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管理,七分领导
2784000000005

第5章 检人查己——综观现状,找出病坏(1)

正如古人所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即使再精良的团队也难免会有问题出现,哪怕是这个团队的权威决策者,也难免惹尘埃上身,更何况是手下的那些工作者呢。

一个团队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问题会被忽视甚至逐渐形成习惯,让这种坏元素长期腐蚀着团队的精神力量,最终就像一艘被蛀虫长期蛀食的巨船一样,早晚会千疮百孔,沉入大海……

因此,常检人之不到,常查己之不足,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必修的功课。善于监管督促以增强效率的领导是有责任心的领导,善于自省的领导是激进的领导。

Part 1 “鞭打快牛”到“比慢现象”

“比慢现象”是“鞭打快牛”的延伸,也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

所谓的鞭打快牛,其实是中国的一句俗语,是指越是劳动卖力,走得越快的牛,就越是用鞭子打它,目的就是让它走得更快。这一现象影射到生活中便是形容一些勤快肯干的人总是会受到不公的对待,一有义务劳动就号召勤快的人去干,而越是老实能干的人,就越是会被分配到艰苦的地方长期扎根,越是勇敢的人,往往会在危机关头选择让其去“立功”,哪怕会牺牲……

比如在工作中,一些勤劳能干的员工却总是会受到“鞭打”,高效的同时力求让他们更高效,而那些“慢牛”却可以悠然自得地被放纵……长此以往,快牛也不愿再快了,于是,比慢现象就出现了。

这种转变的罪魁祸手是谁?就是领导者。

他们总是对高效能的人不断施压,以榨出更多的成果,而对于低效能的人却不抱希望,如此奖罚不分,纵懒罚勤,局面怎能不乱?

经典案例:

鞭打快牛,快牛是如何变慢牛的,不如来看看下面这个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农夫为了犁地方便,特意从集市上买了两头牛,为的就是轮换使用,既可方便了自己家的几亩地,又可租赁给邻居,赚些钱财。

这两头牛,一黑一黄,颜色十分鲜明。第一天,农夫牵着两头牛来到田间,预计用两头牛犁完相对集中的几亩地。

他先给那头壮实的黑牛套上了犁枷,但这头黑牛却就像块石头一样,不论农夫怎么吆喝,就是一动不动,打一鞭,它就挪两步,这样折腾了老半天也没犁几米路。

于是,农夫在无奈之下便换上了黄牛。黄牛倒是很自觉,不用吆喝,也不用鞭打,一套上犁枷就奋力地拉着犁往前走,这让农夫感到轻松了许多。

即使是这样,农夫还是不断地鞭打着黄牛,吆喝着让快一点。

黄牛也越来越卖力,但即使自己再卖力,农夫还是会拿鞭子打在身上,黄牛十分不解,于是便问主人说:“我已经这么尽心尽力地犁地了,你为什么还打我呢?”

“不打你,你怎么能再快些呢?”

“可是……我已经很快了啊?”

“别废话了,赶快拉吧……买了两头牛,只有一头管用,你不后得快些,这几亩地什么时候才能犁完呢?”说完,又在黄牛的身上甩了一鞭。

黄牛看了看不远处的黑牛:它正悠闲地吃着草,一边悠闲地游走着。

顿时,黄牛觉得十分不公平。

于是,到了第二天,当农夫再次把黄牛拉出来时,不论他再怎么打,黄牛都一动不动,即使身上满是皮鞭印子,黄牛也硬撑着。无奈之下,农夫又拉来黑牛,与第一天的情况一样,黑牛打一下走两步,气愤不已的农夫便用力地鞭打,黑牛不得已,只好悠悠地往前拉。

这时黄牛在一边悠闲地散着步,吃着草,它想:即使这次挨打了也值,总比挨打还要干活好。

而此时的黑牛也在谋划着:明天我怎么样才能装得更懒?

故事中原本勤劳能干的黄牛,就这样在农夫的鞭子下变成了耍尽心机只为偷懒的牛,这其中的原由是什么呢?我们不妨来客观地分析一下:

最初,黄牛干活快,并且态度很好,积极主动,还十分卖力,这样的“快牛”理应是得到主人的奖赏,比如多喂草和水,给予一些特殊呵护。然而,它们的卖力得来的却只是更多的鞭子打在自己的身上,这样显然是不公平的。

当黄牛想通了这一点,并且仍然不断地受到鞭打,心中就越是气愤,自然也就再也不愿做“快牛”了。

因为相比下来,做慢牛要比做快牛挨打少,这样的公式一旦形成,谁都会选择去做慢牛,而不做快牛了。

“快牛变慢”谁之过?

