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2790400000009

第9章 青春滑向深渊的加速器--理想缺位(1)

理想是人生锦缎的图案。青少年应该追求崇高的理想,而崇高的理想是长在悬崖上的鲜花。青少年朋友要义无反顾地去采摘它。一个失去理想的青少年就像失去彩屏的凤凰--没有生命花,没有青春蕊。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理想的火炬。没有理想的青春,就像没有太阳的早晨。

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

没有理想,就会丧失生活的目标。青少年正值人生的画卷刚刚展开,没有理想的青春,就像无舵的船,无缰的马,会到处漂荡奔跑,最终又能到达哪里呢?

2004年6月15日下午,距离“云南大学宿舍杀人事件”的凶手马家爵死刑执行不足48小时,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看守所中,有记者与其进行了对话。

马家爵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理想这个词,可能在初中就消失了。理想很重要,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成为没有理想的人了。……我觉得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是失败的。平时,我与周围的人,昏昏噩噩过日子。学习不怎么努力,也没有想过为社会国家做什么贡献。想到的、关心的都是自己的那点心事。”

记者问:“如果把大学生与社会责任、承担义务、乐于奉献相联系,你觉得这会显得挺高尚吗?”

马家爵(果断地)说:“不是高尚。我觉得这很实在。”

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相信通过这段时间在“高墙”内的反思,马某之言应该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总结。因而,这个总结也特别发人深省,它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少年的青春理想的缺位。没有理想的,在当代青少年中也肯定并不是马家爵一个人。

据2004年6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发生在重庆市的“欧丽曼”非法传销案涉及全国13所高校约200名大学生。而在这之前,在江苏徐州、山西临汾、海南海口、广西贵港、广西合浦等地查获的传销案中,涉案人员也多为大学生,总数达六七百人。

众所周知,传销的骗术并不高明,只要明白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的简单道理,就能一眼看穿。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竟有如此多的大学生们会财迷心窍,陷进了这坑己坑人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那么,这些传销的组织者是如何成功地把上了“贼船”的大学生们“策反”的呢?从目前已查处的案件来看,虽然各个组织的做法各有“特色”,但有一点却是惊人的相同,那就是“洗脑”,即用那些天花乱坠的说法来蒙人,来击垮人的思想防线,来把你大脑中的亲情、正义、尊严等东西统统“洗”光,取而代之的是换上传销组织者灌输的那一套“歪理邪说”。如此“惨不忍睹”,大出我们的意料。所以,痛心之余,许多人都觉得很奇怪,这些大学生的脑子为何如此“不堪一洗”呢?

对此,有人说,是因为部分大学生的贫穷,才使得他们在诱惑面前失去了抵抗,“缴械投降”;也有人说,传销链控制力强大,大学生一旦进入传销链条,身份证、现金、通讯工具等等都被收上去,他们是不得已为之;还有人说,是因为大学生对传销的危害认识不够,对直销和传销的区别知之甚少,从而上当受骗……应该说,这些话都有道理。但这些分析显然并不充分。

大学生的脑子之所以“不堪一洗”,是因为是非不分,“利欲熏心”,立场不坚,缺乏“拒洗”的免疫力。正因为理想的缺位,才导致部分大学生把理想前途庸俗化成“理想钱途”,把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当成人生的最大目标,怀揣如此“抱负”,面对传销一夜暴富的“诱惑”,能不主动投其怀抱吗?正因为劳动价值观的偏离,大学生们才相信了不劳而获的谎言,才会在传销组织者撒下的弥天大谎里自我陶醉,“一枕黄粱”。正因为理想的缺位才会导致误入歧途,而且越滑越深。在分析2004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深陷传销事件时,权威专家也指出,“这与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有所缺失有很大关系”。

青少年理想缺位还有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那就是--“伪理想”的存在。2004年7月,延边州公安局在打击互联网淫秽色情专项集中统一行动中,发现延吉市21岁男青年刘某在自设的网站上大量传播淫秽图片,延边州公安局利用科技手段揪出了这个“泛黄”高手。经审查,刘某在网上传播淫秽物品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牟利,而是为了出名,因为他想建立中国最大的图片网站。他认为,只要能吸引更多的人看,点击率越高,网站的知名度就越高,就离自己的“理想”不远了。

理想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一个社会更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灵魂的寄托。如果一个人看中精神生活,并对崇高的精神有着执著的追求,那么理想对他而言就好比人生的动力源泉,不断激励着他前行。刘某虽然也有着自己的一份理想--出名,然而这种理想却成为了走向犯罪道路的催化剂。理想对于刘旭非但没有帮到他,反而成了一种畸形的梦想,就像他自己所认为的:点击率越高,网站的知名度就越高,就离自己的理想不远了。刘旭这种通过大量传播淫秽图片以达到自己所谓“理想”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伪理想”。其实在当代的青少年中对理想有这样的见解,并通过自己所谓的理想方式去完成这荒唐的构想的并不罕见。

青春的翅膀因何而折断?芽

“太阳下去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理想--青春小鸟的翅膀--因何而折断?

