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是公平的,在于它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北大箴言:
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
--严复
总会遇到一些壮志未酬者懊悔当初自己没有咬紧牙关、狠下决心,甚至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当初没有努力,现在只能对着别人所获得的财富和地位"羡慕嫉妒恨",却无能为力。
或者,在这些懊悔的人当中,有一定百分比的人会觉得这是上天的不公平所致,这样的心态就好比我们埋怨为什么有的人能中彩票、赢大奖,偏偏自己中不了一样。
不过,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就该扪心自问,人生能不能像买彩票一样押赌注?人生和成功之间没有正比,因为赢大奖、中彩票而一夜暴富,那是人生中刚好出现的意外,这种意外的概率很低,低得万里挑一,因此,我们不能指望自己的人生总是比别人幸运,幸运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与其花时间去感慨上天对我们不公平,不给我们一夜暴富的机会,还不如下定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命运。
要知道,当你在感叹与抱怨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要靠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能考入北大的学生,并非出自名门望族,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平凡人,他们都很清楚一个真理,那就是:上天是公平的,因为它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当你觉得自己拥有得太少,别人得到得太多的时候,北大学子已经开始行动,他们要用努力去得到梦想中的一切。
一切的成果得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
北大之所以成为中国响当当的名牌学校,是因为它所孕育出来的人才,世世代代地带领着社会发展,引领着社会潮流,这些是谁给予的呢?
其实,这多亏了一代又一代的北大校长们。
说起北大著名的校长,很多人都会想到蔡元培、严复等人,不过,在歌颂著名校长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了创办北京大学而费煞心神的人,那就是北京大学的创办者、开路人,如果没有他们,北大的历史也许真的会为之改变。
李端棻就是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北大先贤。我们知道,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而他就是第一个正式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的人。
李端棻是同治年间的御史,曾经多次担任广东、陕西、四川等地的乡试主考官。在光绪十五年,李端棻以大学士的身份到广东主考乡试时,发现了一位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才子--梁启超。从此,李端棻和梁启超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端棻十分欣赏梁启超。作为晚清高官,李端棻其实只要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就足以衣锦还乡,但是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名儒,他有自己的抱负。于是,他渐渐地受到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感染,提倡新政,主张变法图强。在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1896年,他给朝廷发了一道折子--《请推广学校折》。在折子中,他全面提出了系统的中国封建教育改革方案,建议朝廷建立现代学制,奏请光绪帝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重点教习外文、天文、地理、数学等。在这个折子中,维新派的梁启超费了不少工夫,由梁启超执笔,李端棻上奏。
在大家的努力促成下,维新变法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舞台。在1898年6月,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了。
不过,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历史是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的,维新变法在历史舞台上匆匆露面了百日,就暗淡收场了。
"六君子"壮烈牺牲,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往国外,李端棻年老被贬,发配新疆,足足在外流放了3年之久。当时,李端棻已经是六旬老人了,年老的他在边疆历尽坎坷。终于在1901年,朝廷念他为官几十年以来,对朝廷有功,特赦了他,让他返回了原籍贵阳。
这时候已经69岁的李端棻并没有因为晚年的体弱多病和坎坷遭遇而丧失激情和斗志,他始终认为,新式学堂、现代学制是改变中国教育的关键,是改变中国的关键。于是,他回到老家后,依旧宣传维新思想,传播西学,用自己仅有的积蓄开办学校,广开风气。