快牛变慢当然是农夫的过错,这个很显然的道理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很多时候,我们是旁边者,还是当局者,就连我们自己也不清楚了,因为在看别人的故事时可以把道理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却像那个愚蠢的人一样做着傻事……

于是乎,“鞭打快牛”的现象也不断地在人类的生活中上演。

就拿现代社会中劳动力的鲜明标志——企业公司来说,企业的存在形式就是以聚集了大量的劳雇人员,以付酬劳的方式来换取企业赢得利润与发展的劳动力。而在企业公司当中,“鞭打快牛”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同一个办公室中的同等级职员,十个人当中总有几个是能力相对突出的,就像快牛一样。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能力突出的一部分员工总是成为呼来喝去的对象,不论你是否身在其职,让你做,你就得用心去做,甚至于一些同事的工作也会让你帮忙。

而那些能力平平的人呢?就在上班时间喝喝咖啡、上上网、玩玩游戏、与同事聊聊天……

就这样,一个办公室中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能力突出的终日忙忙碌碌,能力平平的悠然自得,对于后者,不但工资、福利等一样也不少,反而还有很多的晋升机会。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多做的多错,少做的少错,不做的不错”。能力突出的员工,干的也就越多,于是犯错误的机会或是不让上司顺心的交涉也就越多,那么挨批评的次数也就越多,就像最初的黄牛一样,跑得最勤快,挨打的次数也就越多。

而那些终日“不做就不错”的能力平平的人呢,始终给领导一个好印象,于是就总能在考核评定时得个好评价。

于是,本来能力突出的员工就像黄牛一样开始懒惰起来,因为害怕再挨批评,于是便故意掩饰自己的才能,拖拉懒散,渐渐地也就养成了工作推诿、不求上进的习惯。

当然,人的选择总是要比黄牛多一些,实在改变不了自己的性格,磨不平自己的棱角的人才会选择另谋高就,于是,这对于原本的团队来说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与耗损。

其实,对于像黄牛这样的人才来说,上级领导想要他多干活也无可厚非,想要原本的一份力量干出两份的活儿也没有大碍,只要好吃好喝,受重视,他是十分愿意表现自己的。但如果上级领导的态度都像寓言故事中的农夫一样,不但不给予奖赏,反正责骂鞭打不断,那么,其结果一定不是领导者想要的。

“鞭打快牛”这种行为只会引致三种后果:

(1)挫伤能干人才原本高涨的积极性;

(2)使其劳累过度,最终心生抱怨与不愤,不再愿意工作;

(3)对“慢牛”的纵容,让原本就无心劳作的黑牛更加得意忘形,不愿发挥作用。

那么,领导者应当如何应对这种快慢牛共存的局面呢?在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

(1)对能力高、态度好的“快牛”给予奖励与鼓励,并树立为慢牛学习的榜样,让快牛得到实质奖励的同时,还可以让慢牛心生艳羡,有学习的目标。

(2)要对“慢牛”严格以待,必要时要痛下手来“鞭打慢牛”,不断地给“慢牛”施压担子,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逐步与“快牛”看齐。

(3)查漏补缺,不论是快牛还是慢牛,都是优点与缺点的并存体,所以,作为领导者的你要帮助手下员工改正自身的缺点,调整步伐才能加快发展。

(4)任务分配要合理,给予快牛鼓励的同时,也要给其喘息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Part 2 装傻充愣,不服从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员工想要整死老板,只需要三种方法:一是装傻、二是装病、三是装乖。

这也反衬出了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真实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当一些员工向你展现他“装”的功夫时,最需要头疼的就是这个员工的顶头上司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你给员工下达指示时,他装傻;非常时期时,你号召大家努力工作,必要时积极加班,可是他给你装病,要么请假,要么工作不在状态;更可怕的是,是第三种——会“装乖”的员工,当你对他下指示时,他说是,你让他加班,他也说是,对于你的批评他虚心受教,“百听不厌”……在你面前他就是一个三好员工,可是背地里却做事敷衍,欺压新员工,说你的坏话,搞得办公室怨声载道。

对于这种情况,是应该从领导者身上找问题呢?还是从员工身上问题?

经典案例:

一个办公室里,经理给手下的员工打着电话。第一次,没人接,第二次,还是没人接,第三次,还是没人接……经理焦急万分地对外面的小李说:“小李,用你的手机给小王打个电话,打不通就不要下班!”