前不久,西宁市4名14~16岁的少年在短短一周内连续两次入室盗窃,窃得现金财物总价值3万余元,得手后,他们在公开场合大肆挥霍“战利品”,并且到宾馆开房间和卖淫女嫖娼。办案单位说,4名少年均已辍学,无人管教,他们痛心呼吁家长及社会应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据了解,近年来西宁市青少年抢劫、盗窃、强奸、故意伤害等案件数量不断增加,2001年仅城西区此类案件数量就高达33起,涉案青少年人数达98人,同比分别上升22.2%和15.3%。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涉案人员中在校学生尤其是女性青少年的作案率也不断上升。而且犯罪的暴力性、团伙性和凶残性令人触目惊心。

对金钱的欲望和享受的向往使原本纯洁的心灵走向肮脏的深渊,使他们不惜用自己如花季般的青春去换来短暂的精神刺激。教育专家认为,青少年尤其是14~17岁的未成年人,其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也未正确形成,因而导致鉴别能力差,抵制诱惑和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能力较弱。因此,在犯罪动机及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盲从、模仿、偶发、享乐等特点。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原因是导致这些青少年走向歧途的内在因素,如果缺乏理想信念,更会使他们加速滑向歧途。

“青少年问题的出现是社会问题的缩影。”专家认为,在肯定主流的情况下,现在的未成年人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困惑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己都有责任。

1.社会的负面影响

从社会方面来说,在市场经济及价值规律的支配下,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比如说,高考扩招,虽然分数一样,但家里有钱的孩子就可能升入大学,而家境贫寒的孩子却可能因缴不起学费而被拒在门外,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面前不平等”、“分数面前不平等”。亲身经历过类似事情的孩子,他们心灵的创伤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治愈的,他们的理想、信念及人生观的树立必然会发生偏差。其次,制定青少年政策的管理者对青少年问题研究不够、探讨不够、落实不够,造成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也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影响。另外,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交融与发展,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的作用显得越来越分散,个人之于整个社会而言显得渺小,青少年显得更为无所适从。

2.学校理想教育的偏差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在高考杠杆的调节下,学校、教师都不自觉地把目光瞄向了分数,素质教育及德育教育课程总是放在主文化课程之后,师资力量的配备也向文化课程偏移。有的学校按照学习成绩分了快班、慢班,这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了很大伤害。理想被“升官发财”所取代,在许多孩子们的头脑里横行其道。个别学校甚至一味追求升学率,将成绩差的学生以休学、转学等方式予以“驱逐”以免“拖后腿”。个别老师歧视“差等生”,有时在同学家长面前羞辱他们,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和厌世的情绪,从而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确立造成极大的伤害。

3.价值观在理想教育上的世俗化

目前,相当多家庭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什么理想都比不上考上个重点大学让人觉得光彩”,“成绩才是你的骄傲!”,“分数才是你的资本!”等等。家长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但一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亲身经历了社会的竞争,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造成未成年人精神压力过大,一些孩子出现自责心理、对抗心理、宣泄心理、甚至于出现过激行为,从而使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家庭方面出现缺失或者偏差。例如有的青少年从小时候起就被家长灌输“学习要好,将来好做官,赚大钱”、“只要想要,就要去不择手段地获得”。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加强理想教育。理想是我们的事业与生活的精神支柱,使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而现实中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弱化了?熏使中学及大学时代的很多青少年都成了没有理想的一群?熏做什么事都只为自己着想?熏纯洁的心开始变得硬如磐石,理想这一青春小鸟的翅膀要么折断,要么已经畸形……

理想缺位的青春没有明天

2004年8月23日,刚刚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张龙被17岁的李猛及其同学杀害在北京西单街头。是什么原因诱使李猛拔刀相向?仅仅因为一句脏话。当天,与同学一起逛街的张龙在商场门口不小心撞到了13岁的刘佳。刘佳冲口而出“你丫看着点?选”,这句带脏字的话激怒了张龙,他满不在乎地回敬了一句:“撞你怎么了。”两句话不合,口角升级,最后是街头追杀,一个花季少年丢了性命。追杀张龙的这些少年中,最大的不过17岁,小的才13岁,但每个孩子都说自己交过男(女)朋友,他们最爱看的电影是《蛊惑仔》,他们的理想就是片中的生活,男孩子总想在女朋友面前表现自己,女孩最想找个男朋友保护自己。卷入这起案子的还有一个孩子叫马超,也是一个缺乏家庭温暖和典型的理想缺位的青少年。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想的缺乏对于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理想不一定非要是崇高的,但要保证是正确的),势必“软骨”、“缺钙”无情、冷酷,甚至不惜违法乱纪,那么这样即便再高的智商和学识于自身与社会也都无益。

2004年4月1日,四川省一中学16岁的小白、15岁的小超为解决白天的小矛盾,深夜将熟睡的小阮喊到操场,将其打成鼓膜穿孔,腹腔出血。

……

回顾这件真实的新闻事件,从发生血案的诱因中折射出的这些青少年们的凶残和暴戾固然让人深感忧虑。但反观这些青少年,我们发现:缺乏理想信念,胸无大志,精神颓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血案的背后总是透露出,这些青少年们受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影响,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熏抗挫折能力差,吃苦意识不强;学习上不求上进,生活上互相攀比等等理想严重缺位的现象。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和青少年的典范,也许从他们的身上更能认识到理想的缺位对于青少年青春的危害。据统计,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现出了新的趋势,主要体现在:

1.大学生犯罪数量在不断增加

据调查显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6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了社会刑事犯罪中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

2.当代的大学生犯罪还有一些不同于以前的现象,构成了近期新的特有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