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岁前懂得低头,30岁后才能抬头(全集)
2791300000004

第4章 上篇 30岁前,谦虚地低下头,一点一滴地积累(3)

后来庞涓用计设计了孙膑,逼得孙膑装疯卖傻,庞涓起初还怀疑孙膑是装疯,就命令把他拽到猪圈里。孙膑浑身污秽不堪,披头散发,全然不觉地在猪圈泥水中滚倒,直怔怔地瞪着两眼,又哭又笑。庞涓又派人在夜晚和四周别无他人时,悄悄送食物给孙膑:“我是庞府下人,深知先生冤屈,实在同情您。请您悄悄吃点东西,别让庞将军知道!”孙膑一把打翻食物,面孔狰狞,厉声大骂:“你又要毒死我吗?”来人气极,就捡起猪粪、泥块给他。孙膑接过来就往嘴里塞,毫无感觉的模样。于是来人回报庞涓:孙膑是真疯了。庞涓这时才有些相信,从此任孙膑满身粪水的到处乱爬,有时睡在街上,有时躺在马棚、猪圈里。这时,真正知道孙膑是装疯避祸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当初了解孙膑的才能与智谋、向魏王推荐孙膑的人。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墨子。

他把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于是,田忌派人到魏国,趁庞涓疏忽,在一个夜晚,先用一人扮作疯了的孙膑把真孙膑换出来,脱离庞涓的监视,然后快马加鞭迅速载着孙膑逃出了魏国。直到此时,假孙膑才突然失踪。庞涓发现时,已经晚了。

后来,庞涓带兵连败宋、鲁、卫、赵等国。赵国向齐求援,于是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打得庞涓连连败北,最后,孙膑用“减灶法”引诱庞涓来追,暗设伏兵,将庞涓射死在马陵道上。魏国从此衰败,并向齐国进贡朝贺。在杀死庞涓后,孙膑便辞官归隐,专心研究兵法。

己不如人时,当面翻脸、发泄怒火只会自取灭亡,懂得适时弯曲、暗中发力才是求胜之道。当遭遇别人的欺辱时,是生气对自己有利,还是忍下这口气对自己更有利?是翻脸对自己有利,还是适时弯曲对自己更有利?这是不言自明的。当然,不能为弯曲而弯曲,要在弯曲时不忘积极进取,最后一鸣惊人,显示出强者的实力时,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要死挺硬扛,而是要采取“先走为上”的策略。所谓“先走为上”是指办事者在自己的力量远不如对手的力量时,不要和对手硬拼,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应该采取“走”的策略,避开是非,争取另开新路。

这也是一种“忍”术。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总有强势与弱势之分,因此我们就更需要精通“撤步术”。让步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它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后退几步是必然的。求人办事一定要注意,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后退几步,由此你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晋公子重耳由于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自杀,因而出走流亡在外,这样他既避免了骊姬的迫害,又能留得余生待国有转机时回朝主持朝政。在他流亡期间,也渐渐变得成熟干练,而且他也充分利用“走”来寻找他的同盟者。这样他就在“走”的同时来促使晋国内外发生有利的变化,最后,他终于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归晋,史称晋文公。

这是留与走的一个鲜明对比:留则无生路,走后则得王位。这虽是一个治国之君的经历,但这个道理在我们平时办事的过程中也是大有作用的。切记:走是为了等待时机,创造条件,不是为了躲避困难,寻求安逸。

低头的策略

屈身求全是一种临危之时隐其锋芒,保全性命应变战术。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但凡人要想成就事业,建立功勋,必须认清时务,因机而变,相机而动。如果一味死拼,不讲策略,貌似英雄,却无人喝彩,终究一事无成,后悔晚矣。

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才是大丈夫

大凡英雄豪杰,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人,都能屈能伸。这就好比一个矮小的人,要登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马桶,未尝不可利用作为晋身的阶梯。30岁前的很多年轻人都嫌它臭,当然爬不到高墙上去。

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但他并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这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后来跟随刘邦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作过齐王和楚王。在他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当时我真没有胆量和力量杀那个羞辱我的人吗?而是如果杀了他,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成就。

人们在制定理想目标时,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越高,所遇到的困难就越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精神的表现。

苦难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端坚韧的品质。

大雪下的青松,之所以高大挺拔就在于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次次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也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富兰克林小时候到一位长者家里去拜访,去聆听前辈的教诲。没料到,他一进门头就在门框上狠狠地撞了一下。身材高大的富兰克林疼痛难忍,不停地用手指揉着自己头上的大包,两眼瞪着那个低于正常标准的门框。出门迎接的长者看到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年轻人,很痛吧?”这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说,“这可是你今天来这儿的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是少不了的。低头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更有力。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非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缩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有力。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初始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而达到目的,实现超越。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敛,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

富兰克林终生难忘前辈的忠告,将“学会低头,拥有谦逊”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后来终成大器,卓有建树,被誉为“美国之父”。

