的毛孔进入人体。

(6)刮痧后应当多喝一些温开水,如果在温开水中加入适量的糖或盐更佳,不仅可以弥补刚刚消耗掉的津液,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将体内的废弃物排出。

(7)刮痧禁忌证。

①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不可以用刮痧治疗或慎用刮痧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能够用泻法刮疗,但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的手法刮疗。如果出血倾向比较严重的,就不要用任何刮痧的方法。补法较泻法力度更轻一些,比较适合体质较弱的人。

②凡危重病症,应该立刻住院观察治疗,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但在没有其他办法的紧急情况下,可用刮痧进行暂时性急救措施,来争取救治时间和治疗机会。

③刚发生的骨折部位不能够刮痧,应等到骨折愈合后,才能够在患处刮疗。外科手术疤痕处,应该在2个月之后才能够进行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处慎刮。

④传染性皮肤病不能够刮痧,如疖肿、痈疮、溃烂、传染性皮肤病及不明原因的皮肤肿块等,不能够直接在患处刮拭。

⑤年老体弱的人、空腹和正处在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妇女月经期间的下腹部、女性脸部均属于禁刮部位。

敷贴

医学上对敷贴的定位为利用中药打粉,用一些溶剂如醋、生姜、水、酒调和,敷在特定的穴位或患处,利用药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通过经络脏腑而发挥药理效应,这种刺激可以达到与针灸类似但比针灸更为持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