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而奋斗
从前,有五位探险家在非洲一片茂密的丛林里探险。队长名叫马克格夫,四名队员分别是巴里、麦克里斯、约翰斯、吉姆。在进入丛林前,马克格夫曾答应给他们优厚的工资。
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马克格夫不幸得了病而长眠在丛林中。马克格夫临死前,交给四名队员一个沉甸甸的箱子。他十分诚恳地对四人说道:“我要你们向我保证,一步也不离开这只箱子。如果你们把箱子送到我朋友麦克唐纳教授手里,你们将获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我想你们会送到的,我也向你们保证,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你们一定能得到。”
埋葬了马克格夫以后,这四个人就上路了。多日的跋涉使得这四个人瘦骨嶙峋、疲惫不堪。他们扛着这只沉重的箱子,在茂密的丛林里踉踉跄跄地往前走。但密林的路越来越难走,箱子也越来越沉重,而他们的力气却越来越小了。他们像囚犯一样在泥潭中挣扎着。
一切都像在做恶梦,只有这只箱子是实在的,是这只箱子在撑着他们的身躯!否则他们全倒下了。他们互相监视着,不准任何人单独乱动这只箱子。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未来的报酬是多少,当然,有了比金子还重要的东西……
终于有一天,绿色的屏障突然拉开,他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丛林。
四个人急忙找到麦克唐纳教授,迫不急待地问起应得的报酬。
教授似乎没听懂,只是无可奈何地把手一摊,说道:“我是一无所有啊,噢,或许箱子里有什么宝贝吧。”
于是当着四个人的面,教授打开了箱子。大家一看,都傻了眼,满满一堆无用的木头!
“这开的是什么玩笑?”约翰斯说。
“屁钱都不值,我早就看出那家伙有神经病!”吉姆吼道。
“比金子还贵重的报酬在哪里?我们上当了!”麦克里斯愤怒地嚷着。
此刻,只有巴里一声不吭,他想起了他们刚走出的密林里,到处是一堆堆探险者的白骨,他想起了如果没有这只箱子,他们四人或许早就倒下去了……
巴里站起来,对伙伴们大声说道:“你们不要再抱怨了。我们得到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那就是生命!”
马克格夫是个智者,而且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从表面上看,他所给予的只是一堆谎言和一箱木头;其实,他给了他们行动的目的。人不同于一般动物之处是人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因此人就无法和动物一样浑浑噩噩地生活,人的行动必须有目的。有些目的最终仍无法实现,但至少,它们曾经激励和支撑了我们的一段生活,这就值得感谢。
有三个关于成功的故事是值得所有主管学习的,同样也值得所有主管将这些故事告诉给他们的员工,来激励员工的成功意识。
第一个是关于梦想的故事:雷·克洛克是一个推销商,几十年来他推销了很多产品,但很不幸,都不怎么成功。但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54岁那年,他还在推销纸杯和奶昔机。就在1955年,他发现了一个经营很好的快餐店,立即被这个快餐店给吸引住了。在他的后半生,他都经营着这家快餐店——麦当劳。他最终成为了亿万富翁。
第二个是关于生存状态的故事:有一个人看见一只没有腿的狐狸生活得非常的好,他很惊讶,但很快就发现狐狸是靠动物死尸的碎肉来养活自己的,因为总有动物在他面前被狮子吃掉。于是这个人从此什么事情都不干,专心地等着真主给他安排食物。过了几天以后,他一粒米都没有等到。就在他饿得就要受不住的时候,有一个声音传来:“人应该像雄狮一样有余食给别人吃,为什么要像狐狸一样仰仗别人,食人余食呢?”
