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持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亲自制定了各类人员能力标准,每年至少一次与他的属下共同评价他们的工作。如果一个属下不够标准,韦恩·卡洛韦会给他一段时间学习提高,以观后效;如果已达到标准,第二年就会习惯性地提高要求。经过评估,公司的管理人员被分成四类,第一类,最优秀者将得到晋升;第二类,可以晋升,但目前尚不能安排;第三类,需要在现有的岗位上多工作一段时间,或者需要接受专门培训;第四类,最差者将被淘汰。
赏与罚,曾被古人称为管人的两把利剑,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孙武把“法令孰行”、“赏罚分明”,作为判明胜负的两个重要条件。曹操也说:“明君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赏罚分明,是古今中外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则。作一名主管,一定要正确使用赏罚,切莫随心所欲,无原则赏罚。
赏与罚,曾被古人称为管人的两把利剑,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一些自认为很负责任的主管对下属绝对严格要求,但对自己却绝对宽容。他们打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光荣旗号,却在“宽于律己,严以待人”的事。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讲理——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那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拐杖敲着哲学家说:“你既然都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有资格去批判上苍的作为吗?”
这一则寓言很生动地描述了两种有碍管理绩效的心态。一是以偏概全;二是宽于律己,严以待人。这看似滑稽的举动,其实存在于很多主管身上。这些主管会要求员工每天按时上班,上班时间全身心投入,而自己却每天姗姗来迟,上班时间打游戏,玩五子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是容易的事。
一些老实的主管对寓言中上苍及哲学家的作为,一定不以为然。可是,一旦他们成为当事人时,往往也会不小心触犯了上述两项禁忌,因为人是感官性的动物。
一些自认为很负责任的主管对下属绝对严格要求,但对自己却绝对宽容。
以静制动
一些主管一面对外部的竞争就荒了神,整个部门的实力并不差,但就因为他这个指挥者乱了分寸,最终弄得溃不成军。
作为领导,最终要的素质就是“临危不乱”。因为领导往往是决策者和指挥者,如果他首先乱了分寸,那“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旁边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家不停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未有收获。他终于沉不住气,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钓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轻易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
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令鱼也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心里只想着鱼吃你的饵没有,眼不停地看有鱼上钩没有,情绪不断变化,心情烦乱不安,鱼不让你吓跑才怪,又怎会钓到鱼呢?”
经常有管理者觉得自己的条件与竞争对手相同,甚至还比对方优越,为什么成绩总是不及对方呢?
在一般人的眼光中,领导者的形象往往是威严的、凛然不可犯的,或者是张扬的、耀武扬威的,其实,成功的管理者应是静寂恬淡的,以静制动,以静争取天下。老实的主管欠缺的恰恰就是这种坐怀不乱的定力。
作为领导,最终要的素质就是“临危不乱”。因为领导往往是决策者和指挥者,如果他首先乱了分寸,那“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大智若愚
所谓糊涂,它的实质,不过就是认识到智慧也有它的局限,因而在某些场合放弃对智慧的依赖,而对事态的发展采取一种静观待变的态度,也叫“顺其自然”。我们所不能驾驭的,就不能强求,就不要去勉强。人不可避免有自身的局限,重要的是,要认识这种局限,承认你有所不能。然后,在你所能的范围里,你就可无所不能了。
虽然如此,人也不可以时时糊涂,事事糊涂。糊涂和精明一样,隐忍退让和竞争进取一样,有它的作用,也有它的局限。过分的精明,是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过分的糊涂,是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价值。积极竞争进取,难免不伤及左右,一味忍耐退让,又无端受人欺侮。所以,糊涂也应该有糊涂的原则。
糊涂的第一原则是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不该糊涂的时候别糊涂。事关民众利益、个人气节的时候不应该糊涂。糊涂至损己害人、误事危身的时候,也不能糊涂。相反,如果只是关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荣辱,个人的意气,那么就无须锱铢必较,寸土必争,针锋相对。此时,宁可糊涂一点,忍让一点,放人一马,留一点余地。
糊涂的第二原则是装糊涂要像。装糊涂并不是一种卑鄙或伪善。领导者一定要明白,糊涂不是愚蠢,而是一种智慧的运用。这种智慧是经过长期的养成、反复的自省、丰厚的积淀、勤奋的学习、刻苦的磨炼而后才能获得的。有了这种智慧,才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当他不趋利,不避害,不求荣,不辞辱,不居功,不饰过,看起来浑浑噩噩的时候,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在心静如水,明察于秋毫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明智的选择,是智慧的表现。这种糊涂,并不是因为愚不可及而无可奈何的糊涂,而不如说是做出来的,是精心去追求,刻意达成的。既然是做出来的,那么当然要景自天成才行。这里所谓做出来,并非给人以欺骗,而是让人能够放心接受,坦然不疑。如果装得不像,露出形迹,仿佛居心叵测,另有别的目的,你不趋利而陷人于不义,你不避害而陷人以不仁,忠厚似奸,慈善似伪,别人望而生疑,避之惟恐不及,说明你的糊涂还未及火候。
