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2782600000006

第6章 不懂经济学,就读不懂这个时代——经济世界的10个关键术语(3)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小伙子偷他人的东西,不但破坏了本村淳朴的民风,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变坏了。对借钱给他的人而言,即使他还钱了,今后其他人也不会再借给他钱了,这就是信用与破坏信用所付出的代价。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的定义为:因为价值交换的滞后而产生的赊销活动,是以协议与契约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行为。如果想维护经济秩序的自觉性,还要有法律做保障。假如没有法律保障,经济秩序就会被破坏。

个人信誉的流失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信用更为重要。企业之所以能够持久发展,除了在产品上不断开拓,更重要的是和别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企业的产品才会有销路。曾有人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没有诚信,企业犹如得了软骨病,没有凝聚力与号召力,就像行尸走肉一般。”

信用卡的出现和发展就是信用应用于商业活动的最好例子。如今,信用卡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它不仅方便快捷,安全系数又高。有关信用卡的产生有过这样一段趣事:

一天,美国商人麦克纳马拉在纽约的一家饭店请客吃饭,到了结账时才发现自己没带钱包,他深感难堪,只能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结账。这件事让他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于是在1920年他和朋友共同创建了“大莱俱乐部”。这个俱乐部为会员提供一种证明自己身份与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借卡片可以记账消费。后来,随着银行信用的介入,这种商业信用卡渐渐转变成了以银行信用为特征的信用卡。信用卡一经面世,很快便风靡起来。

看来,信用卡的出现,它的初衷就是要给人们提供一种信用凭证,让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收入与信用,从银行得到一定的信贷额度。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能为人们提供一定限额的消费信贷。而这是信用卡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功能,信用卡才具有了真正的“信用”意义。

企业尚且是这样,国民经济中的诚信就更不可缺少了。诚信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标准。若国民的诚信度低,就会造成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期性,投资的机会成本与商品的交易成本就会非常高,经济运行效率低,社会资源与人力资源浪费就会更加严重。在国民经济中,诚信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逐不当得利及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与受到惩罚的机会成本很小。怎样减少与消除因为国民不诚信行为,而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呢?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尤其是要设置科学的诚信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诚信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人们在为人处世时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经商要有商德,为师要有师德,从医要讲医德,做百姓要遵守社会公德,做官要有官德等。二是诚信的规则标准。它主要是指为了让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必须遵守诚信原则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主要包括政治、经济以及法律规则等。

以前,社会相对封闭,人们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偷一次瓜的后果就是一生被叫作“贼”。偷窃的成本这么高,以至于无人敢这么做。而现代社会,流动性大,有的人就想钻空子做“一锤子买卖”,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再安全。信用低造成企业行为如履薄冰,影响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正常运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

银行:货币流通的中转站

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并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都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1171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当时这些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并带有高利贷性质,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最早出现的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

在我国,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它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银行在商业活动中,是如何担当起货币流通的中转站的角色的呢?假如银行有100元存款,银行借给别人,才有利息,才有赚钱。银行怎么赚钱?通过息差赚钱。如银行通过息差赚取2%的利息。银行不能100%放贷。如果老百姓存了100元钱,银行全都放贷了,那么当有人取钱时,银行便没钱给人,这就会造成金融危机。因此,中央银行要求每一家银行必须要保存一定份额的存款准备金,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别人来取钱时没有钱的状况。中央银行时刻要求保留一定份额的存款准备金,即银行就会把储户存款的一部分拿来放贷,即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是20%,那就是20%的存款留在银行,供提款人取现金用。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有100元钱的存款,他就只能放贷80元。银行就是通过这样不断地吸纳存款,不停地发放贷款来完成货币的流通,并在货币的流通中赚取利润。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纷纷建立,并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

生活中的黄金搭档:帕累托最优

春秋时期,鲁国非常弱小,有很多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沦为奴隶。为了振兴国力,鲁国国君颁布了这样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中遇见沦为奴隶的同胞,可以先把这个奴隶赎回来,回国后国家给予报销赎金。

孔子有一位学生子贡,家里比较富裕,他曾多次将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而且事后并不去找国君报销。子贡觉得自己是在施行老师的“仁”,他为此还非常得意。

后来,孔子知道了此事,他却批评了子贡:“我知道你追求高尚,也不缺钱花,可是这个补偿你一定要去领。现在你掏钱救人,受到社会的赞扬。但是从今以后,当别人在国外再遇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时,他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去赎人呢?如果赎了人,回国后还去不去找国君要钱呢?不去找国君,自己会损失一大笔钱;如果去找国君,别人又会拿你来讥笑他。这样一来,他们再看到身为奴隶的鲁国人就会装作没有看见,你的行为正好是阻碍解救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根源!”子贡听完老师的话,顿感羞愧。

还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位学生看到有人掉进河里,于是他把遇难者救上岸来。被救的人为了表示感谢,送给孔子的这位学生一头牛,学生收下了。孔子对这个学生的行为大加赞赏,因为这会激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孔子的行为暗合了经济学原理,这两件事体现的正是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效率准则。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曾针对资源的最佳配置提出了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就必须损害别人的利益。

帕累托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帕累托最优”这个理念。所谓帕累托最优,指的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一旦达到了这种理想状态,想要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就必定要使另外某个人的境况变坏。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得到是以他人的失去为代价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相反,如果还可以在不损害其他人的情况下改善某个人的处境,我们就可以认为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这时就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

根据帕累托的说法,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任何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是最有效率的。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而使某人境况变好的,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那么说明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是缺乏效率的。

孔子批评子贡的原因正是在于,鲁国原有的制度其实已经发挥出很好的效果,人们开始积极赎回沦为奴隶的同胞,而子贡做出的这些改变,很可能会破坏这种积极性,从而使鲁国已有的制度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