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一定要掌握的99个学习秘诀
279900000035

第35章 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大揭秘(1)

第十二章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大揭秘 (1)

三百多年来,美国哈佛大学先后培养出了7位美国总统、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以百计的文化名人和财富精英,这些杰出的人物,对美国甚至全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20%左右的哈佛毕业生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担任要职,近30%的哈佛毕业生担任世界各地公司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同时,一大批社会各界的要人也是从哈佛走出的,如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大通银行董事长大卫·洛克菲勒、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从哈佛还走出了一批中国名人,如语言学家赵元任、著名学者林语堂、文学家梁实秋、科学家竺可桢、建筑学家梁思成、电脑巨子王安、建筑大师贝聿铭等。这些哈佛优等生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学习上掌握了富有成效的方法,在家庭中获得了科学健康的教育。他们的成就和声望也反过来强化和彰显了学习方法和培养方式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些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吧!

林语堂: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贝内特·塞尔夫

林语堂小传

林语堂(1895—1976年),福建龙溪人。1919年秋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文学系,并于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3年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他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长达一年,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67年受聘于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病逝于香港。

林语堂的快乐读书法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他提倡读书要“知味”。“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就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林语堂认为,同一本书,同一个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他还举例说,读名人的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读他的文章,自有另一层的深切的理会。如果与其人绝交以后,再读读他的文章,亦另有番味道。所以他说:“一切好的书都可以在读第二遍的时候获得益处与温故而知新的喜悦。”

林语堂曾表示“苦学”二字是骗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是荒谬绝伦的。他说:“我把有味或有兴趣认为是一切读书的钥匙。”他坚持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值得尊重和令人妒忌的享受。他认为读书不是为了某种义务,而是“意兴来时便拿起一本书来读,要读得有完全的乐趣”,“读书必须十分自然”才能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才能有“读书人之议论风采”。

林语堂的英语学习精要

林语堂以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和英语通著名,他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方法和英语学习方法,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1学英文时须学全句,勿专念单字。学时须把全句语法、语音及腔调整个读出来。 

2学时不可以识字为足。识之必然兼用之。凡遇新字,必至少学得该字之一种正确用法。以后见有多种用法,便多记住。

3识字不可强记。得其句中用法,自然容易记得。

4读英文时须耳目口手并到。耳闻、目见、口讲、手抄,缺一不可。四者备,字句自然记得。

5“四到”中以口到为主要。英语便是英国话,如果不肯开口,如何学得说话?

6口讲必须重叠练习,凡习一字一句必须反复习诵十数次至数十次,到口音纯熟为止。学外国语与学古文同一道理,须以背诵为入门捷径。每谋取一二句背诵之,日久必有大进。 

7口讲练习有二忌。忌怕羞。学者在课堂上怕羞,则他处更无练习机会。忌想分数。一想到分数,便怕说错;怕说错,便开口不得。最后的胜利者,还是不怕羞、不怕错、充分练习的学生。

若得教员随时指正,自然可由多错而少错,由少错而纯正,由纯正而流利,甚至由流利而精通。此是先苦后甘之法。

8读节要精。读音拼写,皆须注意。马马虎虎,糊涂了事,不但英文学不好,任何学问也学不好。

【数字乐园】

一只蚂蚁外出觅食,发现一块面包,它立刻回洞唤来10个伙伴,可它们搬不动。然后每只蚂蚁各找来10只蚂蚁,大家再搬,还是不行。于是蚂蚁们又各自叫来10个同伴,但仍然抬不动。蚂蚁们再回去,每只蚂蚁又叫来10个伙伴。这次,蚂蚁们终于把面包抬回洞里。你知道抬这块面包的蚂蚁一共有多少只吗?

