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
281200000048

第48章 《管理决策新论》(1)

关于作者

维克托·弗鲁姆,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早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在宾州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执教,并长期担任耶鲁大学管理科学“约翰塞尔”讲座教授兼心理学教授。

弗鲁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率先提出了形态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模式;二是从分析领导者与下属分享决策权的角度出发,将决策方式或领导风格划分为三类五种,设计出了根据主客观条件特别是环境因素,按照一系列基本法则,经过7个层次来确定应当采用何种决策方式的树状结构判断选择模型。弗鲁姆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工作与激励》和《领导与决策》就分别阐述了期望理论模式和领导规范模型。

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对期望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激励方面,这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在激励过程中,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容易产生挫折,期望概率过小,又会减少激励力量;而实际概率应使大多数人受益,最好实际概率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并与效价相适应。

关于本书

《管理决策新论》是维克托·弗鲁姆针对在特定主客观条件下,如何选择合适的领导或决策方式而著的。在书中,弗鲁姆指出:

通过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他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有人说每个管理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性管理倾向,这并不完全正确。

弗鲁姆认为,规范模型行为与管理者实际行为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规范模型的行为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而管理者行为对环境的反应却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结果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者行为可能不变或者变化不大。

弗鲁姆还进一步指出,领导者通过系统地考察自己的领导风格,并了解其行为与规范模型行为的相近之处和相异之处,便可以更有价值地利用领导行为模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书中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能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其收获不亚于任何一本管理学著作。

内容梗概

一、试图回答的两类重要问题

弗鲁姆在《管理决策新论》阐述的领导理论,主要是从领导行为的一个侧面——领导者与下属分享决策权的程度,亦即实行参与式管理的程度——提出问题,研究在特定主客观条件下如何选择恰当的领导或决策方式。

弗鲁姆首先强调说,所有的管理者都是决策者,经理人员的水平高低主要表现在他们历来所做出的决策有多少是正确的。管理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又分别取决于他能否用正确的方式使用合适的人来帮助他解决问题。

该文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决策应当被看做一个社会过程。弗鲁姆认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确定采纳哪个具体的方案去解决问题。纵观全文,弗鲁姆试图在回答两类重要的问题:管理者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决策程序,以便有效地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管理者目前实际上采用什么样的决策程序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管理者决定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前一类问题,弗鲁姆称之为规范性或确定性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推理和分析的回答可以构成将选择决策方式或领导风格作为一个社会过程的规范模型。后一类问题,弗鲁姆称之为描述性问题,因为在这类问题中只涉及到在现实管理环境中管理者是怎样做的,而不论及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如前所述,这类问题近似于实证问题。

二、规范模型

规范模型是弗鲁姆和耶顿从20世纪60年代着手研究并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较新的领导权变理论。该理论较其他的领导理论更接近实际,更具实用价值。

弗鲁姆的规范理论认为,领导可以通过改变下属参与决策的程度来体现自己的领导风格。其基本特点是,将领导方式即决策方式同(员工)参与决策联系起来。根据员工参与决策程度的不同,把领导方式(即决策方式)划分为3类5种:独裁专制型2种,协商型2种,群体决策型1种。而有效的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来选择最为合适的领导风格,利用从专制独裁到高度参与的一系列领导方式。

要想确定一种最为合适的领导风格,决策者需要以正确的经验为基础。经验根据越完整,正确选择领导风格或决策方式的把握性就越大,选择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为了进一步理解规范模型的基本概念,有效地衡量决策的效果,弗鲁姆用了三条标准来确保决策最终的有效性。

标准一:决策本身的质量;

标准二:下级对决策的接受程度;

标准三:决策需要的时间。

不可否认,采取高参与程度的群体决策方式,比起其他决策方式,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但同时,这种方式也能获得更高的决策可接受性,而且决策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简单地认为群体型决策总是比独裁专制型决策更有效的论断,未免过于武断;反过来,独裁专制型决策的相对效果,分别取决于决策者对决策质量、决策的可接受性以及决策时对这些因素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取决于采用不同的决策方法所获得最终结果的差别程度。因为决策方法本身是不会随环境变化的。那种认为某种领导方式能适用于任何环境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将精力集中在对环境特征、性质的认识上,以便能够更好地针对环境要求,选择领导方式和制定决策是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的必然要求。因为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各不相同。对任何一种环境,绝不存在只有一种决策方法适用,而另一种决策方法完全无效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分清构成规范模型的基本环境因素和问题的特征,使领导者能够正确地根据自己的条件认识环境特性,有效地使用规范模型选择决策方式,弗鲁姆对决策环境的描述用七个问题加以概括。这七个问题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问题与决策质量有关,另一类问题与决策者掌握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有关。决策者通过对这七个问题逐个做出“是”或“否”的回答,用“决策树”的方法,按照选择法则的逻辑程序,筛选出一个或若干个可行的决策方式。其中,前三项用来保证决策质量,后四项用来保证决策的可接受性。这实际上就是根据环境性质,选择适宜的领导风格或决策方法。

1.信息法则

当决策的质量很重要,而决策者又没有足够的信息或单独解决问题的专门知识时,就应该采用高度参与型决策方式,而不应采用专制型决策方式。否则就很难保证所做决策的质量。

2.目标合适法则

当决策的质量很重要,而下属又不大重视企业的共同目标,这时应采用专制型决策方式。

3非结构性工作问题法则

当决策的质量很重要,但却缺乏足够的信息和专门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而且工作问题又是非结构性的,那么应更多地采用参与型决策的领导方式,通过与下属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接受性法则

当下属对决策的接受是有效执行决策的关键,而由领导者单独做出的决策不一定能得到下属接受的话,这种情况下不要采用专制型的领导方式。

5.冲突法则