人生就是如此,当李端棻平步青云的时候,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上天对他很是眷顾,但是人总是要有追求的,无论你现在富有还是贫穷,只要有追求,够努力,你的将来就会为之改变。
诚如李端棻那样,从一名高官跌落至"凡间",为的就是自己的坚持,并且,这种坚持是持久的,哪怕在被贬官之后,哪怕在病弱的暮年,他始终不改变,创出了自己希望成就的一片天地。
可见,上天是公平的,不要只着眼当下的得失,笑到最后、赢得未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北大行动指南:
1.爱上"先天缺陷",并以此为动力
人的欲望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富有的人希望更漂亮,贫穷的人希望更富足,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更幸福。总之,人生就是各种不满足,这些导致不满足的原因在我们眼中成了与生俱来的"缺陷"。
我们都不完美,人生亦不完满,如何对待这些所谓的缺陷,就成了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最大因素。
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事业有成、站在顶峰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就在于他们成功激发出了潜能,克服了阻碍他们成功的缺陷。
不是每个北大学子都具备良好优越的家境,相反,更多孩子的家庭条件很差,差到城市里的孩子不敢想象的地步。如果贫穷也是一种"缺陷",那么这将成为他们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先克服的一道坎儿。
威廉·詹姆斯说道:"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因此,我们要爱上自己的缺陷,以克服缺陷作为动力,让自己变得日臻完美。
2.要有永不屈服、死不认输的气魄
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不想记起的坎坷;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曾经无限渴望、可是终究没有完成的期望。病痛的折磨、生活的压力、事业的失败,等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逆境,谁屈服谁就输了。
也许你可能会自欺欺人地觉得,你已经努力过无数遍了,你已经因为奋斗而耗尽心血,你也因为失败而变得遍体鳞伤;你觉得你是没机会成功了,你觉得上天对你不会眷顾了。一旦你这么想,你就真的彻底输了。
再难解的题也有答案,北大人始终相信,没有到不了的彼岸。一日屈服,一世屈服。传承千年北大精神,做一名永不服输的青年。
北大思考题:
在一次交流讲座中,北大教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思考题,题目是这样的:一天,一位小女孩来到著名珠宝鉴定专家露丝小姐面前,跟露丝小姐说:"露丝小姐,请收我当您的徒弟吧,我想拜到您门下当徒弟。"
露丝小姐说:"要想当我的助手,必须经过考试才行。那么,先出道题考考你吧。"露丝说着拿出三个完全一样的珠宝箱,放到桌子上,箱盖上分别别着签,上面写着"钻石""红宝石""蛋白石",可是,箱子里装的东西与外面的标签内容完全不符。现在不知道哪个箱子里装的是钻石,哪个里面是红宝石和蛋白石,你得透过宝石箱外面的标签,猜出三个盒子里面哪个放的是最珍贵的。"
教授说完问题,便问大家,你觉得哪个箱子里面装的珠宝是最珍贵的呢?
学生们觉得这个题目蛮难的,教授又没有给提示,谁知道那位珠宝鉴定专家露丝会将最宝贵的东西放在哪个盒子里呢。
想着想着,一位学生跳起来说:"反正就每个箱子都打开来看看嘛,又没说只能开一次。"
教授听到这个答案之后,笑了。
其实,这个学生回答得没错,三个珠宝箱子就像我们人生中的不同遭遇,我们打开箱子的机会是平等的,无论打开的是哪个箱子,我们都必须承担结果。不过,幸运的是,其实打开一个箱子之后,当我们发现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还是可以重新打开别的箱子的。因此,不要给自己的人生定性,其实,无论目前的情况如何,你还是可以选择的。
在困难面前,学学"磕头虫"
北大箴言:
古今中外,学术不同,其所以致用之途则一,值智力并争之世,为富强致治之规,朝廷以更新之故而求之人才,以求才之故而本之学校,则不能不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以佐我中国二千余年旧制,因时势使然。
--张百熙
我们在生活中容易遇到磕头虫,它是一种奇怪的昆虫,当你发现了它的踪迹,用手捏住它,打算将它就地正法的时候,它就会不断地磕头,把头撞向桌面。作为成功捕猎它的你,一定会以为磕头虫在磕头求饶吧?你是不是正在思考要不要放它一马?
可就在你思考自我怜悯心和杀灭害虫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的时候,磕头虫已经冷不防从你的指缝间逃走了。
其实,磕头虫磕头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也是一种逃离本能,它磕头时,将头部用力地撞向地面,然后前身就会产生回弹力,在前身回弹的一瞬间,后脚只要用力一撑就能挣脱你的指缝,接着再奋力起跳,就会逃走。
所以说,磕头虫磕头,不是为了求饶,而是为了逃出生天。
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而无法挣脱。不过,这种所谓的"无法挣脱"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内心束缚,我们觉得没法逃了,只能干坐着等待坏情况的到来,但其实,会不会是我们积极度不够,缺乏了一点绝处逢生的气魄呢?
