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世界史(近现代卷)
2811800000005

第5章 欧洲的转变 (2)

从1536年起,在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主持下,英格兰实行了一系列新教化的改革,制定了“十条教规”,简化了天主教仪式,批准英文版《圣经》在英格兰发行,发布“十七条指令”,将英国国会国教化和国家机构化等。

在英格兰宗教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亨利八世,他不但达到了与凯瑟琳离婚的目的,而且在1536~1539年宣布废除修道院制度,没收修道院土地,一部分收归国有,一部分赏赐给亲信和大贵族,一部分出卖,不仅缓解了财政危机,还使得一个支持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通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还强化了自己的专制权力,使得英格兰的王权达到了自1215年《大宪章》公布以来的最高点。

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亨利八世充分暴露了残暴的一面,大批官员被推上断头台,其中包括《乌托邦》的作者、首席大臣莫尔。1539年后,亨利八世的宗教思想开始回潮,又处死了一批过激的新教分子。宗教改革头号功臣托马斯·克伦威尔也于1540年被处死。但事实证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支持者远多于反对者,他在改革过程中不但没有引发动乱(林肯郡和爱尔兰地区虽然爆发过反对宗教改革的起义,但很快就平息了),相反加强了自己的地位。在宗教改革之前,马丁·路德新教思想早已传入英格兰,而对当时修道院和神职人员的普遍不满,则使多数人站在赞成改革的阵营。在分得来自没收修道院的土地之后,新贵族就成了英国国教的中坚分子。亨利八世将议会作为推行宗教改革的主要阵地,无疑也是明智的,使他更有利于得到各界的支持。他的后继者中,凡企图恢复天主教的必然受到重重反对,统治不稳,而坚持新教的则能够得到大多数国民的支持,也说明了他的改革是适应历史前进需要的。

亨利八世结了6次婚,其中第一任妻子凯瑟琳和第四任妻子安娜被他休弃,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和第五任妻子凯瑟琳·霍华德被他送上断头台。为他生下唯一儿子之后死去的简·西摩则是他一直追念的对象。他的最后一任妻子帕尔也不错,协调亨利和他几个子女的关系,使亨利安静地度过了最后几年。

亨利八世的影响

亨利八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是他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自1517年马丁·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的门口点燃了新教运动的熊熊之火以来,英格兰是唯一一个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国家,事实上,这场运动迟早要来,而亨利八世利用国家政权来推行,则使英格兰避免了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因为宗教改革而陷入长期内战的局面。此外,亨利八世时代,以武力打败了苏格兰,指使议会通过《联合法案》宣布威尔士并入英国,使不列颠的联合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他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为后来日不落帝国的海上霸权奠定了初步基础。

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悲剧

1542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在与英格兰的战争中战死沙场,刚刚降生6天的玛丽公主就被立为苏格兰女王。为了继续与英格兰抗衡,在玛丽只有5岁7个月时就被母后远嫁给法国王子。

玛丽来到法国宫廷,在文艺复兴的熏陶下顺利成长。她白天陶醉于赛马和打猎,夜晚沉迷于诵诗和跳舞。玛丽出落得如花似玉,皮肤白皙、脸形秀丽,一头黄里泛红的金发美丽异常。此外,她还有良好的修养、开朗的性格,在宫廷里深受大家的喜爱。17岁时,她的丈夫即位为法国国王。但不幸的是,国王在第二年就突然染病驾崩,年轻的玛丽成了寡妇,不得不从法国返回内乱不已的故国苏格兰。此时,玛丽的母亲早已病逝,国家的实权掌握在异母兄弟莫里伯爵手中,玛丽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女王。

在玛丽21岁时,求婚者络绎不绝。玛丽倾心于西班牙王子,但却遭到表姐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反对,因为伊丽莎白一世不希望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染指不列颠。

1565年2月,玛丽在苏格兰宫廷遇到了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英格兰贵族、都铎王朝的后裔达恩利,5个月后,他们结成连理。遗憾的是,这是一桩不幸的婚姻。达恩利很快暴露了自己的蛮横暴虐、意志薄弱的本性,他要求玛丽让出王位,承认他是苏格兰国王。遭拒绝后,他整天沉溺酒色,对玛丽恶语中伤,使玛丽彻底失望,与其分居。

