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新语》名句
2787400000014

第14章 交友处世篇(1)

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注释】

损:减少,减损。补:补充,补给。

【译文】

减损富足多余的,补给贫弱不足的,这是天道啊。

【道理】

助人之道,锦上添花可嘉,但雪中送炭更为可贵。

何敬叔受饷

何敬叔,南北朝时期齐东海郯城人,曾任长城(古县名)县令。他勤政爱民,清廉如水,无论在县衙公办,还是巡察地方,绝不骚扰老百姓,也不接受任何馈赠。

有一年,长城县大旱,土地干裂,粮食歉收,老百姓忍饥挨饿,更没有粮食交租税。何敬叔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这一日,何敬叔又在书房踱来踱去,思谋对策。突然心头一亮,顿生一计。他抄起笔,唰唰唰写出一张告示,然后贴到大门外。不一会儿,门口便聚了一群人。只见告示上写着:我何某人生活太贫困,最近几日准备接受馈赠,有意者从速。人们议论纷纷,摸不着头脑。倒是那些想巴结他的有钱人大喜过望,争相送礼,唯恐不及。不出十日,便凑齐两千八百担粮食。眼见馈赠差不多凑够百姓的租税了,何敬叔便当着老百姓的面,揭下告示,宣布所收粮食全部抵作百姓的租税,自己一粒不留。

消息很快传遍全县,老百姓都感激地称何敬叔为“青天大老爷”。

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注释】

略。

【译文】

在家里,思考是否有孝道,在朝堂,思考是否忠于君,对待朋友,思考是否守信义,就是这三思罢了。

【道理】

信义,忠诚,孝道,乃做人之根本。

嵇绍,真君子也

嵇绍,嵇康之子,字延祖,西晋名臣。十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家时,念其母独自抚养成人之恩,极其孝顺,后被山涛举荐为官,虽公务缠身,也不忘孝敬老母亲。嵇绍才识广博,卓有政绩,于是一路高升,官至豫章内史,但听闻母亲去世,悲痛不已,辞官不任,回家为母守孝。

守孝期满,齐王司马冏任嵇绍为左司马。嵇绍见司马冏日益骄纵,奢靡成风,便直言进谏。有一次,司马冏与董艾等人正在宫中畅谈国事。嵇绍穿着朝服求见,董艾对司马冏说:“嵇侍中善丝竹,您可以让他弹琴。”于是司马冏命人拿琴进来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并庄重地说:“您匡复社稷,更应讲究礼仪,端正秩序。我今天穿着整整齐齐的朝服前来商讨国家大事,岂能有丝竹之乐?”司马冏和董艾等很是惭愧,愈加敬重嵇绍。

公元304年,嵇绍任侍中,奉诏前往行宫接驾。恰逢荡阴一战,王师战败,惠帝连中三箭,脸部受伤,护卫、百官和侍从一见阵势不妙,纷纷逃跑,只有嵇绍毫无畏惧,端正官帽,整理好朝服,挺身而出,极力保护皇上。后因寡不敌众,嵇绍被擒,但他高昂着头颅,绝不屈服,叛军就死死地将他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他虽抬不起头来,仍然倔强地直昂着脖子。惠帝赶紧说:“嵇绍是忠臣,千万不要杀害他呀!”军士回答道:“奉皇太弟的命令,只是不伤害陛下一人而已!”于是嵇绍被杀害,鲜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为此哀痛不已。侍从要洗这件染血的御衣,惠帝悲痛地说:“这是嵇侍中的血,千万不能洗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