答案:14641只蚂蚁。本题极具干扰性,各找来10个伙伴并不是直接乘以10。第一次:11只;第二次:11×11=121只;第三次:11×11×11=1331只;第四次:11×11×11×11=14641只。排除干扰项,抓住问题的重点。不要将思维固定在毫无意义的数字上,不要在一个问题的圈子里绕来绕去。从创新的角度说,思维的广度是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境下,把思维广度扩展一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梁实秋:在阅读中汲取智慧之泉

读书方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梁实秋小传

梁实秋(1903—1987年),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祖籍浙江,生于北京。1923年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中国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广泛阅读的受益者

梁实秋的父亲是位商人,他的家中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梁实秋小时候便天天泡在里面,痴迷地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他7岁就开始读书,学习异常刻苦,各门学科的成绩都很出色,升级考试的成绩总是优良。但是他越来越感到仅教科书不能满足他的读书需要,家里的书也基本被他读完了。他常常把父亲给他的零用钱都买了书。就这样,梁实秋还是觉得读不够。有一次,他听说市里的图书馆里有很多很多书。在那儿,你想看什么书,只要把书名写在纸片上,交给管理员,他马上就会把书拿给你看。这下,梁实秋可乐了。嗜书如命的他欣喜若狂地跑到图书馆,并且成了那儿的常客。

梁实秋读书,有个独特的习惯,就是凡读过的东西,都要在一张活页纸上认真地做读书笔记。然后,按照语言学、美学、算术学、几何学、心理学、史学、哲学等项目加以分类。这样,不论需要哪一条内容,都可以很快地找到。如此长年累月地广泛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笔记,有条不紊地分类整理读书笔记,梁实秋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后来,他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哈佛丰富的图书资料更让他欣喜若狂。他在哈佛大学潜心研究文学,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为他以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梁实秋的阅读方法

梁实秋一生著作等身,作品颇多,他将自己的阅读方法总结如下:

其一,阅读应该更广泛。梁实秋认为,想要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他所掌握的知识量应该广博一点,所涉足的知识领域也应该尽量宽泛,这就需要全面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比如,一个学习哲学的人,不能只看哲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而是文史哲三方面的书都应该好好地看一看。

比方说可以拟订这样一个学习计划:上午读一读叔本华的著作,下午就研究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有人一定会有疑问,既然主攻哲学,为什么还要读文史方面的书?答案其实很简单。哲学的缺点在于“空”,即不便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抽象的概念比较多;不过哲学也有其优点,就是站得比较高,看到难以看到的一面。历史的弱点是“狭”,即往往对某一点的知识钻得很深很透,但对其他方面总以为和自己无关,因而不感兴趣,不大关心;它的好处是钻得比较深。中文的缺点是“浅”,即学习缺乏深度;但好处是比较博杂,兴趣广泛。各自的利弊一指出,答案再明白不过了: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博采众长,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其二,要给自己读过的书记账。就是把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像现金收支簿那样一笔笔地记录下来。读书账目可以分为哲学、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等,每次读完就记下来。时间长了,就可以翻开账本看一下,这样不但可以记录下自己的读书轨迹,还可以让自己更加勤奋。因为每年翻开这本账,都会感到无比欣慰,于是会给自己制定下一年的目标,再接再厉。这种读书法自然具有重大意义。

读书的同时也要在这本账上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想、读书体悟等,这样也是对自己思维轨迹的一个最真实记录,而且看着那些古今中外的名著都逐渐进入自己的账户,那种成就感自然非同一般。

【断案高手】

有一位商人到一个美女如云的神秘岛上想要娶一位妻子。岛上的居民可分为:永远说真话的君子;永远撒谎的小人;有时讲真话、有时撒谎的凡夫。商人从甲、乙、丙三人中选一个做妻子。这三位美女中有一个是君子,一个是小人,一个是凡夫,但凡夫是由狐狸变的美女。按照岛上的规定,君子是第一等级,凡夫是第二等级,小人是第三等级。岛上的长老允许商人从三位美女中任选一位,并向她提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只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请问:商人应该问一个什么问题才能保证不会娶到由狐狸变的凡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