这时,多才多艺、能歌善赋的秘书里奇奥给予了玛丽备受伤害的心以安慰。这件事引起了苏格兰部分贵族的不满,有人怂恿达恩利除去里奇奥。1566年3月9日夜,里奇奥被手持武器闯入室内的一伙人当场击毙,玛丽也被袭击者掳为人质,关进了监狱。玛丽当时已有身孕。她知道只有重获丈夫的欢心才是唯一的解救之路。于是,她苦口婆心地说服前来探监的丈夫,要他帮助自己逃出监狱。同年6月19日玛丽生下了王子詹姆斯。经过这次事件,玛丽的芳心早已远离达恩利。不久她爱上了曾经协助她越狱的野性十足的贵族博恩韦尔,并紧追不舍,不惜以王冠为代价去讨他的欢心。此时玛丽已怀有她与博恩韦尔的骨肉。按照苏格兰的法律,通奸者将被处以死刑。玛丽又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不久,莫里伯爵等部分贵族建议杀死达恩利,玛丽默许了他们的要求。据说她在给博恩韦尔的情书中说,她之所以背叛丈夫皆起因于她对他刻骨铭心的爱,这些信后来被用作指控玛丽谋杀亲夫的证据。1567年2月10日夜晚,达恩利的住宅发生爆炸,但达恩利在爆炸前就被人勒死了。

达恩利之死,是玛丽走向毁灭的开始。人们立即将怀疑集中于玛丽和博恩韦尔身上,谴责之声响彻全世界。玛丽为了捍卫自己和出世孩子的名誉,只有和博恩韦尔正式结婚。为此他们导演了一出闹剧:某天夜晚,玛丽在返城的途中,被博恩韦尔军队劫持,并遭其“凌辱”,然后在静寂无人的宫殿中举行婚礼。但博恩韦尔不久就背叛了玛丽,仍与前妻藕断丝连,玛丽苦不堪言。接着,曾经答应拥立博恩韦尔为王的贵族们一反自己的诺言,竟发兵捉拿玛丽和博恩韦尔,高呼要严惩残害达恩利的凶手。1578年,博恩韦尔狱死丹麦。玛丽被叛军囚禁在一孤岛上,并被迫承认杀夫之罪,放弃王位,她腹中的孩子也不幸流产。同年7月25日,王位由玛丽年幼的长子詹姆斯即位。

1568年5月,玛丽在一名少年的帮助下越狱成功,辗转来到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拒而不见。10月4日,治安法庭以玛丽写给博恩韦尔的8封情书为依据,将她关押到重犯的监狱。玛丽在狱中度过19年。她渴望自由,为此她与各国天主教贵族酝酿了一个又一个颠覆计划,但都被伊丽莎白一一识破。1586年,玛丽给罗马天主教拟就入侵英格兰、暗杀伊丽莎白、让玛丽复位的签名复信落到了伊丽莎白亲信的手中。9月底,治安法庭一致判处玛丽死刑。玛丽以强硬态度表明:她参与了这一阴谋,但并没同意暗杀伊丽伊莎白。作为一个被不公正地囚禁19年的人,她有权利以任何手段去争取自由。

1587年2月8日,玛丽以极大勇气接受了死刑判决,她甚至为能够结束这漫长的折磨而感到欣慰。在刑场上,她脱下死囚的黑衣,露出一袭红色衣裙,这是鲜血的颜色,也是天主教徒的殉教服。当刽子手托起玛丽被砍下的首级时,玛丽的头却滚落在地,留在刽子手手里的只是一丛假发,玛丽的头上却是一层剃得很短的白发。19年的狱中生活,已使这位绝代红颜变得又丑又胖、满头白发。死时年仅44岁。

欧洲王室的历史充满了谋杀、复仇、背叛、悲剧和浪漫的传说。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故事广为流传,几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同情。玛丽女王生活在一系列的矛盾和纠葛之中:苏格兰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矛盾,法国与英国的世代仇恨,宫廷中的钩心斗角,别有用心的人对她的利用。这一切矛盾集中在她的身上,她想获得爱情和幸福而不可得。我们只能叹息,何苦生在帝王家!

历史上的“血腥玛丽”

“血腥玛丽”是英国女王玛丽一世(1553—1558年在位)的绰号。她成长于欧洲宗教改革的汹涌大潮之中,其时英国也成为天主教和新教进行殊死搏杀的场所。她的母亲凯瑟琳是一位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为了达到与她母亲离婚的目的,不惜背叛天主教,与罗马教皇决裂,并在国内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也许由于上述的成长过程,也许源于她本人古板、固执的性格,她成为了一个死硬的天主教徒,并对新教有着刻骨的仇恨。

成年后,她因为拒绝改信新教而几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国的审判台,后来又与当时天主教世界的捍卫者——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结婚。登上王位后,她立即宣布恢复天主教,并对新教徒采取了高压政策,屠杀其中的激进分子。在她统治的5年中,有300余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个敢于宣布她父母的婚姻为无效、她为私生女的克兰默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则不计其数。她因自己的暴行而得名“血腥玛丽”。

她病死时,据说整个伦敦响起了欢庆的钟声,即位的就是她的妹妹、后来成为一代名君的伊丽莎白一世。

终身未嫁的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是16世纪下半叶英国著名的女王。她统治英国长达45年之久,在巩固专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海上霸权、增强国家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个人生活上,她为维护英国的独立终身未嫁,人称“处女女王”。