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我们可以向逆境磕头,可以向困难低头,不过这不是出于本意的低头,而是一种战术策略。就像磕头虫的逃生本能一样,当我们觉得环境压得我们透不过气的时候,不一定要和环境与困难硬拼,可以尝试稍稍低头,不必在一个艰辛的环境中一条路走到黑,试着承认自己走不下去了,找一个全身而退的方法,再另谋出路,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不过,粤语中有一句老话:"输人不输阵势",也就是说,面对困难,我们可以低头,另找出路,不必困死自己。不过,我们低头的同时也不能输了心态,不能真正地认输,换个路子来走,不等于停步不前。所以说,我们要学习磕头虫,懂得权宜之计,让自己逃出生天,低头是为了重头再来,而不是自甘堕落。
张百熙是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的第三任监督,他是蔡元培之前,对北京大学最有建树的北大掌舵人。不过,他的治学夙愿正如他的人生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总是困难重重的。
张百熙出生在1847年,在年少的时候就已经耳闻目睹帝国列强对晚清的侵害,体会到清政府的无能,明白人们在列强横行下那种水深火热的状态。他志存高远,一心改变时局,为国效力,扭转人们的生活环境。不过,理想归理想,所谓十年寒窗苦读,他从几岁开始努力念书,不过多次参加乡试都没考上,直到30岁那年,寒窗苦读二十余年了,才中了二甲进士。
不过,多年的艰辛可不是吃素的,也许张百熙就差点机遇。在过去挫败的经验中,他明白了能屈能伸的重要,所以前脚一踏入官场,后续的进步就接踵而至,仕途一帆风顺。
到了1900年,已经是清朝大臣的他,被派往英国担任专使大臣。在异国风光中,他明白了自己所生所长的天朝大国是多么的落后。英国的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和晚清的落后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他深深地感觉到,要成为真正的大国,一定要从教育抓起。在英国短短的一年,张百熙细心地记录下了一切他认为值得借鉴、可以借鉴、一定要借鉴的经验。一回国,他便奏请朝廷,重建因为在百日维新运动中兴起,又因为百日维新失败而瘫痪的京师大学堂。
一方面,他根据英国的经验,不断完善京师大学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他当务之急是不遗余力地吸纳优秀人才来大学堂当老师。可是,知易行难,京师大学堂不比现在的北大,当时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羽翼未丰的新兴产物,如何请到德才兼备的老师是张百熙遇到的一大困难。
这时候,他想起了吴汝纶。他亲自请吴汝纶当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吴汝纶是桐城派领袖,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和学者,张百熙向吴汝纶提出了设想,希望吴汝纶能担当总教习,对此,不起用教学大臣,不用官僚,选用有才之能人。这固然和张百熙"破除积习,不拘成例用人"的倡议同出一辙。不过,神女有心,襄王无梦,张百熙跨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吴汝纶却不领情,简单的一句"年老体弱,学识浅薄"就把张百熙搪塞过去了。
张百熙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吴汝纶只是因为不信任官办京师大学堂的前途而婉拒的,面对这样的困局,张百熙没有摆出自己应有的官架子,他甚至以自己做赌,用自己的名誉和人格来恳求吴汝纶。他知道不能单纯依靠嘴皮子功夫来说服吴汝纶,于是,他不管自己是不是朝廷重臣,穿着官服便长跪不起,说自己代表全国学生,下跪恳求吴汝纶为国效力,为人才做师表,给千千万万读书人一条好出路。
在当时,不管你是大作家还是老大神,在官员面前,不过也就是平民一个,那时候,只有大神跪大臣,哪来大臣跪大神的道理啊?吴汝纶为张百熙这种求才若渴,宁可牺牲个人名誉也要为学子们求一名好老师的行为而深深感动。
吴汝纶最后自然是在张百熙的请求下出任了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也和张百熙携手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制度设立的奠定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奠基人的张百熙尚且有下跪的勇气,你有吗?
其实,不论是高官还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困难的,要想扭转逆境,突破困难,我们就得有能屈能伸、敢于向困难低头、另谋出路的勇气。说这是勇气,一点都不为过。
很多人在困难面前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不肯承认自己失败、不想承认自己错误罢了。要知道,即便北大的天之骄子也有承认失败的时候,他们不是服输,而是转换策略,当一条路走不通时,马上寻找新的途径。只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像磕头虫那样,适度低头,好的出路就会等着我们!
北大行动指南:
1.低头认错,才能抬头做人
从小到大,父母师长总教我们要抬头挺胸做人。抬起头来走路,代表我们要对自己、对将来、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信心,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
不过,人生有趣的地方在于,在我们昂首挺胸的同时,我们容易忽视脚下的小石头,甚至会掉进逆境的泥潭,很多困难就会应运而生。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味看着高远的前方,那么,我们可能永远走不出困境。
因此,面对这样的逆境,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要敢于承认自己走错了,低头认错,才可以换取重头再来的机会。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认错的勇气,想一想那些才华远高于你的北大人,他们也会认错,你何苦一味坚持?
此刻低头认错,是为了下一刻抬头做人。
2.要有"我能行"的心态
即便是"无所不能"的北大人,也需要不时激励自己,他们也会遭遇人生低谷,"我能行""我想做就会做到的""我一定可以"……诸如此类的激励语句能够带来正向心态。
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哪怕我们暂时没有成功,也始终会保持进步。北京大学之所以人才辈出,不仅因为这些天之骄子才华过人,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底,始终相信自己,"我能行"是每个人自始至终不变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