第三个是关于理想的故事:远古的时候,有一种叫做鹏的鸟。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生活在洼地里的小麻雀对大鹏鸟很不理解,它们总想不明白这只鸟飞来飞去究竟是想飞到什么地方。
领导者首先应该教导自己的员工产生梦想,然后让他们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最后确定他们的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
成功的主管必须有成功的意识,并且教导员工自我培养成功的意识。成功的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撑伞走过,于是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而你被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不被雨淋,不必找我,请去找伞!”说完便走了。主管要教导员工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任何人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自己主宰。
第二个方面是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它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就能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二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很多时候,你想自己成为怎样的,你就能成为怎样的,因此主管必须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
如同任何一位获得成功的人,成功的领导者必然在心中存在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他克服横挡在前面的障碍、困难,这个信念让他胜过其他对手。对于做管理的人来说,挫折是最忠实的朋友,如何使自己和自己的员工不像其他人那样因为遭到拒绝而改变目标,这取决于他对挫折的态度。
成功的主管必须有成功的意识,并且教导员工自我培养成功的意识。
分段实现目标
太远大的目标对员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激励作用,相反,他们会因为看不到实现目标的曙光而懈怠。聪明的领导者会把大目标化为小目标,让员工带着希望一步步前进,最后实现原本遥不可及的宏伟蓝图。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于是,当时的报纸充满了对山田本一的嘲讽。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面对这位名将,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仍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一个人如此,一个团队也如此。作为一个主管,只要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就可以带领自己的员工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
聪明的领导者会把大目标化为小目标,让员工带着希望一步步前进,最后实现原本遥不可及的宏伟蓝图。
跟下属借智慧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作为主管,如果不知道借助下属的智慧进行部门的建设,就会既费力又收效甚微。
老实的主管通常喜欢一个人闷着头做事,他们认为既然自己是主管,那整个部门的管理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古时候,一位国王打算扩建宫殿,招募天下的能工巧匠。
告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有两组人马入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国王说:各自建一幢房屋,所需的器材工具,官家全数供应。工程必须在最短的时日完成,建筑成绩要加以评比,最后得胜者将给以重赏。
此时的工匠团队,迫不及待地领了大批的工具,以及五颜六色的油漆彩笔,经过全体员工不眠不休的整修与粉刷之后,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呈献在人们眼前。
另一方面,却见和尚们只领了木材和玻璃而已。原来,他们建成的是一幢玻璃屋,特别之处是这些玻璃是可以反射的。
到了工程结束的时候,已到了日落时分,正是评比揭晓的关键时刻。这时从天空中所照射下来的落日余晖,把工匠建筑上的五颜六色恰好辉映在和尚的玻璃屋上。
这时候,和尚所建的玻璃屋,呈现出柔和而不刺眼、宁静而不嘈杂、含蓄而不外显、自然而不做作的高贵气质来,与工匠所制造的眼花缭乱的颜色,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对比。
和尚与工匠建筑的理念迥然不同。和尚利用最简单的法则来驾驭最复杂的环境,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成效,用最无形的观念超越有形的物质。换句话说,他们是充分的借用、活用及善用别人的无形智能与资源罢了。
未来时代的竞争优势,已经慢慢地从有形的资源移转到无形的智能上。因此,谁能够充分运用与开发自己和别人的智能,谁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赢家。惟有不断地创造知识与智能,才有永续的竞争力。
懂得借下属智慧的主管是聪明的,他们知道如何把下属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继而变成整个团队的智慧。一个好的团队就这样产生了。
老实的主管通常喜欢一个人闷着头做事,他们认为既然自己是主管,那整个部门的管理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很多主管都习惯应用“极限哲学”,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艰巨的任务委托给下属,而从不考虑下属是否有能力完成它。
或者,他们“高标准,严要求”,让下属去做实现不太现实的目标。因为目标的实现超出了下属的能力范围,所以,即使他们尽了十二分的力也完不成。最后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挫伤了下属的信心。
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人们千里迢迢的来跟他学武。
人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水都没有装满。
人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超过这条线,否则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开始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诚然,在制定和规划目标时一定要“取法于上”,但一定不要太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每个人做事都要量力而行,主管委派任务当然也要根据下属的实际能力而定。
因为目标的实现超出了下属的能力范围,所以,即使他们尽了十二分的力也完不成。最后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挫伤了下属的信心。
把无用变为有用
管理界在用人上有一个古老的观念:不用一个多余的人。而在推销行业,推销员就经常会与“无用”的人打交道。这些人只是对推销员的产品感兴趣,或者是若无其事地了解一下,或者耽搁了他半天时间,又扬长而去,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对于此种情况,那些优秀的推销员不会感到失望,甚至恼火,也不会责怪,乃至谩骂。而是会十分高兴,因为他们认为那些看似“无用”的顾客就是他们将来的潜在顾客。
对比而言,管理界的观念确实已经落后。对于老实的主管来说,养 “无用”的人才纯属多余,但对有头脑的主管来说,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没有头脑的主管。
从前曾有一个人认为,只有脚下的一寸土地对他来说是有用的,只要有这一寸土地,他就可以立足于这世界上,要那无际无边的大地干什么用?
这时,旁边有一位智者问他:“那么,我现在就让人把除了你脚下的一寸土地以外的大地全挖掉,怎么样?”
这个人顿时感到,自己立于一个孤岛上,茫然四顾,全是万丈深渊,害怕极了,哪怕向前迈出半步,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后果不堪设想。
那无边无际的大地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实际上,那看似无用的,正有着无穷无尽的用处。老实的推销员应该记住:不要随意把任何一个员工划到“无用”的范畴里面去,最明智的做法是把“无用”变为“有用”。
对于老实的主管来说,养 “无用”的人才纯属多余,但对有头脑的主管来说,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没有头脑的主管。
善用逆反心理
威尔逊是美国一个专门经营香烟生意的商人。但他的运气似乎不太好。开业几年,店里各种牌子的香烟问津者寥寥无几,经常亏损。商店也到了破产、关门大吉的边缘。他苦思闷想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生意不景气的原因。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决定改变一下经营方法。
一天早晨,他在自己的商店门口做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广告:“据估算,本店生产的香烟尼古丁、焦油的含量比别的商店的香烟高1%左右,请不要购买本店生产的香烟。”此外,他还用红色大字醒目地声明:“曾经有人因吸了这种烟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