小李拨通了电话,短短数秒,接通了。小李刚“喂”了一声,电话就被领导抢去了。

小王:“喂,小李啊,有事吗?我正想给你打过去呢,头儿还在公司吗?刚头儿给我打了好几通电话……”

领导:你也知道我给你打了好几通电话,你现在在哪?

小王:呃……哦,刘经理啊……您……怎么会是您啊?

领导:不是我是谁啊,公司电话你不接是不是……

小王:瞧您说的,谁的电话不接,也不能不接公司的电话啊。我手机一直调震动,都没有听到。正是因为您打的几通让我感觉似乎有震动,于是我把电话从包里拿出来,刚看到你的未接电话,小李的电话就来了……您说这也太巧了。

领导:是挺巧的……现在才刚刚下班,你不在办公室去哪了?

小王:我是下班的时候刚出来的啊。

领导:胡说,我整点过来的,你就已经不见了人影了。

小王:不会啊,我是下班走的啊。您早就强调过早退的问题,我怎么会蠢到那种地步呢……难不成是我手表的问题?头儿,我的手表已经下班半个小时了啊……您的表现在才下班?那可能是我的表快了吧……呵呵……回头得好好修理一下。

领导:表快了也没见你上班早到半个小时啊……别给我扯那么多了,赶快把报表给我交过来。周三的时候你不是说报表周五交过来吗?今天我等了一天也没见个影子,下班的时候找你要,你却不见人影了?

小王:报表?什么报表?哦……是周三下午才交待过来的吧。不过,您记错了吧?这两天时间怎么可能交过去嘛……下周一应该没问题。

领导:你说的是周一还是周五难道我分不清楚吗?我给上边承诺的是本周结束前交过去,你说周一,我傻了吗?我做这样的承诺……(领导显然生气了。)

小王:是吗?哦……对,我想起来了,我把报表和那个单子搞混了……我周一回来一定交上。

领导:不行,你赶快给我回来,今天做不完就……

小王:喂……喂?领导?喂……您能听到我说话吗?

领导:能啊……

小王:喂……您能听到我说话吗……有信号啊,是听筒坏了还是话筒坏了……

嘟……嘟……小王已经挂掉了电话。

当再次打过去的时候,电话已经关机了。

此时,手拿电话的领导已经可以想到小王周一来之后解释是什么,就像往常一样说:“哎哟,我怎么可能不接领导的电话呢,实在是手机没电了……回家充了电也忘开机了。”

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了。

这个案例在职场中是较为典型的一种“装傻充愣”现象,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把装傻当作一种技术来练,的确,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性,那就无异于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在早先的时候,一些人装傻是为了给自己穿上一件防护衣,少担责任,少顶嘴,少惹领导不高兴,这样自己便可以避重就轻,忙里偷闲,乐得自在。

于是,在职场中,装傻充愣已经开始越来越明目张胆,让很多领导者是又气愤,又无奈……

“装傻风”何起何落?

现代企业中的装傻充愣现象已经不在少数,精明的装傻偷懒,肩上不想担担子,愚蠢的不会装傻也要不断琢磨研究,把装傻当学问,于是,装得好的逍遥自在,装得不好的饱受煎熬……正如民间流传的这么一个故事:

据说在武则天当政时,她因为信佛所以便下令禁止屠杀,以此来彰显天下之太平盛世。

一天,朝中的一位官员去民间视察民情,到了用膳的时候,下人端来了一盘烤羊肉,这位官员脸色凝重地追问说:“你不知道圣上严令禁止屠杀吗?为什么会有羊肉呢?”

下人回答说:“我们没有屠杀,这只羊是被狼给咬死的。”

官员笑了笑说:“这只狼很知趣嘛……”

过了一会儿,又端上来一盘红烧鱼,官员又质问道:“圣上英明,禁令屠杀,怎么会有鱼呢?”

下人回答说:“哦,这鱼也是被狼给咬死的。”

“胡说!这鱼明明是被水獭给咬死的嘛……”

这是一个极为讽刺的两个装傻充愣的人,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却还是要在表面上做足了工夫。

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最怕的就是在表面上做工夫,对于上有的指示不予以准确的实施。因此,装傻充愣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病坏,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当企业内刮起的“装傻”风潮越来越大时,领导者就可面临考验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网络上流行的这么一段话,题目就叫《员工装傻面面观》:

登门求职绝对朴实;

形象包装绝对矜持;

面对前辈绝对恭敬;

参加讨论一声不吱;

应付差事绝对表面光;

上班呆坐也特有素质;

领导视线外瞒天过海;

副手对大事从来不知;

捉弄上级是花样丰富;

作总结总是华而不实。

对于这些病坏现象,领导者必定要好好整顿一番,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