伊丽莎白生于1533年9月7日,其父是英王亨利八世。她出生的第二年被父亲指定为王位继承人,但不久她的父亲以叛国罪处决了她的母亲安妮,她也失去了王位继承权。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按遗嘱规定,由太子爱德华继位;若爱德华无嗣,则由同父异母的玛丽公主继位;如果玛丽也无嗣,方由伊丽莎白继位。轮到她继位的希望太渺茫了,谁料这一遗嘱后来竟成事实。

1553年,当伊丽莎白的弟弟爱德华六世去世,她异母姐姐玛丽继位后,伊丽莎白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玛丽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在她统治期间,英国新教徒遭到迫害,约有300人被处以死刑,她得了个“血腥玛丽”的称号。再加上她同西班牙狂热天主教徒、国王腓力二世不得人心的联姻,引起了新教徒的强烈反对。

在反叛朝廷的动乱和宗教裁判所的镇压的紧张气氛中,伊丽莎白的生命大有朝不保夕之势。尽管她按照姐姐的要求表面上遵从官方的天主教宗教仪式,但是她不可避免地成为旨在推翻政府和恢复新教的各种图谋的主要人物和明显的受益人。1554年1月发生怀亚特叛乱后,出于对信奉新教的异母妹妹的忌妒,玛丽将伊丽莎白逮捕并关进伦敦塔。由于找不出叛逆罪的确凿证据,两个月后,她被转往伍德斯托克监禁。尽管后来获得释放,但她始终没有摆脱涉嫌检查。

1558年11月17日,玛丽去世,由于没留子嗣,她临终前极不情愿地确认伊丽莎白为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在钟声、焰火、爱国游行以及其他群众的庆祝活动中登上了王位。

这位新女王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法国的战争、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的紧张关系、政府的财政状况,最麻烦的是英格兰的宗教分裂。

伊丽莎白先处理了宗教问题。她上台不久便宣布新教为国教,这使温和的新教徒满意,但教徒希望更彻底的改革。尽管有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反对,但伊丽莎白坚守了诺言。

宗教状况由于她的表妹、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到来而变得更复杂了。玛丽被逐出苏格兰,避难于英格兰,但不久她发现自己成了伊丽莎白的阶下囚。伊丽莎白的举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玛丽是天主教徒,而且还有很强的呼声要她接替伊丽莎白成为英格兰的国王,这就意味着万一发生成功的起义或暗杀,英格兰就会出现一个支持天主教的女王。玛丽在押的19年中,事实上有过几起反对伊丽莎白的阴谋,并有迹象表明与玛丽有关。1587年,伊丽莎白勉强签署了处死令,玛丽被处死。

宗教冲突给伊丽莎白带来了危险。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开除了她的教籍,声言要将她废黜。1580年教皇格列高利八世宣布暗杀她无罪。但这种情况反而有利于伊丽莎白。新教徒害怕天主教在英格兰复辟,她便把自己包装成反对复辟的堡垒,从而在英格兰广大新教徒中赢得了支持。

当伊丽莎白小心谨慎地使不同信仰的人们相安无事后,她的婚姻问题一下子成为全国民众关心的大事。女王的婚姻之所以关系重大,不仅有继承王位的问题,而且还在于国家外交的错综复杂。国际上,英格兰孤立无援,兵力又很弱,急切需要较强的盟国,而通过有利的联姻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一些高贵的人士热心上门示婚: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他希望恢复天主教西班牙同英格兰之间的邦交;还有奥地利的查理大公、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安茹公爵亨利(后为法国国王)、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等等。

在这个问题上,女王显示了她少有的外交家天赋,她巧妙地使一个求婚者与另一个求婚者互斗,而把联姻的协商拖几个月甚至几年;在此刻似乎马上要点头应允,而在另一刻又变了卦,发誓要独身到底。因此,各国宫廷中一向水平很高的阴谋和渴望,在伊丽莎白的左右下经常上升到白热化程度。然而,童年的经历和英格兰地位的状况使伊丽莎白认识到了权力对自己的重要。宫廷之内争权夺利的频繁上演使她懂得了最危险的往往来自最信任的。最后,她设法使所有对她婚姻抱有期待的人都明白:她要永葆童贞,她已经嫁给英格兰了。

伊丽莎白对外交政策的处理是精明的。早在1560年,她便与苏格兰签订了《爱丁堡协议》,和平解决了与苏格兰的纷争。她还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使两国关系有了改善。但英格兰又与西班牙出现了矛盾,伊丽莎白极力避免战争。16世纪的西班牙充满着好战的天主教主义,战争因而不可避免。荷兰反对西班牙统治的起义起了推动作用,荷兰起义者大多数是新教徒,当西班牙试图镇压起义时,伊丽莎白给荷兰以支持。伊丽莎白本人不希望战争,但大多数英国人、她的大臣和议会都比她更好战。当80年代与西班牙开战时,英国百姓成了伊丽莎白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