低头的策略

真正的大丈夫在面对人生中的小门时,能屈能伸。弯下腰钻过去了,那么迎接他的将是另一片广阔的天地。屈服不等于懦弱,不意味放弃,而是在积蓄力量等待反击的机会。

一念之转,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可能是人们最不愿做的事,何况30岁前的年轻人浑身冲劲,让这些人学会“忍”是很不容易的事。

明代才子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且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也坚决不避开,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很久。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做父亲的不由得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看见儿子还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刚直如此;又大怒:你算老几,竟敢在我父子面前如此放肆。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炖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性格刚直者在处世中不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不变通,鲜有半点柔弱的气象。

所谓物极必反,遇事若能先低头,然后以退为进,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明,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对专业知识认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及,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和敬业精神都很了解了。

低头的策略

你可以像那对性格刚直的父子一样“执著”,也可以像那个博士一样懂得“退一步”的艺术。有的时候,一念之差就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局。处世的智慧就在于你懂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去做无谓的坚持。

给自己留足余地,全身而退

俗话说:“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30岁前的年轻人在待人处世中,万不可把事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奔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而你留有一些余地,调头就容易多了。

一个青年到河边钓鱼,遇到一位捕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盖。他出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你的蟹篓忘记盖上了。”

老人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年轻人,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你放心,蟹篓可以不盖。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都跑不掉。”

听完老人的回答,年轻人感慨良多。

任何时候都要给别人留有余地,即使是敌人,也不要将其置于死地。为人处世,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果做事太过分,没有分寸,只想着把对手逼下悬崖,那么,先掉下悬崖的往往是自己。

给人留路,给己铺路。如果你不给别人机会,最终将是自断生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

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为人处世中,我们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得失,还要考虑到以后的生存和发展,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在待人处世中,我们才不会因为得罪人而增加自己成功道路上的阻碍,才能一路畅通,不会遇到发展的阻力。

嵇鹤龄曾给胡雪岩讲过一个故事:苏州有一家很大的货行,老板叫方裕和。从两年以前就开始发生货物失窃走漏的事情,而且丢的都是燕窝、鱼翅等贵重的海货。知道了这件事后,方老板不动声色地查访,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弄清楚,原来是他最信任的伙计伙同漕帮的人,将店里贵重的货物弄出去以后运到外面去,经过了水路的周转之后再出售。难怪方老板在本地并没有找到可疑的赃货。

在方老板的逼问之下,那个伙计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偷窃行为。按照普通人的做法,那个伙计一定会在赔偿店里的损失以后被开除,可是方老板没有那么做,他觉得一个人在两年之内没有让他找到蛛丝马迹,也是一种本事,而且这件事牵扯较大,如果深究下去,一定要开除一批人,也不利于自己店面的运营,所以就没有让那个伙计“走路”,反而给他升了职,还加了他的薪水。那个伙计感恩图报,就再也不干偷货的事了。

这种做法,胡雪岩觉得做得相当漂亮。可是,他觉得还有一点不足,就是不应该跟那个伙计说明他的偷窃行为已经被老板知道了。“一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请他走路,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叫他晓得厉害,心生佩服。”胡雪岩的理由是,做贼的,一定不能被拆穿,一旦被拆穿了,就会留下痕迹,以后不管怎么做,心里总会有一点儿不舒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地给他加薪升职,专门让他负责查处丢货一事。胡雪岩就是用这种方法对待他店里的伙计朱福年的。

朱福年利用东家的钱“做小货”,这事很快就被胡雪岩查清楚了。可是,胡雪岩并没有知会朱福年,而是让他感到自己的把柄“似乎”已经落在了东家的手里,可是又好像没有实情。胡雪岩给了他补过的机会,让他核对年底的账目,等于明确告诉他,只要尽力,他仍然有机会得到重用。朱福年了解了东家的心思,对胡雪岩感激不尽,彻底服帖了。

俗话说:“人怕破脸,树怕扒皮。”人做了坏事,如果被戳穿了,即使没有被处罚,心中也会留下疙瘩,日后也没有办法安心地与老板相处。他会因为害怕老板不信任而畏首畏尾,没有办法放开手去做工作。这样,等于是老板的损失。所以,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想法,给对方留有余地,才能让他因为感恩而对自己更加死心塌地。这正如李嘉诚所说的:“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低头的策略

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于侵犯了自己利益者,要注意给其留有余地,不要斩尽杀绝。尤其是当对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时,只要善加处理,他仍会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关键是看你怎样做到既让他怕你又感恩于你。

审时度势,深谙进退之道

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道审时度势,才能明确自己的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0岁前不知进退,或许可以得到原谅。如果30岁后还不知进退,那么,就该深刻地反思一下了。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这是审时度势,深谙进退的的表现。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会令你烦闷不堪。聪明的人在面对挫折时,必然会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地克服重重障碍,在逆境中发展壮大。

“大度能忍,方为智者本色。”在生活中,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容人肚量,是很难容忍别人的缺点及对自己某些利益的损伤的。若是对于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对自己造成许多损失,轻则失去朋友,重则成众矢之的,将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为人处世应遵循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为小节而义愤填膺,如此,方能“容天下难容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