糊涂的第三原则是好学不辍,大事不糊涂。糊涂既是基于对自身局限的一种认识,便有其不得已的成分。一个人纵使天降大任,天纵奇才,也不可能免除他的局限,因而也就难免于糊涂。知道自己不免于糊涂而不过分依赖自己的智能,固然是一种明智的表现,但是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就可以突破局限,少一些糊涂。特别是在不该糊涂的时候,就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即使是资质愚鲁,冥顽不灵的人,也不会是全无所长,总有他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通过学习,领导者就能增长自己更多的智慧,就能提高自身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人处世,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对于一个主管来说,“糊涂”其实不是真糊涂,而是要学会一点大智若愚的技巧,避免一些弄巧成拙的尴尬。
在中国历史上,最糊涂的人是宰相,宰相队伍似乎是高级糊涂人才密集的地方。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就需要包容,而包容就必须有肚量。包容其实正是“糊涂”的本义,和泥水而涂之,就是“糊涂”。所以,恰到好处的糊涂,也可以说是为官的专业技巧。
说起糊涂宰相,人们最容易想起来的,就是西汉时的丙吉了。路边有人斗殴死伤,他不管,碰到一头牛在喘息,他偏要去问。属下认为他可能犯糊涂了,提醒他“您这样做是不是贵畜而贱人呢?芽”丙吉回答说:“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的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丙吉的意思是,老百姓斗殴,这种事是长安令、京兆尹这样的官管的,宰相只是根据这些官一年总的政绩进行考评,奏请皇帝实行赏罚就行了,用不着亲自过问。而现在气节还不到大热的时候,牛喘息可能是节气失调,而节气失调又可能导致灾荒,这才是宰相分内应该管的。
可见丙吉这个人,只是常人看起来糊涂,其实并不糊涂。
所谓领导者的“糊涂学”就是关于领导者一生的智慧,这包括了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在“知”的方面,“糊涂”就是承认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不过分依赖和卖弄自己的智慧。勿恃小智,勿弄奇巧,息竞争心,它包含了大智若愚,藏巧于拙,顺手自然,无为而治,谨言慎行,因势利导,精益求精,善于其技,虚心纳谏,博采众长,居安思危,留有余地等范畴。在“情”的方面,就是安贫乐道,隐忍退让,息贪禁欲,它包含安守本分,勿事事强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天知命等等。在“意”的方面,就是淡泊明志,立身端方,守清正节,包含荣辱不惊,功成不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等等。当然糊涂的范畴很广,有待作为领导者的你慢慢去理解与体验。
对于一个主管来说,“糊涂”其实不是真糊涂,而是要学会一点大智若愚的技巧,避免一些弄巧成拙的尴尬。
让下属感到自己很重要
价值感的实现往往是一个人前行的重要动力。老实的主管没有让下属感觉到他自己很重要,所以下属也就真的变得不重要了。只有让下属感觉到自己对于团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才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而又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一家濒临倒闭的食品公司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1/3。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管人员。这三种人加起来有30多名。经理找他们谈话,说明了裁员意图。
清洁工说:“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我们打扫卫生,没有清洁优美、健康有序的工作环境,你们怎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司机说:“我们很重要,这么多产品没有司机怎么能迅速销往市场?”
仓管人员说:“我们很重要,战争刚刚过去,许多人挣扎在饥饿线上,如果没有我们,这些食品岂不要被流浪街头的乞丐偷光?”
经理觉得他们说的话都很有道理,权衡再三决定不裁员,重新制定了管理策略。最后经理在厂门口悬挂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我很重要。”
从此,每天当职工们来上班,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很重要”这四个字。不管一线职工还是白领阶层,都认为领导很重视他们,因此工作也很卖命。这句话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一年后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有名的公司之一。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很重要。个人和整体的密切配合,整体和个人的高度和谐性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非常重要。由于成长的环境以及所处的地位等诸多不同因素,每一个管理者都有着各自的一套管理体系与方法,但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员工的积极性的调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只有让下属感觉到自己对于团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才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而又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用人所长
人有所长,也有所短。在比较长与短时,应更多的看到人的长处,而不能更多的看到人的短处,特别是不能过分地夸大人的短处。如果一个人的短处成为他的主要方面,那这个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之所以没有被消灭,就说明他的长足可以补偿他的短,他的功足可以补偿他的过,并对社会还有益处。
用人的决策,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缺点,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这就是说,要择人之长而用。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完全的人,只能找到适合某一工作需要的人。因此,只能说他干得最好的是什么,而不能说,他干得最不好的什么。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其基本天职,就是想人之长,说人之长,用人之长。
假若所用的人没有缺点,其结果只能是平庸之辈。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更谈不上有所大为。这种人只不过是谨小慎微、小心奉上之人,其胸中并无雄才大略,更谈不上为大略而献身。现实告诉我们,才能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就越突出。有高山,必有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